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了鎮壓極端宗教勢力,印度付出了多大代價?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為我局的第284篇觀察文章

今天我們講講錫克教的故事

作者:小白鯨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大綠

印度自建國以來始終飽受分裂主義的困擾,至今都不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儘管在歷代領導人對印度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很多貢獻,可成效還是不夠顯著。甚至還有領導人因為追求政治正確而喪命。

今天的文章就給你介紹印度歷史上的一次宗教衝突——金廟事件。

錫克教是什麼

事件的主角是印度的兩大宗教,印度教和錫克教信徒。

歷史上,錫克教徒主要聚居於古印度的旁遮普地區。該教由剎帝利種姓的學者那納克(Nanak)創建,他年輕時就已熟讀各類印度教典籍,也喜好思考人生的意義。

錫克教創始人那納克

這位智者在28歲時曾離家三天,后頓悟歸來,宣稱世上「沒有印度教徒,也沒有穆斯林」。他要走獨立於二者之外的道路。

錫克教標誌

幾年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傳教之路,這便是錫克教的開端。

錫克教提倡平等包容,以《阿底格蘭特》(Adi Granth)為宗教經典。錫克教徒以「5K」為信仰標識,5K即Kesa(長發)、Kangha(梳子)、Kara(鐵手鐲)、Kachh(一種特別的短褲)、Kirpan(短劍)。

如圖

教徒都在頭上包裹頭巾、蓄鬚,從外觀上非常好分辨。外國人對印度人的包頭印象,其實就來自這些錫克教徒,然而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印度人的主體。

錫克教徒,後方為金廟

他們在生活上禁煙禁酒、飲食上無嚴格禁忌,但在吃肉時要求禁吃經宗教儀式屠宰的肉類(主要針對清真食品和猶太教)。

在地理上,旁遮普地區處於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勢力交界處,在此占多數的錫克教徒在歷史上受過很多迫害。好在這是一個尚武好戰的民族,面對人多勢眾的敵軍,往往能夠全身而退。

1947年印巴分治后,旁遮普地區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西部併入巴其斯坦,成為旁遮普省。東部划入印度,后拆分成為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等部分。

地圖

巴其斯坦獨立后在巴其斯坦的錫克教徒受到穆斯林的攻擊和排擠,很多人選擇東遷進入印度。大量湧入的錫克教徒改變了東旁遮普地區的人口成份,讓民族矛盾變得一觸即發。

再加上錫克教徒在巴其斯坦受到的迫害記憶太深刻,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增加自己的政治訴求來自衛。

部分激進主義者甚至認為,錫克教徒只有像穆斯林那樣獨立建國。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而這也為日後的衝突埋下了禍根。

印度前總理辛格也是錫克教徒

分裂與反分裂

印度獨立之後,對於境內的一些偏遠地區始終無法做到有效控制,境內各教派的衝突也一直存在,而這給一些分裂勢力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旁遮普邦,一些激進分子的政治主張對於受過其它宗教迫害的及年輕的錫克教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這自然導致極端派錫克教徒的勢力快速發展,並湧現了以賈奈爾·辛格·賓德蘭瓦勒(Jarnail Singh Bhindranwale)為代表的激進宗教領袖。

賈奈爾·辛格·賓德蘭瓦勒

他四處招兵買馬,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裝,並以此為籌碼要挾中央政府的對錫克教徒做出妥協。

他提出的要求很多,包括:增加錫克教徒在旁遮普邦的灌溉用水分配、將被印度政府分割出的昌迪加爾重新併入旁遮普邦,以及讓旁遮普邦獲得更高的自主權等。其中比較過分的要求,是希望錫克人能獨立建國。

昌迪加爾是印度政府直屬區

簡直是插入三個邦的一個據點

這些主張得到了很多錫克教徒的支持,很多人加入了他的武裝團伙,聲勢越來越浩大。

這些人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展了一系列武裝襲擊,及針對政府高官及高級宗教人士的暗殺行動。

從那時開始,旁遮普邦的安全形勢就急轉直下,變得越來越嚴峻。

雖然印度政府也曾與賓德蘭瓦勒進行過對話,無奈雙方的底線相差太大。在印度政府看來賓德蘭瓦勒的很多政治訴求與獨立無異,印度不可能接受;而對於賓德蘭瓦勒而言,錫克教徒的自保和穆斯林的自保沒有什麼區別,應該得到支持。

面對動作越來越多的錫克教徒,印度政府加大了在旁遮普邦的駐軍並要求賓德蘭瓦勒停止武裝對抗,解散武裝。

作為對印度政府的回應,賓德蘭瓦勒率領手下佔據了錫克教聖地——位於阿姆利則的金廟以示對抗決心。

金廟,正式名稱為哈爾曼迪爾·薩希卜(Harmandir Sahib)

是供奉錫克教經文及接收錫克教徒朝拜的聖地

該廟自建成以來遭遇多次宗教衝突

1764年重建以後

用了約750公斤黃金在建築表面鍍金

才形成今日所見金廟

起初,武裝分子認為印度政府無論如何也不敢冒引發宗教衝突的風險去侵犯錫克教的聖地。為了更好地利用宗教聖地的挾持作用,賓德蘭瓦勒在此設立了指揮中心,並修建加固了一些防禦工事,準備在此指揮外地武裝分子,打持久戰。

金廟+1

印度政府的確也不想進入金廟,但長期盤踞金廟的武裝分子早已尾大不掉。放任自流不僅無法使旁遮普邦的局勢穩定,還會給其它地區的分裂勢力樹立榜樣。

為了維護國內穩定,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決定派兵展開武裝行動鎮壓平亂,行動代號為「藍星行動」。

彷彿攻入一個城堡

勝利的代價

1984年6月1日,印度軍隊出動1萬多名士兵及多輛坦克對金廟及其它武裝據點發起試探性攻擊。

印度軍隊在行動中使用了

七艘維克斯主力戰車

維克斯主力戰車是印度陸軍中

第一種由印度本土自行生產的坦克

為了防止駐守金廟的極端分子呼喚外援,政府軍於6月2日對旁遮普邦實行媒體管制,封鎖了進出旁遮普省的主要幹道,關閉了機場鐵路並切斷了水電供應。

戰鬥一直持續到6月10日結束,以宗教頭目賓德蘭瓦勒陣亡、印度軍隊佔領金廟而告終。印度官方宣稱交戰雙方共有830人死亡,但一些獨立機構認為整個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接近萬人。

在衝突中,錫克教聖地金廟受到損毀,廟內供奉的聖物「永恆寶座」( Akal Takht)遭到嚴重破壞,一些珍貴文獻及文物毀於戰火。很多錫克教的廟宇及學校都順帶受到了衝擊。

看起來就很嚴重。。。

最後還是修回來了

戰鬥結束后,錫克教的武裝力量受到嚴重打擊,政府軍初步控制了旁遮普邦的局勢。

但這場勝利並不是毫無代價的,印度政府的行動徹底激怒了全國各地的錫克教徒。對宗教設施的破壞和大規模人員死傷在國內產生了非常惡劣的輿論影響,印度境內多地爆發騷亂。

很多錫克教徒把怒火發在了行動的總指揮,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身上。在全國此起彼伏的抗議行動中,英迪拉·甘地都是被擊中攻擊的目標。

一時間,這位國家總理成為了錫克教的全民公敵。

英迪拉小時候與聖雄甘地的合照

Indira Gandhi

安保人員建議甘地撤換掉身邊信奉錫克教的警衛,但甘地出於民族宗教團結的精神沒有這麼做,仍舊把這些人留在身邊。但隨後發生的事件證明這是個嚴重的錯誤,女總理為自己的政治正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被兩名信奉錫克教的警衛人員開槍擊斃,身中二十多顆子彈。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的英迪拉·甘地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遇刺的地方

英迪拉甘地被暗殺時的隨身物品

如今保存在新德里的博物館

甘地的遇刺再度引發了激烈的宗教衝突,印度多地爆發了反錫克教暴亂,有數千平民喪生。這場綿延多年的動亂,給印度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印度就這樣在動蕩中度過了八十年代的前半部分。

動亂現場。

世界上多數宗教的本質是包容而不是對抗,至少從教義上來看,沒有哪個創始人是希望自己的信徒戰天鬥地的。

今天文章中提到的錫克教金廟奠基時,甚至邀請了伊斯蘭教的領袖前來見證,為的就是表達對宗教理念的包容。

可是在金廟發生過的沖宗教突又是那麼激烈,彷彿曾經的友好都並不存在。

宗教若能成為勸人向善的指引,而非挑起精神對抗的工具,該有多好。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