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對不起,我要去沿河了,別再找我了!!

可能,你說北上廣深才是大城市,

雲南麗江才是人間天堂,

西藏,才是離天最近的地方,

但在走走停停中,

對不起,我還是決定去貴州沿河了!

沿河是全國四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

也是貴州省唯一的單一土家族自治縣,

地處黔、渝、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

素有「黔東北門戶,烏江要津」之稱。

自1987年成立自治縣以來,沿河縣已走過30年的歷程。

今年10月,銅仁市第六屆旅發大會將在沿河舉行,

屆時,沿河的巨大變遷將為世人所驚嘆。

沿河,榮譽之城

每個人眼裡,都有一個獨特的沿河,

但這些榮譽,卻是所有沿河人的驕傲。

2010年11月17日,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沿河自治縣

「土家山歌之鄉」稱號並授牌。

2015年年底,茶葉流通協會命名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為「古茶樹之鄉」。並於2016年4月20日為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授牌「古茶樹之鄉」。

2016年7月16日,果品流通協會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空心李之鄉」榮譽稱號。

肖玉葉 攝

2016年7月11日,楹聯學會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楹聯文化縣」稱號。

曹經建 攝

2017年3月18日,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沿河自治縣「黑葉猴之鄉」稱號並授牌。

此外,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授予「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江山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國字型大小品牌。

沿河,山水之城

除了以上的諸多「國字型大小」榮譽,

在許多人眼中,還有一個相同的沿河。

這裡山清水秀、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康養勝地…

是一座迷人的山水之城。

▲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烏江霸王谷

▲王坨峽

沿河,歷史之城

沿河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秦為黔中,漢為武陵,蜀漢

時於縣北置漢復縣,

隋置務川縣,唐置思州,元置沿河祐溪長官司。

此外,沿河還是革命老區,

這裡有工農紅軍在雲貴高原開創的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

▲洪渡古墓群和漢磚瓦窯群

▲淇灘古鎮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紅軍渡紀念碑

▲金角羅夫墓

沿河,美食

之都

沿河,因烏江而名、傍烏江而興,

這裡有著豐富的美食文化。

解放前,沿河縣城商號林立,飲食業空前繁榮。

王甲爾糯米包子、冉隆平蕎面、崔照能羊肉面等名噪一時。

如今,美食更是豐富多樣,無不讓中外遊客聞香而贊。

沿河紅薯粉▼

紅薯粉皮,沿河人稱紅薯粉,以紅薯澱粉為原料製作而成,成品的紅薯粉皮拌上辣椒、折耳根(魚腥草)、蔥、或是炒臘肉都是非常讓人們喜吃的,在沿河的旅遊地也有賣,這也讓一些遊客愛上了它。

沿河桐葉麥粑▼

在沿河,桐葉麥粑的叫賣聲每天都能聽到,有背上背簍叫賣的,有推上自製的「小車」叫賣的,有抬著盆叫賣的,叫賣聲穿梭於沿河的大街小巷。桐葉麥粑屬於綠色食品,蒸熟后的麥粑會帶著桐葉的香味。現在用桐葉包的麥粑越來越少,一些外地遊客來沿河,往往會帶走一包地道的土家桐葉麥粑,一些出名的麥粑店有時還會有人打電話訂購。

沿河苦蕎粑▼

沿河的苦蕎粑是用苦蕎面發酵做成的,色呈綠色,味甜中帶苦,苦蕎鹼性較重,有健胃、消火、降壓清熱的功能,常食對肺結核患者有輔治作用。做好的苦蕎蘸上蜂蜜更好吃。

沿河渾漿豆花▼

沿河渾漿豆花是當地土家族人民創造出的與眾不同的風味食品,營養非常豐富,成品乳白色,入口軟滑,鮮香細嫩,汁濃味厚。在吃的時候,撒上蔥花,拌上糊辣椒,味更美更鮮。

沿河米豆腐▼

土家米豆腐,在沿河自治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以傳統的配料和現在各式各樣的新形配料,配上一碗土家米豆腐,色香味俱全,讓人看到或聞到就口水直流。

沿河土家酥食▼

沿河土家酥食就是沿河自治縣土家族人的特色風味年糕。食時香甜綿軟可口,回味綿長,深受土家族人喜愛,現已走俏黔渝市場。

沿河斑鳩窩豆腐▼

斑鳩窩豆腐,又稱神仙豆腐,用山中野生的一種綠色的帶香味的三榨葉製成,在沿河縣夏天的街頭,會不時傳來賣」斑鳩窩豆腐」的叫賣聲,只要聽到就讓人流口水,而且價格又便宜,所以夏天的街頭,一碗冰冰涼涼呈寶石綠的「斑鳩窩豆腐」也成了人們的最愛。

沿河鹽豆腐▼

沿河鹽豆腐是有名的地方特產。暢銷重慶、酉陽、德江等地。鹽豆腐可直接食用,蘸上辣椒味更美,也可炒菜或做湯。

沿河油炸粑▼

沿河油糍又名油炸粑,色澤金黃,外面香脆而肉酥軟,有辣的,酸的,有在辣椒中包上一些紅苕的、酸甜中帶點辣味的,也有在裡面包上豆腐的。可單獨食用,也可放進煮好的米粉、綠豆粉一起吃,口味更好。

沿河糯米包子▼

沿河糯米包子源自民國時期王尚賢的糯米包子,如今的沿河土家婦女個個會做,逢元宵節,家家要吃,否則視為家庭貧窮或婦女無操持。這一傳統食品至今經久不衰,代代相傳,倍受歡迎。

沿河,民俗文化王國

沿河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飲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唱哭嫁歌、跳喪鼓等,此外,還有洪水朝天等神話傳說,有針織挑花刺繡、木石雕刻、藤竹編織等工藝,有過趕年等節慶,保持著鮮明的土家民族風格和特色。

沿河肉蓮花▼

「肉蓮花」又叫蓮花十八響,流行於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一帶。在晚清和民國期間,由於戰亂,民不聊生,就很少有人再跳。《肉蓮花》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人軍事樂舞遺風的延續和演變,是土家人傳統文化和性格特徵的集中體現。舞蹈氣勢雄壯,吼聲震天,動作激烈威猛,剛柔相濟,噼啪有聲,極具民族性、體育性和觀賞性。

沿河擺手舞▼

沿河自治縣土家擺手舞源於土家先民的巴渝舞,至今已有兩千年歷史,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慶豐年,祈豐收的集體活動,2007年5月被成功收錄到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沿河打鎦子▼

「打鎦子」又稱「打行李」、拍鬧台」,起源於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打鎦子」的樂器主要以一面半邊鼓、一面大鑼、一面馬鑼、一面鉤鑼、一付鈸、二支大小銅號、大小兩支嗩吶組成。後來原始的娛樂通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今天的『打鎦子』吹打藝術形式。」

沿河陽戲▼

陽戲最早始於殷商時期,算起來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土家族的先民為驅鬼逐疫舉行一種祭祀儀式,叫儺祭。陽戲從儺祭中汲取了營養並逐漸形成為一個劇種。戲里的角色都戴木製假面,扮做鬼神歌舞,又稱為「木臉戲」和「鬼臉殼戲」。貴州省政府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沿河土家陽戲列為其中。

熏蝗蟲▼

熏(讀:qiu)蝗蟲又叫十五堆,正月十四日,每家裡的大人小孩都要將房前屋后的垃圾收集到一起,在房屋周邊的園子土裡堆放成15堆,把明柴火炭放在裡面,燒出煙霧(不要燃起明火),同時大聲喊「秋(熏)蝗蟲,秋(熏)死你;你上天,雷打你;你下地,火燒你;你進孔,蛇咬你……」。寓意著來年的蝗蟲不會來禍害莊稼了。

爆虼蚤▼

正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深夜,用鋸木面或渣草在院壩燒火堆,把備下的女貞樹枝葉(又叫爆虼蚤樹葉)從火堆拖過發出「噼噼啪啪」聲音叫爆虼蚤。小孩要大聲唱:「爆虼蚤,爆虼蚤,一爆老鼠,二爆鋪草……」。

偷 青▼

偷青又叫「偷汗菜」。正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深夜,家有汗臭或流汗較多的人悄悄到鄰居菜園踩青菜、蔥、蒜等,后扯一蔸青菜帶走。次日菜園主人有意大聲咒罵:「是哪個挨刀鬼,偷了我家菜,不死也得脫層殼。」「偷青」人聽后高興,認為脫殼就是脫汗。

捏粑粑人▼

正月十四日(或十五日)夜,家家戶戶蒸包子、搓湯圓,預知家中懷孕婦女生男生女。搓湯圓時,暗暗將麵糰捏成人形,放入燙灰中燒熟后掏出,問麵糰像男像女,如眾人說像男,預示孕婦生男孩;像女則生女孩,並對孕婦說吉利話,后讓年歲最高的人吃,以示孩子出世后能長命富貴。

此外,還有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送年庚等眾多民俗。

畫廊烏江,山歌沿河。

今年,沿河將迎來她30歲的生日。

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年紀,

沿河將用她瑰麗的風光、多彩的民俗、

和土家人的熱情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