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由放任」不是西方才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

學者薈作為公眾傳播平台,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民生,亦傳播系統化的知識理論,學術論文,偶發一些時事人文觀點以示讀者。堅持做負責任的傳播平台和渠道,服務讀者,傳播價值。

自由放任在英語中的發音是「lay-say-fair」。它的法語詞源要追溯到文藝復興時代。據說,這個詞的使用,最早出現在1680年,那時整個歐洲處在民族國家崛起的狀態。法國財政部長讓·巴蒂斯特·科爾伯特詢問一位名叫勒讓德的商人:國家可以做什麼來促進工業?

傳說中的答覆是:「放任不管」或「順其自然」。1751年,自由貿易支持者達讓遜侯爵勒內·德·瓦耶在《經濟日報》上報道了此事。這個口號最後用文森特·德·古里尼的話梳理成:「Laissez-faire et laissez-passer, le monde va de lui même!」一段不那麼嚴謹的譯文是:「放任自由,貨暢其流,世界自會運轉無礙。」

這個原則可概括為:世界不需要干涉,它會自我運籌。

一個樸實、美好的理想

所有這些譯文,不僅表達了自由貿易的觀念——這是18世紀歐洲政治的主要議題——而且表達出社會運作可能方式更廣闊而美好的前景。

這種觀念可以概括為「自由放任」一詞,或以前被稱作樸實自由主義中,今天被解釋為古典自由主義。這個觀念是:社會本身包含了安排和運籌自身發展道路的能力。因此,人們應該享有自由來管理自己的生活,隨心所欲地交際往來,與任何人和所有人互通有無,擁有和積累財產,除此以外,他們的生活不受國家擴張的干涉妨害。

在接下來幾個世紀,在社會科學的一切學科中,難以計數的偉大思想家和作家闡述了這個核心思想。以往與現在一樣,有兩大思想流派:那些相信社會秩序的一個或多個方面要由國家控制的,以及那些相信這樣的控制企圖對繁榮、正義、和平和文明生活建設的事業起到反作用的。

這兩種思維方式,與今天所說的「左派」、「右派」不同。左派傾向於認為,如果讓經濟領域放任自由,那麼世界就會崩潰;他們發展出沒有政府控制就有滅頂之災的若干理論。右派同樣確信,為避免世界陷入暴力、敵對、破壞文化的集團之手,國家控制是必要的。

自由放任觀念同時反對左右兩種觀點,贊成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所說構成社會秩序的「利益和諧」。這個觀念認為,歷史進程應該由藝術家、商人、慈善家、企業家和財產所有者來推動,而不是挾有國家權力的卡特爾暴徒。

在當今世界各地有數不勝數的思想家持有這個觀點。這是目前最令人興奮的智識運動,甚至在最出乎意料的地方,也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在我們的時代,自由放任觀念的發展,注入了「數碼能量」。分散式網路將這個觀念帶到一種全新層次:無人控制,但每個人都在控制,沒有中心點故障。

然而,這個觀念本身在世界史上並非罕事。

深刻根源

雖然自由放任主要與18世紀的英國思想關聯,但它作為一種社會觀念,在基督教的中世紀和早期的猶太思想中有深得多的根源。自由放任也不是一種西方才有的思想。自由放任的最深刻根源,實際上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諸子百家的思想提供了精闢總結。

這裡有一些非西方思想的例子:

老子(公元前6世紀):「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天下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陷於貧窮……法令越是周密繁複,盜賊就越是不斷地增加。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所以聖人說,我不用侵擾滋事、日理萬機,人民就會自我化育、自我管理、自我富足。

莊子(公元前369-286年):「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我寧可選擇在爛泥中快活,也不願受執掌朝政者的約束。一輩子不入朝做官,這才符合我自己的意願。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只聽說任天下安然自在地發展,沒有聽說要對天下進行治理。

鮑敬言(公元4世紀):「士眾不聚, 則不相攻伐;勢利不萌,禍亂不作……含食甫而熙,鼓腹而游。」——不征驀召集武士軍隊,也就不存在戰禍;不萌生利用武力取得優勢的惡念,也就沒有災難和混亂……百姓飽食終日,自由快樂,太平無憂。」

司馬遷(公元145-190年):「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所以,人們依賴農民種出食物,林工伐出木材,工匠做成器皿,商人輸通財貨。這難道還需要官府發布政令,徵發百姓限期會集嗎?人們各憑才能行事,各自竭盡所能,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因此,物價低廉,商人就會把財貨銷售到可以貴賣的地方;物價昂貴,商人就會從價格低廉的地方運來銷售。人們各自從事本業,愛好工作,如同水向低處流,日日夜夜,永無休止。各行各業的人不待召喚自己趕來,物產不須徵求,他們自己就生產出來。這難道不是合乎自然規律的明證嗎?

文章開頭所說的這種思想的早期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思想家。它跨過中世紀,直到18至19世紀橫掃全世界,產生前所未有的繁榮、自由和全體和平。在18世紀和世界大部分地區(除英語世界以外),自由放任被稱為自由主義或古典自由主義,這是一種社會組織學說,可以用阿克頓勛爵的話來總結:自由是人類的最高政治目的。

20世紀的隕落

可以肯定,自由主義觀念在20世紀早期已經隕落。正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其著作《自由主義》(1929)中寫道:「當今世界不想再聽見自由主義。在英國以外,『自由主義』這個術語被公然排斥。在英國,肯定還有『自由主義者』,但大多數人都徒有其名。事實上,他們是相當溫和的社會主義者。今天各個地方,政治權力都掌握在反自由主義的黨派手中。」

今天依然如此。對這種趨勢的反抗,通常被稱為「自由至上主義」,這個詞長期以來所聯繫的,是把人的自由擺在首位來關注。這是戰後一代人的新詞,作為自由主義的同義語。在當前的理解中,它指的是老自由觀念的嚴格化和激進化。它斷言財產權的不可侵犯性、和平在世界事務中的首要地位,以及自由結社和貿易在人類事務中的核心地位。

「自由放任」可以存在

這樣的社會,並非史無前例。穆瑞·羅斯巴德舉出殖民地時期美利堅的例子:沒有中央集權國家管理的社會實驗。這場實驗十分成功。還有中世紀歐洲,不以民族國家的力量為追求,展開了頭一次偉大的經濟革命。大衛·弗里德曼記載了中世紀冰島的競爭性法律秩序。其他作家甚至說,考慮到我們的生活如何日復一日地依靠私人機制和交往的生產力,我們從未真正脫離實際的無政府狀態。

米塞斯說,自由主義/自由至上主義/自由放任不是一個已經完成的學說。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我們的時代中,有如此之多需要探索的領域,有如此之多需要實現的運用。何況我們時代最令人興奮的書籍,是從有利於人類自由的角度所寫。國家在大踏步行進,但抵抗力量也在蓄勢待發。

察覺到國家在平等、偉大、安全和公平的旗幟下,得寸進尺般獲得更大的權力,讓人無法振奮。然而,觀念遠勝過世界上全部軍隊的認識,是令人欣慰的源泉。富有理性、邏輯清晰、勇於創新以及為正義和真理而不懈工作,最終會導致自由放任觀念的全面勝利。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

本平台原創或轉載文章均不反映「學者薈」的意見與觀點,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所載文字及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將儘快改正或刪除。

《跨越三千年的因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