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新內涵

左曉蕾

今年經濟實現穩中有「進」,除了在結構調整中有「進」,更重要的是要在合理的產業結構形成上有更大的推進,在新動能的轉換中取得更顯著的進步。民營經濟要進,在國企壟斷的領域內製造競爭對手,對提高國企競爭力當有突破性進展。金融體制改革需加強金融審慎監管。產業轉型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工程、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高端裝備都有可能是新增長點。為此,得儘早準備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的全球布局。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3月經濟數據,PPI繼續保持上升勢頭,鋼鐵、煤炭價格上升,民間投資有所改善,房地產價格仍在上漲,鋼材庫存意願加大。不少分析認為,經濟企穩見底,已見增長拐點,甚至有觀點認為今年經濟會有更高的增長。筆者的看法是,不能就數據論數據,在國際國內出現許多新變數的大環境下,對一季度部分的「向好」數據,要深入分析,正視經濟中的主要問題,堅持針對性的政策和解決方案,以此創造穩定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態勢。

判斷一季度及全年經濟態勢,眼下尤其需要釐清這麼幾大觀念。

首先,把今年經濟增長「穩」在合理區間,而不是更高的增長。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濟「緩中趨穩」,似與一些「企穩」「見底」的分析吻合。但須注意,「企穩、見底」的「穩」與「緩中趨穩」的「穩」並非同一個概念。企穩見底后釋放的增長將「反彈走高」,而據今年全國兩會確定的6.5%的目標,緩中趨「穩」顯然是「穩」在合理區間,即「潛在增長率」水平,而不應理解為「見底反彈」。經濟學規律顯示,隨著一個經濟體規模越來越大,受全球資源的約束,其潛在增長率是遞減的。已是經濟總量11萬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若繼續兩位數增長,會佔用1.5個到2個中等經濟規模的資源,勢必影響全球經濟的平衡。全球經濟失衡,會扭曲全球經濟的有序發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經濟「穩」在逐漸遞減的潛在增長水平上,符合全球經濟實踐所呈現的規律。

其次,「穩中向好」的「向好」是增長質量和結構優化,而不是更高的增速。按慣性思維,當期數據很容易導致對「穩中向好」的「好」產生更高增速的憧憬。但是,如果對當前新常態發展階段有充分的認識,純粹的速度已不是新常態經濟的增長目標,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合理可持續增長,才是新常態經濟追求的發展硬道理。所以「向好」的「好」不是更高的速度,而是指質量結構改善的增長新內涵。數據也印證了「好」的新內涵。目前服務業佔GDP比重已超過了50%,宏觀經濟結構從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轉變;消費佔GDP的比重達70%,經濟增長正在形成可良性循環的結構;縱觀產業結構,科技產業、新興產業、新業態的迅速發展態勢,顯示增長動力的轉換正在路上;企業升級產品的換代也成為微觀結構調整方向。所以,進一步推動質量向好結構優化,是今年經濟形勢發展的最大的期待。

穩中向好,「穩」是前提。鑒於國內外出現了很多不確定因素,今年經濟如何穩在6.5%左右的合理區間之內?討論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先釐清當前的不穩定因素。一要穩定實體經濟,這是經濟穩定的基礎;二要穩通脹。從宏觀上說,通脹是一個經濟體是否穩定的指標。現在PPI與CPI的敞口很大,如果上游產品的價格傳導至最終消費價格,通脹水平可能會顯著上升,挑戰經濟的穩定增長;三要穩外匯,在穩匯率和穩外匯兩者之間,重點應該穩外匯。這樣的選擇,對穩定信心和長期匯率,改變外界對匯率的錯覺都至關重要;四要穩定金融風險。高槓桿、銀行壞賬增長、脫實向虛的影子銀行業務膨脹、非法集資行為嚴重等等,金融領域的風險有所積累,必須守住不觸發系統風險的底線,保持穩定的金融環境;五要穩定資產價格,主要是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泡沫化,會帶來產業空心化,拉大收入差距。只要上述這些領域能基本穩定,今年的經濟穩定就完全可預期。

另外,還需加強對經濟中「突出的矛盾是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的認識。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明確提出當前經濟突出的矛盾主要不在總量,不在周期性,而是嚴重的結構性失衡。這個判斷糾正了過去我們的思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們一直是在刺激總需求增長,雖已意識到結構性失衡很嚴重,但增長一直放在首要位置,結構調整總是為0.1、0.2個百分點的增長讓步。事實上,有分析顯示,經濟已出現規模遞減效應,即兩個甚至更高的百分點投入,才產生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顯然,在現有結構下加大投資不會帶來有效率的總需求增長。對消費增長率有所下降,有觀點認為是因為收入下降。但筆者認為,消費結構仍然是一般消費,受效用最大滿足度的約束,不可能無限上漲。以現有收入增長水平,在消費已佔GDP70%的結構下,非但不會大幅擴大消費,反而邊際消費傾向下降的可能性更大。更何況,消費增長不可能進一步推動有效的總需求增長。由於勞動力比較優勢逐漸減弱,出口加工貿易轉移是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進出口增長也是結構性問題。所以,通過三駕馬車刺激總需求增長都遭遇了結構性瓶頸。適度增加總需求,也是創造新需求的供給側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調整是改變嚴重的總需求結構矛盾的最優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是經濟重新回到持續增長軌道的正確路徑。

深刻認識當前經濟中結構性矛盾不在周期性上也十分重要。既然不是周期性的問題,那就意味著不能等待。雖然正確的政策有促進作用,但不可能僅靠政策就能改變結構矛盾,企業的主動作為加上努力求變配套正確的政策支持才有出路。若沒有企業的主動調整和變革,那是沒有辦法突破結構瓶頸的。

今年經濟要實現穩中有「進」,除了在結構調整中有「進」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合理的產業結構形成上有更大的推進,在新動能的轉換中有更顯著的進步。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三去」是不合理結構調整的繼續,而形成新結構,要在幾個方面下大工夫。一是民營經濟要進;二是要推進國企的改革進程;三是金融體制改革需在加強金融審慎監管上有重大進步;四是尋找新的增長點。產業轉型過程中有很多機會,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工程、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五是推動新一輪全球化。新一輪全球化不僅以貿易自由化為特徵,全球資源配置,技術、資金、人才的全球布局,應是新一輪全球化的特徵。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