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了不讓死亡說出最後一句話,為了不屈服於謊言

關於西班牙,你了解多少?

通過奧運會和足球,我們知道巴薩,通過伍迪·艾倫的電影我們知道午夜的巴塞羅那,然而對大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語言和文明,我們又有多少了解呢?

本期微信選擇的正是一個發生在加泰羅尼亞的故事,作者用自己民族的文字和敘事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質疑「真相」的故事,一個追尋「惡」之本質的故事,一個民族不斷追求政治獨立的故事,更是一位背負秘密的父親對女兒講述自己的雙重身份與愛情的故事。

帕瑪諾河靜靜地流過,這個被歷史撕裂的小鎮在墓碑和秘密的陰影下沉默不語。然而總有人試圖以書寫,抵抗謊言和遺忘。

抵抗謊言與遺忘

「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有自己的痛楚,都有遺忘或懷念的世界,但是都埋藏得很好,因為他們害怕,萬一眼裡有淚水,便無法瞄準目標。」——《河流之聲》

被遺忘的世界

2004年,西班牙作家喬莫·卡夫雷偶然看到一處荒廢的鄉村國小,由此得到靈感,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河流之聲》。

故事的開頭,國小教師蒂娜在即將拆除的學校里尋獲一個1944年的筆記本,它的主人名叫奧里奧爾,在小鎮居民眼中是可恥的告密者和法西斯,妻子已經帶著剛出世的女兒離他而去。

「我的女兒,我的書信就像是一顆星星的光芒,當這道光芒抵達你的雙眼時,也許星星早已逝世多年了。」

但真相遠非如此。

奧里奧爾背負著雙重身份,在佛朗哥的高壓統治下艱難求生,只能每晚在筆記本里寫下真相。蒂娜開始查這段被遺忘的往事,此時她的家庭正在分崩離析——兒子遠走,丈夫出軌。經歷了背叛的蒂娜憎恨謊言:

甚至幾個月前她也不再相信喬爾迪了,曾經是她的摯愛,旦夕之間卻變成她所痛恨之人。或者,應該說,成為對她而言無所謂的人。不,也不是無所謂;是成為她格外鄙視的人。發現你不再信賴一個曾毫無保留深愛的人,彷彿那人未經同意已在你的懷裡死去一樣。

將真相公之於眾、挽救一位被遺忘者的命運,此刻竟成了她的精神支撐。

為什麼我們會沉浸於別人的世界?也許是在別人的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許想暫時從日常的焦灼中抽身,如同嗜酒的人一般,靠片刻的麻醉獲得愉悅,也許像蒂娜一樣,為了不讓死亡說出最後一句話,為了不屈服於謊言。

他用被禁的母語開始寫作,

征服了整個歐洲的讀者

喬莫·卡夫雷

喬莫·卡夫雷定居於西班牙小鎮馬塔德佩拉,距離巴塞羅那半小時車程。他的住處附近有一片濃密的櫟樹和松樹林,偏僻靜謐。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是在萊里達大學擁有教職的語言學家。在巴塞羅那大學攻讀語言學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但在那時,他的母語加泰羅尼亞語仍在禁止之列。

喬莫·卡夫雷在一次訪談中講述了這段往事:

西班牙內戰之後,用你自己的語言說話變成了違法的事。任何東西都不能用加泰羅尼亞文發表,全部都是西班牙文——教育、公共活動、廣播、電視,全部都是。內戰中,很多加泰羅尼亞作家踏上流亡之路,一些人甚至因此丟掉了性命,其他人留在故土,過著半隱匿的生活。當然,那時候還有審查制度……審查是相當主觀的,完全取決於審查者。有一位審查者甚至拿到了諾貝爾獎,就是卡米洛·何塞·塞拉。諾貝爾獎審查者,呵呵。但那些審查者大部分都是無知的人,很容易糊弄過去。——2014年11月16日《蘇格蘭人報》,大衛·羅賓遜

佛朗哥政權長期對加泰羅尼亞實行高壓統治。它的語言、獨特的姓氏、傳統舞蹈都紛紛被禁,書籍被焚毀,墳墓被重建,民歌遭遇審查。這就是作者的現實世界,他正是從這樣的現實出發,構建了《河流之聲》的故事。

喬莫·卡夫雷用加泰羅尼亞語寫作,但他的立場和視角並未局限於這一地區。

「我知道自己隸屬於一種具體的文學,也就是加泰羅尼亞文學。但我是在為讀者而寫作,我的讀者可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位讀者。」

在《河流之聲》之後,他又花費八年時間完成了一部彙集善惡、愛恨、藝術、宗教、歷史諸多元素的小說《我懺悔》(Jo confesso),故事背景是20世紀的歐洲。對善惡、對救贖的反思貫穿全書,書中角色無人能免於「惡」的糾纏——這種惡,既包括納粹的殘暴之惡,也包括每個人因執念而生的陰影。

《我懺悔封面,加泰羅尼亞版

喬莫·卡夫雷不是唯一一個試圖剖析納粹之惡的作家。茨威格、萊維和阿多諾都曾以各自的方式檢視個體對恐怖行為負有的責任。然而卡夫雷的視角相當獨特,他說:「如果沒有作惡的人,也就不會有惡。抽象的惡並不存在……權力與記憶纏繞在一起,形成了惡,我對這個過程很感興趣。」

在人性之惡面前,文學和其他藝術形式又有何為?喬莫·卡夫雷在為小說《冬日之旅》(Viatge d'hivern)錄製的採訪中回答:「藝術可以撫慰人心。它並不是個解決方案,而是對人類的一種幫助。它讓我們明白,在種種殘酷之中,未來仍然存在。」

喬莫·卡夫雷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時採納兩種視角:「我可以在第一人稱視角下放大,再以第三人稱視角縮小。這樣讀者就會知道我的關注點在哪裡。」《河流之聲》中,人稱的轉換和時空的跳躍隨時發生,初讀令人困惑,一旦進入故事,卻又令人難以自拔。小說的每一章都開篇於梵蒂岡、結束於托雷納小鎮的墓園。墓碑製造者敲擊石塊,刻下生者對亡者的記憶。

歐洲讀者和評論界都熱情地肯定了他的寫作才華。《河流之聲》出版后,在德國受到異乎尋常的歡迎,僅此一種譯本就達到45萬冊銷量。

  • 《明鏡周刊》如此描述:「偉大的加泰羅尼亞作家喬莫•卡夫雷以迅疾的筆鋒輾轉於多變的視角之間,從不同的時間層面描繪了戲劇性的事件,完成了一幅西班牙自佛朗哥時代至今的政治與社會文化圖景。」



  • 《法蘭克福彙報》的評論稱,「這是一本每個作家都渴求實現、但鮮有人能寫出的偉大作品,它牢牢吸引著讀者,將他們誘入一個獨特的道德與情感世界中。」

2009年,加泰羅尼亞電視三台將《河流之聲》改編為電視迷你劇,在西班牙播出。

書寫墓碑的人可能會說謊,歷史的真相也常在一遍遍修改中變得模糊。但總會有《河流之聲》女主角蒂娜這樣的人,孜孜不倦地從檔案卷宗和親歷者口述中尋求真相;也總會有喬莫·卡夫雷這樣的作家,憑藉手中之筆,抵抗謊言與遺忘。

《河流之聲》的設計師陳威伸如此描述他的理念:

|

相關閱讀

《河流之聲》

【西班牙】喬莫·卡夫雷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

|

奧里奧爾•豐特列斯,半個世紀前的國小老師,鎮民們憎恨的法西斯分子,以一支畫筆贏得比拉布魯夫人的傾慕。奧里奧爾死後,夫人數十年如一日推動教會將他冊封為真福。繁複的宗教儀式與一樁樁錢權交易接踵而至,她僅僅希望為年輕時的愛人恢複名譽。

這一切過往,都在機緣巧合之下浮出水面。蒂娜•布羅斯偶然得到奧里奧爾留下的筆記,卻在調查的過程中越陷越深:她的生活正因丈夫背叛、兒子遠走而分崩離析,奧里奧爾的故事逐漸成了她的精神支撐。她從檔案卷宗、墓碑製造者和鎮民的口中拼湊出歷史原貌,奧里奧爾極力隱藏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他那不知名的女兒最後流落何方?年邁的比拉布魯夫人為冊封真福一事四處奔走,背後的阻力又從何而來?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