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華裔女星改掉中國姓氏!他們都曾遭遇好萊塢種族歧視

好萊塢是「種族主義者」,

他們不允許我有一個令他們不舒服的姓氏。

前兩天,一位好萊塢華裔女演員說了上面這句話,揭穿了好萊塢歧視亞裔演員的問題。

這位女演員中文名叫汪可盈,英文名是Chole Bennet。她在熱門科幻劇集《神盾局特工》中飾演了Skye一角,在美國小有名氣,常看美劇的童鞋應該很熟悉。

《神盾特工局》劇照

從外貌上看,王可盈其實更像一個美國人,而不是華裔面孔,但其實她是中美混血兒,她父親是華裔,母親是白人。剛開始進入好萊塢時,她還是叫Chole Wong,但在四年前,她把名字改成了Chole Bennet,原因便是如她所說,好萊塢對華裔的歧視。

汪可盈和爸爸

汪可盈曾試圖憑著Chole Wong這個名字參加試鏡,雖然從相貌上,她和一般白人差別不大,但她的姓一看就是人。結果她發現,好萊塢真的會僅僅因為她的亞裔身份就無視她。幾次碰壁后,她終於明白,「如果我的姓讓他們不舒服,他們不會選我演任何角色」。

所以,2013年,汪可盈在得到父親允許后,決定以一個完全西化的名字Chloe Bennet,去替代Chloe Wang,她想看看,人們的態度會不會有所不同。

隨之而來的巨大差異,連她自己都大感意外。她改名后參加的第一個試鏡,就輕鬆拿下了。後來她又陸續得到參演《納什維爾》《神盾局特工》等劇中的重要角色,才算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至於汪可盈最近為什麼要發聲譴責好萊塢,則是因為近日曾經飾演過《玩命速遞4》《死侍》的英國演員Ed Skrein宣布辭演電影《地獄男爵》。他原本要飾演的角色在原著漫畫中是一位日本混血,但劇組卻找來了完全不是亞洲臉的Ed來出演。這個消息一經報道,就激起人們的強烈抗議,大家認為,好萊塢讓白人演繹其他種族的角色是一種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Ed Skrein

得知了大家的呼聲后,Ed便決定,寧可棄演,也不能助長這種歧視。這也是第一次,一位知名演員以實際行動去抵抗選角中的歧視。

Ed宣布辭演的推特得到了大量網友的轉發,汪可盈也是其中之一。然而有網友卻嘲笑她很虛偽,指責她此前改名。於是,便有了開頭她的回應。

她的完整回復是這樣的:

雖然我改變了我的姓氏,但無法改變的事實是,我的身體里流淌著一半人的血液,我曾經在生活過,我會說普通話…無論如何,我是在中美兩種文化中長大的這個事實永遠也不會改變…當年的我要付房租要生存,但好萊塢卻不會給一個姓氏讓他們不舒服的人更多演出機會…我正在盡一切努力,利用我所擁有的這些平台,去確保不會再有人被迫改變他們的名字,他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汪可盈改姓時,用的不是她母親的姓,而是她父親的英文名,她父親,是華裔。

汪可盈的勇敢發聲,引發了大家對好萊塢歧視華裔乃至亞裔演員的熱烈討論。研究表明,好萊塢電影中很少有亞裔演員、角色和故事情節。當在電影或電視劇中含有亞裔角色或相關主題時,故事情節通常聚焦於白人角色或調整內容讓白人演員來擔當,英文中有個專門的詞來指代這一現象,whitewashing洗白。

比如去年上映的《奇異博士》中,原本是亞洲僧人,改成白人法師,由Tilda Swinton出演。

《火星救援》中的韓裔科學家,由一位白人女演員飾演。

而且亞裔演員飾演的角色,通常都是一些帶有刻板印象或種族敏感的人物。在片酬上,同等勞動的情況下,亞裔演員的薪水也要比他們的白人同事少得多。

別的都不說,今天好萊塢這麼多明星,你能叫上名字的華裔面孔、亞裔面孔有幾個?基本都沒啥名氣。白人明星佔主流,黑人明星也有一些,但亞裔明星確實少見。就連在大名鼎鼎的明星大腕去好萊塢闖蕩,都是一把辛酸淚,有的還真的遭到過歧視。

成龍

被好萊塢招之則來揮之則去

別看成龍大哥算是在好萊塢最成功的華語明星,去年還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他當初去好萊塢發展的道路,也不是一番風順的。

成龍透露,早期,基本就是好萊塢那邊一個電話,他就要坐飛機漂洋過海到美國,面試幾十分鐘,又飛回香港,有種人家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感覺,並且通常沒有結果。五次三番之後,他就有些憤怒了,便對團隊說,美國的市場我們不要了,我們就專註做亞洲市場。他們決定做一些以前沒有嘗試過的動作片。

《紅番區》海報截圖

1994年,成龍在加拿大拍攝了動作電影《紅番區》,沒想到一經推出,大受歡迎,在美國也取得了3500萬美元的票房,這個成績直接另好萊塢驚呆了,也讓他們對成龍另眼相看。很快,好萊塢邀請成龍拍攝了《尖峰時刻》,從此成龍也成了在好萊塢舉足輕重的演員。

李連杰

受歧視是很正常的

儘管李連杰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走向國際最成功的動作明星,但相比之下,這位功夫皇帝在好萊塢的成績,要比前兩位遜色不少。

《致命武器4》海報,梅爾吉布森頭這麼大,李連杰只在他左邊露一個小小的臉

1998年,李連杰憑藉《致命武器4》中的大反派角色打進好萊塢市場。他的好萊塢作品雖然能做主角,比如《致命羅密歐》《龍之吻》《救世主》,但多以成本在3000萬美元到5000萬美元的B級片為主,在A級製作的影片中,他就只能演一些大反派,比如最後他淡出好萊塢的標誌作品《木乃伊:龍之詛咒》。

《致命羅密歐》劇照

2008年上映的《功夫之王》,是李連杰和成龍唯一合作過的電影,也是在好萊塢強大的資金運作下得以實現的結果。然而片中兩位高手分不出勝負,東西方混搭得不倫不類,劇情胡謅亂編,實在浪費了成龍和李連杰這兩個頂級巨星。

倆人這造型看上去就糟心

在一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你覺得去好萊塢會受歧視嗎?」

李連杰的回復非常乾脆:

受歧視是很正常的,那裡不是以華人演員為主的地方。但是作為演員你能夠為這個企業,為這個財團,為這個電影賺大錢的話,沒有人會歧視金錢的。

周潤發

好萊塢令他心灰意冷

銀幕上這麼氣宇軒昂,一張臉被稱為香港標誌的發哥,在好萊塢的發展卻並不成功。

1995年發哥演完《和平飯店》后,遠走好萊塢。為了這次轉型,他也花了很多心血,比如在赴美之前,他將過往獲得的幾乎所有的電影獎全部捐獻給了香港電影資料館,花3年的時間苦練英文,學習了解和接受好萊塢電影。種種努力,可見周潤發對好萊塢的重視。

《和平飯店》海報上發哥的回眸,被認為在告別香港影壇

最後成績怎麼樣呢?周潤發早期在好萊塢的作品仍以槍戰動作片為主,好萊塢處女作《替身殺手》中,雖然發哥還是一如既往地帥,但外國人不買賬,影片最後票房和口碑雙輸,3000萬美金成本最後僅收回1000萬美金。

《替身殺手》劇照

第二部電影《再戰邊緣》同樣票房失利,這也是一部按照周潤發以往銀幕形象打造的電影,但依然沒有被北美觀眾接受。

連連失利下,周潤發轉型拍攝文藝片《安娜與國王》,該片雖然獲得成功,但這種小眾文藝片的影響力實在有限。

從1995年到2003年,八年時間拍了5部電影,周潤發在好萊塢的表現確實並不出色。儘管後期他主演的《卧虎藏龍》獲得巨大成功,但當時發哥已經心灰意冷,意識到在好萊塢,非功夫演員難以接到真正好的作品和角色,便還是重返華語影壇。

章子怡

咽不下這口氣

章子怡在好萊塢短暫呆過一段時間,在《尖峰時刻》中曾客串黑幫成員,角色基本打醬油。儘管後來曾出演斯皮爾伯格監製電影《藝妓回憶錄》,但她幾乎馬上回國發展。

《藝妓回憶錄》海報

此前接受湖南衛視專訪時她談到,為什麼沒接拍很多好萊塢電影,是因為很多好萊塢電影不值得她付出那麼多努力。章子怡抱怨:「因為他們給的角色實在太簡單了。」

他們給亞洲人的角色就是很表面化的,但凡有一點內容,他們寧可給黑人演員。好萊塢是欺負亞洲演員的,錢會減半。他們會給你很低的薪酬,然後他們知道,你們擠破腦袋都要這次機會,憑什麼我們變成廉價的勞動力呢?我有的時候也咽不下這口氣

鞏俐

演技派被迫當花瓶

鞏皇這麼霸氣,但在好萊塢只能演演啥黑幫老大情婦之類的花瓶角色,簡直浪費她的顏值和演技!

《邁阿密風雲》劇照

梁佩詩

《哈利·波特》后再無作品

有誰記得這位英籍華裔演員?

在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哈利·波特愛上了來自東方的秋·張,飾演哈利初戀女友的飾便是這位梁佩詩。作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唯一的東方學生,梁佩詩連續參演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隨後幾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她最新作品是在成龍新片《英倫對決》中飾演成龍女兒。但如果這個角色不是亞裔的話,估計她也接不到……

總之我們看到,如果你長著一副面孔想在好萊塢發展,那麼你的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1 男演員,會功夫。恭喜你,這是最容易的發展定位,畢竟功夫在好萊塢還是很吃香的。

2 男演員,不會功夫,那你只能像發哥當年一樣,坐冷板凳咯。好萊塢最不缺的,就是外型和演技都有的男明星

3 漂亮知名的女演員,可以演一些作為人肉背景板的花瓶角色

4 顏值演技都一般的演員,就只能演一些醫生、律師、會計師等非常刻板印象的打醬油角色,作為體現好萊塢種族多樣化政治正確的存在。

造成面孔、亞洲面孔在好萊塢地位不高,乃至備受歧視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東西方文化巨大的地位差異導致的。白人文化在北美是主流中的主流,好萊塢商業帝國也是由白人一手打造的,觀眾只想看到代表他們自己文化的演員在銀幕上演戲,代表亞洲文化的亞洲面孔自然只能靠邊站。其實這種情況在國內也是成立的,我們也很少看到好萊塢演員在國產大片中擔任重要角色。

張曼玉在回答為什麼不去好萊塢發展時,就曾一語道破天機: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在拍一部電影,我是說劇組裡面全都是人,你說我們能指望羅伯特·德尼羅來演一個什麼角色呢?也許會讓他演一個來香港的美國人,但是演完這部影片之後呢?現在在國外的很多亞洲演員都是一樣,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不像歐美文化之間距離較近,北美文化和亞洲文化之間的差異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而且存在巨大的鴻溝。除了偶爾吃吃中餐,美國人對亞洲文化的了解實在知之甚少,很多人還帶著獵奇的視角。因此即使是拍東方題材,他們想的也是如何迎合西方主流觀眾群體的需求,最後的成品也通常會被亞洲人集中吐槽。

1996年,周星馳的《食神》取得巨大成功后,好萊塢六大之一福克斯公司買下了該片的海外版權,並希望周星馳再次打造一部西方版《食神》。但在劇本最終定稿的時候,周星馳卻和福克斯發生了爭執,並最終拒絕合作。爭執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到底是菜好吃還是外國菜更好吃,周星馳堅持用菜,而福克斯卻要求用漢堡、披薩。吃什麼就能引發這麼大的差異,更別說一部電影要牽涉的方方面面了。

面孔、亞洲面孔在好萊塢地位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算不算歧視,還有待考量。但在同等條件下,如果僅僅因為一個亞洲姓Wong就失去平等競爭的機會,這就是赤裸裸的歧視了。根據市場需求挑選演員無可厚非,但上來就依據種族而區別對待,實在不符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END-

你覺得面孔在好萊塢受歧視嗎?

你怎麼看?

至 臻 文 · 放 如 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