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統蘇綉,如何綉出新花樣

58歲的工藝匠人徐成順在製作一把以「G20」為主題的紫砂壺。孫伊豆攝 光明圖片/視覺

張美芳刺繡《貨郎圖》 蘇綉藝術創新中心供圖

張美芳刺繡《散樂圖》 蘇綉藝術創新中心供圖

張美芳與物理學家李政道合作刺繡《金核子對撞科學圖像》 蘇綉藝術創新中心供圖

【莫讓「絕活」變「絕唱」·關注傳統工藝振興】

走進蘇州刺繡研究所原所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美芳的蘇綉藝術創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創意,張美芳刺繡的《金核子對撞科學圖像》,柔韌至極的蠶絲卻將金核子對撞爆發的強大衝擊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作品不僅贏得李政道的充分認同,還被吳冠中等著名畫家贊為「神品」。

作為蘇綉創新的領軍人物,蘇綉藝術創新中心主任張美芳對記者說,正是在李政道的啟發和鼓勵之下,她才勇敢地走出了一條蘇綉創新之路。

2000年6月,李政道在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敦煌藝術研究專家常沙娜等陪同下,前往蘇州刺繡研究所參觀,他對蘇州的刺繡藝術大加讚賞。同年10月,李政道約請張美芳到上海再議刺繡創新一事,並正式提出把「金核子在真空管對撞的科學圖像」做成刺繡的想法。張美芳原本還有些顧慮,但在李政道的耐心講解和近乎「一意孤行」的堅持下,張美芳接下了這一任務。

「科學圖像的演繹,一定要尋求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表達。」李政道的話,一直在張美芳耳旁迴響。常規的蠶絲顯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首先要解決的是材料問題。百尋不得時,張美芳了解到有一種截面呈三角形的「異形絲」材料,她頓時如獲至寶。用這種「異形絲」與常規真絲結合綉制,能使作品的刺繡線條產生強烈的折光感,有極強的立體效果。張美芳專門成立了創新「科學蘇綉」的研製攻關小組,解決刺繡材料的難題,又抽調4名技藝高超的蘇綉高手專事針技法的研究攻關,並承擔刺繡工作。經過5個多月的努力,這幅1米見方的「金核子對撞」面世,並於2001年5月在北京「科學與藝術」國際作品展覽上展出,為藝術界和科學界稱道。

「藝術貴在創新!正如李政道在評價蘇綉藝術時所說:文物化新方成文化,蘇綉創新能生萬象。」張美芳說。19歲時,她通過集體招生,進入蘇州刺繡研究所,師從著名蘇綉藝術大師、「虛實亂針綉」開創者任嘒閑。

了古知今,方能藝隨時代。張美芳尋訪創造亂針繡的蘇綉名家楊守玉,對亂針綉針法特點、藝術表現形式、適用範圍進行考察研究,並寫出了《蘇州刺繡針法》等專著,為以後進行蘇綉藝術創新奠定了紮實的技藝基礎。

1993年,為了汲取西方藝術營養,張美芳來到紐約。一連三天,她參觀了紐約大大小小几十個畫廊和展覽館,從中學到了很多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極大地改變了她的思維方式,決心要使蘇綉藝術走向多樣化和個性化。

為適應現代人的審美,張美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不斷在針法、技法、材料和形式方面進行嘗試、探索,以找到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現代生活、現代科技的最佳結合點。她每年赴京拜訪常沙娜、吳冠中、袁運甫等,向他們討教,把他們的話一字一句記在本子上,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她還力主綉研所員工學習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等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審美能力,讓他們能讀懂書畫家的藝術語言。」

2004年年底,在李政道的力倡下,張美芳創辦了蘇綉藝術創新中心,專門從事蘇綉藝術的創新研究。在她的帶領下,一件件富有時代氣息的刺繡精品誕生。作品《敦煌藻井》整體運用了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老針法「打籽綉」,30多萬粒細小的「籽」密密排列,使得綉品層次豐富,韻律感十足。作品《大鵬》,全部採用純白絲線,創新運用亂針綉法,靈活交叉的線條變化,綉出了「大鵬」磅礴展翅和雲霧翻騰的宏大氣勢。而顯微鏡下光怪陸離的萬花筒,也在張美芳的針尖下完美顯現。

張美芳還創造性地運用傳統針法對吳冠中的彩墨畫、常沙娜設計的藏族唐卡、古代書畫等進行二次藝術創作,並在北京舉辦了「吳冠中繪畫刺繡作品展覽」。她還和美國風光攝影家羅伯特進行長達二十多年的合作,把羅伯特高水平的風光攝影照片搬到刺繡上,綉出了比原作更精美的風光刺繡。2012年,由蘇綉藝術創新中心承擔的「刺繡工藝創新與示範」項目,被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創新工程。2013年,張美芳榮獲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張美芳的「銳意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蘇繡的局面,帶動了整個蘇綉界的創新之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