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哪一家被關停的污染企業是無辜的

沒有一家被關停的污染企業是無辜的。之所以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環保風暴中死去,不是因為現在治理太嚴苛,而是因為過去太放縱。

污染企業正在成批的關停,不是十家八家,也不是成百上千家,而是幾十萬家,甚至是上百萬家。被關停的企業是心疼的是損失,尚未關停的企業擔憂的是命運。何去何從的糾結,讓那些苟延殘喘中的污染企業備感折磨。

9月30日,這是環保部給京津冀區域「散亂污」企業規定的最後時限。據環保部7月14日通報,截止6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已經核查出「散亂污」企業17.6萬家,對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今年9月底前將一律關閉。環保部將組織102個的工作組進駐京津冀區域「2+26」城市下所屬縣區,強化大氣攻堅督查、巡查、量化問責和信息公開。

一場發端於京津冀的環保風暴開始席捲全國,在一些污染問題突出的行業和地區,問題企業在集中連片的死亡,並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散,繼而影響和波及到經濟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形成了一場出乎許多人意料的經濟「地震」。

於是,開始有人為污染企業叫屈,認為污染企業也生產了財富,也創造了稅收,也吸納了就業。

可是這些就是污染企業存在的理由嗎?

那些呼籲對污染企業網開一面、刀下留情的人們,你們知道一家污染企業會傷害多少人的健康,威脅多少人的生命嗎?

任何財富都抵不過健康和生命的價值,這是文明社會的共識。但是,真要關停污染企業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忘記這樣一個簡樸的道理。

更荒唐的邏輯是:關停污染企業會導致失業,失業會影響民生,集中關停企業會造成大批失業,進而會形成社會問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這個邏輯的目的,就是要把「失業」當作「人質」,阻擋和叫停環保風暴,讓那些污染企業能夠得以續命。

環保風暴對於企業到底是災難還是機遇,對於經濟發展究竟是破壞還是促進,對於民生福利最終是減損還是利好,這些問題必須得到明確和澄清,不能讓錯誤認識主導了輿論和民心,否則,環保風暴就有可能因過多的阻礙而層層衰減,失去其強勁的勢頭。

首先,關停污染企業是讓污染企業死,而任由污染企業存在則是讓環保型企業死。環保型企業不但需要大量的設備投入,而且日常運營和維護的成本也非常高。這些投入必然要分攤到其產品中去,其產品價格就會升高。污染企業沒有環保投入和成本,產品價格自然會低。這樣一來,在市場競爭中,污染企業的產品就比環保型企業的產品更有價格優勢,環保型企業反而處於劣勢地位,甚至活不下去。

在特定時期內,社會對某一產品的總需求是一定的,如果一家污染企業倒閉了,這個需求並不會隨之消失,而一定會是轉移到環保型企業中。假定環保型企業和污染企業的生產效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污染企業生產全部產品需要多少員工,環保型企業生產等量產品也會需要同樣多的員工,關停污染企業后,其員工都會在環保企業找到工作。關停污染企業會造成大量失業完全是個偽命題,最多只是出現階段性的失業。

其次,縱容一家污染企業存在,就會有更多的企業變成污染企業。如果環保型企業在價格競爭中處於劣勢,就會逼著環保型企業向污染企業「學習」,即使已經安裝了環保設施也不運行,而寧願接受罰款。據鋼鐵行業協會測算,每生產一噸鋼,環保設備運行成本為130-150元,在每噸鋼平均利潤僅有幾塊錢的市場行情下,不污染就沒錢可賺,很多鋼鐵企業賺的就是污染錢。在一些行業中,關停環保設備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不但是一些小企業這樣做,就連一些央企也無力抵抗這種「潛規則」。華電、神華、中石化、中鋁、中石油等多家央企都曾因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而受到通報,被環保部掛牌督辦。

第三,污染企業的野蠻生長,導致企業的環保責任意識淡漠。據環保部消息,截至8月20日,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防治強化督查中,共現場檢查企業40925家,發現問題企業22620個,督辦突出問題9040個,問題企業佔比達到55.3%。在京津冀這種公眾環境意識最強,政府對污染抓得最嚴的地區,污染問題尚且如此普遍,其他地區污染現象有多普遍,就可想而知。

污染企業越多,企業對於污染就越習以為常,企業家因污染而產生的恥辱感和罪惡感就越來越淡化,反過來,恥辱感和罪惡感的喪失,又加劇了污染問題的擴散。一些企業家對污染造成的損失和災難視而不見,甚至於在周邊居民的抗議聲里,偷偷地或者公開地製造污染,其目的僅僅是讓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為自己獲取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職位。

面對大批污染企業被關停,已經有人在責怪地方環保部門粗暴執法,質疑「一刀切」式的執法方式。但現在的問題不是「一刀切」,而是「一刀切」都切不過來。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就有17.6萬家排放不達標的「散亂污」企業,這還是被核查出的,還有沒有沒被核查出的,數量還有多大,僅僅依靠環保部門現有的人員和力量,有沒有能力對所有企業實現全面覆蓋、全面監管,那些要求對污染企業區別對待的聲音,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卻沒有考慮污染治理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沒有一家被關停的污染企業是無辜的,真正無辜的是那些因為污染而犧牲了健康和生命的人。對污染企業的仁慈,實質上是對生命的輕視和殘忍。那些明知道污染還在生產的企業,難道不該為自己行為負責嗎?之所以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環保風暴中死去,不是因為現在治理太嚴苛,而是因為過去太放縱。

環保風暴讓許多企業感受到痛苦和折磨,這種痛苦是蛻變的痛苦,是涅槃的痛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企業的競爭力主要是依賴價格優勢,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破壞式增長。福耀玻璃的董事長曹德旺計算過,美國的綜合稅率比低35%,但其在美國的工廠卻依然虧損。為什麼?就是因為美國在環境保護、員工福利、社會責任等方面有更嚴格的法律和監管,這些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粗放式的野蠻生長,讓企業在這些方面有大量的欠賬,這些欠賬是必須要償還的,並且是越早償還,成本和代價越小。

以2017年的環保風暴為標誌,企業進入了還賬模式,這意味著過去那種靠破壞資源和環境、靠偷漏稅、靠低工資和低福利降低成本的競爭方式已經永遠成為過去。環保風暴對於那些優秀的企業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污染企業大批死掉,為環保型企業騰出了發展空間,降低了競爭的慘烈程度,並將推動產業升級的加速。哪些企業先過了環保一關,建立起以新技術、新模式、新管理為主的競爭優勢,哪些企業就會活得更好。

據環保部發布的《2016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5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佔75.1%。面對普遍的環境問題,面對頻繁發生的環境事故,面對那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環境災難,需要的不是對污染企業的玻璃心,而是不徹底治理污染絕不罷休的決心。如果在戰場上不忍心殺死敵人,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敵人殺死。如果不能對那些污染企業痛下殺手,就會有人死於污染。當需要斷臂求生的時候,如果連斷個手指甲都心疼,犧牲的就不再是一條手臂,有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治理環境污染就是一場斷臂求生的戰役。

已經是GDP(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無論是國家經濟實力還是居民財富水平,都完全過了以命換錢的階段。治理污染不但不會減少就業,還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那些以就業做「人質」要挾叫停環保的邏輯,不但是荒唐的,也是無恥的。完全有能力也有財力治理好環保,每一個留下的污染企業都記錄著時代的恥辱。

專註服務製造企業

聯繫我們:xtydqi001(值班微信)

廣告及商務合作:電話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採訪約談: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