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說聞解事】「地震雲」真是地震先兆?或僅是個假想概念而已

原標題:【說聞解事】「地震雲」真是地震先兆?或僅是個假想概念而已

8月8日夜,四川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次日一早,關於「地震雲」的說法就刷屏了。社交媒體間流傳著各種所謂「地震雲」照片,聲稱就是「地震先兆」。

網友微博截圖(資料圖)

地震專業人士對此發聲,指出地震和雲沒有關聯。但是,各種說法並未止息。

「地震雲」到底是什麼?是真有其物還是僅為假想?難以預測的地震,看雲就能預知?……

九寨溝地震被砸毀的車輛(資料圖)

自古就有此說

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后,有鄭州網友貼出剛拍的天空照片,聲稱此前出現的「地震雲」,就是四川地震的先兆。於是關於「地震先兆」這個老話題,再次刷屏網路。

哪種雲算是「地震雲」?按照網上流傳的說法,大概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條帶狀雲、輻射狀雲和干涉條紋狀雲。它們多出現在早上和傍晚。

傍晚的雲往往帶著霞光(資料圖)

地震是地球內部釋放能量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漫長的人類史上,對地震的認知始終在進行。對地震和雲關係的猜測和設想,古人也有過。

「地震雲」這一概念,並非網友創造的。在古代典籍中就屢屢出現。

近日陝西出現的卷積雲(資料圖)

1624年,也就是明朝天啟年間,有兩位義大利傳教士摘錄西歐古籍,寫出了《地震解》一書,呈送給當時的朝廷大員。該書第八章「震之預兆」里,就提到了「地震雲」。文中稱:「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北京網友拍的條帶狀雲(資料圖)

不僅如此,深信「天象」的古人熱衷於為每次地震找先兆。如1680年9月9日雲南楚雄6.5級地震前「自西北起,黑霧彌天」;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陸6.7級地震前「西南天大赤……夜有彤雲」;1935年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橫亘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1936年甘肅天水「是日天空布滿積雲,下午一時許驟起大地震」……

條帶狀的雲(資料圖)

首在日本「發揚光大」

不過,最早把「地震雲」概念帶到公眾面前的,是一位日本政治人物。他就是曾任日本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

必須說明的是,鍵田忠三郎只是個地震和氣象觀察和研究的「發燒友」,他本人並沒有地質或氣象方面專業背景。

他熱衷於研究地震先兆,還和一位學者合作,寫成了《地震雲》一書,該書於1981年在出版。

晚霞中的「怪雲」(資料圖)

鍵田忠三郎一直在身體力行推廣「地震雲學說」,並聲稱自己曾靠看雲準確預測過地震。

據稱,那是1948年6月26日,奈良市上空出現了一條怪雲,狀如烏黑的長蛇,橫跨東西方向。鍵田忠三郎宣稱這是地震先兆。巧合的是,兩天後在距離奈良160公里的福井縣發生了7.1級大地震。

此事引發了轟動。從此,「地震雲」為民間人士接受。每到地震發生時,「地震雲」都會成為熱門話題。

1948福井大地震現場(圖/LIFE)

尤其是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發生后,在巨大的恐懼和悲痛面前,有更多的人致力於地震預報的研究,「地震雲學說」的探討也進入黃金期,甚至一度有部分專業人士也介入研究。比如中科院物理所的呂大炯1981年曾在《科學通報》發表過名為《地震雲觀測》的論文,並在1982年出版了《震兆雲霞》一書。

而民間的熱情更高,當時日本還成立了「地震預知俱樂部」,則成立了「震兆雲霞研究會」。

《唐山大地震》劇照(資料圖)

主流學界並不認可

但是,「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接納。地質和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認為,沒有充分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發生。

隨著專業科學認知的發展,曾喧囂一時的「地震雲學說」,逐漸淡出了嚴肅期刊和出版物。

網友在廣州白雲山拍的雲(資料圖)

主流科學界不認可「地震雲」學說,並非盲目排斥它,是有確切理由的。我們歸納如下:

其一,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地震和雲有關係。

地震雲研究者認為,在地震發生前有個「孕震期」,大地在積蓄能量,這些能量會以地熱、波動、振蕩、次聲波、電磁輻射、高能水汽、帶電粒子等形式,從裂縫衝出地表,並影響空中雲的形狀,形成怪異的地震雲。

條帶狀的「航跡雲」(資料圖)

然而主流學界認為這只是臆想,目前地球上從地表到高空都密布各種監測儀器,無論是能量、波動、振蕩,還是水汽、次聲波、電磁輻射等,如果產生劇烈擾動,都會被監測到。事實上,地震前並沒有這種情況出現。

今年1月玉溪的雲(資料圖)

其二,民間的所謂「地震雲」預測,條件太過寬鬆,缺乏可信性。

民間人士的套路是,看到天空的怪雲,便預測會有地震發生,至於時間和位置,都十分寬泛,可能在國外,可能在十天半月後,而一旦某時某地發生了地震,預測就算命中。

卷積雲又稱魚鱗雲(資料圖)

對此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預測,不命中都難!因為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地震500多萬次,平均每天上萬次。僅算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全球每年也發生1000次,差不多每天都有兩三次。而天空的怪雲,世界那麼大,總會有地方出現。把這兩個高概率事件硬聯繫在一起,哪有命不中的道理?!

「地震雲」臆想成分偏高(資料圖)

其三,學界一致認同,地震有不可預測性,靠所謂「地震雲」預測地震不靠譜。

1996年11月「地震預測框架評估」國際會議在倫敦召開,與會者達成了一個共識:地震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

科學家認為,地球處於自組織的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地震。這種演變是高度敏感、非線形的,其初始條件不明,很難預測。

2015年底瀋陽出現的雲(資料圖)

民間人士樂此不疲

雖得不到認可,但民間發燒友的熱情並未減。他們樂於在每次天空出現怪雲時預言即將發生地震,並在地震發生后翻找、對應之前的相關「預言」。

比如5·12汶川大地震的前3天,在山東臨沂出現「繩紋狀的地震雲」;四川雅安地震的一周前,杭州上空出現「地震雲」;2008年6月1號巴士海峽地震前一天,合肥出現「地震雲」……

汶川大地震的記憶(圖/央視新聞)

為何有那麼多人相信確有「地震雲」存在,並認為它能預測地震?有學者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找出了可以略作解釋的答案。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心理聚焦效應」。專業人士分析,當人們遭遇諸如地震這樣的重大災難后,往往會反覆回憶事件發生前的各種細節,並傾向於認為這些細節是「罕見和異常」的。其實這些「罕見和異常」可能經常發生,只不過平時人們沒留意到罷了。

玉樹地震現場(資料圖)

天空每天都有雲,世界各地氣象條件不同,各種形狀的雲都可能有,這都屬於正常的氣象現象,恰好在地震前出現也不奇怪。只不過有了「地震雲」的說法后,人們就把偶然當成了必然,把巧合當成規律了!

我們如何看待「地震雲」?主流科學界認為,至少以目前的科學發展程度來看,地震和雲沒有關係,「地震雲假說」只能是假說,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撐!

或許「地震雲」概念並不存在(資料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