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社交網路讓我們更完美,也更孤獨

隨著這類生活的普及,事情好像正在起變化,身處在完美生活的人們,越來越覺得孤獨。

本文編譯於Hayley Phelan在thecut.com的專欄。

社交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及社交,讓我們的生活看起來越來越完美:隨時互動,及時地展示自己美好的生活的一面,可以刪除或修改。但隨著這類生活的普及,事情好像正在起變化,身處在完美生活的人們,越來越覺得孤獨。

因為Instagram,朋友絕交了

美國作家Phelan在專欄里講了她和朋友之間Instagram鬧掰的經歷。她和朋友Heather第一次在酒吧里認識時,就相談甚歡,不管在生活習慣,還是興趣愛好上都很像。在見過三次后,Phelan就已經將Heather視為終生的朋友。

隨後她在Instagram上關注了Heather。但是她慢慢發現,Heather發布的照片,不管是自拍還是食物,還是其他的,都為了顯得過於完美,而過度使用濾鏡失去真實感。Phelan剛開始並沒有過分在意這種差異,但6個月之後,她發現這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

「Heather開始一天更新好多次,每次都是和她的男模朋友合照,要麼是在海邊度假,要麼是在酒店吃brunch,不管我什麼時候打開Instagram,都能在首頁看到她」。

社交媒體完全改變了Heather在Phelan心裡的形象,從真誠有趣到變得虛偽做作,這直接影響到了她們的線下生活的關係,Phelan說她開始找各種理由逃避和Heather的見面。

這種被網路影響現實交往的情況,在年輕人中普遍存在。

日本綜藝節目《nino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對社交網路上「女人所討厭的女人們」進行了街頭採訪,受訪人群列舉的TOP3中,就有兩個跟Instagram有關。其中得票最高的,是和生病了自拍的照片,「生病了就好好休息,發什麼照片」,但這種情況在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更加突出,有些女生連削蘋果流血,打死一隻蟑螂都會拍照發出去。

對年輕人來說,社交媒體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基本統治了年輕人的生活。數據統計顯示,有超過20%的人每天查看微信50次以上,而他們的年齡基本都在25歲以下。

通過社交媒體,年輕人可以隨時同步朋友的狀態,就算每年只見一次面,也可以成為所謂的熟人和好朋友。很多人和朋友在線上相處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線下。人們開始分不清,哪個才是他們真正的朋友,是社交網站上穿著高跟鞋喝下午茶的一面之緣的「朋友」,還是穿著人字拖和自己吃燒烤的鄰居?

社交媒體如何破壞朋友的印象

Phelan之所以不喜歡Heather在Instagram上的形象,不是因為Heather的圖P得不好,也不是更新得太頻繁,而是因為一切都顯得太假了。

「我見過她,當然知道她在現實生活里是什麼樣的。相比起去海邊度假,她更願意去商場吹空調,相比起吃Brunch,她更喜歡吃pizza。」

面對這種線上線下人格分離時,很多人出現了出現了失望和尷尬的情緒。這種情緒將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距離感不斷擴大。

美國心理學作者Maria稱,互聯網天然具有使人疏遠的屬性。研究證明,人們的社交滿足感,會隨著互聯網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呈倒U型發展。在最初使用的1-2年間,社交滿足感呈上升趨勢,緊接著,從社交媒體獲得的愉悅感和連接感會持續下降。

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交媒體讓人看不清朋友的真實性格。因為人們總是傾向於在網路上展現理想自我,這與真實形象一定存在落差。越是親近的朋友,越能意識到社交網路上的形象和真實形象的差別。很多人會把這歸結為欺騙和背叛,極端案例就是像Phelan和Heather這樣,因為社交媒體而絕交。

其實,人們面對不同的朋友本來就有不同的面,尤其年輕人,很容易被周圍的人帶動。只不過社交媒體將它公開並且擴大化了。

澳大利亞的社交網路研究表明,相比起不使用Facebook的人,使用Facebook的人更自戀,在社交中的孤獨感更強。Facebook上的交流是一種廣播式交流,不管是點贊還是評論,都在公開的環境下進行,這使得人們只能進行一種問候式社交。這種弱連接很難減輕人們的孤獨感。

對於像Phelan這樣接受信息的一方來說,這種廣播式消息其實是一種被動消費,她打開社交媒體界面的那一瞬間,就失去了選擇權。這種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會降低人的連接感和幸福感。實驗證明,看別人的社交媒體界面會讓人產生更多抑鬱情緒。

為什麼社交網路讓人更加孤獨?

美國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認為,社交媒體給人太多幻想,讓人們以為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被關注。而這種被關注的壓力是雙向的,一方面人們會為了在他人的眼中,表現得更完美,而強迫自己去做很多不必要的事。另一方面又會佔據情感高點,看不上那些在社交媒體上不如自己有吸引力的朋友。

日本模特西上真奈美,她的生活就像是個巨大的、永不停歇的Instagram素材積累庫,去好看的餐廳吃飯,去年輕人喜歡的地方逛街,甚至邀請朋友一起吃飯,都是因為「這類照片點贊量會比較高」。

而在Instagram上擁有3.1萬冬粉的她,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朋友都沒有。Instagram上和朋友的合照,要麼是拜託路人幫忙,要麼是以請客做誘餌邀請同學和同事一起。西上在Instagram上展現的,過於完美的形象,成為了她人際交往的絆腳石。

美國學者FURTICK曾做過一個關於友誼的調查,結果表明,相比起美麗閃耀的時刻,脆弱和尷尬才是催化友誼的重要契機,因為暴露弱點這一行為體現了信任,而彼此信任是友誼的基礎。

西上的生活完全以Instagram為中心,因為想和男朋友拍照才交男朋友,因為想去時尚的咖啡廳和朋友喝茶才交朋友,他們更像西上拍攝的道具。為了拍參加朋友生日的照片,西上曾經在2月就為10月才生日的朋友提前「慶祝」。久而久之,身邊的朋友都離開了她。

但西上為自己的行為找了一個正當理由:一切都是為了工作。因為SNS上的關注數可以和工作邀請聯繫在一起,關注和點贊越多,工作邀請越多。

歸根結底,還是社會評價體系出了問題。一個人在社交網路上展現的形象,已經某種程度上變成個人的品牌形象。社交媒體上的生活對真實生活的影響,已經從個人生活領域拓展到工作領域。這讓人更加重視對社交網路的個人印象管理,而且在被動消費的情況下,看到更多其他人精心展現的形象之後,下意識地以更高的標準來評估和改造自己。

社交網路讓每個人都更加完美了,但也更加孤獨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