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心靜脈穿刺 —— 三思而後行

溫馨提示:本平台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后發送關鍵詞體驗。

麻醉醫生請加微信號mzysteam

隨著各級醫院麻醉水平提高和設備普及,大家對於各種穿刺操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大。動靜脈穿刺,給予了我們一些數據,也是醫生們顯身手的機會。但是,任何操作都是有一定風險的,有些數據不能指導臨床,或者可有可無,而併發症的出現,給病人帶來的是痛苦和經濟損失,給醫務人員,帶來的是負疚,和醫鬧風險。

這裡,我們先拿中心靜脈穿刺說事。

十多年前,本人所在單位一個真實病例:一位老年女性,行血管搭橋手術,全麻后開始頸內靜脈穿刺,結果套管鞘損傷頸內和鎖骨下靜脈介面處,導致胸內出血,緊急搶救。手術取消,患者進 ICU。後來在 ICU 出現一系列併發症。患者的女兒是麻醉護士,女婿是律師,好戲就此開始… …


以上例子,只是一個典型。中心靜脈穿刺,絕不是免費午餐,其併發症的總體發生率約 15% (米勒2009)。有些併發症,如氣胸,血胸,心包填塞,是十分可怕的。2011年英國醫療系統律師委員會的文章表明,中心靜脈穿刺的併發症,自1995-2009年,有 25 例因為中心靜脈穿刺而上法庭的案例,其中 20 例為 「嚴重」 案例,10 例死亡,賠償總額為 160萬英鎊,中位數為 2.7 萬英鎊。

如果非要用中心靜脈穿刺,那麼一定的風險可以理解。那麼,哪些是非用不可的?我們先看看,中心靜脈穿刺,是為了什麼:

1,給大量液體:外周無靜脈,或認為外周靜脈不夠,特別是對於外傷,肝移植等手術;

2,測量中心靜脈壓,也就是說,想監測前負荷;

3,給血管活性物質;

4,抽出心房內氣體


但仔細想想,以上的目的,一定要做中心靜脈穿刺,才能達到嗎?

1,外周靜脈問題:麻醉醫生,應該是外周靜脈的最高手。如果能建立兩個 16號靜脈,在未加壓的情況下,其流量至少可達每分鐘近 400mL。如果能做到 14 號靜脈,則可達近近 600mL。如果配合加壓輸血的設備,可以說絕大部分臨床的失血性休克,可以用兩個大號外中靜脈解決。從液體動力學看,兩個 16號外周靜脈(短而粗),效果要好於雙腔或三腔中心靜脈管(長,細)
目前在一些急診室,對於外周來不及建立通道的患者,骨髓內穿刺針,已經廣泛採用。骨髓內,可以理解是一個不會塌陷的靜脈通道。研究表明,骨髓內注射,其效果和靜脈針是一樣的(Moore, 1989)。除了抗艾滋病葯 (對骨髓有刺激作用),其他液體,血液,心肺復甦藥物,都可以經骨髓針給。以嗎啡為例,骨髓內給葯,和靜脈內給葯,其葯代動力學是一樣的(van Hoff, 2008)。

2,測量中心靜脈壓 - 為了監測前負荷。前負荷的真正定義,是左心舒張末期容積(LVEDV)。從 LVEDV 到 CVP,中間要經過容積和壓力間的轉換(順應性),跨越了二尖瓣,肺血管,肺動脈,右心室,三尖瓣,右心房。如果你認為 CVP 反映了 LVEDV,那真是叫信念上的飛躍(leap of faith),說白了就是有些牽強附會或盲目信仰。有人會說,高 CVP 不說了,低 CVP ,可以指導我快速給液體。其實,真正病人失血休克到達 CVP 是 0 或 1 時,你還還要通過 CVP 的數P 和血容量,以及血容量變化之間,相關係數,分別只有 0.16 和 0.11。2011年,Critical Care Medicine 文章表明,綜合其他因素,CVP 在感染12小時內,對容量狀態有幫助,但12小時后,CVP就不成為不可靠數據。

3,給血管活性葯:主要是考慮到外周靜脈給葯,萬一外滲,導致組織損傷。這裡我引用同事 Dr. Ferris 的一句話:如果外周靜脈藥物外滲,你算幸運的,因為如果中心靜脈藥物外滲,你根本就不知道!她自己經歷過中心靜脈藥物外滲到縱隔的病例,後果很糟糕。其實,血管活性葯,要經過中心靜脈給,完全是無依據的。

4,中心靜脈抽空氣 - 特別適用於腦外手術。最有效的吸空氣的導管,是多孔型開口(Bunegin-Albin)導管。普通的中心靜脈導管,吸出氣體的能力是很差的。1991年 Hanna 用心臟模型試驗各種導管,在心臟傾斜 80度時,用多孔導管,可吸出 62%的氣體,而如果心臟位置不是那麼傾斜,或導管位置不當(我們當眾,有幾個人做了中心靜脈穿刺后拍胸片?或用心電電極估計管尖位置?),有效率只有 5-20%。

既然中心靜脈管用處有限,那麼其另一面風險又如何呢?

主要併發症:

心臟大血管穿孔(導管尖需要如心房者尤為此);大血管損傷;死亡率 90%;



感染:特別是配合靜脈營養
時 - 最好的培養基;



氣胸:讓你的外傷病人雪上加霜;



乳糜胸:基本治療無效,往往轉變成慢性乳糜胸,需要手術治療;

氣栓:40% 成年人有卵圓孔未閉,雖右向左氣體移動少見,但有不可預見性;



動脈損傷頸動脈被刺傷+加壓 = 27% 中風風險 —————— 一旦發生,應該立刻修補,而不是盲目加壓。

上述併發症中,主動能預防的是感染。目前,對於中心靜脈管的置放,有嚴格的制度,包括洗手,患者全身鋪巾,術者穿手術衣,用 chlorhexidine 消毒,放置好後用全封閉包紮,不要經過導管更換導管等。我們放中心靜脈管,護士拿著清單,一項一項對,看我們做到沒有。對於靜脈營養,目前也認為是最後方案: 最佳方案是經腸道進食,以保存腸道菌落正常和粘膜屏障功能完整。

氣胸的發生率,一家新澤西醫院報告為 4%,頸內靜脈反而高於鎖骨下。氣胸的治療費用,在 1280 到208750 美元不等。醫源性氣胸,目前為醫院質量考核指
標。這類醫源性併發症,政府已經不再支付治療費用。

任何一個有創操作都要「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說「不要行」。即使出現了併發症,甚至死亡,如果是真正需要,你也可以站得住腳。一位心衰的老人,做主動脈置換,因放CVP,即使出了併發症死了人,也可以在法律上保護自己。我這裡要說的是:我們現在條件好了,進口東西多了,很多人想試一把,而沒有把可能出現的嚴重併發症放在心裡,這是要避免的。

此外,我們的確要客觀對待有創監測帶來數據的用途。20年前,本人在美國做研究,天天和漂浮導管打交道。那時的 ICU 人員,天天放漂浮導管。新病人來了,護士把設備和漂浮導管材料都準備好了,Fellow 住院醫來的,插上,看看數據:哦,知道了,心輸出量若干,SVR 若干,sepsis 診斷更加明確了。然後,life goes on ... ... 似乎那個漂浮導管有什麼意義,再也沒有人去注意了。那時候,文獻開始顯示,漂浮導管對病人的預后沒有幫助。我們當時聽了,心裡覺得自己的親兄弟被污衊了一般:這怎麼可以呢?心輸出量沒了(那時沒有Flow Trac),那一些列的數據不就丟了?醫生如何診斷疾病,追蹤治療效果?心裡的那個疙瘩,幾年都解不開。


對其他中心靜脈穿刺的認識,也可能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更的。從快速輸液看,16號外周靜脈,加上加壓裝置,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休克治療 - 此時的限速因素在血庫,而不在通路。建立不了通路的,骨髓穿刺,這個在急診室已經開展,簡便易行。至於前負荷,超聲是測量LVEDV的最好方法。目前,我科在全科範圍內,開展 TEE 認證工作。(本文轉發經作者本人許可)

推薦閱讀:

麻醉醫生集團30+省市微信群誠邀您加入!

2017西安第一屆轉化醫學峰會暨《轉化醫學電子雜誌》 編委會年會招商函

2017西安第一屆轉化醫學峰會暨《轉化醫學電子雜誌》編委會年會邀請函第一輪通知

首屆血管通路圍術期專家研討會

【快 訊】精準醫學理事會邀請函

品牌醫生時代,麻醉醫生集團鑄就您的品牌!歡迎您投稿!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