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蒙古政協服務自治區改革發展紀實

一馬當先七十載,萬馬奔騰譜新篇。

黨領導下的首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了。人民政協事業貫穿在這70年的輝煌歷程中,是富民興區、富民強區的重要力量。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有著光榮的歷程。1947年「五一大會」前夕成立的內蒙古臨時參議會是自治區政協的前身。臨時參議會選舉產生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組成人員和駐會參議員,宣布內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奠定了內蒙古作為新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歷史地位,樹立了民族關係史上的一座豐碑,內蒙古各族人民從此「開始創造自由光明的新歷史」。

自治區政協自1955年2月2日正式成立以來,至今已歷經11屆,植根於民族區域自治的偉大實踐,融匯於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進程,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構築祖國北疆綠色屏障、打造北疆更加亮麗的風景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在走訪自治區政協機關時指出,「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政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議大事、謀良策,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分量、有見地、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全區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自治區黨委提出的發展思路,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讓內蒙古的「夢」添上翅膀。

推動國家將內蒙古列入西部大開發範圍,將東部五盟市納入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總體規劃,並融入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協助自治區黨委政府向國家建言,《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召開專題議政會……

「揚經濟增長之長,補民生和社會事業之短;揚產業之長,補基礎設施建設之短;揚工業之長,補農牧業服務業之短;揚投資之長,補消費和外向型經濟之短;揚引進外來因素之長,補本土創新之短;揚特色產業之長,補高端產業之短;揚優勢區域之長,補后發優勢之短。」2015年9月,自治區政協召開十一屆十二次常委會議,建言自治區「十三五」規劃,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對委員們的協商議政進行了總結,「內蒙古的『十三五』規劃應該體現揚長補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上做好文章,打造祖國北疆更加亮麗的風景線。」

2016年4月,自治區政協組織成立了「東北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問題」調研組,配合全國政協圍繞主題開展協同調研。形成的調研分報告提出,全面深化蒙東地區電力體制改革,從國家層面推進東北地區發電企業競價上網和「以電代煤」、大幅提高電力在終端用能的比重,並以此為突破口,站在「大東北」的角度發揮內蒙古的煤炭資源優勢,與東北三省形成互動、共振,最終實現東北經濟的振興。「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問題確實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值得我們去不斷深化對工業區情的認識,不斷研究更加有效的辦法。」談到這次重點調研,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梁鐵城說,「我們過去的『老路子』就是『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稀土)』。必須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化、後勁更足、優勢充分釋放的新路子,發展循環經濟。」

——充分動員委員和各界力量,深入研究論證,積極呼籲建言,著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福祉。

自治區政協長期研究和反映「三牧」問題,促成國家在全國牧區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組織委員深入基層,了解民生,訪問民情,積極建言獻策,先後提出了加快建設內蒙古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大青山生態公園打造首府人民的「後花園」、用「健康+養老+基金」模式做好養老產業等提案,為改善民生履職盡責……

「沒有利益聯結機制,企業做得再大,農牧民也不能直接受益。」2017年7月12日,自治區政協在呼和浩特舉行十一屆十九次常委會議暨專題協商會,圍繞「建立完善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與自治區黨委、政府協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羅志虎在討論中說。這個主題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考察內蒙古時要求先行先試的三項重點改革之一。在改革的「先行先試」上發力,將發展農牧業產業化與扶貧攻堅相結合,讓產業扶貧有制度保障,自治區政協把推動富民強區做到點上。最終形成的調研報告得到參加專題協商會的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白向群的重視。他指出,今年自治區財政將安排20億元設立農牧業產業扶貧發展基金,並將利用這一基金吸納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向扶貧開發,力爭使扶貧產業基金總規模放大到100億元,重點支持能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扶貧龍頭企業,「為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做點事」。

「今年我寫的提案建議,在耕地地力保護與提升、化肥減施等方向進行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同時建立土壤改良效果責任追溯制度,從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幾個方面共同抓起,確保我們『舌尖上的安全』。」2017年3月,在成為政協委員的第十一個春天,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資源環境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所長、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專家姚一萍告訴記者。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姚一萍的工作為內蒙古利用環境優勢,大力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她曾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九屆、十屆委員,2013年走入全國政協委員的行列。十一年來,她圍繞提升耕地質量、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建設積極履職建言。

——彰顯文化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內蒙古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釋放的信號。「以開放的姿態講好內蒙古的故事。」各行各業的政協委員信守著內蒙古的承諾。

金蓮川草原上、閃電河畔,元上都遺址在這裡靜靜地佇立著。2012年,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成為自治區政協委員塔拉關注的焦點。塔拉的提案得到自治區政協重點督辦,同時,自治區政協將「關於元上都申遺后管理體制和法規建設」納入年度協商。「在此之後,自治區政協還組織文化界別委員對蒙古族源研究、遼上京申遺、長城遺址保護等進行專題協商,作為政協委員為發展文化事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履職成為我們的大事!」塔拉對記者說。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蒙醫藥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得天獨厚的藥物資源、自成一體的用藥方法,有重要的醫療、預防保健價值和學術價值,是內蒙古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談起發展民族醫藥衛生事業,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蒙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烏蘭深情滿滿。她是第一個走上聯合國講壇的傳統醫藥的代表。深厚的群眾基礎,使蒙醫藥成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及至睦鄰友好的「上工」。在幾屆政協委員的呼籲下,2006年11月,自治區政府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開了全區蒙醫中醫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扶持蒙醫中醫事業發展的決定》。

「我覺得重要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正值盛世,我們應該更多考慮中和位育問題。所以我們跟著文化走,做有利於文化發展和民族繁榮的事情。肇基柱礎,共襄盛舉。」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鄭福田在「蒙古族源文化研究及成果轉化」專題協商會上說。

——凝聚最廣泛的共識,匯聚最大的力量,積极參与和助力科學決策。不負重託,築牢北疆綠色屏障。

草原植物多樣性保護、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沙漠生態環境治理、綠色發展……從阿拉善到呼倫貝爾,綿延四千公里的土地上都能看到政協人為建言築牢北疆綠色屏障而奔忙調研的身影。

「中央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內蒙古的生態建設、綠色發展,傳達了一個信息——內蒙古的生態安全事關全局。內蒙古要有擔當,要本著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踐行綠色發展。政協建言要建在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談起建言生態文明建設,任亞平有著深刻的見解。

2016年10月,自治區政協召開專題協商常委會議,協奏了一曲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履職樂章。「綠色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內蒙古文明的象徵,為綠色做加法,就是為我們的財富做加法。自治區政協為開好這次會議進行了半年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大家談到的問題非常重要,提出的對策和建議既有宏觀戰略層面的思考,也有微觀操作方面的舉措,聽了以後很受啟發。」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會上表示。

2014年以來,共有38個重要議題列入自治區政協年度協商計劃,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各個領域。自治區政協把一系列黨政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重大問題列入專題協商會議題,廣泛探討,深入建言。

「內蒙古作為北部邊疆民族自治區,做好政協工作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希望自治區政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短板意識,深入研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進一步發揮好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重要作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為推動自治區各項工作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對於李紀恆的囑託和期望,委員們銘記在心,認真踐行。

70年來,各族各界政協委員參與並見證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遷。當前,全區各族群眾守望相助,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發展思路,全面推進現代化內蒙古建設,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謀求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內蒙古的「夢」。

任亞平說,人民政協有過協商建國的輝煌,現在正在創造協商治國的輝煌。在內蒙古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征程上,自治區政協將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為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