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傑作 | 110秒畫出日全食,你敢挑戰嗎?

美國大日食來了

有人看,有人拍,還有人畫

而百年以前

有人只用看一眼就能靠大腦計算出顏色數值

並把這奇觀記錄下來

堪稱人肉Photoshop

北京時間2017年8月22日凌晨,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橫掃美國全境,有人甚至不遠萬里前往只為一睹該天文奇觀。谷歌首頁也換上了以「美國大日食」為主題的 Doodle 動畫。

日食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自古以來對人們就有很強的吸引力,在的《詩經》中就有記載: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莎士比亞的《麥克白》中也有相應的場景:

「照鐘點現在應該是白天了,可是黑夜的魔手卻把那盞在天空中運行的明燈遮蔽得不露一絲光亮。難道黑夜已經統治一切,還是因為白晝不屑露面,所以在這應該有陽光遍吻大地的時候,地面上卻被無邊的黑暗所籠罩?」

——《麥克白》第二幕 第四場

美國郵政署發行日全食紀念郵票

雖然日食在人類歷史上並非罕見,但要看到其實並不容易,所以人們對於這次日食的熱情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上一次出現這樣覆蓋美國全境的日全食,還是在1918年。當時,一個天文學家團隊邀請了藝術家霍華德·羅素·巴特勒(Howard Russell Butler)加入他們,前往俄勒岡州的一個天文台,記錄下那次奇觀。這是巴特勒所見過的四次日食中的第一個。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Howard Russell Butler, Class of 1876 (1856–1934) (self-portrait) Oil on canvas 74.6 x 62 cm Princeton University PP359

巴特勒出生於1856年,是普林斯頓大學科學院的著名校友。儘管學的是科學,但他卻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當時他前往墨西哥與著名的美國風景畫家 Frederic Church 一起學習。Church 的風景已經呈現出一種新的風格,通過精確地記錄自然來擁抱科學。而巴特勒就像科學記者一樣,用他的天文現象繪畫反映了這一點;但他在歐洲生活的三年,讓他的風景和海景畫展現出更大的自然主義成分。

Les ramasseurs de varech (The Seaweed Gatherers), 1886 Oil on canvas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Clearing after September Gale—Maine Coast, ca. 1924,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bequest of Henry Ward Ranger through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1944.11.1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Late Afternoon in Zion Canyon, 1926, oil on canvas, Zion Museum Collection, ZION 14581

而另一方面,巴特勒作為肖像畫家的經歷是他後來成為科學畫家的前奏:快速創作肖像畫的技能使他能夠在幾分鐘之內捕獲日食的面貌。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Andrew Carnegie L.L.D., Lord 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1901-1907. Courtesy of the Andrew Carnegie Birthplace Museum (ACBM 1928/156)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Portrait of Thomas Moran, ca. 1922, Oil on canvas, Guild Hall Museum, East Hampton, NY, gift of Mrs. F. Stanhope Philips Photo: Gary Mamay

William Allen Butler Jr., Class of 1876 (1853–1923) (brother of artist) Oil on canvas 74.9 x 61.6 cm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the artist (Howard Russell Butler) to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Rowing Association PP197

但當他有一次在緬因州的海邊看到極光的時候,他的科學知識派上了用場。儘管他身處室外,他卻沒有急於塗抹那些墨綠色、藍紫色的極光線條,只是快速地描繪下北極光的形態和輪廓,然後準確記錄下極光的顏色、形狀和特點。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Northern Lights, Ogunquit, Maine, 1919, Oil on canvas ,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gift of H. Russell Butler, Jr., PP356

現在,我們能夠利用 Photoshop 通過色相、飽和度和亮度數值來指定某種顏色,而在這樣工具發明的一個世紀以前,巴特勒卻依靠數學公式來計算出哪裡應該是什麼顏色,並用他的筆記和記憶來繪製這壯美的天空宇宙。

Howard Russell Butler: Portrait of Butler at an easel with palette and brushes in hand. Inscribed on lower right: "Howard Russell Butler". Butler, Howard Russell, 1856-1934, c. 1920, Collection: Macbeth Gallery Records, c. 1890-1964

對巴特勒來說,這樣的經歷對於他畫好1918年日食是至關重要的。就像本次將要目睹美國大日食的許多人一樣,巴特勒在當時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景象。並且,他只有2分鐘的時間觀察食甚階段——月亮完全遮住太陽的光,只留下一圈閃耀的日冕。

當工作開始時,巴特勒主要是花了十幾二十秒勾勒出外圍日冕的輪廓,記錄了天空和月亮的顏色數值,然後畫出太陽邊緣鮮艷的凸起——日珥。當這些都完成後,他才能開始真正詳盡準確的繪製。

巴特勒的筆記, Source: artmuseum.princeton.edu

在巴特勒的1918年日食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光的淡黃色日冕包圍著被遮蔽的太陽,一些橙色的日珥緊貼著邊緣,昏黑的天空上浮現著斑駁的暗雲。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Solar Eclipse, 1918, Oil on canvas, left panel of triptych, Princeton University, PP357

而1923年的日食,人們觀測到了貝利珠——當月球「掠過」太陽時,崎嶇的月球邊緣的地形讓陽光在某些地方通過,形成一顆耀眼的光球。這一幕也被巴特勒記錄了下來。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Solar Eclipse, Lompoc 1923. Oil on canvas.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H. Russell Butler Jr. (PP351)

1923年日食畫的草稿

在攝影還不能完全捕捉到日食盛況的年代,巴特勒的畫作就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印象作品,而是切實重要的學術工具了。

下表介紹了巴特勒繪製日食畫的步驟與時間。1918年,巴特勒將第一次觀測日食的112.1秒劃分為八個階段,介紹了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巴特勒還表示:「要是時間再多一點,或許還能再細化一下這一堆堆大塊圖像。」這個時間表一般都釘在他的畫板旁,這樣一來,巴特勒才能夠嚴格按照自己的方法執行記錄的步驟。在他進行記錄時,身旁的海軍官員還會幫助他計時,提醒他到了哪個階段。如你所見,巴特勒並不會在草圖中上色,他只是根據顏色理論,記錄下每個顏色的值,然後再根據值,為草圖中的月亮、天空和日冕等不同部分上色。

資料來源於 Painter and Space and Painting Eclipses and Lunar Landscapes

因為有了豐富的經驗,在短時間內完成輪廓速寫以及用數值記錄顏色,對巴特勒來說已並非難事。但這爭分奪秒的時間表,還是足以令人驚嘆不已。之後,他還應邀記錄了1925年和1932年的日食。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Solar Eclipse, Connecticut-New York, 1925, Oil on canvas, right panel of triptych,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H. Russell Butler Jr., PP352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Solar Eclipse, 1932, Oil on canvas,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David H. McAlpin, Class of 1920, PP349

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巴特勒成為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顧問,在此期間,他還畫了許多其他的天文現象:以月球為視角看到的如藍色寶石一般的地球、或是從火星的衛星看到的火星……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Mars as Seen from Deimos , Oil on canvas,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H. Russell Butler, Jr., PP355

而巴特勒似乎也讓自己放縱了一把:在《從火衛一看到的火星》("Mars as Seen From Phobos")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底部有一個人類頭部的輪廓——那也許是藝術家自己,正在沒有任何空氣的星球表面畫著畫。

Howard Russell Butler, American, 1856–1934, Mars as Seen from Phobos, Oil on canvas, 125.5 x 100 cm, Princeton University, gift of, H. Russell Butler, Jr., PP354

而說到日食,這樣刺激的場景,當然不可能只被巴特勒所獨佔。歷史上,不少藝術家們將日食的場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Raphael and his workshop, Italian, 1483–1520, Isaac and Rebecca Spied upon by Abimelech, 1518–19, Fresco, Loggia, Vatican Palace

Antoine Caron, French, 1521–1599,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 Converting the Pagan Philosophers, 1570s, Oil on panel,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85.PB.117

Honoré Daumier, L'éclipse sera-t-elle totale ? , 1871

Paul Nash, Eclipse of the Sunflower, 1945 - Courtesy British Council Collection

Alma Thomas, American, 1891–1978, The Eclipse, 1970, Acrylic on canvas,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gift of the artist, 1978.40.3

Roy Lichtenstein, American, 1923–1997, Eclipse of the Sun, 1975, Oil and Magna on canvas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日食這種自然現象的態度,從恐慌、崇敬,到嚴肅、驚喜,經歷了各種時代。而藝術家在描繪這一場景的時候,也會將自己心中的主題——例如對大自然的崇拜、對社會的訴求、或者對悲歡離合的慨嘆,藉助日食在作品中的出現而傳達出去。而巴特勒在這一眾中獨樹一幟,他嚴謹而科學的日食畫,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寶貴資料。從他創作他的第一幅日食畫到現在,已經過去了99年;而如今美國大日食來了,你是否有一睹其風采呢?

編輯✎YT編輯

圖片源於✎網路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