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吳作人:一本讀不完的書

吳先生一生做過很多事,畫過很多畫,但集中起來給予我們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人品」與「藝品」。

吳先生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以高尚的品格和多側面完好素養享譽於世的一代先賢,他又是一位以獨有的藝術神韻融匯中西而足與世界大家比肩的一代藝術大師。

1908吳作人1977

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功力深厚;間作國畫富於生活情趣,不落傳統窠臼。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的深厚造詣。在素描、油畫、藝術教育方面都造詣甚深,他在畫創造方面更是別創一格,自成一家。吳作人是繼徐悲鴻之後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向吳作人學做人」,這是我以前寫過的一篇短文的題目。吳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博學者,文化和西方文明之精髓鑄就了他的文人氣質和特有的人格魅力。

他愛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關心國家的進步與解放事業,關心人才的成長。他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具有獨特面貌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愛國者,一位「仁者」。

吳作人 1960年作 任重致遠

一九四八年,他拒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邀請,為了支持徐悲鴻抵抗反動派的迫害,為了迎接解放,他和徐悲鴻一起接受毛主席的囑託,反對國民黨遷走北平藝專的企圖,和地下黨及進步師生一起保住了學校,解放以後北平藝專與華大三部等單位合併,分別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吳作人 1963年作 熊貓

吳先生對事對人謙和寬厚,從沒見過他厲聲厲色。在公眾場合講話,還有些溫溫吞吞,有人說他「與世無爭」,有人開玩笑叫他「吳溫茂」。但在他一生中,在關鍵時刻卻顯出了在事關民族大事上的矜持,和藝術原則問題上的主見。除去上述「反南遷」的鬥爭之外,一九五四年在「印象派」討論中對應允許多種多樣的美感形式的論辯、一九五六年對片面的學習蘇聯素描教學的批評、一九八五年對藝術的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答辯等等,無不顯示出他剛毅不阿的另一面,正如他筆下的奔犛。

吳作人 1965年作 漠上

他對美術事業的關注、對後人的關心是十分令人感動的。一九八三年五月,他派我到巴黎去處理潘玉良的遺作,他說潘玉良很愛國,雖旅居巴黎多年,一直還是籍,你去后除已留下的一部分給家屬的作品之外,通過駐法使館文化處全部運回北京。我和湯小銘在巴黎使館庫房中整理了半個月,這些作品現存在「潘玉良紀念館」中。當時吳作人先生特別囑我注意尋找常玉的遺作,他說常玉非常有才,但很潦倒,全部作品被一個法郎一幅賣掉了,在潘玉良遺物中可能有一幅,一定要保護好帶回來。我們找到了這幅小小的油畫,是一匹馬,畫在一塊畫了不知多少遍的畫布上,同時又發現了幾十幅常玉的速寫,可能是潘玉良借用的留在了潘的遺物中。

吳作人 1972年作 寥廓任犇馳

在我們去巴黎之前吳先生告訴我,他的早年同窗呂霞光先生在巴黎多年,一九八二年吳先生訪法時曾建議他在巴黎為藝術家買下一間畫室,以作為藝術家和學子赴巴黎學習的居留之所,讓我去巴黎時約見呂霞光夫婦落實此事。在巴黎呂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齊到斯蒂里扎藝術城會見了主持人布魯諾夫人,選好了畫室的位置。呂霞光先生為籌集購置畫室的資金,親自給我們看了他的許多收藏,準備把它們賣掉,其中有十餘幅齊白石一九四七年畫的一尺見方的精品,呂先生希望請國內名家題上詩塘,以提高作品的身價。此後,吳先生根據呂霞光的要求,寫了一篇親筆信,分別送達李可染、李苦蟬、葉淺予、朱丹等大家,其文如下:「久未晤教,時念近況,想新歲納福為頌!茲有懇者,吾有廿年代老同學僑居巴黎四十餘年,有藏畫若干幅,擬義售作為在國外捐購巴黎畫室一所,供將來派赴法國研究美術、用作旅法期間居留之所,誠為後代學子謀益,故藝林上下交相贊助,謹此求為該藏畫各題詩文,以增輝彩,諒高明好義為懷,必樂為倡助。附上已按尺寸裁就素箋數張,並希鑒收。我院邵大箴教授為此親詣公寓,面陳詳節至希接待,不勝感盼。端肅並致敬禮 吳作人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二日」。朱丹見信在他的名字上畫了個大紅圈,用紅筆寫了「遵命題箋」。吳作人以一片至誠之心幫助呂霞光先生購買下了畫室,至今已近二十年,一批批畫家到巴黎學習、辦展,得到了它的恩惠!

吳作人 1972年作 低昂

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成立之初,吳先生寫下了這樣幾句話,「我是過來人,深知在藝術的道路上有許多艱難困苦,我願以自己的勞動籌集資金為後來者提供一些機會和創造一些條件……」這個基金會完全依靠吳先生勞動的收入支持著,獎勵了眾多的中外藝術青年和理論工作者,舉行了全國藝術院校素描展和研討會,從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四月在全國七個城市舉行了十九所美術院校的學生速寫展和教師作品邀請展。吳先生的人格力量感動著參與工作的每一個人,所到之處,各院校工作人員放棄假日,各處展館減免一切費用,展出期內老師帶著學生,父母帶著孩子,邊遠地區乘火車趕來參觀。各藝術院校領導和師生讓隨展的同志向吳先生致敬,一致認為吳先生主張要把堅持速寫作為藝術家畢生的作業代表了一個正確的導向,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就在這次巡展的最後一站——上海美術館開幕的當天深夜,吳先生辭世而去,當晚我在上海,放下由吳先生家屬打來的電話,木然地承受著這一事實。

吳作人 1974年作 上游

為了繼續吳先生開創的事業,全國一百三十餘位著名畫家、雕塑家向基金會捐贈了一百七十餘件精美的美術作品,以期建立美術獎勵活動的基金。試問世界上能有幾位藝術家有如此持久的人格感召力?

我雖然是吳先生的學生,但是我讀懂吳先生的畫卻是在中年以後,帶著少年時代對華麗的愛好與浮躁是很難讀懂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日益清晰地感到在吳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種別人缺少的,又很難學的東西,時間越長越感到它所具有的魅力。

吳作人 1978年作 魚樂 立軸

我過去看畫十分注重於作品的「題材」與「內容」,我又多畫「革命歷史畫」,更是以反映生活的深度和直接的教化功能為尺度。在吳先生的畫中,他也畫過「過雪山」,「孫中山與李大釗」等重大歷史題材,在他的水墨畫中也很注重教化的作用,他畫蒼鷹自有搏擊千里的內涵、氂牛的猛進、駱駝的任重致遠,以至祖國的珍異——熊貓等。

吳作人 1979年作 齊奮進

但在超乎這些直接含意之上,貫穿於這些作品之中的,卻蘊含著他特有的「神」,在他筆下那些並無特殊含意的玄鵠、金魚中,在他的寫生中,在他信筆留下的紙墨中,也都同樣能感到吳先生這種特有的「神」的存在。經過多年的咀嚼,我才悟到它是吳畫中的精華所在,它在無形中給人的東西並不少於直接意義上的「內容」,它以更持久、更深層的力量給人以心靈的陶冶。他這種特有的「神」,以清明、大度、進取、平和、雄強的精神力量,給人以心靈和道德的凈化。一個藝術家雖有熟練的技巧,能盡對象之毫髮,卻多不能具備這種神韻的力量,而它卻是成就大家的要素。

吳作人 1980年作 金魚圖

吳先生作品中這種特有的魅力,是通過他對藝術法則的獨到把握,傳達於筆端的。在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到他對藝術表現上諸對立因素的自覺調度,他大張大合地拉開矛盾的跨度,卻又從容地找到它們的合力,從無我到有我,在對虛與實、黑與白、簡與繁、抽象與具象的處理上,都顯示了他調度自如的能力。

吳作人 1983年作 長空

簡約含蓄是吳先生藝術語言的一個特點,但他的簡又基於嚴,他要求「舉要治繁」,「好像什麼都沒有但卻什麼都有」。他的黑與白是那麼清明醒目,他的虛與實留給人的是無限想象的空間,他的筆鋒墨色精到簡約,不以無限加工為精,不以無休刻畫為真,自然恬淡,如清風明月,和諧地抒發他自己的詩情,表達他胸中的「意」。「意」是他的「魂」,也就是作者的理想、人格,也就是他自己,讀他的畫就像讀他這個人的心。

吳先生屬於書卷型畫家,風流儒雅世所公認,但他又是一個入世的人,他沒有文人的孤高,在他的畫中,「大雅」 與「通俗」取得了自然的統一。

吳作人 1984年作 池趣

吳先生的畫在平和恬淡中卻蘊含著雄強,他的雄強不是霸悍,在平和中包涵著奔放的激情,內在的力。

就是這樣,在真與不真、至簡與至精、具象與抽象、客觀與主觀、大雅與通俗、陽剛與陰柔、中法與西法、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了屬於吳作人的美。這美來源於他的多側面的完美品格、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詩人的情懷。

吳先生對我來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吳作人 1985年作 金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