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焚燒垃圾致癌 46座城市將強制生活垃圾分類

北京焚燒垃圾每年可能導致241人患癌,併產生高額治療費。如果垃圾分類仍做不到位,北京還需再添多座垃圾焚燒廠,這將使環境和健康陷入惡性循環。

(除了在垃圾清運、處理環節上不給力,國內推動垃圾分類時,未隨之出台獎懲機制,也使垃圾分類躑躅不前。圖/CFP)

《財經》記者 習楠/文 編輯/王小

「垃圾焚燒每年可能讓241人患上癌症,為治病花去14.3億元。」這是人民大學3月22日發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中的一個研究結論。

該研究假設2018年有2300萬人生活在北京,若繼續增建垃圾焚燒廠至11座,將有3779人因此患癌。

這一報告使生活垃圾的分類成為焦點。此前四天,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改委、住建部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全國46座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5%以上。

46座城市,除了已經嘗試生活垃圾分類的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等,河北邯鄲、江蘇蘇州、安徽銅陵、江西宜春、山東泰安、湖北宜昌、四川廣元和德陽、西藏日喀則、陝西咸陽等皆被確定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

在逐漸擴大的城市中,擁擠著海量人口,每天產出的生活垃圾數量驚人。環保部2016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數量高達790萬噸,每人每天產出約1公斤生活垃圾。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垃圾焚燒正逐漸替代填埋方式,成為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措施。然而,未經細緻分類的垃圾,焚燒后將會不可避免地對健康產生影響。

如果從走出居民家門之前便完成垃圾分類,既節約資源,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因此,垃圾分類在多國執行妥帖,在也倡議多年。此次政府下定決心在全國46座城市強制生活垃圾分類,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在於如何完善與分類相關的各個環節並貫徹始終。

嬰兒是二噁英排放的敏感人群

「我知道垃圾分類提倡了好些年,但我沒分。」李靜(化名)住在北京朝陽區勁松七區,對於生活垃圾,她採取「隨有隨扔」的辦法。這也是大多數家庭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北京每年約有241人因垃圾焚燒患癌,這組人民大學研究者們給出的保守數字,假定焚燒廠的排放達標,並依據北京三座垃圾焚燒處理廠自行監測的數據計算而來。

第一次聽聞這個數字的李靜,面露驚訝。但她聽說過二噁英。

二噁英類是致癌禍首,它是垃圾焚燒產生的污染物,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人民大學研究團隊還發現,對於暴露在二噁英中70年的廣義人群而言,母乳對二噁英總致癌風險貢獻最大,嬰兒是二噁英排放的敏感人群。

二噁英是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機物,不容易自行消散,在空氣中可能飄浮八九天才會分解,與此同時,一部分二噁英隨風飄散,落入土壤,可存續12年之久。

二噁英還會通過土壤和農作物進入食物鏈。如在養牛時,二噁英可通過食物和水進入牛的體內,人們在享用牛肉時也吃進了二噁英。進入人體后,二噁英將留存7年至11年。

長期接觸二噁英,會導致皮膚痤瘡、頭痛、失聰、憂鬱、失眠等癥狀,最嚴重的是罹患癌症。

垃圾焚燒是城市大氣中二噁英的最重要來源之一。除了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垃圾本身也會釋放出一些二噁英,其在焚燒中不能完全分解,會繼續留存下來。

二噁英類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在對二噁英類的毒性進行評價時,國際上常把各同類物進行折算,稱為毒性當量,即TEQ。2016年開始執行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將二噁英類排放濃度限值規定為每立方米0.1ngTEQ。這一標準已與歐盟標準接軌。

目前,二噁英監測由垃圾焚燒企業自行開展,監測取樣來自於至少三份樣品,時間間隔在六至八小時之間。按上述控制標準規定,焚燒企業至少每年對二噁英進行一次監測,並公布結果。

這樣稀少的監測頻率,難以全面地反映二噁英的排放總量。

此前《財經》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讓數據「漂亮」,有的垃圾焚燒企業會選擇在設備處於最佳工作狀態時測量二噁英排放的濃度。有論文稱,在焚燒開始、結束以及設備非正常運行階段,二噁英排放量是總排放量的40%至60%。

人民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焚燒廠排放污染物的影響基本覆蓋北京全市,也就是說,不管居住區與垃圾焚燒廠相隔多遠,人們都不能完全躲過污染物。

2015年,北京三座垃圾廠處理了187.36萬噸生活垃圾。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順義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焚燒一期)是北京市現運行的三座垃圾焚燒處理廠,分別位於北京東五環外、西六環外,以及北京東北方向。

西北高、東南低的北京,夏季以東南風為主,春、秋、冬三季均多西北風。在主導風向的作用下,焚燒廠排放的污染物對北京西南部地區的影響更大,而焚燒廠以北的一些地區,受地形影響,迎風坡處往往成為污染物濃度較高的區域。

按規劃,至2018年,還將有另外8座焚燒廠投入使用,分別位於北京順義區、密雲區、懷柔區、通州區、房山區等地,基本呈環繞北京之勢。屆時,北京市年焚燒垃圾總量將達597.2萬噸,是目前的三倍之多。

人民大學課題組的研究顯示,這11座焚燒廠一旦全部運行,在二噁英排放達標的情況下,如果北京市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每年仍有3779人可能患癌,人均健康損失達707.39萬元,社會健康損失將高達267.3億元。

垃圾分類走過場的惡果

北京每燒掉1噸生活垃圾,需投入2253元,包含1088.49元的社會成本,其中的764元花在看病上。

如果將垃圾分類,就會降低二噁英排放的濃度。

假設送入焚燒爐的垃圾含水率僅為10%,二噁英濃度將降至原來的75%,那麼每年可能致癌的人數會從241人降至182人,能減少醫療等費用3.5億元。這是人民大學課題組的研究結論。

這表明,從居民家裡開始做到垃圾分類,如將廚餘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開,垃圾水分降低,燃燒時釋放的二噁英也將減少,因此患癌的人數也會變少。

全國各地諸多的拾荒者,是垃圾分類的主力軍。拾荒者將塑料瓶、紙品等從垃圾桶里翻找出來變賣,撿走破舊衣物留為己用,剩在垃圾桶里的,除了包裝袋等雜物,便是瓜果皮屑等廚餘垃圾。有數據顯示,城市生活垃圾中,近一半是廚餘垃圾,垃圾含水率能達60%。

有鑒於垃圾分類的必要性,2000年,包括北京在內的八座城市率先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試點,但生活垃圾的收集設施不齊全,試點十年之後,仍未有成型的源頭分類模式。

回溯北京提倡生活垃圾分類的歷史,不難發現,這場已經調動起部分民眾主動分類垃圾的行動,因環衛系統在清運、處理無法相應做到嚴格分類而慘淡收場。處理環節的「不給力」,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民眾的積極性,於是越來越吝惜自己花費在垃圾分類上的時間與精力。

「前幾年提倡垃圾分類的時候,我堅持了一段就不分了,因為人家清運的也沒分類,我堅持分也沒意義。」一名居住在昌平區東小口地區的市民告訴《財經》記者。

在走訪北京海淀區幾座社區時,《財經》記者看到,儘管社區配置了標有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字樣的垃圾桶,卻無人按照標識分類丟棄,各類垃圾混雜在一處。

「就是些菜葉、雞蛋殼,最後拉走了也是會混在一起。」一位居民對《財經》記者說。

現實陷於惡性循環之中。「扔進桶里的是什麼樣,我們拉走時就是什麼樣。」一名海淀區垃圾清運工對《財經》記者透露。這些未經分類的垃圾,在最終處理之前,通常僅會經過簡單的分揀,便被送往焚燒廠。

「號召居民將垃圾分類,卻僅僅進行到垃圾入桶的環節,無論清運還是處理,都沒有真正細化,這種走過場的方式,讓垃圾分類走了彎路。」北京一位專家說。

如果能將垃圾分類做到位,北京市或許不需要再多運行8座垃圾焚燒廠,僅增加1座就能解決2300萬人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

2015年,北京市三座焚燒廠處理生活垃圾187.36萬噸,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0.949公斤,理想情況下,垃圾分類后,北京市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會減少為原來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依據現有三座焚燒廠能夠滿足2015年末北京市逾八成常住人口的垃圾處理需求,到2020年,北京市若有2300萬人,僅需再建設一座日焚燒能力為1500噸的焚燒廠,便能處置所有生活垃圾。

分類至少能在三個環節中降低成本。首先,會明顯降低垃圾清運量,現在,北京市三家焚燒廠花在這一環節的成本是每噸11元至22元不等;再有,被燃燒的垃圾水分降低,每噸垃圾滲瀝液處理成本會降低,甚至有可能降低為零;第三,因不再需要投入更多燃料來蒸發水分,每噸能節省輔助燃料費用23元至27元。

北京市推進垃圾分類的試點社區在不斷增加。至2016年下半年,已有逾3000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佔北京市居住社區的一半以上。通過嚴格分類減少被焚燒的垃圾總量,進而控制垃圾焚燒廠的建設,污染氣體排放量下降,對健康的影響也會減弱。這無疑是一個良性循環。

獎懲機制推動分類

除了在垃圾清運、處理環節上不給力,國內推動垃圾分類時,未隨之出台獎懲機制,也使垃圾分類躑躅不前。

近鄰日本,垃圾分類水平高,焚燒垃圾所排放的二噁英遠低於。這是從嚴懲到喚起民眾自覺性雙管齊下的成果。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由環境省負責,各地區實行地方自治。各地制定的環境標準往往比國家標準更加嚴格,垃圾分類和收集方式非常複雜。

如橫濱市將垃圾分為10類,而在上勝町,垃圾分為44種。居民錯誤分類會遭罰款。日本《廢棄物處理法》規定,不按要求處置生活垃圾,最高可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0萬日元(相當於320萬元人民幣)以下罰款。

美國也有嚴格的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可循環再利用的垃圾免費回收,廚餘垃圾等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居民需要按量付費。收費制度,使居民在處理垃圾時十分用心。大多數美國家庭會在廚房安裝食物垃圾處理器,把雞蛋殼、菜葉、殘羹剩飯等廚餘倒入其中,幾秒之後,廚餘垃圾全部被粉碎,可以直接流入下水道。這基本解決了大部分的廚餘垃圾。

人民大學的研究團隊主張,北京等城市在垃圾分類領域,可實施基於污染者付費原則的垃圾計量收費。污染者付費原則,要麼是產品的生產者為此支付費用,要麼是居民直接為垃圾回收埋單。

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承擔這些成本的往往是居民,因為生產者總能找到辦法將成本轉嫁出去。

居民受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勢影響,一時間難以理解並支持像日本和美國那樣為垃圾付費,畢竟家裡的廢品都能拿去「賣掉」。

「垃圾分類的成本並不高,這是直接成本,消費者不是以現金支付,而是以時間方式支付,但也符合污染者付費原則。」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認為,自己動手將垃圾分類存放,是最直接高效的辦法。

或許,現階段更能被民眾接受的是獎勵機制。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台,各地推出垃圾分類積分獎勵辦法的消息如雨後春筍,民眾付出隨手之勞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處理掉垃圾,還能換來一些小小的實惠。

距李靜家不遠的北京市朝陽區勁松五區,正在開展一場關於垃圾分類的試點活動。

每天早晚兩次,勁松五區的居民可以將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分類送到指定的回收地點「綠馨小屋」。同時間段,還有4輛移動回收車各自拉載一隻垃圾桶,在小區里「巡邏」,隨時回收居民手中的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居民們將垃圾送到回收點,稱重之後,垃圾變成了積分,存進與居民門牌號對應的積分卡里,用於兌換洗衣粉、洗髮水、毛巾等生活用品。

可供兌換的獎品價值並不高,卻得到了社區里很多居民的支持。3月30日下午,《財經》記者看到,不斷有社區居民將廚餘垃圾、廢舊報紙送到指定回收點,稱重後分別放進相應的垃圾桶內。

購置這些獎品的成本由一家公司擔負。「分類主要還是靠居民,尤其是廚餘垃圾,居民在家裡先分好類,後續的分揀壓力會大大減少,獎品主要是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現場,一名鄒姓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寄望於藉由獎勵機制,讓更多社區居民動手給自家的垃圾分類。

原本,這座社區里有分別代表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綠藍灰」三色垃圾桶,現在簡化為灰色垃圾桶,專門接收除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廢品。理想情況下,這些灰色垃圾桶里應該僅能看到諸如零食包裝等廢品。《財經》記者卻在不到半小時內,目睹了三位居民將廚餘垃圾丟入其中。

轉變不僅需要時間。「我們不缺示範點,缺的是示範線,示範線就是把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跟分類處理整個一條線都做出來。」公益項目「北京零廢棄」發起人毛達對《財經》記者說。

(本文首刊於2017年4月1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