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鑄劍·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特刊 | 三尺青鋒壯天下——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歷史傳統與時代風貌

主持人:李 翔(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對話人:許向群(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編審)

李永林(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盛 葳(《美術》雜誌副主編)

家國情懷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自古以來,美術便有「從民族的苦難輝煌中汲取力量」的敘事傳統。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觀照中,丹青妙手們承續中華文化雄渾剛健的文脈,構建起崇高壯美的審美品格。軍事題材美術,同樣伴隨著人民解放軍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所走過的90年的光輝歷程。作為新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崇高的美學特徵、鮮明的時代特徵、高昂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體現出獨特的軍事文化價值,展現了軍事題材美術的巨大魅力與旺盛的生命力,彰顯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道統。

地位與影響

李翔:軍隊美術工作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他們始終根植軍營沃土,緊隨時代脈動,高揚主旋律,創作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優秀作品,成為現當代美術創作,尤其是主題性創作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已成功舉辦13屆的全軍美展,也早已成為全國展覽的重要品牌。7月27日,「慶祝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在美術館開幕。這是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一次集中檢閱,是向黨的十九大和建軍9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應該看到,新世紀以來,雖然軍旅美術呈現出豐富繁榮的態勢,但是,與當代軍旅美術所肩負的時代要求和發展目標還存在差距。軍旅美術如何從「高原」邁向「高峰」?這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回顧軍事美術在新美術史上的獨特地位和突出影響,回顧老一輩藝術家所創作的一件件「紅色經典」,可以給予我們多方面的啟示。

許向群:人民軍隊壯大與發展的歷史,構成了20世紀軍事美術的主體。不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均產生了大批影響深遠的軍事歷史畫和情感質樸的現實軍旅佳作,充分發揮了美術的宣傳教化功能與審美感染功能,並以獨特的精神氣質和美學品格發揮著積極的社會影響,佔據著新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

1957年的「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紀念美術展覽會」,迎來了新成立后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高峰,開創了革命歷史畫創作的新紀元。這些歷經歲月檢驗的紅色經典,如今成為一個時代的圖像標誌——油畫《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強渡大渡河》《紅軍過雪山》《八路軍東渡黃河》《淮海戰役》《解放南京》《跨過鴨綠江》,畫《過黃泛區》《八女投江》《打靶后》,版畫《劉志丹和赤衛軍》《紅軍過草地》,雕塑《抗日游擊隊員》《艱苦歲月》等,均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在這些作品中,畫家的創作狀態與藝術追求,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具有不可複製的歷史價值與美學價值。

這些作品的誕生,奠定了軍事題材美術創作領域以現實主義為主導的創作方向,體現出三個方面的突出優勢:一是深厚的生活積澱。《工程列車》是伴著建設工地的採風腳步而誕生的,《祖國來信》是源自抗美援朝前線的所見所聞。這些來自一線的靈感、形象、情節,使作品顯得真實而豐滿。二是高尚的精神引領。《紅軍不怕遠征難》用象徵性的色彩「表情」,將紅軍戰士深陷的艱難困苦的環境,與飽滿的堅強崇高的革命精神相映襯,洋溢著昂揚的英雄主義情懷;《巡邏》以戍邊戰士的生動形象,體現了革命戰士保家衛國的熱忱奉獻。這些作品以理想的光芒觀照現實,顯現出精神的崇高和信仰的力量。三是樸素的藝術語言。《轉戰陝北》以生活化的場景,將領袖與人民的關係表現得生動平實,具有平易而又富有詩意的寫意效果;《歡樂的潑水節》描繪了歡快的場景和樸實的人物,將淳樸融洽的軍民關係表現得饒有情趣。這些作品感情真摯,語言質樸,體現出情感的深度和藝術的高度,在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上,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示範作用。

這段時期的軍事題材美術,不論是主題的開掘,還是語言的表現,在當時的畫壇都開風氣之先,而軍隊廣泛的群眾性美術創作活動,也引領了社會的風尚,為軍事題材美術創作提供了人才支持。改革開放初期,軍旅美術創作處於相對邊緣和沉寂的狀況。直到「祖國在我心中美術展覽」和「南疆前線美術作品展」舉辦,軍事題材美術創作才重新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回歸人們的視野。而部隊美術在歷經調整、轉型之後,逐步確立了自身的位置,恢復了正常的狀態,開啟了穩健的創新發展,其整體形象和實力逐漸顯現出來。

作為一個重要的創作類型,準確的定位是軍事題材美術創作在當代社會生活發揮作用和潛能的前提。我們沒有必要迴避它具有宣傳性、歌頌性、教化性的因素,但把這些因素簡單化、放大化、絕對化,也是對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歪曲與誤讀。從軍隊美術創作的使命、任務和目標來看,軍隊的美術工作是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創作的任務就是要給廣大官兵提供實現強軍目標的文化支持。

當今社會思潮與文化生活的多元格局,使藝術家有了更多選擇和表達自己的方式與空間,但是文化的雄渾博大的藝術精神不應該被忽略。如今,許許多多堅守在軍事題材美術創作領域的畫家,仍然用一種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與他們的審美情趣相匹配的品位和方式在努力工作著。他們的勞動應該受到尊重。軍事題材美術創作在社會生活中所佔據的位置和發揮的影響,不應被忽視。作為一個具有相對明確的主旨範圍與價值取向,以及具有較鮮明的時代選擇性、傳遞主流價值信息的表現類別,把握好這些特徵,發揮好這些方面的作用,軍事題材美術就能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就會正常、健康地發展下去。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王樹山雕塑《國際友人在延安》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黃夢媛畫《塔拉的守衛者》

精神與傳統

李翔:「紅色經典」對今天的軍旅美術創作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們在承繼解放區美術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借鑒了蘇聯油畫的特徵和技巧,探索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新美術創作向現代化轉型的演進中,開創出一條符合新社會要求、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術道路。軍事美術從而擁有了深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藝術風貌,體現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正如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在軍事題材美術創作中,傳承和發展民族藝術的精神和傳統,用堅定的文化自信描繪當代形象,無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李永林:在古代繪畫藝術中,軍事題材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表現形態,有許多我們可資借鑒的重要藝術史資源。

繪畫,自古就推崇「成教化,助人倫」。早在漢唐時期,就有在廟堂之上創作功臣將領的壁畫以激勵後人的傳統,如漢代未央宮麒麟閣的《功臣圖》、洛陽南宮雲台閣的《二十八將圖》,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傳為南宋畫家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卷等。這些繪畫主題中所蘊涵的家國大義、民族精神,對於我們今天在實現夢、強軍夢的歷史征途中,創作威武雄壯、積極向上的當代軍事美術,具有深遠的感召力。古代繪畫中也有直接表現戰爭場景的繪畫作品,其中首推傳為北宋李公麟所作的《免胄圖》,它描繪了唐代名將郭子儀聯合回紇首領大破吐蕃之戰的故事。這些創作,不乏優秀畫家的參與,從題材處理到畫法運用,乃至新創,都富有啟示。

當然,怎樣從這些多種多樣的古代繪畫資源中汲取營養、借鑒轉化,有效促進當代軍事題材美術創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年來,隨著軍事文化的提升,也得益於時代資訊的發展,的軍事美術教育、軍事題材美術創作,在傳承、轉化與弘揚民族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推進和深化。縱觀兩千年繪畫史,由於畫工具材料的特殊性,藝術語言的拓展和創新,往往肇始於新題材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和思考,現當代軍事題材美術創作有十分廣闊的藝術空間。新的幾代前輩畫家,在軍事題材繪畫藝術的探索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新時期以來,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依託軍事美術教育的搖籃和廣泛深入基層的有組織的軍旅美術創作,更多的中青年軍隊畫家成長起來,在藝術理念、繪畫題材、繪畫手法等多方面,勇於嘗試,逐步開拓出一片新天地,並在最近的幾屆全軍美展中有所呈現。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南宋以來的減筆水墨人物畫傳統,經過現代美術教育的訓練,成為新現實主義軍事題材繪畫的主流畫法,現在則結合了更多破墨、焦墨、宿墨的手法,在表現殘酷、艱辛、勇猛的視覺體驗時有了更加極致的運用,富有激情,但其主流地位已不復從前。古代人物畫傳統中最常見的工筆畫,轉而成為式的新寫實主義畫主體,在表現和平年代軍事題材方面,如一縷清風,吹拂著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心靈。這類作品屢屢在全國、全軍美展中獲獎,反映了當代軍事美術不同於戰爭年代的一個維度。在今年的慶祝建軍90周年美展中,可以看到,不僅這兩種基本畫風越來越成熟,而且得益於當代藝術理念的借入,航天部隊、航空母艦等新題材、新視野的引進,以及年畫、剪紙等傳統民間美術形式的汲取,甚至傳統界畫手法的運用,參展作品展現出更加豐富、更加多元的面貌,充分體現出近年來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新氣象。與此同時,一些借鑒了現代藝術中超寫實主義的理念,以及印象主義的手法,以傳統畫技法經銳意創新而成的一類新作品,引領出了一種集現實主義形態、當代藝術理念、傳統技法於一身的超現實畫,在近年來的軍事題材繪畫中嶄露頭角。他們的藝術創新,對於我們研究和思考當代軍事美術如何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討論傳統與創新問題的時候,又往往會同時面臨中外藝術的關係問題。早在乾隆時期,郎世寧等西方畫家就在宮廷創作了一批風格特殊的畫作,其中也不乏政治軍事題材作品。這批不中不西的繪畫,以古典藝術的立場來看,自然有很多不成熟、不完美乃至奇怪另類的地方,但其中不少作品在現象上真實地觸碰到了中西繪畫初初相遇時生髮出的尖銳問題。隨著近百年來西方繪畫的融入,這些問題未必都被認識和領悟透徹,而且很可能變得越來越模糊。結合軍事題材美術創作,對相關問題進行捕捉、研究、嘗試,不僅對於油畫有直接借鑒價值,對於畫領域軍事題材美術的傳承和發展,都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張蕊畫《鯤行動》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齊永臻畫《圓夢》

時代與人民

李翔:新世紀以來,軍旅美術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多元共進的格局,從學術性的追求與個性化的表現,核心價值的彰顯與人文關懷的自覺等方面,反映出軍事美學的特徵和精神品格,構建了軍旅美術的時代形象。身處數字信息化時代,在一種開放的文化語境下,軍旅美術如何進一步壯大,軍事題材美術創作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審美演進,通過對時代性、藝術性的高度關注和不斷追求,在視覺感受與精神感染兩個方面,進一步強化主旋律繪畫的表現深度和力度,突出軍事文化的特徵和魅力,實現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形式語言的拓展,使人們對主題性繪畫及軍事題材美術創作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是我們必須關注和面對的問題。

盛葳:軍旅美術的發展變化,從全軍美展中可窺一斑。作為人民解放軍最高規格的國家級展覽,也是一項具有歷史和傳統的全國美術盛會,如何在保持自身品牌和作品質量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創作通道和風格類型,使之能夠符合時代節拍,並讓當代人感同身受,是其必須面對的課題。針對這一挑戰,全軍美展從10年前開始調整辦展方案,使其能夠在新的時代保持活力。

從「慶祝建軍80周年美展」開始,全軍美展面向全軍徵集作品的制度,轉變為面向全社會徵集作品。這一轉變,不僅擴展了作品的來源渠道,同時也豐富了作品的風格類型。更重要的是,它構建了軍隊與社會在美術創作、研究、欣賞、傳播之間的新渠道。在接下來的10年中,這種制度轉變的成效凸顯。

首先,社會投稿在內容、風格、觀念等諸方面,都與傳統意義上的軍旅題材美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它們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充分展現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和當代精神風貌。這也使得軍旅題材美術,變得更加貼近生活、平易近人。

其次,通過這種美術創作和展陳上的軍民互動,廣大人民群眾更多了解到新世紀軍隊和軍人的軍旅生涯、精神氣度,乃至日常生活:在營地,他們是保家衛國最可愛的人,但在生活中,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員,有情有愛,有喜有悲。

再次,在這些社會投稿中,有許多稿件來自專業院校和知名美術家,他們的參與,整體上提升了全軍美展的藝術水準,將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帶進展覽,尤其是在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中,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毫無疑問,這十年來,軍隊美術創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這一點,不僅因為祖國的強大、經濟水平的提升、文藝事業的發展,也因為創作對象——人民解放軍,自身有了全新的發展。這意味著,關注軍事題材的美術工作者,其創作對象發生了新的變化,也帶來了創作思路的重大轉變。

神舟號上天、蛟龍號下海、遼寧號啟航、殲20試飛……不僅讓全國人民振奮,也讓美術工作者找到新的創作題材。這就要求創作者對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進行相應的調整。無論是畫、油畫,還是版畫、雕塑等,需要面對新的課題,而不是用既有藝術語言直接與之簡單對應。在這幾屆全軍美展中,我們看到美術工作者努力的成果:一方面,新的題材和氣質被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美術也按照自身的規律有了新的發展。

數字信息化時代不但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直接促進軍隊的發展。新的技術、新的裝備、新的觀念,在軍隊中與時俱進,新的藝術也在全社會和美術界悄然產生。作為新興藝術類型,裝置藝術、影像藝術、數字媒體藝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當代的美術展覽中。軍旅美術同樣也在調整策展思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展現時代的精神。

從「慶祝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開始,主辦方開始從部隊乃至社會遴選、特邀擅長用新技術、新媒介創作的藝術家參展,以錄像、裝置、綜合媒介等方式來表現人民軍隊的精神風貌。在今年舉辦的「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中,主辦方又邀請多位當代藝術家,用新的藝術方式來詮釋他們對「強軍夢」的理解,向當代軍隊和人民子弟兵致敬。

他們力圖通過更新藝術觀念和媒材,來打破藝術與生活的邊界;以裝置、影像為主的方式,重新定義什麼是鐵血精神;以新媒介和互動藝術等多種方式,將觀眾拉入作品的創作和完成中。這些作品,有對武器、裝備的綜合媒介再現,也有通過回溯軍史細節進行的再創造;有可供我們進行思考和懷念的偉大過去,也有直面當代的與現實之間的互動。他們並不滿足於將歷史和精神「轉述」給觀眾,而是通過主動引發觀眾的情感和思考,讓他們進入到一個從歷史到今天的現場,並親自參與其中。

新時代、新風貌、新藝術,是這兩屆全軍美展的重要特點。它們不僅僅體現在展覽的主題上,也更加具體地體現在每一位藝術家的每一件作品中。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續鶴賢油畫《為天下安寧》

「慶祝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展出的楊文森水彩畫《平安行動》

李翔:在新的歷史時期,軍隊美術工作者要堅定地站在時代最前沿,堅守文化傳統,堅持文化自信,放眼寰宇,銳意創新,聚焦現實,保持軍人本色,把人民作為藝術創作的表現主體,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職責,以飽蘸真情的筆觸,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努力跨越高原,勇攀高峰,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做出應有貢獻!

刊登於《人民日報》7月30日12版美術副刊。

版式設計:蔡華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