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雙一流」建設,兩會透露哪些最新動向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光明微教育」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動態~

日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在回答有關「雙一流建設」的問題時,陳寶生表示,最近正在組建專家委員會,在專家委員會基礎上,確定標準進行遴選,爭取上半年完成這個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

而在兩會的教育話題中,「雙一流」一直是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兩會上關於「雙一流」的聲音。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

「雙一流」是2015年以後,我們國家產生的新的辭彙,簡稱為「雙一流」。它的知曉面相當廣,我注意了一下媒體反應,不僅僅局限於知識界、局限於高校。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總體方案。前不久,教育部等三部委下發了實施辦法,到此為止,「雙一流」建設的頂層設計、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選標準、遴選機構、工作程序都具備了。

這兩年,關於「雙一流」的報道很多,有的網站發布了所謂的「雙一流」學校和學科名單。還有一種猜測,「雙一流」大學和學科怎麼遴選,於是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剛才大家提到的挖人才、搞包裝,想包裝上市。

「雙一流」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它的定性就是8個字「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是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

它是一個全新的計劃,在「985」「211」基礎上,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在新歷史潮流下推向前進。

怎麼避免「雙一流」建設成為「211」和「985」工程建設的一個翻版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雙一流」的遴選範圍。我今天明確地講,「雙一流」遴選範圍中,部屬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只要你認為有這個本事、條件,你就多一點自信。也就是說,我們同等對待部屬高校和地方高校,建不了一流大學,可以建一流學科。兩類遴選,一類叫大學,一類叫學科。

二是公平競爭。不能跟過去一樣,一個學校一個學校搞評估,最後確定誰上誰下。按照特色、世界一流的標準,需要第三方評估,需要專家委員會評估。

我講了四句話,叫作「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

所謂競爭優選,就是無論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是競爭出來的。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

專家評選,就是組建專家委員會,這項工作我們正在做,最近幾天會做完,專家委員會主要由一些戰略專家組成,由他們根據標準進行評選,這是專家評選。

政府比選,就是專家評選之後拿出一流學科建設、一流大學建設的初步名單,由政府根據服務國家戰略來比選確定。

動態篩選,就是名單中的學校和學科是有周期的,不是終身制、固化的,一個周期完結的時候,如果不行,請讓位。原來是終身制,只進不出。新辦法是有進有退的,是動態的。我們最近正在組建專家委員會,在專家委員會基礎上,確定標準進行遴選,爭取上半年完成這個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

在3月5日的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面對高校校長的「打探」,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透露,高校「雙一流」建設資金管理辦法仍在制定過程中,具體什麼內容還不便公開。

「今年三部門出台辦法后,接下來就要遴選,確定『雙一流』名單,等等。接著,關於資金管理辦法也會出台,具體什麼內容還在走審批程序。」趙路說,但是,對於「雙一流」資金管理辦法的總原則已確定,「那就是簡政放權,給高校更多的經費管理自主權。經費的分配,也將採用因素機制,不會集中到某一個項目上去」。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是「育人」

一所大學應該有怎樣的歷史擔當和時代擔當?

當前,正從一個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是否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能夠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可靠的、源源不斷的「高精尖缺」人才?是否有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去研究真正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這是黨和國家交給每一位教育者的重任。

去年年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了意義重大而深遠的講話。今年年初,《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出台。如何在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指引下,緊緊抓住思政工作這個根本,把握好「雙一流」建設大方向至關重要。

建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有主導的目標體系。辦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不能僅僅「對標」國際上的優秀學府,應針對「世界一流」的目標內涵及考核指標提出我們自己的內容。一是應高度重視和堅持特有的內涵;二是應積極創新的在世界有共識的內涵;三是應擴大在世界已有共識的內涵方面的影響。

其次,應創新發展具有特色的學科體系,在現有體系的基礎上拓展學科前沿和架構。當前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可以為學科體系發展提供重要參考,一是到2030年時使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成立100年時使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二是要加快構建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目前,大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案例尚未進入教材、尚未上升成理論。學科建設內容很豐富,特別是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要有新的結構性安排。

「雙一流」建設的核心內容應是「育人」。建議加大對大學部教育的投入,讓「雙一流」大學接收更多大學部生,特別是讓西部和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同樣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研究所培養則應更好地服務國家「高精尖缺」人才計劃,主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提供高層次創新人才。

此外,思政教育應始終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應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程的建設,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為高校培養人才提供資源。我們特別希望更多文藝團體走進校園,更多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敞開大門,接受更多師生前去鍛煉,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的合力。

最後,要紮根大地辦大學,探索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在復旦大學的辦學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現代高校治理必須突出抓好「三條線」,一是鞏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條「中心線」,二是強化院系黨的領導這條「中場線」,三是激活黨支部工作創新這條「生命線」。並且做到「三線聯動」,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架構、學術治理架構以及校院兩級管理架構,從而保證黨的領導在學校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

張堯學認為,高等教育一定要建設一批好的大學、培養一批世界級的人才來領導整個民族,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夠有自己的聲音,能夠參與制定國際規則。否則永遠受制於人。「這些人才哪裡來?還是要靠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來。外交地位提升、人口平均壽命大量增加,沒有高等教育人才的支持,能行嗎?」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張堯學表示,「將」要靠我們國家自己來培養。任何事情都有一個三部曲:一是向人家學,學到一定的程度;二是要齊頭並進;三是超越,顯示出自己的特色。人家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有的人家可能沒有。這個時候才真正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夠有自己的聲音,能夠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體系,能夠參與制定國際規則。不然的話,永遠都會受制於人。

「雖然這些年,從海外學成歸國的人才比比皆是,但他們還需要融入大地,在準確把握特色、搞清國情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特色社會主義服務。如何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一定要有一批好的大學,一批世界級的人才,來領導整個民族。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葛劍平:建「雙一流」,大學不能靠「雇傭軍」

世界一流學科的基本保障,需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當前,有的高校為了『達標』和躋身『雙一流』前列,不惜採取重金『挖人』引進『戴帽』人才。這導致正常的人才流動演變成為一場靠高薪組建『雇傭軍』的混戰,對大學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在大力發展一些重點學科和重點項目,急需一大批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及能力的科研教師參與其中,當前的「雙一流」更是為「搶人大戰」增加了熱度。有的高校為了吸引高端人才不計成本,動輒開出近千萬元住房補貼,上百萬元年薪已成為平常事。學校還提供學科建設經費,配偶和子女可隨調,在教學、科研、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中提供便利等條件,作為「引人」籌碼。

上述現象導致的後果是,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支出並沒有這筆所謂的「高端人才」經費,學校只能東挪西拆地擠占正常的教育事業費,這給高校預算支出造成一筆不小的赤字和沉重負擔。一旦經費出現短缺或者薪資增長緩慢,被引進的「雇傭軍」又被出價更高的學校挖走。

從事著相同的工作,本校教師與引進人員的薪酬待遇卻天差地別。長此以往,引進人員與本校教師差別待遇的『燈下黑』問題,也將在教師隊伍中產生負面影響,出現功利化、物質化、短期化的傾向,淡化教師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膨脹拜金主義的意識,身份認同也會從『志願軍』向『雇傭軍』轉變。這會導致正常的高校環境被擾亂,育人環境成為少數人的市場經濟。問題雖表現在少數教師身上,卻影響大局,不容小覷。

一流的教師,既要成為學問之師,以高深的學術造詣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成為品行之師,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立德樹人的過程,也契合了「工匠精神」的實質,即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專註、嚴謹、堅忍、追求卓越的態度與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百折不撓的精神。

高校管理者也要放棄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保持一顆平常心,秉承勤懇、執著的「工匠精神」,使師資建設真正成為一項有長遠規劃、有明確目標、有具體措施、有考核評估的系統工程。

如何避免千校一面

「在建設『兩個一流』的時候,應該更多地尊重規律,客觀認識不同學校、學科的發展現狀,合理評估與『世界一流』的現實差距,理性分析投入與產出,保證寶貴的經費投入能夠用在刀刃上。」

8日上午饒子和委員在教育聯組會上發言時表示。饒子和說,目前國內的一些大學為了爭取進入「雙一流」,在新一輪競爭中不掉隊,都紛紛行動起來,比如互挖人才、合併學校、增加學科、擴大體量等。「大家都在各想高招,增加自己學校的權重,爭取搭上順風車。」

為此,他建議:「通過引入『利益無關』的『第三方評估』,客觀、理性地分析差距,評估投入的方式和力度;同時,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將學科評估積累的寶貴經驗,和『第三方評估』有效結合。」饒子和說。

鍾秉林認為,建設「雙一流」關鍵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首先,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明晰的辦學目標,避免學校之間的盲目攀比、同質化發展;第二要有科學的治理結構,處理好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關係;第三,要有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教育內在的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第四,要有非常精良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包括加強教師隊伍、學術規範和管理隊伍建設。

「雙一流」大學≠綜合院校

饒子和認為,重視「兩個一流」的同時,還要對其他不那麼「一流」、「頂尖」的大學給予關注。「有兩三千所大學,體制不一、定位不同、體量和水平不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人才資源寶庫。」

饒子和舉例說,許多優秀人才並不是畢業於名校,比如馬雲等。「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華爾街日報》曾經有過一個統計,美國500家大公司的CEO只有10%畢業於常春藤名校。要充分發揮各個層次高等院校的優勢,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在資源分配方面,一定要避免嚴重傾斜以及隨之而來的惡性循環。」

葛劍雄委員表示:「在建設『雙一流』過程中,還是要以發展一流學科為突破口。」他認為,「雙一流」大學並不僅僅局限於綜合性大學,單科性大學同樣可以在某一學科爭創一流。

饒子和在發言中指出,希望不要把高校和科研機構當做行政機構來看待和管理,盡量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辦教育不能依靠『運動式』的做法,有些東西不宜隨意改變,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不少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了。要讓教學和科研靜下來,讓學校能夠安放一張安靜的書桌,讓實驗室能夠有一方安靜的實驗台。」饒子和呼籲。

光明微教育 解讀教育

內容來源:教育部官網、人民政協報、千龍網、科學網、中青在線

你還會喜歡:

光明學人:

光明學人 學術

光明特色 人文表達

「不求標新立異,但尋實事求是。

祈願思想燦爛,又望文才熠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