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百年前的武漢名門望族,藏著這座城市崛起的秘密

「你不覺得武漢很神秘嗎?」

上星期,一個上海朋友來武漢,忽然這麼問我。

底色厚重的武漢,給他留下許多謎團。他興奮地拋出一連串問題——

武漢的園林樓宇,留下過怎樣的回憶?

細密交織的漢口老巷,通往哪片風雲?

星散於城中的湖與山,誰曾駐足凝望?

東湖畔那筆立的樹行,究竟是誰栽種?

生於斯長於斯,實話說,我還真沒仔細想過。一條條里份,一棟棟老房,一座座湖山,發生了多少故事,才走到今天?

歷史煙雲里的千頭萬緒,讓武漢無法被一眼看穿。

好在還有那些我所熟悉的地標,讓這座城市的秘密有跡可循。

中山公園就是認識武漢的絕佳入口。

第一次俯瞰江城的摩天輪,急速呼嘯的過山車,合影留念的小白象……如今,滿載回憶的中山公園遊人依舊,卻早已尋不見「漢口地皮大王」的身影。

中山公園

1910年,傳奇富商劉歆生,修起3畝地大小的「西園」,這座私家花園就是中山公園的前身。

而這,僅僅只是劉歆生眾多產業的一項。

1927年,劉歆生的「西園」被收歸國有。1928年,國民政府將其命名為「中山公園」。

百年以前,舵落口到丹水池還是一片湖盪灘涂,劉歆生卻傾其所有,將不毛之地收入囊中。

他對黎元洪說:「都督創建了民國,我則創建了漢口。」運土填湖,築路建街,他的膽識眼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很多人都知道,江漢路曾經叫做「歆生路」;卻鮮有人知曉,這位富可傾城的鉅賈,還有衣著樸素,講究誠信,樂善好施的一面。

「江漢路」曾經叫做「歆生路」

這或許來自他父親的言傳身教。

當年,當眾人避之不及時,父親卻給一位西方傳教士送西瓜解渴。父親的善舉,為趕鴨放牛的劉歆生爭取到了學習英語和法語的機會,也為他打開了通向成功的大門。

劉歆生繼承了父親那份善義。生意場上,遇上有人無力還債,他常常墊資相助,折損不少錢財,贏得許多口碑。

抗戰期間,日軍逼近武漢,他嚴令家人不得和日本人做生意,自己也避入法租界,力保晚節。

劉歆生向家人展示漢口規劃圖

今天,劉氏家族的故事,並未傳下太多;但劉家人捐資修築的張公堤、開闢的商業街,卻成了大漢口抹不掉的脈絡和掌紋。

一個家族就這樣和一座城市血脈相融,家族家風也就此影響著城市面貌。敢闖敢做,又有其堅守,不正是這座城市的氣質?

和中山公園一樣,老租界里的巴公房子,讓人看到武漢的另一個側面。

漢口,是昔日中俄萬里茶道上一顆明珠,有「東方茶港」的美譽。今天煙火繚繞的巴公房子,百年前瀰漫著茶葉的清香。

一縷芬芳中,走來俄國貴族巴諾夫兄弟,更走來他們提攜的漢口大茶商,劉子敬。

巴公房子

和徒手打天下的劉歆生不同,劉子敬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家傳深遠。

父親早逝,21歲的劉子敬不得不輟學,繼承偌大家業。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劉子敬卻深得父親教誨,謙恭待人,誠信守業。

對於曾經幫助家族生意的「三代老臣」,劉子敬謙恭有加,「叔叔」「伯伯」叫得非常親熱,老夥計們也感恩戴德,盡心輔佐少東家。

曾經有客人把30塊銀元和一包首飾忘在他的茶莊,劉子敬完璧歸趙,失主恰好是一個洋行的管事,感於劉子敬的品格,回報了他不少「大單」。

巴公房子

劉子敬小時候就被送到文華書院念書,又經常隨父親一起出門見世面,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就胸懷經略。

有了這樣的積澱,這個搏擊商海的年輕人,才能韜光養晦,成為與地皮大王劉歆生、鴉片大亨劉鵠臣齊名的「漢口三劉」,一代鉅賈。

「先有劉茶坊,再有老漢口」,在劉子敬手裡,父輩積攢的200萬兩白銀,翻了兩番。而成就劉子敬的,除了歷史機緣,重視教育、誠業守信的家風,也功不可沒。

漢口不只有碼頭文化,巨賈富商的家族傳承自有風格。而把鏡頭搖向武昌,周家的故事就多了風雅和浪漫。

周蒼柏和他的海光農圃,也是武漢人的驕傲。

周蒼柏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銀行家、實業家,他用個人積蓄買下東湖邊兩千多畝荒地,植樹造園,築路搭橋,將瘠土泥潭改造成了風光旖旎的海光農圃。

這是武漢第一座免費對市民開放的公園,也就是今天的東湖風景區。

今天去聽濤景區,還能見到2006年重建的「海光農圃」牌坊。說不定,湖邊乘涼的那棵樹,就是「東湖之父」周蒼柏當年親手種下的。

海光農圃老牌坊

周蒼柏的畢生理想,是「濟蒼生,安黎元」。雖是一代鉅賈,整個家族吃穿用度都格外節儉。每逢周末,家住漢口的周蒼柏就會帶著兒女到東湖,讓寬廣的湖面拓展孩子的視野和胸襟。

在父親的鼓勵下,兒子周德佑從這裡走向了抗日戰場。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周蒼柏作為烈士家屬登上天安門,兒子用生命延續了他「安黎元」的願望。

女兒周小燕是首屈一指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被歐洲人譽為「東方之鶯」,她的音樂啟蒙,也在東湖邊完成。出國深造前,周蒼柏對周小燕說:「你是人,學完了要回來。」

1925年,周家姐弟在讀書。中間是大女兒周小燕,最左托腮的是德祐,最右翻書的是天佑,天佑在留學期間因戰亂染病,客死他鄉。

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學成歸國的周小燕投身教育,殫精竭慮,桃李滿門,年過九旬還堅持在家授課。

父親的叮嚀,女兒的歌聲,回蕩在東湖邊上,所有武漢人都聽得到。家風吹送,這份家國情懷,歷久綿長。

幾年前,武漢著名藝術家何祚歡,在徐東一幢不起眼的小樓里,開啟了一項「口述歷史」的文化工程。

曾經叱吒武漢商界的大亨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是何祚歡的重點關注對象。訪談中他發現,這些大家族的後人大多衣著樸素,洗褪鉛華,但是舉止談吐卻仍然保留了名門之後的涵養與精緻。

這份舉止,從昔日到今天,其實都在影響著武漢。

我明白了,也許這就是上海朋友所說的「神秘」。

那是商業重鎮流傳下來的勇氣、操守和創想;是文化老城蘊涵的胸懷、風度和氣象;也是滄桑時代鑄就的格局、高度和重量。

這些氣質,從一個個小家醞釀、生髮,最後影響偌大一座城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