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后馬爾克斯時代的拉美文學盛宴

「拉美文學漫談」分享會現場,從左至右為:許彤、尹承東、樓宇。 本網記者午荷 攝

8月26日下午,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中央編譯出版社的展位,一場別開生面的「拉美文學漫談」閱讀分享會吸引了前來觀展的讀者。展台上,該社出版的那套「西班牙語文學譯叢」格外引人注目。

叢書的主編——著名翻譯家、西葡拉美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尹承東,里卡多·皮格利亞小說《人工呼吸》譯者——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青年學者、西葡拉美文學研究會秘書長樓宇,以及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講師許彤當天作為嘉賓來到現場,暢談后馬爾克斯時代拉美文學新動向,分享學術理念和翻譯心得,並與讀者互動交流。

拉美「文學爆炸」和「爆炸后」文學

作為新時期致力於譯介拉美文學的先行者之一,尹承東簡要回顧了拉美文學在的譯介、傳播和接受過程。

早在20世紀 50 年代末和 60年代初,拉美文學尚未「爆炸」之時,就大規模出版過十幾部拉美文學作品。當然這有作品的魅力,也有政治的因素。尹承東其實在1975年就知道了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也讀到了魯爾福的《佩特羅·巴拉莫》、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先生》及博爾赫斯的作品,但他沒有料到,僅僅在幾年之後,隨著「改革開放」拉開序幕,也由此拉開了拉美文學翻譯的大幕。如果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拉美產生了「文學爆炸」,而在八九十年代則產生了對「文學爆炸」的「翻譯爆炸」。由於當時尚未參加國際版權組織,出書不用買版權,全國眾多的出版社都爭相出版拉美文學作品。可以說,西班牙語翻譯界沒有放過拉美各國任何一個代表作家的重要作品。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卡洛斯·富恩特斯等拉美文學代表人物始終是重點譯介對象。

尤其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從80年代後期開始,用了近10年的時間,比較系統地譯介拉丁美洲文學,出版了「拉美文學叢書」 1—7 輯,共計 44 部,在讀書界產生了巨大反響。拉美文學更是讓莫言等作家在敘事藝術上得到啟發,並直接催生了80年代末文壇的「尋根文學」。

然而,據尹承東介紹,拉美「文學爆炸」后,隨之又產生了「爆炸后」文學——如果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拉美文學「爆炸」的主爆手,那麼巴拉圭作家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就是拉美「爆炸后」文學的領軍人物。2015年,尹承東翻譯的馬科斯小說《甘特的冬天》在出版,成為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的一個重要事件。以此為契機,尹承東和中央編譯出版社通力合作,策劃並主編了這套「西班牙語文學譯叢」。該叢書初步計劃先出兩輯,共20本,其中第一輯10本已有7本面世,其他作品正在翻譯之中。「西班牙語文學譯叢」有幸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其連續性和可預見的規模,堪稱繼雲南人民出版社「拉美文學叢書」之後,出版界又一大手筆。

馬爾克斯之後怎麼寫小說

「西班牙語文學譯叢」第一輯包括:巴拉圭作家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的小說《甘特的冬天》、詩集《詩與歌》,阿根廷作家里卡多·皮格利亞的小說《艾達之路》和《人工呼吸》,哥倫比亞作家赫爾曼·卡斯特羅·凱塞多的紀實文學《我把靈魂交給魔鬼》,西班牙女作家索萊達·普埃爾托斯的小說《擦肩而過》,西班牙女作家兼編劇、導演托蒂·馬丁內斯·德萊塞阿的小說《月亮的女兒》,智利作家馬爾賽拉·塞拉諾的《我們如此相愛》《十個女人》,以及路易斯·費爾南多·阿法那多爾選編的拉丁美洲最新短篇小說集《匆匆半生路》。

三位嘉賓認為,這些西班牙語作品「既重要又非主流」,或者說,它們雖然「小眾」、「非主流」,但絕對稱得上「經典」。許彤認為,這些作品讓讀者了解到在馬爾克斯之後,拉美作家怎麼寫小說,帶給我們新鮮的閱讀體驗。許彤還以《甘特的冬天》為例,對「爆炸后」文學進行了解讀。她認為「爆炸后」作家利用了一切可以調動的工具,來展現文學的各個層面。比如馬科斯在作品中採用了倒敘、插敘、拼貼、對位、互文、意識流等多種手法,用巴赫金的多聲部對話理論,對小說敘事模式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美學探索。尹承東表示,「爆炸后」文學給今天的作家帶來的啟迪就是「創新」。

樓宇是皮格利亞的研究者和譯者,並有幸同作家相識。她向讀者講述了自己和皮格利亞之間的故事,講述了自己的阿根廷之旅——如何去赴與皮格利亞的文學之約,以及如何將其作品引入的過程。皮格利亞曾這樣描繪博爾赫斯:「一生都在讀書,直到燈光灼傷了他的眼睛。」他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在身患「漸凍人症」后,每天還讓助手為他朗讀。他告訴樓宇,書不光要讀,還要重讀,這是一種思考、一種尋找。樓宇認為,在博爾赫斯和皮格利亞之間有一種閱讀精神的傳承,「皮格利亞通過他的文本,不光告訴我們故事,也是在傳承這種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

拉美文學再次成為熱門

作為新生代學者,樓宇還向讀者分享了自己的調研報告。2016年,她獨立完成了自己的課題——《拉美文學在(1949—2016)》調研報告。數據表明,新世紀以來,拉美文學再次成為熱門。17年來,有106位作家被譯介到,出版的拉美文學作品達到350種之多,其中被介紹最多的國家是阿根廷,達115種,《艾達之路》就是最新出版的阿根廷文學作品之一。這一時期,共有174位譯者參與了拉美文學的翻譯,翻譯人才梯隊逐漸形成。而從1949年至今,一共有335位譯者參加了拉美文學的翻譯工作,翻譯作品數量排名第一的,正是《艾達之路》的譯者——北京大學教授趙德明。

趙德明曾對記者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後馬爾克斯時代,經典而小眾的「西班牙語文學譯叢」的出版,是一種人文回歸。通過閱讀《艾達之路》,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現實生活」在皮格利亞眼中究竟是什麼模樣,他如何藝術地表現危機,尤其是能用深刻的思想剖析危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正如許彤所說,拉美作家的哲學素養非常高,而且他們一直都非常辛苦地想給拉丁美洲找一條出路。不過趙德明老師認為這是堂吉訶德式的徒勞,「堂吉訶德對著風車殺過去,結果發現是空的。為什麼這個問題長時間糾纏著很多國家,為所謂的烏托邦去努力?這值得今天的人們思索」。而這套「西班牙語文學譯叢」,正是帶給我們這樣或那樣的思索。社會科學網記者 午荷

「西班牙語文學譯叢」第一輯部分圖書 資料圖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