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中生作文,怎樣才能擺脫套路?

高中生作文,怎樣才能擺脫套路?
日期:2017-02-24 作者:詹丹 來源:文匯報

■詹丹

現在高中作文教學充斥著套題模仿和套路訓練。套題作文當然是我們一貫反對的,但是課堂上,教師如果指導學生作文的一些套路,讓考生臨場不慌,有基本的章法可遵循,這樣是否就可以呢?我認為這種教學也值得再推敲。

套路教學不是高品質的思維訓練

如果套路是指思考問題的路徑,這就跟學生的高品質思維密切相關,當然是應該倡導的素質教育。但事實上,這些套路與學生的思維品質無關,只是一些以不變應萬變的僵化結構模式。

比如,命題作文,寫成議論文體的,就應該分成三大層次,其一是什麼,其二為什麼,其三怎麼辦。如果是材料作文,寫成的議論文,就應該分成五大段,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論點,第二段概述材料,第三段分析材料的意義,第四段補充歷史或者現實的材料,第五段再強調論點以結尾……

以這樣的套路讓學生不斷訓練,其實是沒有什麼思考質量的。

比如,命題作文中如何把含混的概念通過「是什麼」的方式界定清楚,其容易誤解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為什麼」是從哪些路徑中深入,怎麼在「為什麼」的因果關係中把伴隨關係區分出來,或者在多因果關係中分出主次來。另外,議論文是否一定要寫「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許多問題都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來思考的。

還有材料作文如果要寫成議論文,如何在材料中把觀點提煉出來,如果把材料改寫成記敘文又怎麼辦,類似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課堂上很少展開討論,也很少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

材料作文已淪為材料的擴寫

當然,我也承認,作文教學雖然不如人意,但每年聯考仍然會出現一些好作文。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我認為,有些特別優秀的學生與課堂教學關係已經不是很大,其成績也不足以判斷作文教學的整體狀況,但即便與教學有關,這裡有幾個現象,也需要引起我們警惕。

第一,因為對學生思維品質有要求,對思辨性有大力倡導,所以現在被評為優秀作文的,幾乎沒有記敘文了,也就是說,把思維品質等同於抽象的議論文,學生在高中階段主要進行議論文訓練,這是對思維品質理解的一個很大的誤區。

在新近修訂的高中語文課標中,在語文素養的思維品質方面,包括了實證、推理和聯想、想象等內容,這對於我們之前的認識不足,有一定糾偏作用。

第二,現在的不少好作文往往是過度依賴了好題目或者說好材料。如果命題有深度,材料有思辨,學生就容易寫出一些有哲理的文章,而題目本身缺乏思辨性的話,甚至有點文藝腔,學生反而會犯糊塗。說得極端一點的話,所謂的好作文不過是把一個好題目或者試卷提供的好材料加以擴寫而已,是以命題者的思想代替了考生的思想。

據此,有老師就提出,以後的聯考命題應該盡量提供一些平實內容的材料,以此才能檢測學生的思想到底有沒有深度。這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似乎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雖然我們可以對題目和提供的材料有好或者不好的評價,但對學生來說,真有較高的思維品質,就不應該太在意題目的好壞,特別在時下材料作文居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無論材料有沒有思辨性,都需要把材料本身作為思考的對象,需要對材料可能蘊含的思辨本身進行再思考,像黑格爾對哲學的定義一樣,是對於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或者如柯林伍德所說的「二度思考」。

材料提煉觀點呈現種種思維誤區

學生作文缺乏思維訓練,除開過度依賴材料隱含的思想,把材料作文當成擴寫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問題表現。

其一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比如有這樣一則材料,「當你是多數時,可以檢驗你的寬容;當你是少數時,可以發現你的勇氣。」有學生只從材料的一半入手,提煉出的觀點,或者是「我們需要勇氣」或者是「寬容是一種美德」,還有關於聯考上海卷的那段話:「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有學生也只是把立意落在一個方面,顯示出整體把握材料的一種欠缺。

其二是偷換概念,轉移論題。

哲學家懷特海有一句話,「你可以期待太陽明天從東方升起,但你不知道風從哪個方向吹來。」我曾經讓10位高中畢業生據此寫一篇材料作文,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有8位學生作文的主題高度一致,基本圍繞著希望和挫折而展開,剩下兩位學生,1位寫欣賞自然風景,只有1位學生寫了寄希望於有規律的事物,但對於沒有規律的,也要有心理準備。也就是說,除開1位從自然風光,1位從自然規律和人的關係立意外,居然有8位寫成了勵志作文。特別是這種不從材料本身來思考,看到太陽和風兩種名物,就本能反應為是希望和挫折,其實已經說明這種偷換概念、轉移論題到勵志方面的思維操作訓練,已經深入骨髓了。

2017年上海春考作文中,也有不少學生理所當然地把不同地區的溫暖和寒冷,簡單等同於成功和失敗或幸福和苦難,然後寫成一篇失敗是成功之母、苦難能夠磨練人的勵志文章來。如此作文,還美其名曰隱喻式寫作訓練,恰恰掩蓋了審讀材料時的思維遲鈍。

其三是抹殺個性,空發高論。

審讀材料的遲鈍,還表現在不能關注材料的個性,不能發現材料的內部差異。比如有一段材料說,「畢加索年輕時,其母親勸他說,如果你參軍,就有可能當將軍,你入教,就有可能當教皇,但畢加索堅持畫畫,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畢加索。」學生看到這則材料,大多會提煉出「走自己的路」這樣的主旨,這當然不能說有大問題。但其缺陷是忽略了材料內在的差異性,因為將軍和教皇都是可以複製的職業,是對類的說明,而畢加索才是獨一無二的人名,是個體。這樣,成為畢加索,不單指走自己的路,也隱含著走自己一條獨一無二的路。忽略了材料中的內部差異,其立意就顯得不夠精準。

警惕作文訓練中的偽思辨現象

如何改變作文思維品質的問題,我們中學教師也在實踐中有了一些嘗試,時下倡導的思辨訓練就是一種比較有力的抓手。但我們也要警惕思辨中可能有的種種陷阱,避免陷入偽思辨的泥淖。

比如,大家不是說把握材料缺乏整體意識、有許多斷章取義的問題嗎?那麼,有人就來個兩邊平衡,不偏不倚,一半說大多數人的寬容、一半說少數人的勇氣,或者一邊說一切都會過去,一邊說一切都不會過去。這樣的兩邊立論,貌似辯證,比斷章取義還糟糕。因為你最終都不知道他的觀點究竟在哪裡。

其實要求整體把握不是不能有側重點,關鍵是要說明你側重的依據何在,你側重的現實條件、合理性在哪裡。

思考材料的現實或者邏輯的前提,這是思辨性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比如有一則材料說,曾國藩、李嘉誠雖名氣甚大,但傳說他們的辦公室里,都掛著寫了一個大大的「止」字的書法作品。據此寫文章,學生大多在說做人要知足常樂,要提醒自己有平和的心態。這當然是從「止」字引申出來的議論。但問題是,曾國藩和李嘉誠的做人和學生的做人是有不同的現實前提的,用已經功成名就者的自我警示語來要求處在人生起步階段的學生,這樣的作文立意,顯然過於教條了。

同樣,有一則材料說,腦筋急轉彎的一個題目是,一根竹竿,不把它折斷或彎曲而要它顯得短。答案是,用一根更長些的竹竿放在它旁邊。據此寫成的材料作文,當然可說要用聯繫的方式來看問題下判斷。但問題是,何以這樣的題目,成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呢?因為現實中,我們已經習慣用孤立的而不是聯繫方式來思考問題了。所以,思辨性作文的訓練,其對現實或者邏輯前提的思考,其實也是對我們自身思維的一種反思,當發現我們自身思維的慣性、思維的局限並且努力去超越、克服時,我們的思維品質才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