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史海鉤沉:多姿多彩的日本武士

武士,傳說級的戰士,可能是古代日本里最有名的一個階層。他們身份高貴,打擊邪惡(還有其他武士),身披凶甲,手持利刃,意念堅定……這是人們對日本武士最流行的印象,事實上他們不止於此。

10. 「女武者」

儘管「侍」是一個十分男性化的詞語,但日本武士階層里也有女性的存在。她們被稱為「女武者」,接受和男性相似的軍事訓練,也會和男性武士並肩作戰。女武者們通常使用「薙刀」作為武器,這是一種長柄彎刀,用途多樣而不失輕盈。

史料上記載的女性武士並不多,而且在日本傳統觀念中,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所以通常認為女武者只佔武士群體中很小一部分。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她們在戰爭中的參與度比歷史記載要多得多。靜岡縣的千本松原在1580年發生過一場戰役,現代的DNA分析顯示戰場遺迹中的105具遺體中就有35位女性,其他地點的考古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

9. 「具足」

武士身上最奇怪的,就數那套既怪異又華麗的甲冑了,但其實上面的每一塊甲片都是有用的。不像歐洲騎士的厚重鎧甲,日本武士的甲冑很重視靈活性。一副優秀的盔甲既要堅固,也要靈活,才能讓其中的人在戰場上來去自如。「具足」上的甲片由皮革或金屬噴漆做成,再用皮或絲帶仔細串連起來。手臂處則有大塊的長方形「袖」(肩部盾片,寫到這裡想到高達79里的扎古也有一樣的肩板,可能也是從這裡取材的吧?)和輕盈的」籠手」(袖甲)。然而為了達到最大的靈活性,右手處通常是沒有袖甲的。

整套甲胄中,最奇葩又繁複的當然是「兜」(頭盔)了。隔著一頂減震用的小皮帽,頭頂處碗狀的「鉢」是打著鉚釘的金屬片,臉頰和額頭處則有位於兩側的「面頬」和像帽檐一樣的「眉庇」。整副頭盔裡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一大片圍繞著脖子的「錣」,讓武士360度防刀防箭無死角。記得《星球大戰》的黑武士嗎,他那個標誌性的護頸頭盔就是受這裡啟發而設計的。很多頭盔還有各種花里胡哨的裝飾,包括既可以保護美顏,又可以嚇跑敵人的大鬍子恐怖面具。

日本武士的這套盔甲到底好用到什麼地步?美國陸軍以它為原型設計了第一套現代防彈衣,嗯。

8. 你們最喜歡的部分來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武士在「性」這個話題上是極其開放的。和地球另一邊的斯巴達一樣,他們不僅可以接受同性戀,甚至是積極提倡這種男男關係。通常來說,這種被稱為「(若)衆道」的行為會在一個老成熟練的「念者」和他手下的美少年「若衆」之間發生。事實上,這種「唧唧覆唧唧」在當時的武士階層中實在太普遍了,以至於一個大名會因為自己是直男而感到尷尬。

「衆道」是武士道的一部分基礎,但歷史卻沒有過多宣揚這種行為。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合作包括《羅生門》、《七武士》等武士電影)所引領的現代武士文化,也從未提及此事。

7. 外國人武士

蛋友們可能看過湯告魯斯的《最後的武士》,裡面描寫了一個外國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和武士一起戰鬥,甚至成為一名真正的武士(但電影角色的兩個原型 Frederick Townsend Ward 和 Jules Brunet 都沒有被日本官方承認為武士)。事實上,只有大名或著將軍這樣的領導人才有資格將武士的身份賜給外國人,這個身份也包括各種武器和一個日本名字。

歷史上,一共有四個外國人有幸當上了官方的日本武士:探險家 William Adams(「三浦按針」,第一個來到日本的英國人)和他的同伴 Jan Joosten (「耶楊子」,第一個來到日本的荷蘭人);法國海軍軍官 Eugène Collache (在戊辰戦爭中為幕府而戰);德國武器商 Edward Schnell (在戊辰戦爭中,向越後長岡藩大名出售大量西方火槍)。其中 Adams 是第一個,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外國武士,他成為了德川家康手下的「旗本」。

6. 日本到底有多少武士

很多人以為武士是一小撮精英部隊(類似現在的海豹突擊隊)或者一個世襲的貴族頭銜。事實上,「武士」指的是一個社會階級。「侍」(samurai)的原義是指「貴族的貼身侍從」。在歷史進程中,這個詞逐漸和「武士」(bushi)階層聯繫起來,特別是中上層的士兵。

在他們勢力最強大的時代,全日本人口的10%都是武士。因為這個階層的龐大人數和深遠歷史影響,可以說每個現代日本人的身上都流淌著一點武士的血脈。

5. 時尚風向標

當時的武士就像現在的搖滾明星,他們的穿著就是時尚界的指路燈。但除了一些非常正式的場合以外,他們本人並沒有想當大眾眼裡的帥氣歐巴。武士服飾的確是繁複而精緻,而每一處細節都是為了滿足他們作為戰士的需求。

武士們穿衣服,講究的是做出肢體動作時要有速度和自由度。江戶時代的一套常服稱為「裃」,包括寬大的褲裙「袴」和外面的坎肩「肩衣」。這樣的設計保證了手臂可以自由活動,遇到突然襲擊時還可以快速脫下肩衣。腳下則穿木屐「下駄」或涼鞋。

除了衣服,武士們的髮型也是一大特色。除了佛教徒要剃光頭以外,整個日本的所有階層都會留這種稱為「髷」,把頭髮綁成一個結的髮型。而剃光的額頭是為了戴頭盔的時候更加舒服。

4. 武器

一開始,武士們使用被稱為「刀」的一種直刀。

隨著制刀工藝的進步,他們開始使用彎刀,後來演化成我們熟知的日本刀。現在的日本刀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刀劍樣式,也是武士的標誌性兵器。在武士道中,一個武士的靈魂就在他的刀裡面,所以刀是一個武士最重要的武器。他們一般會攜帶稱為「大小」的兩把刀,長刀稱為「本差」,短刀稱為「脇差」。

雖然有人可以只用刀進行戰鬥,大多數武士還是會選擇加入其他武器,包括弓箭和長槍。火藥在十六世紀傳入日本,他們的遠程攻擊也從射箭轉向火槍和大炮。江戶時代,被稱為「種子島銃」的燧髮式火槍被武士和步兵們廣泛利用。

3. 文武雙全

作為貴族階層,武士不僅要能打打殺殺,更要知書識禮。武士文學曾經到達過一個非常高的水平,而同一時期的歐洲騎士中絕大部分都還是文盲。除了文學,他們還擅長數學。

即使可能與戰鬥無關,武士道仍然要求武士們從多個方面提高自己。詩歌、庭院、水墨畫和茶道都是武士文化的一部分。他們也會學習書法、文學和插花。

2. 外型

盔甲和各種兵器使武士們看著高大威猛,流行文化也喜歡把他們描述成肌肉成堆的大隻佬。事實上,這恰恰與現實相反:一個16世紀的日本武士通常又瘦又矮(160-165cm)。作為對比,當時的歐洲騎士通常有 180-196cm 這麼高。

以前的大和民族認為阿伊努人比自己低等,常常歧視他們。然而,武士們和普通人相比,他們的膚色更白、毛髮更多、鼻樑也更像歐洲人,似乎暗示了他們是阿伊努人的後代。

1. 切腹

當一個武士未能遵循武士道或者被敵人俘虜后,就必須切腹自盡。無論是自願還是作為懲罰,切腹都被視為是一種光榮的死法。

我們所熟知的「戰場式」切腹既快速又凌亂:一把短刀刺穿腹部,從左邊劃到右邊,由朋友充當的「介錯人」為了減輕切腹者的痛苦,則從後面用長刀砍下他的頭顱。

而在正式的切腹儀式中,切腹者會先進行沐浴,然後換上白色的衣服,吃一頓自己最喜歡的飯菜。吃完飯後,一把包著布的刀子會被放在碟子里。切腹人作一首短歌,留下自己的遺言。然後,他拿起刀子,進行切腹,最後被介錯人砍下頭顱。但是這個砍頭不是大家想像中瀟洒地把刀一揮就可以了,而是要在脖子的前面留下一點點皮肉。只有這樣,武士的頭才會向前跌落,掉到他自己的懷裡,而不是飛到觀眾席上,丟光介錯人的臉面。

0. 最後來幾張沒用上的圖片


阿妙和她最喜歡用的薙刀


帥氣的阿湯哥


古代日本穿越指南:如何從髮型分辨對方身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