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政讓滴滴「告別低價網約車」,對你我和滴滴都是一件好事

先別急著罵,這個地聽我慢慢洗。

的政策對新興行業的監管其實有著一種「慢半拍」的奇妙哲學——當一個新興市場出現,並且沒有形成寡頭壟斷或一家獨大的成熟市場局面時,不管行業混亂成什麼樣政策總是謹慎的。似乎是因為不論政策怎麼定,市場中一定會有競爭者因政策得利,而另外一些人因政策受傷害。而且每日變化的市場格局也帶來了完全不同的監管需求,企業可以每天更新,政策卻不能。

因此,「你們先自己玩,誰贏了我再研究怎麼管理。」似乎是一種正確的政策制定節奏。

在網約車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網約車大戰最熱的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說「政策缺位了」、「監管落後了」、「為什麼還沒人管網約車」。以至於滴滴收購Uber網約車大戰落幕之後,監管好像又來的太突然,讓滴滴看起來有些「措手不及」:

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等七部委公布國家層面的網約車管理辦法,比草案管的更松一些,將一些細節的制定許可權下放給了個地方交管局。傳聞滴滴開始了持續2個月的全國大遊說。

2016年8月1日,Uber和滴滴達成「重大戰略合作」,實質上就是滴滴收購了Uber。

2016年10月10日,北上廣深發布專車管理細則,全部從嚴管理。

2016年11月1日,此前七部委的國家層管理文件生效。

2017年4月1日,各地專車管理細則生效。

但前兩個時間點的接近,似乎暗示了監管部門與當時兩大網約車平台之間的默契——要麼是有關部門早就知道了兩家網約車巨頭要合併,要麼是Uber和滴滴早就知道政策要發布。因此不免讓人懷疑,在之後半年裡滴滴的「措手不及」究竟是真還是假。

幾個月之前,滴滴曾經對媒體表示,按照各地公布的新政細則他們在部分城市的簽約司機九十都不達標,緊接著一系列的媒體分析、人物故事、政策解讀,全都在朝著「拯救滴滴的方式做」:

隨手截了一篇討論網約車新政文章下的「相關文章」列表

但僅用了半年的時間,沸沸揚揚幾年的監管老大難問題還是被徹底的管了起來。滴滴沒有任何斡旋的餘地,沒有任何有效掙扎,網約車實施細則沒有延期一天。最終落地的細則對滴滴的訴求幾乎沒有任何妥協,從後天起(4月1日),你就再也無法在北京的滴滴上叫到外地牌照的網約車了。

昨天,滴滴出行又特別委屈的發布了一條微博告知大家網約車細則執行在即,微博大意是這樣的:我們確實努力了,但最終沒有改變現實。以後要是打車率、等車時間、打車費用等體驗有所下滑,我先提前道個歉,不過錯可不在我。

這條微博的行文冷靜的完全不像是一家主營業務受到政策影響的公司,與之前媒體的大肆報道渲染的悲情氣氛與司機群里絕望的特寫相反,甚至反而有種終於結束的釋放感。

想來想去,我覺得似乎再也找不到一個漲價的借口,能比「政策不讓做」更合適了,更能喚起大家對這家公司的好感了。

早在兩年前,我就曾經寫過一系列「黑網約車的文章」,其中傳播較廣的是《優步的傲慢與人民的偏見》。這篇文章當時矛頭指向的是大肆宣傳自己是「共享經濟」試圖模糊自身做計程車運營的Uber,但觀點也適用於現在的滴滴——網約車是一種偽共享經濟,雖然現代城市裡確實有大量閑置汽車,但司機卻並不閑置。利用閑置資源的網約車在成本上一定高於集中化運營的計程車,價格也應該更高於計程車。

當時得出了兩個路徑,網約車如果要摘掉共享的帽子承認自己是一家計程車公司,就應當為其司機提供像計程車公司一樣的社會保險和運營保險。網約車如果按「閑置車輛再利用」這個思路運營,那就應該禁止其大量補貼衝擊計程車行業的正常運營,並增強其公益性。

兩個路徑都通向一個結果,就是網約車不可能一直那麼「便宜質優」。便宜也絕非是網約車宣稱的利用「大數據」和「新技術」帶來的,只是單純的資本紅利的結果。

嗯,當時很多人不信,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去年5月深圳突查滴滴司機,查出8000個問題司機,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這被認為是後來直接促成了多個城市的落地細則要求「本地牌照」、「本地戶口」——這是從提高質量的道路去走。

隨著Uber被滴滴收購,司機端的補貼越來越少,滴滴的快車、專車業務運營模式更像是一個計程車公司。而「共享經濟」的部分則被擠進了順風車功能里受到嚴格的限制——這是從去共享經濟和資本紅利的道路去走。

兩條路都在走,最終果然走向了「低價高質量服務終結」的這個結局。

這其實是回歸正常,所有人都應該滿意的結果——

  • 網約車有了更高的質量,你不用再擔驚受怕來接你的司機是個潛在殺人犯了。
  • 計程車司機不用再擔心有個資本巨頭天天補貼的競爭對手,導致對方可以低於成本價老請人「免費」坐車。
  • 城市交通管理部門不再為「原本很多坐公交出行的現在都改坐網約車出行,城市道路擁堵越來越嚴重」而頭疼。

三贏,很好啊。

但唯一不高興的是那些原本就「不該打網約車的人」,他們會覺得「網約車體驗下降了」,而體驗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當然是「收費貴」和「不加價叫不到車」。

當然,沒有什麼人是不該打網約車的,這太不政治正確了。我說的其實是「不該打車的情景」,比如——「我今天突然懶得擠捷運了」、「我原本騎車上下班,但網約車便宜就改網約車了」以及「我同事都打車上下班,我也要打車上下班。」

你可能會說,憑什麼這些場景就不能打車了?用戶不就是想舒服一點嗎?

當然沒有人說不能,即便是沒了外地牌照的滴滴,不管在多麼惡劣的情況下,用戶加錢依然叫得到車。既然這種非必須的場景是一種對公共交通的「奢侈」替代,那麼付出「奢侈」價格來維持其運營成本是正當、正確、正義的。

如果能讓所有人花捷運的票價坐上網約車上下班自然是最好的,但那恐怕不是目前人類科學能做的到的事情。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戶總結的好:「一個成熟且發展良好的城市,不是窮人開得起車,而是富人都去坐公交。」

顯然,廉價網約車是歸於「窮人開得起車」那一類的。

可嘗過甜頭的用戶不幹啊:「你怎麼以前不加價,你變了!」、「你怎麼以前有補貼現在這麼貴,卸載!」、「以前都是搶單的,現在為什麼沒人接單,還不如計程車!」

輿論似潮水般湧入媒體也更是添油加醋,滴滴可能也很絕望。總不能告訴用戶:親愛的前用戶您好,經大數據分析發現您確實不是我們的目標用戶,卸載就卸載吧,以後有緣再相見。

所以既然監管大局已定,在滴滴已經統治市場、商業模式即將走上正軌的這個時間點,讓新政細則來小背一下這個鍋似乎也順理成章。

不過,又有傳聞滴滴要接入ofo了。如果你4月1日之後真的發現自己坐不起網約車了,也不用卸載滴滴。

因為腳踏車既環保又健康,而且我們每個人都騎得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