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職場 | 想辭職?先明白這些!

不久前一個已婚快三十的男同事突然說不做了,要離開武漢去上海!所有知道的人都很驚訝,大家都覺得他武漢人在武漢,已婚,一般人是不會突然選擇這個時候重新去外面闖蕩的。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儘管他曾透露過很糾結,也很苦惱,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年紀,揣著不大不小的夢想,對現狀有著這樣那樣的苦惱,對未來懷著小小的期待和隱隱的恐懼。

我想不是只有他,肯定還有很多人不論你是什麼性別、年齡、職位,都一定有過這樣的想法,並且曾一度困擾著自己。

在這裡我希望可以幫你梳理一下思路,讓你更加看清楚現狀,再做決定。

「辭職」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是值得考慮清楚的,現在成了一些人的勇氣和追求夢想的代名詞。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的人這樣做真的成了,有的人沒有。所以更要弄清楚為什麼同一件事情有兩個結果的原因。

首先很大一部分人群不是單純的辭職,而是「裸辭」,它是代表對未來沒有任何的準備,用可見的最大風險去進行一場賭博。每個人在一生中大約平均會更換5~7次職業,所以辭職這件事本身是非常正常的,但「裸辭」,卻不是由理性的那部分頭腦所做出的決定,因為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是人的理性本能。

有了辭職的念頭,通常說明一個人對當前的工作不滿到了極點。

那麼為什麼這份當初你覺得還不錯的公司(否則你不會去應聘),如今卻讓你寧願毫無準備也要離開呢?是這份工作讓你厭倦,還是收入沒有達到你的期待呢?

很多時候你難受糾結痛苦,是由人的永無止盡的慾望導致的。

我們在談論一份工作的時候,多數人的第一評判標準,當然是收入,因為多數人的收入都不太高,當收入不太高的時候,收入就是好工作與差工作之間最基礎的界限。

當收入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礎需求該滿足的差不多都可以被滿足了,我們就會對其習以為常,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標配」,於是開始追求工作環境的舒適性、工作過程中的幸福感、工作帶來的成就感等。一旦這些得不到滿足,我們就不會認為這是一份好工作。

注意,在同樣性質的一份工作面前,收入的增加並不一定會增加我們對該工作的正向評價,因為當收入不再是最大的問題,別的問題就會成為新的評價標準。

因此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對長年累月的重複工作厭倦了,其實不一定。

收入一直沒增加的,可能是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消極;而收入穩步增加的,可能是因為評價體系發生了變化,當那些更重要的東西都沒的挑了,某個小缺點就被放大了。

所以想裸辭的人,首先第一個要想明白的是,你迫切想離開當下工作的原因是工作本身的原因,還是你自己的原因。

如果是工作本身的原因,那麼下回你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如果是你自己的原因,那麼下一份工作中,你將如何調整?如果搞混了,這回你就白辭了。

很多人有一種幻覺,就是經常覺得別人乾的事沒什麼含金量,於是一看到別人收入高於自己,而對方在乾的事又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技術壁壘」,就會認為自己也幹得了。

這些人往往對於擁有很明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磨練出來的技術的人有一種崇拜,比如說程序猿,比如說鋼琴老師,比如說科學家,科學家裡面又認為能動手造原子彈的一定比純學術研究的要牛逼得多。

只要是自己也能胡亂畫兩下的活,通常就不屑一顧,覺得沒什麼了不起。

這類人的焦慮其實是最嚴重的,因為他們通常認為這世上80%以上的工作自己都能做得更好,但偏偏時運不濟,沒選對行業,於是,他們更容易做出「裸辭」這樣的決定,因為自信心更足。

其實這種想法通常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因為一個人掙了錢是由於他提供了足夠的價值,市場是用腳投票的,很少有傻子長期掏錢給沒有價值的東西。

市場很聰明,在市場環境下,那些收入比你高的工作,要麼是有你看不見的隱性壁壘,要麼是付出的東西絕對是比你想象中的多。

就比如公眾號的文章,深度文就不強求了,沒有思考積累、體系知識、邏輯能力和寫作功底是沒有辦法成型的。就算是最簡單的日記式日更,恐怕多數人也做不來。

你不信嗎?那就開一個試試,2個月後保管你每天為了寫什麼而愁白了頭,因為如果沒有一定的思考打底,你每天真的就這麼點事。這就更不用說編輯和將公眾號運營起來需要的大量時間和各種能力了。

因此你看有些人,文筆一般,也產出不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內容,你覺得為什麼他能靠它吃飯?於是你以為自己也行,事實上你看不到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想裸辭的人,第二個要想明白的是,你可以辭,但千萬不要認為換一份工作就會變得更容易,當你真正進去另一份工作,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超出你的想象。

裸辭和辭職的區別是什麼?很多人答得很快,辭職是個大類,裸辭是個小類,基本等同於沒有找好下家的辭職。

這個一般人都能答上來,其實挺完整的,但有時候裸辭也沒那麼容易跟其他類型的辭職區分開來。

有些人你以為他裸辭,但其實人家是早就不愁了下家才辭職的;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在打有準備之仗,但其實這些所謂的「準備」都是你的一廂情願。

這裡的區別就是個人能力和平台光環。

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坑,但很多人就是會掉進去。

的確,個人和平台有時候是互相成就的,難分彼此,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是誰成就了誰。但正因為如此,彼此才更需要懷著一份敬畏小心試探。

對於平台來說,能不能找到替代他的人,得一點點、一個個項目去試探你的備選;對於個人來說,離開平台能不能飛得更高,得先做小樣,逐步拓展自己的疆域直至確信自己能行。

連這種難分彼此的關係,要分清楚主次都是既長期又需要智慧的過程,就更不用說有些很明顯能分清主次的關係了。

比如某傳統媒體的總編,覺得自己有幾十年的經驗和人脈,毅然決然去到新媒體領域創業,結果被現實打得灰頭土臉,鎩了羽還沒法歸。

真把原來那些眾星捧月的場景當真你就輸了,人家說著捧你能力的話,做著捧你權力的事。當這個權力不存在的時候,不僅能力會現原形,連人脈都會現原形。

所以想裸辭的人,第三個要想明白的是,當你對自己的能力信心滿滿,並自以為有很多戰友,去打一場必勝之仗之時,一定不要忘記還原自己能力的本體,並做好孤軍奮戰的準備。

這是個一直被想到,卻又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點,很矛盾。

why?因為人人都在追求安全感,所以在可能的範圍之內,儲備彈藥是大家都會去做,也願意去做的事情。

然而這只是受理性所控制的一面,當我們被感性沖昏頭腦的時候,就很容易忽略由理性控制的這些想法。

我們會不斷說服自己,我儲備得夠多了,並找出各種理由和假象證據,大腦很容易就同意了。

裸辭和儲備彈藥分屬感性和理性,所以它們往往走不到一起,但我們卻是真實地需要它們走到一起。

有人會問我,你在平時也一直這麼理性嗎?生活會不會很無趣?

其實不是的,人不是機器,感性的一面當然有,但它能與理性的一面並存,而且真正能駕馭理性的人,是有能力更加感性的。

比如儲備彈藥這件事,如果做得足夠好,就是更有底氣裸辭的。

當我們選擇裸辭的時候,至少得給自己留出足以承受一段時間無收入的彈藥,具體可以因人而異,建議不少於2年,這樣就不會因一時缺少收入而選擇將就,不至於很快從一個你認為的「火坑」馬上跳到另一個。

所以想裸辭的人,第四個要想明白的是,裸辭本身是個很快的過程,就像決定離婚一樣,程序很簡單。

但你儲備的彈藥是不是足以支付你謀得下一份工作前的成長費用,以及等待下一份「好」工作時至少維持2年生活質量的最低開支,這也是一個理性人在做出感性決定之前,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