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立職場的知識結構,讀這些書就夠了

讀書要有層次,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通常都會分成三層:觀念層、系統層、應用層。這份書單的選擇標準有三條:相關領域快速入門、經典、通俗。

1

常常有讀者請我推薦書,他們的理由往往是:我的XX能力不行,老師能不能推薦一些講XX能力的書?

通過讀書直接提升你的XX能力?基本上,這個,很難。

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讀書?

答案有很多,今天我講的是其中一條:通過大量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這裡有兩個關鍵詞:大量閱讀、知識結構

之前我曾經提到過:知識結構和知識應該是同時產生,相互影響的,就像古人看書的態度:「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任何一種知識,都要有意識地與已知的知識發生聯繫。

比如說:我講「普通的工作衝突為什麼會演化為人際衝突」中,提出了「歸因錯誤」的心理學概念,而「歸因錯誤」又與「人如何認識世界」的哲學觀相關。

在這個知識點中,包含了三層知識結構:衝突管理(個人管理領域)——歸因錯誤(心理學領域)——認識論(哲學層面)。

所以,讀書要有層次,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通常也都會分成三層:

第一層觀念層:掌握基本思維方式(科學、哲學、文學三個方面);

第二層系統層:建立你的學科系統;

第三層應用層:生活工作中的必備技能。

我們都希望直接讀一些「應用層」的書,比如《戰勝溝通恐懼的11條法則》(瞎編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學了方法,就能夠馬上用上。

願望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

如果缺少「觀念層」和「系統層」的底層知識,應用層的知識就不穩定,什麼叫不穩定呢?一個是容易忘,最後只能懷疑讀書有沒有用;另一個是不會用,最後怪這個世界太複雜了。

真正有效的閱讀應該是沿著這三層結構,同時進行,底層和應用層的知識相互刺激、相互反饋、相互補充。

再強調一遍這張書單的目標:通過大量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

2

這份書單的名字是:職場人士快速建立知識結構的必讀書目。

既然是針對「職場人士」,它在「系統層」只挑選了與泛職場密切相關的四個學科領域:經濟、心理、歷史、社會學。它在「應用層」只挑選了職場人在個人管理方面的共性問題:知識管理、效率管理、財富管理、人際溝通、營銷管理等。

此外,圍繞「快速」和「必讀」這兩個詞,我的這份書單的書目選擇標準有三條: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這些書最能夠幫助外行人快速補充該領域的知識結構,對該領域的基本方法、概念有大致了解,並引發他們的一些思考。所以,有一些很好的書,但在該領域介入太深,被我排除在外。還有些跨領域的好書也會被排除在外。

第二:通俗。這條標準也把該領域大部分重要但不針對外行人的書排除在外。這裡我定了一個客觀標準,就是豆瓣評論人數超過1000人(部分領域可選的書太少,不符合這個標準)。

第三,經典。就是說,有大量的專業人士推薦過這本書,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也有一個客觀標準:豆瓣評分不低於8分(部分領域可選的書太少,不符合這個標準)。

當然,所有推薦的書,我都得看過(但不一定看完),而且我特意搜了一下,網上都能買到。

3

第一類:觀念層閱讀——掌握基本思維方式

如果把知識體系的建立比喻成蓋房子,第一步工作不是準備材料,不是安排人手,而是掌握最基本的營造方法。

觀念層閱讀包括三個方向:科學、哲學、文學,可以理解成「真、善、美」——科學類閱讀幫助你正確的看待這個世界;哲學類閱讀幫助你形成穩定的價值觀;文學類閱讀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1、培養科學思維的書單

這一類書中,我首先排除了純知識性的科普讀物,而選擇了側重講科學思維的。這樣一來,這個領域最經典的書(比如《時間簡史》之類)就被排除在外,沒辦法,我的這個書單主題是「快速建立知識框架」,而不是讓你成為很有學問的人。

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那麼最好泛讀一本「學科史」的書,大致了解這個領域最重要的觀點和方法,這是構建體系最快速的方法。

01

《科學的歷程》

吳國盛

這是一本哲學家寫的科學史,這也是我推薦它的原因。它的特點是在體系嚴謹的同時,還能保留大量細節豐富有趣的史料。在國內能把教材寫出科普感,太難得了。當然,別忘了他仍然是一本教科書,每讀完一章,你就應該翻到前面看目錄,不要浪費了教材體系嚴謹的優勢。

適合那些小時候看了《十萬個為什麼》,現在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的人。

02

《上帝擲骰子嗎?》

曹天元

推薦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研究太深了,不符合本書單的標準,而且很難懂)

如果你從未接觸過量子物理學,只要讀完第一章,你就會發現整個世界在你眼裡不復是從前的模樣。推薦這本書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再也不能用專業不對口來作為你不好好和同事溝通的理由了,作者可是把世界上最難懂的理論用大白話講故事的方式講出來了。

此外,幾乎所有的量子物理學知識都是反日常經驗的,它會讓我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科學思維精神——我們看到的一切事實,不一定是真的;我們所堅信的一切真理,不一定是對的。

適合那些覺得這個世界不對勁又不知道哪裡不對勁的人,以及正常點思考會死的人。

03

《萬物簡史》

比爾布萊森

這本書的特點是用八卦的方式講科學史,所以是一本標準的床頭書,從買過來之後,一直牢牢地佔據著我的床頭櫃,沒事就翻幾頁看看。雖然以科學家的八卦為主,其中仍然不乏嚴謹的科學思維。特別是全書都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氣質,在心靈按摩方面,比雞湯更有效。

適合第一本書看著沒勁、第二本書怎麼也看不下去的童鞋。

非常遺憾的是,我本來的標準是:側重「科學思維」的角度全面、通俗地講科學史的書,但在我的閱讀經歷中,並沒遇到過三者同時具備的書,所以這三本書各有優缺點,大家可以結合著讀。

01

《魔鬼出沒的世界》

薩根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前11章)是薩根對美國底層民眾反智主義的大吐槽,大家翻翻就行了。精華在後半部分,特別是第12章「鑒別謊言的藝術」,稱得上的「懷疑思維方法的瑞士軍刀」,你在現實遇到的所有反科學、偽科學思維,都在這一萬多字中,露出它們本來的面目。

適合想反駁朋友圈偽科學文章,又沒有理論武器的人。

下面是幾本備選書:

《什麼是科學》(吳國盛)

側重於科學精神,而非科學思維方法。開頭的自序直接告訴我們,我們之前對於科學的理解,都!是!錯!的!

《自私的基因》(里查德.道金斯)

科學類圖書被誤讀最多的一本書,如果沒有讀過前面幾本,請不要碰它,會毀三觀(其實並不是)。

《從一到無窮大》(伽莫夫)的前半部分

好吧,最後我還是不得不推薦一本純粹的科普書,前半部分是講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如果你小時候沒看過這本書的話,那麼你的思維一定會缺失一部分,當作補課吧。

忍不住發一句牢騷,比起其他類目,講科學思維的好書太少了,難怪吳國盛老師認為國人意識中,只有科技,沒有科學。

2、培養哲學思維的書單

和科學類的情況完全相反,這類書太多了,但大部分都是在給你灌雞湯、講成功學,根本無法培養你的哲學思辨能力。

閱讀第一步:仍然是通讀一本講哲學史的書

的:《哲學簡史》(馮友蘭),西方的(二選一):《蘇菲的世界》(賈德)、《哲學的故事》(威爾• 杜蘭特)

《蘇菲的世界》在西方是一本兒童哲學啟蒙書,不過,對於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的人而言,剛好適合非哲學專業的人當了解西方哲學史的書看,非常符合本書單的標準。

再說馮友蘭的這本《哲學簡史》,已經很通俗了。不過,哲學史還是比科學史要難懂多了,所以我建議大家,讀不懂的,馬上跳過去,只要有個印象就行了。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研究哲學,而是建立知識構架。

比如說,你在看《哲學簡史》時,遇上了王守仁的「心學」,看不懂啊?沒關係,看懂多少是多少。下次你在看很好讀的《明朝那些事兒》時,看到王守仁的章節后,聯繫這個人的個人經歷,你就開始進入「心學」的世界。

如果你感興趣,再去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就能理解整個心學體系。如果你再回頭看《哲學簡史》或《哲學的故事》,藉助「心學」去比較的「理學」、西方的「本體論」等哲學概念,就好讀多了,不知不覺中,形成你的知識結構中的一環。

用一本書打開另一本書,這就是知識結構的作用。

01

《簡單的邏輯學》

所有想請我推薦「提高職場XX能力的書」,如果只讀一本「底層」知識的書,那就是這本了。如果你意識不到自己的能力在「邏輯層面」的問題,那麼再多的技能get只能把你帶到坑裡去。

這本書的豆瓣評價不高,7.5分,差評都是覺得太不「哲學」了,這恰恰是我把它列入書單的原因。講邏輯的書大部分都很難懂(和高數有得一拼),上哪兒找一本通俗的、和生活中的溝通場景這麼近的書呢?

而且這本書才一百多頁啊,不容易。

其他備選書:

《知行合一王陽明》(度陰山)

王陽明可算是當代的顯學,對於職場的指導意義比較強,很多職場心態上的困惑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雖然本書的豆瓣評價不高,7.5分,沒辦法,這已是同類書中最好的選擇了。好在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出現,好讀易懂。

《維特根斯坦傳》(瑞•蒙克)

沒聽說過這個人?不怪你,維特根斯坦雖然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嗯,還是加上之一吧),但他研究的是語言哲學,我想,就算是哲學專業的人,也不願意看他的書。

不看哲學家寫的書,可以看寫哲學家的書啊!其實哲學家傳記也是看哲學書的好方法,故事性強。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哲學都會擁有維特根斯坦這樣傳奇的人生:

他出身巨富之家,卻放棄全部遺產去當鄉村老師,又因體罰學生被趕出教師隊伍,孤獨一生。他有個有名的親戚叫哈耶克,還有個更有名的同學叫希特勒。

他的老師是羅素,最後兩人卻因為觀點不同而鬧翻了。他是個傑出的工程師,打過仗,當過俘虜,在戰俘營里寫下他最有名的哲學著作。

夠傳奇吧,更何況,這本書算是哲學家傳記中最好的書了,這次沒有之一。

《論語今讀》(李澤厚)或《論語新解》(錢穆)

論語應該是床頭書,無論如何要備一本,如果你只讀過中學課本里的論語、或者于丹講論語,這兩本書都可以正本清源,消除誤解。

文學類的書單本文就不提供了,文學作品是很個人化的閱讀,唯一的建議就是如果遇到喜歡的經典小說,不妨作為床頭書,反覆看,有空就看幾頁。

4

第二類:系統層閱讀:建立你的知識系統

系統層有十幾個基本學科,跟「職場人士建立知識構架」這個目標相關的,我選了四個領域:經濟、心理、歷史、社會學。

這個層次的書,我就不推薦系統性閱讀了,因為很多領域都太學術化了。比如經濟學,書單側重於微觀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心理學側重於自我認知和社會心理。

1、經濟學類的推薦書目

我一直覺得微觀經濟學應該下放到高中,至少大學所有專業必選(而不是政治經濟學)。很多現象,不用經濟學的觀點去理解,很容易陷入簡單的道德判斷,現在媒體上的很多文章都極度缺乏經濟學常識。

01

《牛奶可樂經濟學》

羅伯特•弗蘭克

這一類用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去解釋生活現象的「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書很多,還有《魔鬼經濟學》、《超級魔鬼經濟學》、《在小吃店遇見凱恩斯》、《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卧底經濟學》個個頂著個惡俗的大書名,再加上過度營銷,豆瓣評分沒一個超過7.6分的。

冷靜、冷靜!看過整本的《經濟學原理》的童鞋就別瞎摻和了,高數學的好的也別得瑟,對於外行人而言,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門書。

《牛奶可樂經濟學》的直譯應該叫《日常生活之謎的解釋》,沒有比這本書更通俗的經濟學入門書了,它的特點是每篇只用500字,解析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方法集中於「成本效益原則」:如何衡量一個行動的成本與收益。

適合捷運閱讀愛好者,一站一個故事,不會坐過站。

02

《怪誕行為學》

丹·艾瑞里

《牛奶可樂經濟學》中假設人是理性的,做事都會考慮成本收益,而以《怪誕行為學》為代表的行為經濟學則認為,人是非理性的,常常做出錯誤的決策,所以它的書名直譯叫《可預期的非理性:形成我們決策的背後力量》。

行為經濟學是屬於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也是我寫文章的重點理論來源之一,之前講過的「心理帳戶」、「心理錨」、「沉沒成本」、「拖延心理」等概念都屬於這個領域。

本書適合於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蠢事的人,包括但不限於亂買東西、股票套牢、紅眼病、拖延症、選擇恐懼等等。

備選書目:《魔鬼經濟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推薦自我認知和社會心理兩個方向的書,前者告訴你如何自我管理、後者告訴你如何與他人相處。

01

《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

側重於自我認知的《少有人走的路》,看看目錄「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一本「雞湯類」的書,但你不用懷疑它在心理學領域的專業性,作者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這本書很有諮詢師的風格,很少引用心理學實驗,也很少用大段的心理學術語,因此它像是一本人生哲學書,適合那些正處於自我懷疑的痛苦之中,又不想用雞湯來麻痹自己的人。

02

《社會心理學》

戴維•邁爾斯

好吧,又是一本可以當磚頭用的經典教材,但我可沒讓你一下子讀完。你可以以書中的插圖和圖表為線索去讀,遇到感興趣的問題,再讀案例,再細讀論述性的文字。

社會心理學與職場的關係非常緊密,你為什麼被同事喜歡或討厭,為什麼會被誤解,如何影響別人,如何與他們人合作,都可以直接從書中找到啟發。

適合那些讀了很多實用層的職場技能書,卻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的人,原因後面會講到。

3、歷史類的推薦書目

歷史是圖書的大類,讓我有了從容挑選的餘地,我的標準是有歷史研究方法論,同時具備學術性與可讀性。

01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這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歷史著作,但用了幾個人物的故事去貫穿,可讀性一點都不亞於《明朝那些事》。更有趣的是黃仁宇切入的角度,看似無關的史料,可以在他手中產生奇妙的聯繫,讓我們一步步接進明王朝這個龐大系統的靈魂深處。

一本好讀的歷史書只是一些好故事和一堆道理,但在一本好的歷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複雜性,經濟的、心理的、政治的、管理的……,而不是簡單的以史為鑒。

適合那些看歷史故事不過癮、聽歷史道理很無趣的人。

備選書目:

《歷代政治得失》(錢穆)

這本書很薄,如果講思想的密度,它又是最厚的,幾乎所有講政治制度的歷史學著作,都受過它的影響。這本書也是你解讀所有歷史書的一把鑰匙,而且你還可以從此書中看到,過去的大師是如何把一件事既講清楚、講簡單,又有深度、有廣度的。

《天朝的崩潰》 (茅海建)

如果你想走出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影響,這絕對應該是第一本。如果你把書中的清朝想像成現實中的走向沒落的大企業集團,你更能從那些清朝大員身上找到那些企業高管的影子,看到他們是如何從自負到迷茫、從迷茫到恐慌,從恐慌到崩潰。

《血酬定律》(吳思)

這本書在我看來,比他的另一本更有名的書《潛規則》更有深度,它用一個自創的「血酬定律」把歷史改寫成一部暴力史。從職場的角度看,這兩本書加起來,你更能理解公司權力背後的運作機制。

01

《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

這本書準確地說是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群體心理領域,但它的基本觀點的社會學意義更大:為什麼一個人融入社會群體之後,他就變得不再像「一個人」了?

不妨摘錄幾句他對群體心理的分析:「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這本寫於一百年前的書,卻準確地預言了所有朋友圈刷屏文和微博口水戰,以及一切會議室頭腦發熱的決策。

適合那些老是被上級批評為無組織無紀律的人,以及無論如何都不想融入任何一個群體的人,還有常常在網上被群毆的人。

備選書目: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把一本作家的雜文集放在社會學的書目里,主要是除了這本書,我不想列文學類的書目,就算是我給這個去世20周年的人一個特權吧。

這個崇尚自由,炫耀詩意、鼓吹有趣、還有一點臭拽的人,應該永遠活在你的床頭柜上,他時刻提醒我們,無論爬得多高,身上都會有讓自己鄙夷的東西。

《鄉土》(費孝通)

總算是列出了一本正宗的社會學著作,就算你對農村基層沒有任何感情,你至少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如果你是從事營銷管理、產品經理一類職業的,這些社會學方法就很有啟發性。

5

第三類:應用層閱讀:職場必備技能

這個層面的書實在是太多垃圾了,我的閱讀也僅限於出版五年以上,被無數人驗證過,被更多的豆瓣收藏夾收藏過的書。所以肯定會有遺漏,請大家在留言中為我補充。

1、營銷溝通類

《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影響力》的影響力不用我說了,相信大部分人都被種過草。之所以我還要再推薦一次,因為這本書中的「說服力」的六大武器,每一件可以在我前面推薦的《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找到更詳細的分析。

《影響力》側重於案例分析,好讀易懂,但並不會涉及到具體環境下如何使用這些「影響力武器」,而《社會心理學》的解讀更詳細、更系統。這兩本書應該結合起來看,這也是建立知識結構的好方法。

《溝通的藝術》(羅納德•B•阿德勒等)

前面兩個層次,我盡量選一些好讀的書,但到了實用層,我就要推薦一些不太好讀的書,都已經實用了,你還要好讀,這是學習的態度嗎(敲講台)?

《溝通的藝術》是所有講溝通的書中再版次數最多的一本,每次再版都會增加一些內容。所以我推薦一種讀法——當成參考書,你每遇到一篇覺得很有意思的講溝通的文章,相信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相關章節,進行更深入的閱讀。

2、效率管理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推薦這本書,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看到無數老闆把這本書發給員工,指望下屬的執行力能彌補自己的無能,而最應該看一看的老闆本人,卻一頁都懶得翻。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比較適合剛進入管理職位的人閱讀,這段時間,你不光要自己幹活,還要帶領團隊,考慮一些方向性的大問題,它可以解決你最頭疼的問題——如何進行目標規劃,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自控力》(凱利•麥格爾格爾)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本激勵自己進行自我約束的書,那你還是別看了。這本書有一些結論非常「反雞湯」,它用了很大的篇幅講我們是如何無謂地消耗自己寶貴的意志力的,所以它並不主張我們「自我剋制」,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慾望來實現科學自製。

這本書運用了大量心理學的知識,可以結合前面提到的《少有人走的路》和《怪誕行為學》這兩本書一起看。

3、財富管理類

《窮查理寶典》(彼得•考夫曼編)

這本書收錄了巴菲特的助手兼好友查理芒格,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內容側重於財富管理的智慧。一直關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在文章中多次引用他的觀點,今天就不重點講了。

4、知識管理類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 艾德勒等)

書單的最後一本書的位置,必須獻給這本幾十年前教人閱讀方法的老古董。

在一個碎片化閱讀的年代,你不得不對那些古老年代的人總結出的科學閱讀方法肅然起敬,在他們看來,閱讀是一件特別正式的事,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可能地吸收一本好書的營養。

書中提出的第四種閱讀方式「主題式閱讀」是指同一主題下列出不同的書,再比較它們的觀點,這種閱讀是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寫完再回頭看看這份書單,真心覺得有點雜,經典的、學術的、暢銷的、實用的……

所以再次提醒,這並不是一份個人口味的清單,想要建立完備的知識結構,就要保留一顆好奇的心,還要有一枚雜食動物的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