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上小學,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1

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多方位的,對孩子的教育也得是立體的。把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給老師,是家長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老師再好再負責任,也不可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這些事必須由父母來教。

▊ 1、老師不能保證孩子有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到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老師無能為力!

▊ 2、老師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強迫孩子做到呢?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兒。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 3、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裡的書多,孩子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後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出來。

▊ 4、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老師更多的交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的。老師沒有義務幫你去培養,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 5、老師更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說一千道一萬,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所以,在國小階段,做好陪讀尤其重要。

2

1-6年級陪讀重點

▊ 國小一二年級

國小一二年級是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正是建立學習習慣的黃金期,這個時候狠抓就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什麼都未知,你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形成的認知、養成的習慣都至關重要,這是也是他對一生學習的「第一印象」。

寫字工整: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他的寫字散架,那付出的代價就是孩子需要拿尺筆寫,一筆一劃,一分鐘寫不到10個字,這樣憋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就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做作業速度:成績明顯低於班級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作業速度慢,做作業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所以一開始不要求正確率,只要求速度,嚴禁邊做作業邊玩,盡量做作業中途不吃東西、不上廁所。做作業時幫助孩子確定作業順序,先做他不擅長的作業,因為一開始是精力都比較好。

課前預習:提前和孩子預習明天上課的知識點,讓孩子熟悉明天課堂上要學習的內容,並讓孩子初步掌握,這樣孩子在學校時就會表現得比較自信,勇於表現自己獲得學習的趣味機會。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是很容易建立起自信心。

當然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孩子一起走過所有的學習細節,像做作業、提前預習都是貴在堅持,讓孩子明白怎樣才叫全力以赴,以後就會成為他們自我要求的標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讓孩子得到成就感。

這個階段切忌把追求成績錯誤地表現為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而是要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名次僅只是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是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國小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看書、每天學英語(英語發音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報口語班時最好注意老師的發音標不標準)、每天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 國小三四年級

國小三年級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聯考的學習成績,國小三年級和高二成績相關係數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說了。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逐漸定型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加強不能放鬆。三年級后不用跟一二年級一樣再坐在旁邊陪伴孩子做作業了,他們開始主動積極的接受新知識,但你要教會孩子做計劃表、整理錯題、做筆記。

語文: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閱讀計劃表,記錄每個月的閱讀字數。中年級也是孩子寫好作文的關鍵時期,這時要讓孩子不怕寫作文,平時孩子寫日記要引導他多寫些周圍生活中發生的事兒,多描寫細節,也是讓孩子學會從生活中學習的良機。

數學:不說也知道了,學奧數。學奧數要抱著訓練態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隨隨便便應付,學奧數最難得的是堅持,首先我們「陪伴」的家長要堅持,做好情緒的疏導,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堅持,既然堅持了就努力做好。

英語:三四年級是英語從聽說到讀寫的過度期,平時多看看英文繪本,要求他拼寫單詞等。

培養一項可以長期堅持下來的體育愛好(至於為什麼,反正很多研究結論表示,會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三四年級開始教孩子畫重點、整理錯題本、簡單記筆記。記筆記和找重點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讓孩子盡量做到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你大概也聽說了尖子生、狀元的武器——「錯題本」了吧,給孩子買課輔加量,做題的數量多都是沒有用的,還不如把這些時間挪到整理錯題上來,讓孩子每天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就可以了,既省了時間還養成了整理錯題的習慣。

▊ 國小五六年級

到了國小高年級階段以後,不用再過問課業細節了,只要在他偶爾犯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時跟他一起尋找方法。是不是很輕鬆?這時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古話?以後國中高中你也同樣省心的。

國小最重要的16件事

國小,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里,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兒呢?

1.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

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的滿足與歸屬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被接納的、被認可的,這樣就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讓他們有歸屬感。

而這個環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環境的接納,其次,才是外界集體的接納。

2.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非學校群體

為什麼是非學校群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學校的評價標準是單一的。

而非學校群體的評價標準和學校是有區別的,假設一個孩子的成績並不出色,但他的團隊合作能力非常強,那孩子在這個群體里會得到認可。

而擁有屬於自己的非學校群體,也可以避免讓孩子在單一評價環境里長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閃光的地方和與眾不同的特點。

3.有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

隨著年齡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話不願意說給父母聽。

所以就需要有一個讓孩子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說說他們的心裡話,尤其是爸爸媽媽認為不好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完成獨立思考和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

這樣的環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環境,因為孩子們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有自己的精神導師

孩子在6-12歲的這個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他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

能夠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能夠給到孩子建議或提示。

這個導師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個成員,也可以是專業人士。

5.有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給到回應,也可以經常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6.有不斷探索自己的經歷

我們這一生都在探尋的問題是: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喜歡什麼?

我們會看到,幸福感強的人,不會去追求內心不渴望、但別人卻強加於自己的東西。

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這個社會想要我們去要的,而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會讓自己很迷茫,特別是青春期之後的孩子,會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中迷失,而出現各種行為問題。

那對於父母來說,要怎麼做呢?最好的一個方式是問為什麼,通過不斷的提問與思考,去滿足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來自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實現它!

7.有完成閱讀「厚」書的經歷

關於「閱讀」,孩子從小積累,到了五、六年級,特別是六年級以上的的時候,他們需要有這樣一種閱讀經歷,自己要完成對一本「厚」書的閱讀。

一是標誌著他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可以整整閱讀完一本大部頭的書;

二是標誌著他的大腦體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學習,即可以靜下來學習;

三是他可以把閱讀變成一個長時間的工作了。

因此,讓孩子有長周期的閱讀經歷,對孩子來說是有價值的。

8.有制定目標/計劃並實現的經歷

從孩子9歲左右開始,孩子們需要有這個經歷,自己制定目標或計劃,並且去實現它。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制定目標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他們會去制定各種方法,從而激發他們自我實現的快樂。

而完成目標計劃的過程,也可以讓父母觀察到孩子的狀態:他是否了解自己,從而能更有效的幫助他的成長。

9.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

人需要與自然界有著最親密的關係,然而現在的生活對人們與自然接觸的束縛卻更多了。

對於人這種生物來講,接觸大自然是特別重要的,這種親密接觸帶給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長與變換。二是責任,包括對動物和植物的責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類,是需要對大自然負責任的。

10.有一項喜歡/堅持的體育項目

體育和藝術是人類發自內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緒的發泄方式之一。體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學習類話題,會增進親子溝通,因此可以說,體育就是快樂的源泉,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件事包含了兩層含義:

1)孩子需要有喜歡看的體育項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項東西,讓你不花錢又心情特別愉悅的,就是體育。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錦標賽,甚至其他各項賽事……在觀看比賽的時候,都會讓你熱血沸騰,體會到精神上的愉悅,對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這樣的一些喜歡,都是從小的時候就培養的,這個是要從家庭里爸爸媽媽要去做的。

2)孩子需要有一項堅持的體育項目

堅持,是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而一種堅持下來的體育項目,更是一種社交,體育可以讓你交到非常多的興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會因此擴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讓孩子擁有喜歡或堅持的體育項目,應該是在孩子6-12歲時就去挖掘的。

11.有定期參與的活動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幫助每個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於孩子來說,每年定期參與一些的活動,就會變成每個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動、比賽……這對於家庭來說特別重要。

為什麼在國小階段這麼重要?因為孩子過完國小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有一些非學習的話題、非學習類的定期參與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很好的度過在青春期期間和父母們膠著狀態。

因此,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成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會知道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

12.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煙盒、遊戲卡、洗車、芭比娃娃……收藏,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自己的愛好,建構自己的世界 。

有自己的收藏,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知,我喜歡什麼,在不斷收集的過程中,也會建立孩子的目標感;

當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給別人看的時候,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還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創造新鮮的話題,這些是孩子在6-12歲時需要有的,教給孩子、滲透給孩子該如何生活。

13.有動手製作的經歷

14.有接觸社會的經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社會人,他們要面對的是整個社會。他們要在社會中認識自己,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會有自己的總結自己的感受。

孩子只有一個身份,學生。孩子應該是社會人,然而我們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太少了。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會緊張,會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們需要真正體驗向陌生人求助、問路、自己做預算、自己學習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敗的經歷

通過某些事件,讓孩子面對失敗,或者說讓孩子有失敗的感受,這樣會讓孩子對自我認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敗,有時孩子面對失敗時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父母非常在意,經常最後逃掉的都是爸爸媽媽,這樣的一種逃避,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障礙。

16.有拒絕/被拒絕的經歷

發現,父母特別害怕拒絕孩子,父母們會覺得:我怎麼能拒絕他呢?我要讓他自由的成長,拒絕他,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

當孩子沒有被拒絕的經歷,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實,是父母接受不了對孩子說「不」,當說「不」的時候,父母是非常難受的,所以他拒絕對孩子說「拒絕」。

如果12歲以前,都沒有過被拒絕,當他以後逐漸離家庭的保護越來越遠,他面對被拒絕時怎麼辦?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體會說「不」的經歷,如果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機會說「不」,他也沒有尊重自己的權利,有機會說不,勇敢的表達出來,說不的過程,逐漸體現自己價值的過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