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中國沒有引進蘇27,你能想象現在的空軍是啥樣嗎

沉迷於穿越劇的小編,就敢想!

但凡提及新一代戰機的發展,蘇-35、殲-16、殲-11D、殲-15的各種新聞、評論必定是滿天飛,這些脫胎於俄制蘇-27「側衛」戰鬥機的第三代改進型戰機,大大推動了軍用航空工業的發展和空軍的裝備建設。雖說歷史沒有假設,但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初沒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機,現在空軍的作戰飛機裝備建設又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回溯到1990年,蘇聯垮台前開始對敞開高技術武器裝備出口的許可證,而也在1990年同意進口蘇聯戰鬥機。1990年12月底,中蘇簽訂了24架蘇-27殲擊機的軍售合同,1992年6月和11月,由蘇霍伊共青城工廠製造的單座型蘇-27SK和伊爾庫茨克廠製造的雙座型蘇-27UBK型飛機分兩批向交付完畢。

(1992年,在共青城工廠內等待交付的我軍蘇-27)

隨後的故事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了,1996年蘇-27第二批24架交付中方,同年中俄簽訂了蘇-27轉讓生產協議,1998年國產化蘇-27/殲-11在沈飛首飛成功,在90年代末到2000年之後,又為海空軍訂購了100架蘇-30多用途戰機,而2000年之後,自行對蘇-27的技術進行了研仿,就有了殲-11B、殲-15、殲-16和現在最新的殲-11D的故事。

如果這個故事噶然停止在1990年,空軍擁有第三代戰機的時間恐怕會大大推遲。要知道,當時航空工業力保的三代機工程-殲-10,第一架全金屬樣機模型在1991年才出廠,首飛更是在7年後的1998年3月完成,而難以否認的是,殲-10能夠如期首飛,取代原設計的渦噴-15成為「猛龍」御用引擎的AL-31FN發動機,和蘇-27的引進密不可分。

這意味著,如果殲-11不引進,很可能會殃及殲-10項目。在1990年代初,發動機工業羸弱的,還打算為殲-10裝備仿製蘇聯P-29發動機(米格-23使用,從埃及渠道獲得了米格-23)的渦噴15發動機,引進蘇-27也對AL31這種當時最好的俄制渦扇發動機有了認知,航空工業部門果斷讓殲-10也用AL31FN,修改後機身設計,要知道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在雙發的殲-11B上成熟使用,已經是2009年後的事情了。

(AL-31FN發動機,對殲-10項目的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蘇-27的引進,間接推動了殲-10項目的發展和成熟。如果蘇-27不飛入,殲-10在2003年參軍的時間恐怕會打了折扣,或者為了保證成軍節點,殲-10不得不使用渦噴-15甚至是更差一些的渦噴-14"崑崙"發動機過渡使用,而空軍在整個90年代恐怕都會依賴殲-8D這樣的二代改進型殲擊機,與台軍當時一口氣獲得了300多架三代機差距更大。

如果空軍沒有引進蘇-27,飛豹戰機或許會更早加入空軍。因為缺乏接近三代機水準的遠程空中優勢戰機,1989年首飛、1996年在海軍航空兵成軍的殲轟-7戰鬥轟炸機,或許會讓空軍參考「狂風」ADV型戰機的思路,發展一種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改型,而讓不少軍迷唏噓不已的殲-8H前身——殲-8III或許有望在90年代末加入空軍序列,當然前提是不使用坑人的崑崙發動機。

在蘇-27的引進、仿製和提升過程中,對設計新一代戰機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幫助。1990年代初,在殲-10之後推動的一個「背景機」工程就是沈飛所的91、92、新93等方案,是類似美國的F-18E/F的一種半隱形的中型雙發戰機,三代半水準,後面的98方案演變成了今天的FC-31"鶻鷹"戰機,考慮到所需的中等推力發動機當時也不比太行發動機狀況好,這條路也註定會很艱難。

雖然很多網友對現在沈飛一味在蘇-27底子之上「改改改」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蘇-27引進的巨大意義。一方面,90年代成軍的76架蘇-27,讓空軍一下子跨入了三代機時代,加上2000年後引進的蘇-30,讓空海軍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制空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另一方面對蘇-27相關技術的摸透,也大大推動了甚至包括殲-20在內的諸多國產新一代戰機發展。

隨著蘇-35加入空軍序列,側衛家族和的故事已經從1992年延續了25年之久,看來這段故事還要繼續演繹下去,越來越精彩。

對了,去年都下通知不讓搞穿越劇了,小編突然怕怕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