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處暑是祛濕的最佳時節,快來看看怎麼做吧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處暑,"處,去也,暑期至此而止。"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萬物開始凋零。天地暑去方有秋涼,同時這也是祛濕的最佳時節。都說百病從"濕"起,如何祛濕保健你知道嗎?

都是濕邪惹的禍

現代人一有不舒服,就會說"上火"了,其實這不是沒有道理,它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連日的高溫氣候悶熱潮濕,濕邪和熱邪"強強聯合",濕邪會引發熱邪,熱邪又會加重濕邪。同時現在很多人生活方式不健康,通宵熬夜、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煙酒不斷,經常吃肥厚味膩、煎炸燒烤、辛辣刺激等食物,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引發內熱,導致濕氣更盛。

那麼濕氣是從哪裡來的呢?《黃帝內經》認為,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中醫早就把風、寒、暑、濕、燥、火,簡稱為"六淫"。什麼是濕?如何區別"內濕""外濕"?

中醫認為濕為重濁粘膩之邪,有外濕、內濕之分。感受霧露,久居潮濕之處,或涉水淋雨,或著汗濕衣,以致濕邪入侵肌膚,出現身重體酸、關節疼痛,或見惡寒發熱,身重自汗,屬外感濕邪,這是外濕,亦稱"傷濕"。若因飲食不適,過食生冷,或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內停,出現食欲不振、泄瀉、腹脹、小便少,甚則面目四肢浮腫等症的,是濕從內生,統屬濕病,這是"內濕"。如何祛濕

中醫認為,祛濕氣須把這些致濕因子排出體外。排濕需要能量,能量來源於脾胃,所以欲祛濕氣,先溫脾陽。我們用附子理中丸來溫脾胃之陽。附子理中丸由人蔘、炙甘草、白朮、乾薑組成,其中,人蔘增強細胞機能,白朮去脾胃之濕,乾薑去脾胃之寒,炙甘草引諸葯入脾。脾胃得溫,消化道功能恢復正常,機體排濕的出口恢復正常,病理代謝產物便通過此出口排出體外。在臨床中,我們常用理中湯加減給患者排濕氣,很多的患者在服藥后大便次數增多,甚至一天十幾次。但大便越多,身體越輕鬆,精神越好,疾病越減輕,這說明濕氣隨大便而去了。

針對機體的不同部位,可選用不同的祛濕中藥來配合附子理中丸。專家介紹說,濕氣在頭項,頭蒙如裹,項背僵困,可用天花粉20g、桂枝10g、芍藥10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濕氣在心胸,胸悶、氣短可用瓜蔞9g、薤白6g、半夏6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濕在腹部,腹脹、便稀,可用半夏6g、夏朴6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濕困於腰,腰部疼痛、困重可用茯苓30g、白朮30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濕困於腿,可用茯苓15g、白芍15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以治療腿困、腿沉。以上方法中,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三次。

濕病的預防

"上醫治未病",濕病是可以預防的。首先,要勤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功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的有空調的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而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其次飲食宜清淡適量。腸胃系統對人體營養及水分代謝關係密切。適量均衡的飲食有助腸胃功能正常運行。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脹氣、炎症。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