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人的孝,為什麼總帶著點愚?

前不久的河北邢台大賢村的洪災中,村民高某的孝行,就有這種味兒。

那日晚上,他從邢台市返回大賢村家的路上,就判斷可能會有洪水,於是開始計劃如何救助家人。他家有特別之處,母親住村子西邊,而他和妻子、兩個分別為2歲和4歲的幼子以及腿腳不便的父親,住在村子東邊。他計劃先開車到西邊接到母親,然後再去東邊接父親和妻兒。

他開車到母親住處的巷子口,沒進去找母親,而是窩在車裡等,等了三個小時,洪水一直沒來,他就回自己家,提醒妻子張某可能有洪水后他就睡了,而提心弔膽的妻子一直醒著。

20日凌晨1點50分,妻子聽到廣播確認來洪水了,趕緊叫醒高某,這時洪水已進入家門,情急之下,高某穿一條大褲衩立馬往母親住處跑,兩分鐘后就跑到母親家,並將母親推到了鄰居家房頂。母親得救了。

接下來,他試圖再返回自己家,但被洪水阻斷,直到兩個小時洪水退後,他才可以摸回自己家。期間,他不敢想象,妻兒和父親會怎麼樣。

萬幸的是,妻子、兩個幼子和腿腳不便的父親,都已經躲在房頂上了。

但是,從此以後,妻子不再開口說話,最後趁他不在時,帶著兩個幼子回了娘家。

死亡侵襲前,相信很多人都面臨著艱難選擇:先救誰。有時,這會是一道終極的道德拷問,當事人極難做出選擇。至於旁觀者,更是難以去評斷,因為你沒有體驗過這份拷問。

例如,在這家人中,高某的選擇困境是,先救母親,還是救孩子與父親?他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前者。

不猶豫也有合理性,因為洪水已到眼前。

同樣的,他的妻子一樣也有嚴峻的選擇:她作為一個女子,卻需要救兩個孩子和腿腳不便的公公三個人,她如何排先後順序?

按說,作為旁觀者,沒有資格去做評斷,但高某的選擇,實在太奇怪了,所以我忍不住,必須要說說。

第一,他是捨近求遠;

第二,他是舍多求少;

第三,這不是選擇妻子還是選擇媽的問題,因妻子能自救,還能救人;

第四,一家人中,最需要救的是兩個幼子和父親,因他們沒自救能力,而母親有行動能力;

第五,整個事情中有這種一種味兒——全世界加起來都不如母親一個人的份量重。

我會有這樣一種假設:任何一件事,都絕非偶然,也絕非第一次發生,其實都是不知道輪迴多少次了。放到高某家中,這個假設即,這種全世界加起來都不如母親一個人份量重的事,在高某身上,都已經發生太多次了。所以極可能,他妻子是累積的內傷,借最嚴峻的一次考驗爆發出來,而之前,她已經被這種事傷了很多次。

有人陰謀論說,其實高某誰都沒救,他是一個懦夫,只管自己逃命,之後拿救母作一個借口來推脫。持這種陰謀論的人還喜歡說,這是一道智商測驗題。

那這真是太把自己智商當回事了,因為報道說,高某在救母時,和多位鄰居打過交道,所以撒謊不易。

我是真心認為,高某不易。並且,他前後的邏輯是一致的。不僅是,洪水來臨時,母親一人的份量勝過全家人。洪水來臨前,他對母親也是畢恭畢敬,寧願守在母親住處三個小時,等洪水來然後才去叫母親,而不是走進去,提醒母親做好準備。彷彿是,他這樣做,會是對母親的一種侵擾似的。

這就簡直是,母親的生命大過所有人,母親的一點感受,也大過一切,以至於他都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無數網友注意到了高某的這一細節,因此懷疑高某的智商不夠。畢竟,看起來的最佳做法是,他進去提醒母親,洪水可能來襲,要母親做好準備,然後回家提醒妻子和父親。或者,他先回家提醒妻子和父親,再過來提醒母親。兩邊都得做好準備,否則,萬一洪水來勢兇猛,而至少一邊沒做準備,豈不是很慘?

可以說,高某這時候的智商,像是關閉了一樣。洪水來前,他以母親的感受為絕對中心,洪水來后,他以母親的生命為絕對中心,這個邏輯如此絕對,以至於都不能為他的智商騰挪出一個思考的空間了。

但是,這種味道,我並不陌生,因為,在所有的愚孝行為中,都有類似的這個味道。

郭巨埋兒 & 湧泉躍鯉

如果你從來沒有聞到過這種味道,那很簡單,去讀讀《二十四孝》吧。

在我看來,《二十四孝》中,兩個故事最變態:郭巨埋兒和湧泉躍鯉。

郭巨埋兒因為超變態,已眾所周知。它講的是,晉代郭巨家很窮,母親總是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深為不安,和妻子商議說,孩子可以再生,而母親只有一個,不如埋殺兒子,為母親省下口糧。妻子贊同。兩人挖坑,不料卻挖出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湧泉躍鯉講的是東漢人姜詩(真是好名字!)的孝行。因母親愛吃鯉魚,姜詩常為母親做鯉魚吃,且要妻子去幾公裡外的長江取水,因鯉魚配長江水,才能出佳味。一次風大,妻子回來晚了,姜詩判定妻子有意怠慢母親,將妻子逐出家門。後妻子仍想法孝婆婆,最終姜詩醒悟迎回妻子,然後家裡冒出一眼泉水,且就是長江水,免了妻子挑水之苦,且每天還會躍出兩條鯉魚。

這故事太誇張了。那年代休掉妻子,等於將妻子推向絕境,而如此絕情的原因僅是,一次挑水回來晚了。並且,這次有大風這個客觀因素,而姜詩竟將這個客觀原因歸罪為妻子主觀上怠慢母親。

這真是,母親一點感受都大過天,其他所有人的命加起來都不如

由此我們發現,時空穿梭了,東漢姜詩的孝行,也發生在當朝大賢村村民高某身上。只不過,東漢時奉行舉孝廉,姜詩會被讚譽,甚至做官,而高某的孝行別說感動天地了,連民眾都感動不了了。

姜詩的故事,在《二十四孝》中比較簡單,就是這個男人蠢且偏執,而媳婦和婆婆則都是好女人,所以諒解並不難發生。不過,在傳說中的故事發生地四川德陽市孝泉鎮,則將故事演繹得更複雜。

兒子姜詩和媳婦龐三春都孝順,姜家本來十分幸福和睦。但姜詩的姑姑挑撥離間,而薑母聽信謠言,於是請人做了一對尖底水桶,這樣龐三春在來回七公里的路上就不能歇息了。

後來,太白金星知道了龐三春的孝行,便下凡給了她一根馬鞭,要她拿回去放在水缸里。之後,每天的水缸自滿,並且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跳出,改善了姜家的生活。

但是,薑母知道這件事後大怒,硬逼著兒子休了媳婦。有位鄰居可憐龐三春,找了白衣庵道姑收留了龐三春。

龐三春的兒子叫姜石泉,小名安安,知道母親被休,憂慮吃不飽飯,就在每日上學時抓一把米藏在路邊的土地菩薩背後。日積月累,安安終於積蓄了一小口袋米,便給母親送去。

龐三春儘管被為難,但不記恨,仍通過砍柴和做針線活掙錢,然後給婆婆買米買肉盡孝。當兒子把米送到白衣庵時,龐三春發現米的顏色深淺不一,憤怒地質問兒子。安安說出自己是怎樣積攢的米,母子倆隨即抱頭痛哭。

後來姜詩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將妻子領回家,一家人才又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 這個故事,簡直彙集了式大家庭的所有味兒,姑姑、婆婆等婆家人聯合起來為難媳婦兒,兒子都是不管媳婦,而孝順自己媽,而做媽媽的,在面對長輩刁難時不敢有絲毫怨言,而面對自己孩子時,卻很容易發怒…

這些味兒,都是變態味兒,但我們稱之為孝,認為是美德。 」

但這種美德,不過分時還好,一旦過分,就必然會帶出愚蠢味,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過分的孝行,既反智商,也反情感。一個心智正常的人,不可能接受它,必須關閉掉你的心智,才能接受它。至於大賢村的高某,這種母親一人大過全世界的邏輯,已深入他腦髓,所以他變得愚蠢。

孝,總導致愚。最初,我會認為,孝道不同孝順,孝順也不同愚蠢,但漸漸地明白,孝,就是順,順就會愚,所以孝道就是愚孝。

因為必須愚,才能孝,也即順。不愚的人,尊重自己的判斷,就不願意順別人。

式人際關係的「葵花寶典」

其實,不僅孝父母時需要愚,孝領導時最好也愚點,這樣才能化掉領導的戒心。

在我看來,沒有文化與資源的丁書苗,之所以能成為前鐵道部長劉志軍的左膀右臂,其策略可以概括為:將對方當嬰兒照顧,當天神崇拜,再加自己是豬腦子樣。

這也是魏忠賢搞定皇帝的絕招。

甚至可以說,這是式人際關係的「葵花寶典」。在極為關鍵的人物前,如果你祭出這三連環大招,國人很容易被搞定。

為什麼?

因為,國人都是巨嬰,巨嬰需要被照顧,同時心中都有極度的自戀。所以如果你滿足了他被照顧的需要,又滿足了他被崇拜的需要,自己又顯得愚蠢——即不會盤算自己利益而利用對方,那麼巨嬰們就覺得自己徹底被滿足了,然後你就成了巨嬰心中最重要的人,任誰都不能取代。

當然,其中的愚有兩種,一種是腦子真壞了,變成了真誠的愚,一種愚則只是表演,是騙人的,只是臉上一股愚,而心中門清兒,所謂大奸似忠。

這種愚味兒,在國人的臉上太容易見到,它既是孝子孝順的臉,也是王剛飾演的和珅的臉,也是岳敏君作品中的笑臉人,也是秘密軍事武器張局座的臉,也是你我中最常見的好人臉。

雖然說愚有兩種,但我想,也許我們整個民族都陷入這個醬缸中,看清楚這份愚並不容易。

因為,過分的孝行,譬如二十四孝,就如同一坨屎,但即便現代,又有多少地方,在堂而皇之地宣傳二十四孝,公然將郭巨埋兒這種恐怖故事,當美德來宣傳?又有多少人,在奉行愚孝?

這是一坨屎,而你又必須吃,那怎樣才能吃下去,最佳辦法是——關閉你的智商。否則,只要智商一啟動,你就吃不下了。

所以孝行,總伴隨著愚的味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