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南的貶官文化與書院文化

題目: 海南的貶官文化與書院文化

作者:鄧攀

摘要:自古以來海南就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較為原始的地方習俗,被中原人稱為「化外之地」。隨著大陸移民的陸續遷入,海南舊文化與新移民帶來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海南特色的區域文化。其中,本文主要就闡述海南貶官文化和書院文化的形成原因,具體影響,個人對這兩種區域文化的拙見。希望本文能夠加深讀者對海南貶官文化和書院文化的了解,同時引起讀者對這兩種文化為什麼能夠紮根海南的內心思索。

關鍵詞:地理位置;移民;區域文化

海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被視為地處邊陲,孤懸海外,交通不便的荒島,尤其是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往往在黃河流域,海南對於他們來說實乃「天之涯,海之角」。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海南獨特的區域文化。古代一直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也就是說對於犯錯或者與帝王意見不統一的官員,皇帝往往不會用刑法去懲處,一般是加以貶謫至邊遠的地區,對於被流放的官員來說一下子流落至「巴山楚水凄涼地」此時的心境憤懣難支然而更致命的是被皇帝主動「遺棄」意味著政治生命已經終結,自己再無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旅途的勞苦和心力憔悴的雙重打擊下這些本身就體弱多病的讀書人往往還未至罷黜地就鬱鬱而終。從隋代第一位官員楊侖開始,唐宋時期愈演愈烈的黨爭陸陸續續為海南「輸送」被貶官員,一直到清末為止一直有200多位官員踏上海南這片土地,其中有唐朝中後期的宰相李德裕和宋代抗金名臣李綱,李光,胡銓,趙鼎,也不乏皇室貴胄如年紀輕輕就因宮廷政變內鬥被放逐至海南的元文宗圖貼睦爾。

1815年從地中海小島回到法國本土的拿破崙.波拿巴利用法國人民的支持趕走國王,再次做上了法蘭西帝國的皇帝可惜時運不濟,滑鐵盧會戰再次戰敗拿破崙只得再次退位。現在擺在反法同盟面前如何處理拿破崙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將拿破崙處死可能會掀起法國人民更大規模的反抗,但又將他囚禁他可能會再次逃回國內建立起他的帝國,最終滑鐵盧的勝利者們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將拿破崙流放至距歐洲大陸幾千公里的大西洋小島---聖赫勒拿,並派遣士兵看管以防他溜回本土。最終拿破崙在大西洋小島安靜的度過了他的餘生。拿破崙被放逐的經歷告訴我們,歐洲人和人都善於將政敵流放至海島的方式來打擊他,消磨其政治勢力。海南「接收官員」最繁忙的時期在宋代,趙宋王朝在開國之初就確立了優待文人的祖訓,終宋朝上下300多年也就只有一位金人擁立的張邦昌被殺,大多數官員還是以貶謫,流放的方式結束政治生命。不擅殺文人反映了兩個問題:首先是統治階層認識到文武官員是有區別的,對待文官不一定需要像對待倨傲的武官非得使用極刑,稍加貶黜對文官來說已造成巨大的影響,其次對於封建中央王朝來說文官是重要的統治資源。貶謫的有一重目的也可以稱為「雪藏」,統治者可能目前用不著但並不代表以後也用不著此官員,先讓他到外省歷練歷練過後再回京任職。古代是農業社會,對於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宗族培養一個舉人乃至一個進士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大量資源,君主如若隨意就將官員殺掉豈不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並且殺一人又與一姓宗族產生矛盾對於皇帝來說得不償失。除此之外將海南作為貶謫官員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海南島往往是古代封建王朝疆域版圖最遠處,從富庶的中原地區遷至海南以古代落後的交通工具往往需要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因此海南以其主觀的「地理優勢」成為古代著名的貶謫地,並同時形成了獨特的貶官文化。

(一)成萬古之良相,為一代之高士---李德裕

李德裕(787--850)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字文饒,幼有壯志,苦心力學,猶精《漢書》,《左氏春秋》。歷任翰林學士,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左僕射,並在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和唐武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兩度為相。李德裕長期與李宗閔及牛僧孺為首的朋黨鬥爭,後人稱為「牛李黨爭」。李德裕因威名震主初貶荊南,次貶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貶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瓊山區大林鄉附近)最終卒於治所。在如今的海南李氏宗廟林立,紛紛將李德裕作為祖先來供奉。先不論被貶至海南的李丞相已是花甲老人,是否能夠生育。一部分海南人將唐朝名相李德裕作為祖先的舉動說明原本的蠻荒之地已開始初具人文氣息。儘管李德裕在海南只待了草草一年就鬱鬱而終但他被貶至海南這一事件卻掀起了海南社會的重學風氣。

就李德裕被貶地另一種說法是根據海南地方志記載,顛沛流離而來的李德裕舉家落居在島南的振州「畢蘭村」度過了最後歲月。「畢蘭村」是三亞古村落。自唐宋及明一直有著李德裕貶居畢蘭村的流傳。李德裕是攜帶家眷百餘人一同遷居畢蘭村。一年之後也就是大中三年李德裕憤懣而死。大中六年(公元825年)三月朝廷詔許歸葬。其子親自到海南將他的靈柩護送至洛陽。相傳李丞相去世后仍有許多族屬留居畢蘭村,隨著時間推移李氏族人逐漸融入當地或遷移到其他地方。海南人民對李德裕尊崇備至,並恭敬地將其奉入「五公祠」作為五公之首。

(二)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漢族,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祖籍灤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至黃州,晚年再次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蘇軾在文學事業春風得意,卻在仕途多舛。當他初過弱冠出仕時正值王安石變法,因其獨立的見解和人格,並不完全贊同王安石的觀點,於是與保守官員一道反對蒼促的變法。因此不被掌握國家大權的變法派官員賞識,被貶到黃州做官。數年後因變法派失勢,司馬光執政。按道理講蘇軾應該可以在政壇大有作為了,可他獨立見解與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贊同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變法的行為,於是他又得不到保守派官員的賞識,不曾飛黃騰達。又過了幾年司馬光一派失勢蘇軾卻又被認為是司馬光派,再次被貶官。因司馬光被貶時宋哲宗的年號是「元佑」,於是這一時期被貶的官員稱為「元佑黨人」,被打入另冊,蘇軾自然一貶再貶,直到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海南島。

到達海南的「東坡居士」已是62歲的花甲老人,兩位夫人已先後離開人世,紅顏知己王朝雲也已在惠州去世。開始時蘇東坡在官府租了房子作為暫居住所,可不久之後政敵就將其逐出官舍。蘇軾用「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葯」來形容自己的困境。面對此種絕境,他並沒有絕望而是將海南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來對待,於是乎他寫道「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如此曠達樂觀的心態,使受盡磨難的東坡居士在海南這片文化的荒地里開墾自己的田園。

為儘快融入海南陌生的生活環境蘇軾四處結交朋友,傳播中原文化,興建學堂。其中將自己的教學點命名為「載酒堂」就是取「載酒問字」的典故。時人有詩讚曰:「謫居儋耳有三秋,軼事繁多史籍留。勸導庶民興學館,寫成經義教名流。」姜唐佐就是蘇軾培養的海南第一位進士,從此開啟了海南人「入朝為官的時代」。

蘇軾倡導民族平等。在海南的黎族人以種地,打獵為生,一直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重未停止對黎族人民的剝削掠奪。早在漢代中原王朝將海南納入版圖之後,黎民就反抗壓迫殺死太守,繼而漢朝又派兵鎮壓。蘇軾在踏上海南這片土地,耳聞目睹黎族人民遭受欺凌的現實,提出了,民族平等的主張。如他在詩中寫道「咨爾黎漢,均是一民。鄙夷不訓,夫豈其真。怨忿劫質,尋戈相因。欺謾莫訴,曲自我人。」同時蘇軾也與黎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足以見得黎族人民對他的喜愛及敬仰之情。

在海南有兩處紀念蘇東坡的名勝古迹,一是五公祠,另一處位於儋州大城中和鎮的東坡書院,院裡面就有當年蘇東坡與黎族人民講學的載酒堂。蘇東坡被貶的三年,儋州乃至海南這塊「蠻夷之地」開始「書聲朗朗,弦聲四起」。不久,海南人讀書風氣蔚然成風。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欣賞蘇東坡在海南留下的作品了解到他對這塊異鄉土地的喜愛。

海南萬里真吾鄉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扶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字,白髮紅頰如君長。

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前面我們提到隨著官員陸續被貶至海南,文化教育事業也日趨隆盛。尤其是北宋時期蘇東坡在儋州設堂講學在海南社會上興起了一股重學風氣。實際上從數量上說宋代時期海南書院可考究的寥寥無幾,海南歷史上書院文化真正昌盛的時期應該是明清,這一時期比較大的書院有43所。從分佈範圍來說主要分佈在沿海平原地區的市縣一帶,尤其以北部地區最為密集。我們從海南書院數量之多,分佈之廣,可以想見其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書院教育與其他各類學校一道構成了古代海南的教育系統,並在其中佔有重要位置,成為推動古代海南文化教育的巨大力量。

海南自古以來人口稀少,比較大的市鎮分佈尤為零落,這些條件共同影響下導致海南書院類型主要以小型鄉村書院為主,大量鄉村書院遍布海南各地廣泛促進了平民教育的發展。書院教育是科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與科舉制度一道服務於封建統治,因此書院教育所授受的內容還是以儒家經典的四書五經為主。深入海南社會最偏遠地區的鄉村書院一方面有祭祀作用,用以拜祭「萬世師表」的孔子和歷朝歷代的先賢名士,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招收學生,授課講學。同時,向來自海南各地的學生講學也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其次書院注重平民教育的思想必然帶來文化知識的傳播和普及。由於書院教育的興盛,於是出現了一批熱衷於地方教育的教育家,他們從士人階層中遊離出來,反對把學校變成「聲利之場」以傳播文化知識為自己的抱負,形成了平民教育階層。如瓊山進士林震批評官學教育,說:「士立黌序中,大都糟粕蕪詞,沉酣制科,甚且惙於浮屠,幻夢元牝,語以希詭遇一得志而貪號聲利,無所謂所長,謂士何?」他稱讚王弘誨創辦尚布書院,「可使教成於下而謂非稟於上不可以」。(1)

相對於內地歷史更為悠久的書院文化,海南較為短暫的書院教育系統成為歷代儒學大家樂於講學的場所,因為在他們看來將孔老夫子的思想傳播於化外之處不可不謂是人生抱負的實現。海南書院文化最早起源於被貶黜官員的設堂講學,但使其真正繁盛起來的卻是地方宗族。這裡講到的海南地方宗族主要是指早期從大陸遷移而來,並在海南主要是北部沿海地區定居的漢族群眾。最早的尤其是內地爆發戰亂或者發生比較大的自然災害時候大量農民流離失所,一部分漢族群眾被迫渡海,遠離故鄉紮根於海南。早期移民來到海南主要是解決生存問題,不會重視只有滿足溫飽之後才有「閑心」的文化教育。隨著宗族勢力的壯大,宗族對於文化教育開始重視起來並希翼有族人科舉中第,光耀門楣。於是,在宗族力量的支持下書院開始在海南「遍地開花」般生長。海瑞的家世出身就可以反映那個時代的基本狀況,海瑞先祖原籍福建,南宋時從福建遷移到了廣州。在明朝開國之初,其中一位叫海遜子的祖先曾任廣州衛指揮。海遜子的兒子海答兒於1383年(洪武十六年)從軍來到海南島,就在瓊山縣落了戶籍。在海瑞的先祖之中歷代都有做官的族人,對於地方宗族來說有一個做官的族人意味著自身宗族在本地區的話語權更大,即便是官員主持某項關乎地方設施的工程的時候也會來徵求望族的意見。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個轉變,早期海氏先祖從武官居多,武官的做官成本相對較低,意味著海氏家族不能長期通過有做武官的族人來支撐起宗族的聲望。這時他們認識到唯有勸誡族人從文向學考取功名來使海氏家族光宗耀祖,於是乎宗族教育推動了海南書院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無論是貶官文化還是書院文化都體現出海南古代社會文化的精粹。我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應該學會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有所「揚棄」。

參考資料:(1)胡素萍《論海南古代書院的社會功能》,摘自《教育評論》,2008年2期

作者:鄧攀 海南師範大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