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近期狂犬病及疫苗研究進展一覽

近日,西安女子在街頭被流浪狗咬傷,注射疫苗后狂犬病仍然發作死亡的消息傳遍了網路,一時間人們提出了很多質疑,有人懷疑注射的疫苗是不是過期了,還有人提出疑問,為何被狗咬傷后第一時間注射疫苗,狂犬病還會發作死亡?本文中,小編對近年來狂犬病及疫苗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各位,讓大家對狂犬病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1】PLoS Med:基於行動電話的新型監測系統或可有效應對狂犬病

doi:10.1371/journal.pmed.1002002

近日,一項發表於國際雜誌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格拉斯格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基於手機的新型監測系統,該系統在對坦尚尼亞的狂犬病進行監測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後期改善公眾的健康提供了一定幫助,尤其對資源匱乏的地區將非常重要。

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在坦尚尼亞南部地區實施並且評估了針對狂犬病的大規模監測系統,狂犬病是一種致死性疾病,其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會引發成千上萬人死亡,而該疾病主要就是由家養犬擴散傳播的;一旦人被狗咬傷后,就應當及時注射疫苗來預防後期因狂犬病爆發而死亡,同時還應當在高風險暴露時注射免疫球蛋白。研究者指出,只要我們更加積極主動,狂犬病的暴露風險就會下降,同時這種疾病也會通過對狗類進行多種疫苗注射程序來最終消滅,然而進行多方協調來進行疾病的監督往往在資源有效的地方變得不太容易實現。

【2】Journal of Virology:與時間競跑,科學家找到狂犬病新疫苗!

DOI:10.1128 / JVI.03656-14

狂犬病的治療一直是與時間賽跑。遭受攜帶狂犬病病毒動物咬傷后,患者在病毒侵入中央神經系統之前,有短暫的時間窗可以尋找醫療幫助。病毒一旦入侵大腦,醫生也可能無力回天。可是最近,美國Georgia大學的一群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疫苗,成功治癒了感染狂犬病病毒並已經發作的小鼠。

預防狂犬病的疫苗早已成熟。不過這種疫苗用於咬傷后的治療,僅在病毒還未深入入侵之前才比較有效。而他們研究出的這種新疫苗,可以延長感染后治療的效率。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對人體無致病力的副流感病毒PIV5 (Parainfluenza virus 5)作為載體,遞送狂犬病病毒內一種蛋白 G protein入體內,使身體對之產生抵抗病毒的抗體。實驗小鼠被暴露於狂犬病病毒,通常三天這些病毒就能到達小鼠腦部。而感染后六天,小鼠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狂犬病癥狀,感染已經發展到致命階段。初步的結果顯示,相比較與常用疫苗30%的治癒率,用新疫苗治療的小鼠50%都活了下來,甚至是在感染已經六天病毒到達腦部的情況下。

【3】PNAS:研究預測吸血蝙蝠狂犬病毒傳播

在拉丁美洲,VBRV會影響牲畜生產並且導致人類狂犬病暴發。儘管了解蝙蝠散布能預防病毒擴散,並有助於人們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但一直以來被感染蝙蝠的群體運動模式難以測量。

為了解析VBRV在秘魯擴張的時空動態,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Daniel Streicker及其同事使用細胞核遺傳標記、線粒體遺傳標記和病毒遺傳標記,把群體層次上的宿主散播模式與病原體空間傳播聯繫在了一起。病毒系統發生分析與宿主群體遺傳分析揭示,近年來病毒在地理上隔離的群體之間的傳播,很可能是由於分散的雄性蝙蝠。

研究人員對這些蝙蝠的細胞核DNA分析,表明了跨安第斯山脈的基因流,把VBRV流行的亞馬遜雨林與沒有VBRV的太平洋沿岸連接在了一起。此外,系統地理學和景觀阻力模型預測了VBRV通過秘魯北部的入侵路線。

【4】PNAS:蝙蝠冬眠能暫緩狂犬病病毒傳播

doi:10.1073/pnas.1010875108

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一種新的數學模型表明在至少一種蝙蝠種類,冬眠能暫緩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傳播。它們每年的冬眠允許大棕蝠(big brown bat)蟄伏蝙蝠(Eptesicus fuscus)存活直到較暖的月份里,在那時這些患病的動物能感染新的一批小蝙蝠。

美國地質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一名研究型生物學者Paul Cryan(未參與該項研究)說,「真正令人感興趣的事情在於,這些動物的季節性行為與它們怎樣跟這種疾病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的群體數量在這種疾病存在下怎樣長期持續存在聯繫在一起。」

科學家們以前已經為狂犬病病毒怎樣感染那些不能冬眠的動物(如臭鼬或浣熊)提供描述模型。但是那些模型不能解釋蝙蝠走出冬眠后發生的夏天狂犬病蝙蝠死亡數量高峰,而冬眠有助於大棕蝠度過昆蟲食物源耗竭的較冷月份。

為了理解冬眠怎樣影響感染,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一名生物學模型構建者Dylan George和他的同事們修改了現有的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來揭示冬眠的影響。

【5】全球平均每10分鐘有1人死於狂犬病

據狂犬病控制聯盟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全球每年有5.5萬人死於狂犬病,平均每10分鐘有1人死於狂犬病。今年的9月28日是第7個「世界狂犬病日」,主題是「共同行動,使狂犬病成為歷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寵物犬的人越來越多。據北京市公安局統計,2013年北京市養犬登記數量達100多萬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感染后,潛伏期一般為1至3個月,是病死率高達100%的急性傳染病。近年來,每年狂犬病病例均超過1000例,屬於全球狂犬病高發國家之一。

據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統計,每年春夏季都是動物致傷的高峰季節。2012年,北京市共報告狂犬病13例,死亡13例,較2011年上升160%。截止2013年8月,北京共報告人狂犬病7例,死亡7例。另據統計,今年1至7月份,因被貓狗抓傷、咬傷,到市屬各狂犬病免疫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狂犬病疫苗的人數已近9萬餘人次。

【6】APS:科研人員克隆出抗狂犬病毒新抗體

doi:10.1038/aps.2010.209

來自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和南京醫科大學的科研人員採用克隆方法,製備出一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毒的基因工程中和新型抗體(Fab)。經動物實驗證實,該抗體聯合疫苗能有效阻止狂犬病毒感染,在狂犬病預防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該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藥理學報》上。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病死率極高,表現為極度神經興奮乃至狂暴,繼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狂犬病發病後進展速度快,至多10天內死亡。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材料顯示,每年約有5萬人和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死於狂犬病,因狂犬病而死亡的人數在法定傳染病中已躍居第2位。

【7】研究人員將MERS和狂犬病病毒組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2-for-1疫苗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修改了狂犬病病毒,使其具有來自MERS病毒的蛋白質,這種改變的病毒作為2-for-1疫苗,保護小鼠抵抗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狂犬病。

因為它使用已經測試過的狂犬病疫苗,這種創新的組合可以加速人類MERS疫苗的開發。目前,對於這種新的和高度致命的病毒沒有疫苗存在。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病毒學」雜誌上,發現疫苗保護小鼠免受MERS感染。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Matthew B. Frieman說:「這是第一次有人使用這種策略製造MERS疫苗」。這可以給我們一個強大的機制來對抗病毒。

自從四年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第一次發現以來,MERS殺死了630多人。它已感染超過1800人,意味著約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傳染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疾病似乎是從駱駝傳播給人類的,而駱駝本身可能被蝙蝠感染過。研究表明,MERS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相似,2003年出現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導致8000多例感染,10%的患者死亡。這兩種疾病均由冠狀病毒引起,造成嚴重的呼吸道問題。

【8】狂犬病疫苗規模化路徑 治療需規範

每年的7~9月是狂犬病發病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到2020年在全球消除狂犬病。而在實踐中,接種何種疫苗、如何接種,直接關係到消除狂犬病這一目標的實現。《醫藥經濟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業界對這一疾病領域的關注焦點其實並非技術,而是管理。對醫藥行業來說,管理的思路和規範化對狂犬病疫苗產業的規模化和健康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

,有業內人士對《醫藥經濟報》稱,某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相關預防接種門診發布的「關於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指導意見」中,有關表述欠缺專業,可能與國家有關規定不符。如內文有「從2013年6月1日起不再推薦使用『5針法』接種程序的狂犬病疫苗」。記者了解到,該市衛生局日前已責令疾控部門撤銷此前的指導意見。在這位專業人士看來,該市疾控部門推薦的狂犬病疫苗「4針法」,即2+1+1程序(分別在人體對病毒暴露的0天打兩劑,7天和21天各打1劑),確實是新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不過也只是傳統「5針法」程序(即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打1劑)的補充,有關的接種程序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指導文件可供參考。

【9】JID:狂犬病疫苗一針見效

DOI:10.1086/605949

被狗咬傷后,人們都會注射狂犬病疫苗。但目前狂犬病疫苗需要前後注射5針,既麻煩又費錢。美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一種狂犬病疫苗,只需一針就能有效提供免疫保護,目前已在實驗鼠和靈長類動物身上試驗有效。

來自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的研究人員9月18日在新一期美國《傳染病雜誌》(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報告說,他們開發的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是活的狂犬病病毒,但剔除了病毒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基因——M基因,使得病毒無法自我複製。

這種疫苗注射到人體后,病毒會迅速誘發強大的應對狂犬病的免疫反應,而與此同時由於缺乏M基因,病毒又無法在體內複製傳播,因此不會致病。

【10】器官捐贈者應進行狂犬病毒檢測

2013年,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美國又發生了一例新的因器官移植引發狂犬病的案例:一名患者在移植了狂犬病患者的腎臟后,因狂犬病而死亡。醫生們最初並沒有察覺到這名器官捐贈者是死於狂犬病,進行器官移植之前也沒有進行病毒篩檢。由此可見,也應當立即強制執行對器官捐贈者進行針對狂犬病的常規檢測。

其實,器官移植引發狂犬病的病例在國外總共已正式報告了數十例,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早在1978年,美國就首次報告因角膜移植引起狂犬病死亡的病例。此後,在法國、泰國、印度、伊朗等國總共報告過至少8例角膜移植引發的狂犬病病例。

其他器官移植引起的狂犬病曾正式報告過多例:2004年在美國,接受同一男子的腎臟、肝臟等器官移植的4位接受者後來均死於狂犬病;2005年德國一名器官提供者的肝、胰和兩個腎臟被分別移植給4個人,其中3人都在移植手術后數周內死於狂犬病,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終存活下來。調查顯示,該存活的接受者在童年時曾接種過狂犬病疫苗。(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