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左手微信,右手QQ騰訊能否用社交撬動企業服務市場

你會用微信或者 QQ 工作嗎?

在今年三月公布的騰訊年報中,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38億,QQ的月活躍賬戶數也達到8.61億,而在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中,新增用戶的社交關係來源正發生著變化——在騰訊企鵝智庫的一份微信用戶報告中提到:有60%的微信用戶關係鏈,已經由過去的親朋好友強關係,逐漸向工作場景中的弱關係轉化。

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此粗略估計,騰訊在社交產品的餘蔭下,又囊括了近 5 億有著企業辦公需求的用戶,這部分人群將微信/QQ 原本針對個人用戶推出的 IM(即時通訊)、群聊、文件傳輸等功能,無縫挪移到工作場景,來滿足企業內部最基礎的線上辦公需求。

騰訊自然不會忽略這部分用戶的價值,畢竟在個體用戶的背後,所能涉及到的企業級服務又是另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

2016 年 4 月,企業微信正式發布,隔年 3 月,一款 QQ 的「分身」版本 TIM 悄然上線,這兩款應用分別由騰訊內部微信與 QQ 團隊各自孵化而成。目前先在功能、產品定位上做到差異化,以達到兩款 APP 提升現有用戶留存、活躍度的目標,而在今後,主打「連接」的騰訊公司也希望藉由社交的管道,將觸角伸向企業服務市場。

微信「把生活和工作攪在一起」,企業微信不會了

當 60%的微信用戶關係鏈被工作場景佔據后,抱怨微信「把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的聲音時有傳出。在五月中旬企業微信組織的一場行業交流沙龍中,企業微信行業總監盧晶就對此表示:「團隊希望在整個微信體系中單獨再做一套微信,而在新的微信里,要有更好的工作溝通體驗、有公司內部的同事身份識別、以及具備自己的組織通訊錄。」

微信用戶可以將群聊、通訊錄無縫導入企業微信,這就為後者創造了天然的流量。

「溝通體驗、身份識別、組織通訊錄」——盧晶提到的三點要素基本涵蓋了企業微信的產品重點,即工作 IM、職場隱私保護、企業架構網路。

落實到功能細節,企業微信作為一個新的微信,兩者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即時通訊層面,企業微信允許添加 500 人以上的大群,支持微信群聊「一鍵導入」企業微信;同時針對重要信息開啟回執功能,比如老闆通知明日開會,將這條消息設置成已讀回執后,老闆就能清楚有哪些人【已讀】這條消息,避免了重要信息的遺漏。

另外,企業微信也細化了工作場景中常見的電話、視頻會議選項,通過設置白名單的方式,可以給企業不同部門的員工設置免費的通話時長,而在下班時段,企業微信還支持「休息一下」和「下班了」,允許員工在設置好的休息時長以及晚間時段不會收到任何推送。

2、隱私保護層面,企業微信在建群時會自動排查群成員的身份,當員工離職時會被自動清退出群;整個組織架構、組織成員的聯繫方式也都可以相互隱藏。

在消息管理環節,管理員可以在後台設置信息傳輸水印,當員工從企業微信轉發信息到微信時,後台都會附帶發送者水印,這就能追溯到敏感信息泄露人員。

3、企業架構層面。企業微信採用的是極其扁平化的操作界面,只針對不同層級的員工在功能上有所區別,比如員工可以將老闆設置為重要聯繫人,保證消息即使在下班時間也能正常收到;老闆則可以使用群組中的「定向紅包」功能將紅包發給指定員工。

而 TIM 的產品構架就更為簡單了,事實上,相比企業社交軟體,TIM 給自己的定位是「輕聊版」QQ,產品功能也是主打辦公人群的需求,隱藏了QQ會員、厘米秀、空間等娛樂化板塊,再突出在線文檔編輯、多端同步、郵件、文件傳輸、日程等多項辦公功能。

TIM 企業社交軟體 PC 版本,在頁面上去掉了 QQ 娛樂化的內容。

不難看出,不論是企業微信還是 TIM,兩者在產品設置上仍然有微信與 QQ 的影子,這也是騰訊的刻意之舉,他們希望藉助這兩款普羅大眾熟知的免費產品,能讓企業用戶以最低的成本被教育。

「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到CEO,所有人都在使用微信,大家已經形成了強大的使用慣性。所以當我們內部提出要使用一款內部溝通協作軟體的時候,發現沒有能跟微信對標的。」眾安保險社交網路事業部的總經理向雷告訴鈦媒體記者。眾安在 2014 年就已經註冊了微信企業號,當企業微信發布之後,眾安就很順暢地從企業微信號「一鍵過渡」到企業微信中。

目前,企業微信的個體用戶數量已經超過 3000 萬,用戶包括鴻星爾克、眾安保險、bilibili、拉勾網等。而 TIM 團隊也對外透露過,目前 TIM 的新增用戶中有 10%來自非 QQ 活躍用戶,這樣來看,企業微信和 TIM 已經完成了流量獲取的初步階段,但這在企業服務領域,才算剛剛開始。

「社交產品」如何滿足企業需求?

和面向大眾消費者提供服務不同,企業服務市場往往面臨著複雜的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難題。就拿簡單的打考勤來說,每個公司都有著不同的考勤演算法,諸如考勤審批流程、考勤與工資的計算方式、休假不計入考勤等等細節,都需要在產品中考慮進去。但作為軟體公司,如果一味追求標準化,會讓軟體變得異常複雜與臃腫;但若是只顧著幫企業滿足個性化部署,又很容易淪為大客戶的外包公司。

「BAT 的快速增長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它有網路效應,一個簡單的能力藉助網路形成擴散后,它的流量紅利自然而然就可以高速增長,這就與企業級市場有天然衝突。」騰訊即通產品部產品總監鄢賢卿在 TIM 的一場產品溝通會上表示。

在鄢賢卿看來,和 To C 的社交軟體消費者不同,使用 To B 軟體的企業負責人需要強管控,需要私密性、安全性與隱私性,也就是說,一家企業的郵件、通訊錄,只有該企業的人才能用,這意味著企業內部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社交工具,類似於一個「孤島」。由於「孤島」不能與外部連接、無法被網路化,自然無法形成規模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時至今日,在該領域裡依然沒有誕生 BAT 這種高速成長的玩家。

騰訊即通產品部產品總監鄢賢卿認為,企業服務市場有著標準化與個性化的本質矛盾。

因此,如何讓 B 端產品突破不同企業組織的區隔,打破「孤島」,從而實現規模化,成為了 TIM 產品現階段的目標。鄢賢卿談到兩個重要邏輯:一個是對未來企業架構發展的判斷,鄢賢卿認為企業將由傳統的金字塔強組織普遍向扁平化弱組織架構轉型,而「TIM」式的溝通協作會更適合後者;另一方面,QQ 本身自帶的關係鏈,已經天然解決了內外溝通斷檔的問題。

鄢賢卿和他的團隊最終得出的解決方案是:從 C 端發力,先主攻溝通協作,讓員工先用起來,再逐漸由內而外,朝用戶的上下游,諸如客戶、運營商、合作夥伴擴散,以解決社交化、網路化的問題。

這樣來看,企業微信和 TIM 尊崇了大體相似的發展邏輯,即先藉助標準化的社交產品讓用戶快速上手,形成規模,可在即時通訊之後,企業諸如考勤、審批、會議管理等個性需求該被如何滿足呢?

在這一點上,企業微信和 TIM 的有關負責人給出了近似的回復,即:個性化的部分,依靠第三方開發商,或者用戶自己完成。

騰訊很清楚自己在企業級市場中所處的位置,它選擇了揚長避短的做法,即通過 IM 產品的流量與功能優勢,先切進企業內部工作場景,再用開放 API 介面的方式,與企業內部其他諸如 HR、ERP、財務軟體連通,成為企業信息化系統中的一份子。

「大企業不需要我們提供原生的 OA 應用,我們就開放了通訊錄介面、應用介面和消息介面,確保用開放 API 的形式,讓企業微信和企業內部已有系統進行對接。」企業微信高級產品經理吳志偉對鈦媒體記者說到。在他看來,企業微信的應用理想狀態應該是可以作為一個移動辦公門戶的出口,員工可以在其中聊天,也可以搜索其他應用。

想要了解更多微信相關信息,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oxweijai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