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在的人生 詩意的生活

--雷鳴印象

《心經》開篇就講「觀自在」,何謂自在?出入於葛藤而不為葛藤所纏,來去於六塵而不為六塵所轉,見一切相空而於一切相建,遂立無邊功德,即為最上,人中優者。這個觀自在是一種境界,一種無所礙的境界。不自在是心被執著所困,身不由己而惱煩,自在是由觀察事物透徹、明了而安然。所以,人生的意義,能在「自在」中生活,最為成功。採訪雷鳴,能深切的感受到他那種自在的人生理念,詩意般的生活狀態。

雷鳴,真名雷俊儒, 1956年生,甘肅涇川人,研究所學歷,高級政工師,長期在電力部門供職。目前,他是書法家協會會員、攝影家協會會員,詩歌學會會員、散文學會會員、楹聯學會會員、燈迷學會會員、收藏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評估鑒定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集郵協會副會長、甘肅生肖集郵研究會會長,甘肅省現代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現代攝影》雜誌主編、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員,甘肅祁連畫院、蘭州政協書畫院、崆峒書畫院特聘書法家等。

從以上這些頭銜就可以看出,雷鳴應該是一位雜家。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的雜,也不是紛繁複雜的雜,更不是冗雜、煩雜、蕪雜、嘈雜,而是反映了他藝術成長發展的多面多向,呈現了他在藝術追求上的廣度、高度、深度、寬度。由此不難想象,要寫雷鳴真的還有些難度,因為涉及的方面太多,而筆者的眼界、認知領域、文字水平有限,唯恐寫不出他的那個氣韻、那副神采、那種厚重。但放在甘肅電力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或是放在目前從事藝術工作的隊伍中來權衡,他都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又有值得一寫的充分理由。為了讓讀者既能夠全面地了解雷鳴其人其事,主要還是他的藝術形態,又不至於看得很累,只好分幾個篇章來記述。

書 法 篇

多年來,雷鳴在學習、工作之餘臨池不輟,並揮毫創作出不少佳作,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省和電力系統的展覽,入選首屆敦煌杯全國書法大展、「第八回中韓書法交流展」並結集出版、甘肅省首次晉京展並被美術館收藏、首屆職工藝術節「北京城建杯」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輝煌的歷程——慶祝黨的十六大甘肅書法展」、四省兩地書法聯展、全國書法西部展、建國60周年甘肅省書法作品展、蘭州銀川書法名家邀請展、甘肅、廣西、海南等地中青年書法名家展等。先後獲全國職工書法展二等獎、全國電力職工書法展覽一等獎、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連續兩次獲甘肅省「張芝獎」展覽提名獎。作品先後被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專大會堂、甘肅省博物館、圖書館、甘肅省委宣傳部等收藏。《書法導報》2014105日第17版由書協主席張海題字「隴軍書陣」,書協副主席翟萬益學術策劃專版介紹。

習慣形成自然。雷鳴寫字是從孩提時就開始的,一上手就從未間斷過。上國小時,班裡的同學買不起印格,他就給同學們寫印格。到了中學,他成了學校辦專欄,寫黑板報的骨幹。參加工作后,他長期從事工會、宣傳、黨務工作,又與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內驅外促使他養成了能寫、會寫、善寫的良好習慣。他認為,寫字與書法有聯繫又有區別,寫字的要求是把字寫正確、寫工整、讓人能認得,而書法是感情的表達,理應是多彩的、豐富的、恣意的、隨性的、文化的、精神的。他先後臨習過二王、歐陽詢、米芾、黃庭堅、何紹基等名家的名帖,曾一段時間重點寫章草,後來逐步轉向草書、大草、狂草,從凝重、古厚,漸漸地轉到生動、靈巧上來。他寫書法的突出特點是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所謂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簡單地說,就是舊的傳統,新的趣味。談到這一轉變過程時,雷鳴認為,書法臨習和創作既緊密聯繫又相互轉化,臨習要從基礎起步,篆、隸、真、行、草都要涉獵,缺一不可,而創作不應限於某家某派,要汲取各家所長,變「無我」為「有我」,以形成獨有的個人風格。「二王」過於大眾化,已缺乏新穎感,不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藝術作品要不斷推陳出新,追求妙、趣、精、深。

觀念導之以行。近幾年來,他又刻苦鑽研草書,潛心學習懷素的《自敘帖》、米芾的《蜀素帖》、黃庭堅的《諸上位帖》、于右任的《千字文》等。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力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在變化中達到統一,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表現出一種輕鬆自如、信手拈來的自由狀態,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痛快淋漓的感覺。每每欣賞雷鳴的書法作品,你能品味出他的老辣和內斂,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似一條流淌的大河,流動中又有幾分沉穩和尋常,給人以欣喜、激越和豪邁之氣。

理論指導實踐。雷鳴不僅在書法實踐中頗見功底,而且在書法理論方面也很有造詣。從他的談吐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對書論的學習、思考、研究、探索,可以用多、廣、深、博來概括。長達四個小時的採訪,耳順之年的他思維敏捷,妙語連珠,從藝術是哲學的命題、術與道的辯證關係、蒙太奇和意識流在書法中的運用和體現,講得頭頭是道,出神入化,有佛性、有禪意、有道法、有禮數,揭示了書法藝術的真諦。這又何嘗不是貫串他整個書法藝術創作之靈魂。

文 學 篇

在強化字內功夫的同時,雷鳴在字外也下了不少苦功,精讀文史,兼修詩賦,出版了4本詩集、3本散文集,他本人獲甘肅省首屆「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全國微型文學作品大獎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雷鳴在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這是他愛好文學的因、也是果。早在七十年代上高中時,他就愛好寫作,作文作為範文常常被同學傳閱。畢業后在國小、中學任教,連續在《甘肅日報》發表了《要志氣不要闊氣》、《豐收不忘再勤儉》、《爭當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模範》等評論文章,一時引起轟動。由於文筆好、才氣足、名聲大,后又被調到平涼農學院和地委宣傳部門工作。1978年,他由地方調入電力系統,先後從事共青團、工會和宣傳工作。業餘愛好和從事的日常工作相吻合,使他如魚得水,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先後撰寫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1992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北極星》由香港天馬出版集團公司出版發行,接著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詩集《愛的軌跡》。兩本詩文的出版,更加激發了他熱衷於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接連在全國電力系統和地方報刊大量地發表作品。1994年,《散文選刊》為他刊發了散文特輯,還配發了《大西北之子——雷鳴散文印象》的評論。全國著名詩人、評論家姚學禮在評論文章中寫道:「翻閱雷鳴關於西北關於隴東關於涇川的散文,在一種寄情山水的靜泊變幻中,有一種令人心情沉重的滄桑感,文章的樸實無華,語言的自然率真,語言的誠懇和對本土的厚愛而顯現童年的情結,這使他自己的散文和人格在古老貧困而美麗的土地上自有區別南方婉約的文風。」著名評論家雒青之在《蘭州晚報》上撰文指出:「雷鳴是一位電力企業的領導幹部,他既是作家、詩人,又是書法家、集郵家,他寫詩也罷,作文也罷,還是書法,深刻的藝術感染讓人觀後有所思、有所想,回味無窮。他的詩歌、散文、書法是展示思想情感的載體,是人格與作品的融合,作風淳厚,意味純正,食古能化,推陳出新,給讀者呈現出清新明麗的景象。」如今,他先後出版《雷鳴詩選》《西部不遠》《世紀放歌》等詩集4部,出版《北極星》《西部雨》等散文集3部,共200多萬字,還與人合作編著了系列叢書《可愛的平涼》和《崆峒山旅遊100問》、《天下趣聞奇觀錄》、《歷代狀元詩詞選》、《甘肅電力史話》等書刊,本人被編入《世界名人錄》、《當代文藝家大辭典》、《詩人大辭典》等27部辭書。

作為一個激情滿懷的大西北詩人,他的詩作、散文讚美過祖國各地好多地方,但是,最美的詩行還是用在了讚美電力,讚美平涼,讚美崆峒山上。他寫道「崆峒有靈氣,色壯赤縣地;八台紫氣蒸,九宮祥雲蔚;山掩綠樹密,水映紅衣碎;只因雄和秀,若得遊人醉。」他認為,在他的身體里也流淌著這座西北大山的血液,督促著他這樣做。山是人的化身,人是山的精靈。山高昂,人志大,山立萬年億年,人如過眼雲煙,人比山太渺小了,人應該有山的精神、山的氣度和山的風采,這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他創作的詩歌貼切、真誠,不矯情,不做作,不虛誇,接地氣,助教化,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作為詩朗誦,不是顫顫巍巍的無病呻吟,也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故弄玄虛,而是平實感人的心心相印,真情實感的自然流淌;作為歌詞,不是空洞的高吭引歌,也不是聲嘶力竭的吶喊吼叫,而是富有旋律的藝術表達,生活真善美的感同身受和層層傳遞。有詩為證,請看他的詩作《我們是一群勞動者》、《銀線上的頌歌》、《電,你這個精靈》、《在那明珠降落的地方》等。

截止目前,他的詩歌、散文先後獲地級以上文學獎40多次。其中,詩歌《小草,頭晃著》獲全國微型文學作品大獎賽一等獎;詩歌《世紀放歌》獲甘肅省首屆黃河文學獎;詩歌《我們是一群勞動者》獲全國電力文學作品大獎賽一等獎;詩歌《感謝春天》獲甘肅省電力系統徵文一等獎;組詩《在那涇水流過的地方》獲甘肅省平涼市首屆崆峒文學獎;散文《村戲》獲全國電力「三北」文學徵文二等獎、甘肅省徵文一等獎,被編入《建國60年甘肅文學作品選(散文卷)》,詩歌《唱給太陽的歌》被編入《太陽文庫》。真可謂著作頗豐、碩果累累。

集 郵 篇

雷鳴是全國有名的集郵家。愛上集郵,對雷鳴來說,既有偶然的因素,似乎也有必然的成份,而且偶然與必然之間好像也不能完全區分得那麼清楚。自從1980年幹上工會工作,他就把職工文化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都自覺不自覺地注入了文化的內涵,舉辦郵展也是其中的一項內容。通過辦郵展,聽了專業人士的介紹,原以為郵票只是進行物品、信件交流的憑據,沒想到在這方寸之間卻包含著那麼多的信息容量,冠之以「國家名片」、「百科全書」的美稱,又被列入藝術品、收藏品、投資品的範疇。真是大開眼界啊!對這個干一行、愛一行、天生血液里就流淌著藝術細胞的雷鳴而言,自然而然地一下子又從組織者變成了愛好者。

真正熱衷於集郵,還緣於一個重大喜事,那就是崆峒山紀念郵票的發行。長期工作生活在崆峒山下,雷鳴早就與這座道教名山結下了不解之緣。雷鳴自己拍攝、自己設計的崆峒山風光明信片(一套10枚)獲20012002年郵政賀年明信片最佳設計獎,填補了甘肅風光明信片設計獲獎在全國的空白。也就是這套明信片,成為了後來的崆峒山郵票的「藍本」,直接催生了崆峒山紀念郵票的發行。後來,崆峒山晉陞為國家五A級風景名勝區,平涼市委向他個人頒發了突出貢獻獎。

為了讓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崆峒山,雷鳴又倡導成立了「崆峒集郵文化研究會」,籌資創辦了《崆峒集郵》雜誌,個人自費編著了《崆峒山旅遊100問》。主管旅遊的平涼市委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雷俊儒為崆峒山做出的貢獻,值得在我們旅遊行業的幹部職工中倡揚。如果要評選平涼旅遊的新聞人物,雷俊儒當之無愧。」這一舉措,使他在集郵界聲名鵲起,並多次受到表彰獎勵。

因為在集郵方面的突出貢獻,他成為了集郵協會會員,連續兩屆當選甘肅省集郵協會副會長、蘭州市郵協副會長,歷任甘肅省電力集郵協會會長、甘肅生肖集郵研會會長等。他一方面組織職工集郵,推動集郵活動,另一方面個人積極編組郵集,先後製作了《古代文學》、《江山多驕》、《電與社會》、《的世界遺產》、《憶回歸,盼統一》等多部郵集,參加了全國、電力系統和地方的郵展,榮獲鍍銀獎和優秀獎等。他還撰寫了許多郵文,創辦了郵刊,成立了研究會,弘揚集郵文化,陶冶精神情操,受到中華集郵聯合會的表彰。而且在他的組織帶領下,電力郵協發展迅猛,培養了一大批職工集郵活動骨幹,還提升了檔次,擴大了影響,兩次獲全國集郵先進單位。

攝 影 篇

關於雷鳴的攝影,可能大多數人不太了解。因為他拍發照片大多用的是「雨田」。為了學攝影,他拜著名攝影家陳之濤、韓三當為師,拍攝了上萬幅作品,參加過不少展覽,但他有時隱姓埋名,不願顯山露水,一是為了工作上減少麻煩,二是總覺得自己水平太差。事實上,這只是他的謙虛而已。早在1986年,他拍攝的「崆峒山組照」在海外雜誌《人民》上登載,他的這幾幅作品後來成了崆峒山攝影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對外宣傳了崆峒山,大大提升了崆峒山的知名度。專供國際航班的《陽光之旅》雜誌免費為崆峒山作了6個頁面的廣告,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崆峒山及其主要景點。據說,該雜誌刊出這些篇幅至少需要60多萬元的「版面費」。雜誌社之所以分文未取,是緣於崆峒山的巨大引力和雷鳴的人格魅力。「崆峒人對崆峒山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通常會超出單純地熱愛家鄉、迷戀山河的範疇,而演化成自發的江湖責任。他們愛著大山,並且千方百計地要讓更多的人也自發地愛上這片崆峒江湖。這種大氣的愛,源於對崆峒文化深厚積澱的自信。雷鳴就是其中之一。」這是《陽光之旅》雜誌中《崆峒山,一曲江湖吟》文中對雷鳴的評價。雷鳴深情地說:的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平涼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業餘特長,積極為崆峒山旅遊奔走呼號和鼓勁造勢,也是自己多年來的心愿。

他對攝影的愛好,一方面來自於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來自於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自從當上基層企業的工會主席,如何主動作為,認真履行好工會的參與、維護、建設、教育等四項基本職能,成了他思考最多的問題,於是走工地、下現場,深入到生產一線,掌握職工所思所想,做著深入細緻的宣傳教育工作;走家串戶,訪貧問苦,了解職工生活狀況,送去組織的一份關懷和溫暖。每當看到職工兢兢業業的工作場景,一線火熱的建設場面,他都深有感觸、心有所動,怎麼反映這些動人的鏡頭,雷鳴覺得只有攝影最直觀、最真實,就這樣他拍攝的興趣立馬高漲起來。他自己購買了設備,投身到攝影愛好者的隊伍,經常動員組織職工開展集體性的拍攝活動,在單位舉辦職工攝影比賽,同時積极參加系統內外的攝影展覽。拍攝的主題有反映電力發展的,也有展示自然風光的,對外發表作品二、三百幅,宣傳了電力職工的精神風貌和電力事業的飛速發展,歌頌了祖國秀美山川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唱響了一曲無聲勝有聲的讚歌。

如何評價他的攝影技術,也許獎狀可以作證。他的作品《山之韻》曾獲「九色鹿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國際攝影大獎賽」金獎,《嘉峪關懸壁長城》獲甘肅省委和《人民日報》社聯辦的「絢麗甘肅」全國攝影大獎賽三等獎,《黃河戀》獲甘肅省攝影家協會舉辦的大獎賽一等獎、《天仙配》獲「百名攝影家看隴原」大賽二等獎,還有近百幅作品參加省級以上攝影藝術展覽,他的攝影與詩的合集《詩的影子——雷鳴攝影作品集》即將面世。

收 藏 篇

收藏是一種文化,一種感悟。

雷鳴是收藏家協會會員,他的收藏是多種多樣的,有古玩、有奇石、有字畫、有陶罐、有篆刻。單就藏石來說,有黃河石、戈壁石、大化石、雞血石、靈壁石、樹化玉等。其中有價格不菲的精品化石,也有畫面生動傳神的奇珍異石。諸如「二龍戲珠」、「東海日出」、「山鄉月夜」、「早春二月」、「草原神兔」等等,等等。雷鳴在向筆者介紹時如數家珍、樂不可支。

收藏反映了一個收藏者的藝術欣賞和鑒別能力。鑒賞是感性、理性和知性的綜合,沒有知識的基礎和儲備壁、生活的體驗和感悟、理性的思考和比較是不敢涉足的。尤其是這些年,藝術品投資已成為與股票、房地產並列的三大投資渠道之一,藝術品市場突然變得擁擠、瘋狂和無序,搞收藏就得練就一副火眼金睛。當下活躍在藝術市場的有原博物館工作者、專門的經營者、還有倒買倒賣的中間人,大部分人只關注真偽與價格,很少有真的審美愉悅。而雷鳴不同,他主要是從欣賞的角度來搞收藏,重在品味藏品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哲理、美學。

記得曾讀過一篇美文,其中這樣寫道:熱愛生活的人都自帶光芒,縱使歲月無情,你亦不曾老去。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不喧不吵,靜靜地守著歲月;不怨不悔,淡淡的對待自己。聽風看雨,伴月賞花,相信認真經營自己的生活,就能收穫溫暖而踏實的幸福。是啊,雖然藝海無涯,但有耕耘就會有收穫。雷鳴在藝術的長河海域里不辭辛勞,終獲豐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讓業內刮目相看的成就。他是大家,但大而不驕;他是雜家,但雜而不亂;他是多面手,但多而不淺。

在這裡,又不得不鄭重聲明:竊不要以為這些都是他的業餘愛好,可他都愛到了專家的水平,以上事實足以為證;也不要以為他不務正業,整天忙於愛好而忽視了工作,事實上,不管是搞宣傳、做團青、還是干工會、從事黨建以及行政管理,他都是一把好手,都成為了一個方面的行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業績。而且他講話風趣幽默,富含哲理,特別擅長運用比喻、歇後語,常常語驚四座。比如「軟繩子可以捆住硬柴火」,既是他多年從事黨建宣傳工作的經驗體會,也是他對企業文化在促進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的形象概括,生動貼切,恰到好處,不僅成了甘肅電力系統的經典語言被廣泛傳播,而且被寫進國家電網公司的文件里、領導的報告中,載入電力發展的史冊。

也許這是個特例!也許這是上蒼所賜!也許這是後天修鍊!也許……,看客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去想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藝術未有窮期,期待雷鳴先生在藝術的天地里不斷救贖、不斷生髮,讓奔波不安的靈魂得到詩意的棲居,以不被世俗沾染的真性情在藝術上取得更大建樹。(本文作者:國家電網甘肅公司文學協會主席、書美協會理事,王月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