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日,清明。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有清潔明亮之意。意謂在這段時間裡,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溫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外出旅遊的一段時光古人所說的「踏青」也大致就是指的這段時光。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流亡他國時有一次餓倒,大臣介子推從腿上割下肉烤給重耳吃。歷盡艱辛后,晉文公封賞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獨忘了介子推。待人提起,晉文公內心十分不安,派人去請,介子推已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尋山無果,聽進了一個餿主意:放火燒山。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逃出來。火滅上山,赫然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和母親竟抱樹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便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前往柳樹處祭奠介子推,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晉文公便把這一天定為了「清明節」。

清明食譜

1

青糰子

在清明節左右,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什麼是青糰子?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便可以。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再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就可以了。

2

清明果

清明前浙江各地家家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清明果餡料豐富,豆腐乾和著韭菜、熏肥腸拌芥菜末等。

3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區有些差異。南區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區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

饊子

「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洒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面為主料。

清明習俗

祭拜與掃墓

祭拜,有的給先人叩頭行禮;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到了當代社會墓葬已大多改為方形小石室的公墓。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踏青

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蹴鞠

蹴鞠(cù jū),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我們叫足球。

放風箏

每逢清明,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屬於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悼念之後當仰起頭邁向未來,冬天之後就是春天。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後,就出去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插幾枝柳,看它日後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一些小朋友願意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因為不能吃熱食,這個遊戲就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