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你一定要給孩子規劃人生路徑,請選擇這一條

最近一段時間來,魏琛琛博士相信很多的家長都看到這樣一些新聞——媒體跟林妙可幹上了,好像一定要等到人家未被任何藝術院校錄取的結果,才肯放過一個剛滿18歲的姑娘。這不能不說是一些媒體刻意的報道。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魏琛琛博士從家庭教育的方面來分析,林妙可是如何被家長一步步的引導,走到今天這個局面的。希望家長朋友中能從中領悟到一些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道理。

誠然,她身上有很多不被大眾價值觀所喜歡的東西,她的父母也似乎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幫了倒忙,但我還是不得不說,今天並不是林妙可人生的決勝點,沒有人可以為明天的她做出最終的預判。

人的成長是一件終身的事情,每個階段都是有意義的,只要你在當下這一刻做出決定,決定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前進,一切都來得及。

被大眾所熟知的韓寒,在上高中時,因期末考試七門不及格而被迫選擇了退學。那個時候的韓寒所面臨的壓力、質疑和否定比今天林妙可的境遇要艱難很多倍,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他的父母。

退學后的韓寒,相繼在文學、賽車、導演等不同的發展路徑上取得了成功。那個曾經叛逆、放蕩不羈的天才少年,用自己強大的內心、不斷突破著外界對自己的認知,用自己的創新思維不斷地去挑戰未知的領域。

在做自己這條路上,韓寒始終是堅定的。

命運從來都不是平靜的湖水,而是隨時會起波瀾的魔法師。想要始終握有一副好牌,只能靠這個武器。

這個武器就是父母對孩子成長路徑的規劃,這個規劃的核心目標是,讓孩子擁有堅不可摧的內心。

父母要做到哪些,就會幫助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呢?

第一, 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問「我是誰」這個問題,而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早在2-3歲時就出現了。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排斥或反抗外在世界,使自我意識得以發展。然後,在3-5歲時便開始塑造核心的「我」,在以後的若干年裡通過發展各種能力來更好地完善「我」。

這個時候,父母如果遵循了孩子內在發展的規律,不去扼制他的反抗和塑造,就會使孩子的自我在初期得到尊重和成長。

父母通過一次次對孩子品格的肯定和描述,讓孩子的自我身份得到認同。即,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善良的、聰明的、勤奮的?還是笨拙的、邋遢的、不上進的?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

這些都是父母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之初為他輸入的密碼,這個密碼從此植入了他的頭腦,決定了他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因為這個認知而向世界展示出的模樣。

孩子在確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後,就開始尋找這個人的價值了,即自我的價值。簡單說,就是當一個人面對一件他未曾經歷的挑戰時,他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戰勝它。

只有一個人相信自己足夠好,足夠肯定自己的價值時,他才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一個人最早的自我價值來自於父母,是通過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來確定的。即媽媽說我勇敢,我就勇敢;媽媽說我膽小,我就膽小。

第二, 教會孩子建立自己的邊界。

這對我們的父母來說特別難,因為我們就是在一個邊界不清的社會和家庭里長大的。習慣了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看起來溫暖,實則傷人不倦。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未來過上一種平衡、寧靜、自己能夠掌控生活的狀態,現在就要教給他:什麼時候說「好」?什麼時候說「不」?

一個孩子3歲上了幼稚園,開始逐漸進入社會化。到了7歲上國小,則開始了真正的社會化過程。這個階段,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尊重孩子自由意志的發展;讓孩子參與到事情中去解決問題。

做父母的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但「聽話」本身就是按照父母的意志決定事情,而不允許孩子提出反抗。如果你真的把他當作一個脫離於自己的獨立的人,你就會覺得一個和你不一樣的人提出反對意見是多麼的正常。不要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就不允許他說「不」。

孩子正是在和父母的「衝突」中找到自己的邊界的。父母要告訴孩子,我愛你,但是我也愛我自己;我尊重你的感受,你也要尊重我的感受;這個蘋果好吃,你愛吃,我也愛吃。如果你吃完了你的,想吃我的,要經過我的同意,而不是認為理所應當。

在這些信息一遍遍灌輸給孩子,並且父母能夠身體力行時,孩子慢慢就學會了尊重自己的邊界,也尊重別人的邊界。

第三,幫助孩子實現規則的內化。

很多父母都希望幫助孩子建立好規則,並且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在這件事情上。但我們卻可能疏忽了一點,這個規則到底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即是用他律來實現的?還是用自律來實現的?

比如闖紅燈,為什麼總是在有警察的時候能遵守,而沒人看到時就不遵守了呢?因為不能闖紅燈這個規則沒有內化到心理,變成自己的規則。

一個孩子在6歲前受媽媽的影響非常大,是媽媽的規則更多地影響了孩子。所以到底什麼是媽媽內化的規則?有沒有以身作則地去踐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

從6歲開始,爸爸開始發揮出了對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重要作用。孩子逐漸在爸爸身上去尋求認同,爸爸如何將自己內化的規則通過行為來展示給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孩子如果規則的內化完成的很好,就會活得很踏實,不會有分裂的感覺,也不會因為別人都那麼做,而他沒有那麼做而糾結、痛苦。

第四, 教會孩子體驗當下的快樂,活在當下的感覺中。

能夠全心活在當下的人,都是有力量的。不為過去的選擇後悔,也不為未來的選擇彷徨。

我們終其一生,不過就是要找到這樣一種讓自己平靜的狀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此刻,就可以做到。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在某段關係中無法解脫出來,糾纏不清。比如,奮鬥一生要證明自己不是父母眼中的樣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是自己認可的,就痛不欲生,甚至以死來證明自己。

一個隨時能感受到快樂的人,是離幸福最近的。

如何在這個世界上與他人友好地合作、有序地競爭,如何去欣賞別人,如何去面對別人的評價,如何去愛自己,都是我們父母要教會給孩子的重要人生課題。

當你口口聲聲地說愛孩子時,卻不知道孩子也有成長規律?

當你一遇到問題,就想盡全力去改變孩子,熱切地希望收到一個答案能馬上在孩子身上見效時,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根本不在孩子身上,而是你要反思和改變的絕佳時機呢?

最後,魏琛琛博士提醒廣大的家長,在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千萬別忘了一點:一個身心健康、積極樂觀、不畏艱難的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強大的父母!他們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成長,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