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銀行理財穿透式監管升級,房地產融資敲響警鐘

今年以來,不論是央行,還是銀監會,都加強了對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的監管。最近,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銀行理財產品穿透登記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儘快完善理財投資業務和登記工作制度,並且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中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登記底層基礎資產和負債信息,可謂對銀行理財的穿透式監管再升級。那麼,銀行理財業務對銀行到底有多重要?監管升級對銀行發展又有什麼影響?未來銀行業務將往何處去?本文將一一解析。

銀行理財業務對銀行有多重要?

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實際上是伴隨著銀行業的經營轉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傳統息差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凈息差大幅收窄,從2013年末的2.75%降至2017年3月末的2.03%,下降了26.18%。按照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近200萬億的資產規模進行估算,假設生息資產佔到總資產的90%,凈息差下降四分之一,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1.3萬億,按上市銀行35%左右的營業利潤率計算,凈利潤減少近0.45萬億。這是什麼概念?2015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整體稅收利潤也就1.97萬億。由此可見,凈息差降低而減少的凈利潤佔到了銀行整體稅收利潤的23%左右。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2011年達到近十年的巔峰,增速接近40%,此後一路下滑,至2015年更是首年增速僅有個位數增長,當期僅有2.39%(參見下圖),2016年銀行業整體稅收利潤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從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看,仍然維持在2%-3%之間,保持低速增長。在銀行利息收入減少的同時,非息收入佔比大幅提高,而理財業務的中間業務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對銀行而言,凈利潤增長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模,特別是在凈息差下降時,生息資產規模擴張成為主要動力。但是,表內資產規模的擴張受到資本約束,壞賬率提高也使得銀行放貸意願不強。而表外理財業務的發展似乎為銀行擺脫資本束縛提供了一條解決路徑,同時,表外業務對銀行而言不需要承擔剛性兌付責任,也不需要計提撥備。

所以,銀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理財產品餘額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雖然2016年增速大幅下降,但是在2010年至2015年這6年間,理財產品餘額增速始終保持在55%以上(參見圖2),遠高於銀行業總資產規模16%左右的平均增速。

銀行表外資產的快速擴張,使得理財產品餘額佔總資產規模的比重不斷提高,從2010年的2.97%提升至2015年末的11.79%,無形之中,銀行表外理財的發展提高了銀行的槓桿。

特別是中小銀行,其表外理財規模擴張速度遠高於國有大行。2014-2016年,上市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三年平均理財產品餘額增速分別為29.57%、53.11%和46.31%。2016年對銀行理財業務而言,無疑是強監管年,各類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增速因此下滑,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增速從2015年的77.58%降至2016年的27%(參見圖3)。

雖然增速下滑明顯,但存量規模仍然很大,特別是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理財產品餘額的規模甚至佔到了總資產規模的30%以上,最高的佔到了40%。所以,表外理財這部分隱性槓桿,也是引起了監管的注意,從2016年至今,一系列有關整頓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相繼出台。

監管升級對銀行理財影響多大?

2016年10月,央行向部分銀行下發《關於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測算的通知》,要求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的測算範圍。這對銀行規模的邊際擴張起到了約束作用,因為相較於銀行有限的資本而言,槓桿需要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在MPA考核體系中,與廣義信貸規模相關的指標有兩個:

一是資本和槓桿情況中的資本充足率,考察實際資本充足率與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差值,只要此考核項不達標,就落入了C檔評級;

二是資產負債情況中的廣義信貸,比較廣義信貸增速與目標M2增速的偏離值。所以,在考核理財規模后,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中要考察逆周期資本緩衝,而該指標就是取決於廣義信貸增速與目標GDP和目標CPI二者之和的差額。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2010年至2016年6月末,理財產品規模增速始終保持在40%以上,遠高於銀行業總資產規模16%左右的平均增速,所以,新考核範圍下,廣義信貸增速將會大幅提高,從而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將會提高,很多過度依賴於表外理財規模擴張的中小銀行將會面臨較大的考核壓力。所以,MPA考核新規對銀行的影響是從整體規模上影響理財業務,從2016年末各類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的增速看,確實出現了大幅下降。

在2017年3月的講話中,郭樹清主席就提到對銀行理財業務要進行四方面的約束:

「一是要引導理財產品更多地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

二是要求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相對應,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三是嚴控期限錯配和槓桿投資,不得開展滾動發售、混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的資金池理財業務;

四是嚴格控制嵌套投資,加強銀行理財對接資管計劃和委外投資的監管,強化穿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

隨後,銀監會陸續推出整治「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並提出要防範「十大風險」。在銀行業的這輪自查中,主要是針對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中存在的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業務中存在的槓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

《關於進一步規範銀行理財產品穿透登記工作的通知》(理財中心發[2017]14號),要求銀行理財必須按照逐層穿透原則進行登記,即「對於多層嵌套情況,也須按照逐層穿透原則登記至最底層基礎資產和負債信息。」此前的要求僅限於登記底層基礎資產,而本通知監管要求加強,逐層登記,對資產穿透和覆蓋力度更強。同時,要求對底層資產和負債登記,即「不得漏登或主觀不登底層負債」,這條實際上是對理財產品的槓桿部分進行監管。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一個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規模是10億,通過回購加槓桿1億,這1億相當於負債,在新規出台後,也需要登記。這個辦法的出台,實際上是為了更加明確銀行理財資金的投向,提高理財產品的透明度。通過逐層穿透登記,對於多層嵌套的產品,對每一層的投向和資產負債規模都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時,通過對底層基礎資產的負債登記,可以有效防範違規加槓桿,控制銀行理財的表外槓桿規模。

所以,表外理財業務的監管,主要是提高產品透明度,同時降低表外槓桿規模,讓理財業務更加規範。

理財業務在發展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於一些不符合信貸條件的貸款業務,如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類,通過加通道走表外理財的模式投出去,變向放貸。後來還有資金空轉,在「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託投資」這個模式中,資金持續在銀行和金融體系內流轉,並未進入實體經濟,也沒有滿足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

理財業務監管加強將有何影響?

一是理財業務規模增長將繼續放緩,尤其是增長較為迅速的同業理財和城商行理財預計會明顯放緩。2016年同業理財佔比20%,意味著資金空轉已經成為理財的重要模式,預計今年這部分理財規模會受到抑制。2016年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餘額佔比提升了將近4%,預計今年這部分理財產品規模增速也會明顯放緩。未來理財產品會更多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自身的槓桿、投向、期限也會受到更多的監管,產品信息也更加透明,相信未來的理財產品更多的是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資管產品。

二是實體經濟融資利率會提升。理財賺錢的一大模式是期限錯配,即發行短期理財卻投資於期限較長的非標資產,2016年非標投資占理財產品資金運用的比例為17.5%。考慮到銀行理財整體規模增長將下降,意味著通過理財而獲得資金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新增信貸需求可能會得不到滿足,貸款供給的下降或許會推升實體經濟融資利率水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