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起底歐洲最大「中國研究中心」

2013年11月,當號稱「歐洲最大的問題研究機構」——墨卡托研究中心在柏林成立時,許多人對其寄予厚望,尤其是飽受德國媒體負面報道傷害的德國華人。該機構在其官網上也寫道:「希望以此展現不同側面的風貌,推動公眾討論,並深化德國乃至歐洲對的認識和了解。」3年多過去了,這家智庫是否「拓展了德國和歐洲看的視野」?結論大有爭議。德國學者萊希貝格對《環球時報》說,研究某國的歐美機構通常會努力展示該國的多元面貌,但墨卡托研究中心例外,它發表的各類研究文章基本是批判性的,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它是這樣一家「問題」智庫——

我們不接受「國家媒體」採訪

韓博天、孔弼永、古思亭、魏樂佳……看著這些充滿書香氣的名字,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產生親近感。他們都是墨卡托研究中心(英文縮寫為「MERICS」)團隊的成員,這個團隊中絕大部分人都有中文名字。

這不奇怪,3年前,德國最大的私人基金會墨卡托基金會斥資成立MERICS時,目標就是打造專門研究的「新智庫」。然而,駐德記者要接近這個「研究中心」卻極為困難。過去幾年,《環球時報》記者多次申請實地採訪這家位於柏林市中心的智庫,無一例外遭到對方回絕。

第一次,記者打電話給MERICS傳媒和公關部負責人克絲汀·弗里德里希(中文名盧可思),希望能做一個深度報道。她一口拒絕:現在中心還成立不久,許多事情還沒有完善。過了一段時間,記者再次通過郵件聯繫盧可思,這次回復記者的是該部門的女助理多爾特·阿歷克斯。她寫道:「我不得不非常遺憾地告訴你,我們不能接受採訪,因為我們從根本上拒絕『國家媒體』的採訪。」

這一回復「信息量很大」。記者為此請教多名研究德國媒體的學者,發現他們也對MERICS拒絕的理由感到吃驚。「『國家媒體』一詞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漢堡媒體理論學者德萊赫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德國學術界一般用它指代東德時期的媒體,或者一些與西方媒體對立的媒體。這顯示該研究中心把當作了「對立面」。

數天前,《環球時報》記者又寫了封郵件給MERICS傳媒和公關部新的負責人克勞迪婭·韋斯林(中文名魏樂佳)。22日,魏樂佳親自給記者發來回復:中心最近很忙,短時間內無法接受採訪。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工作首先面對的是歐洲和美國的大眾媒體,很少面對媒體。

這是記者第一次聽到有德國研究的機構主要任務是面對「美國媒體」。實際上,許多駐德國的記者都有類似遭遇。一名駐德記者說,採訪MERICS的研究人員極為困難,她被對方以各種方式拒絕過。另一名同行說,該中心直接告訴他:「我們不接受媒體採訪。」

它這樣解讀——

研究刊物八成談論負面

與媒體「絕緣」的MERICS,在德國媒體圈卻不是一般的「紅」。3月是「兩會時間」,全球媒體關注,MERICS的專家們則成了頻頻受約的採訪對象。

由於從年初開始對非政府組織實施新的法律規定,一些在華德國基金會在技術上成了「非法」組織。3月11日的「德國之聲」上,MERICS的凱斯汀·庫福爾(中文名古思亭)說,該法制定過程倉促,導致問題成堆,「中共是要假手管控阻止『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

古思亭的同事貝特蘭·朗(中文名朗躍)則在《新蘇黎世報》上發表文章稱,境外非政府組織和慈善組織對一黨專政構成的危險,使和「公民社會」的理念相對立。

《南德意志報》3月的一篇報道,引述了MERICS研究員馬科斯·曾萊恩的話:「鑒於出口沒有增長,國內消費無法滿足6.5%的增長目標,北京轉而對國內基礎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投資。的領導層實際上被其經濟增長承諾所綁架。」

MERICS近幾個月發表了兩個報告。一個是關於「製造2025」,稱北京當局雄心勃勃,旨在讓經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另一個是突出企業在歐洲收購勢頭迅猛。

德國經濟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參考了MERICS的觀點后,德國政府作出了一些阻止中企收購德企的決策。之後,德國還聯同法國和義大利要求歐盟修改投資法,阻止中企收購歐洲公司。

據悉,MERICS每周會給德國政府部門及媒體等發送《觀察》研究刊物,其中80%以上在談論「的負面形象」。柏林華人學者陳晨評論說,這些文章除「激情的表述」外,沒有多少論據支撐,反而意識形態色彩強烈。

它這樣看中德關係——

「不能跟合作」

「這是一家不怎麼靠譜的研究的智庫。」提起MERICS,一名駐德媒體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她向記者講述了她與MERICS的幾次近距離接觸。

2014年底,德國教研部發布一個有關對華合作的「戰略」,期間一個「日」活動,有中德學者及使館人員與會。時任教研部部長萬卡第一個發言,MERICS副總裁孔弼永(Björn Conrad)排在第二。孔弼永的發言讓全場大跌眼鏡:他大談不要考慮德中能在哪些方面合作,而是要看到跟在很多方面不能合作,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差、人權狀況很糟糕的情況下,不能跟合作。他的發言與後面幾位德方人士的論調大相徑庭。「我看到萬卡的臉色都變了」。

2016年3月,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做客MERICS談「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等話題。活動最後有一個60秒問答。「我突然感到有點像在參加娛樂節目」,這名當時在場的媒體人說,「主持人是MERICS的一個副主任,她問了『的霧霾、空氣如何』『你看的電視嗎』等問題,甚至問『在吃狗肉嗎?』也許是覺得這些問題跟大使報告實在不搭,大使很尷尬,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等老牌智庫的與會者直接離場。」

這不影響MERICS的名頭越來越響亮,德國媒體熱捧它,德國政府與其關係密切。前不久,美的集團收購工業機器人廠商庫卡,德國主流媒體幾乎清一色選擇採訪MERICS的專家,後者大談庫卡關係到德國未來戰略,德國應予以保護。實際上,庫卡雖是製造機器人的一個旗艦企業,但不牽涉德國工業4.0的核心技術,這也是最終收購能夠實現的原因。

「MERICS非常擅長公關,他們與媒體往來密切。」德國學者裴德思對《環球時報》說,這家智庫經常給有名的德國記者,比如《時代周報》前駐華記者安可馨(2014年其助手張淼因涉嫌從事尋釁滋事活動被拘捕——編者注),和德國電視一台駐京記者克里斯蒂娜·阿德哈特頒發「獎勵」和「獎品」,以此交換有利報道。

據了解,MERICS目前擁有近40名全職和兼職研究人員,除了固定的專家,還有訪問學者,他們當中不少具有「美國背景」。中心也有華人學者,其中一名女學者的微博上很少有肯定政策的文章。此外,團隊有數名記者背景的人士:古思亭駐過北京,盧可思駐過上海,魏樂佳在法新社駐柏林記者站工作過,伊安·約翰遜 (中文名張彥)是《紐約時報》記者。

「MERICS稱不上是一家學術機構,它由歐洲富豪精英組建,試圖從他們的視角來影響『研究』。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其實是想『購買影響力』。」裴德思說,「德國政府可以參考120所高校,卻傾向於借用這家智庫,可能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研究結果。」

德國學者這樣評價它——

將「研究」政治化貽害無窮

「現在德國媒體有關問題的採訪,基本都是找MERICS。」在德國一家大型汽車公司擔任工程師的黃穎對《環球時報》說,「最初,MERICS的一些觀點確實比較客觀,但最近兩年越來越負面,幾乎站到了對立面」。

黃穎回憶說,2008年前後,德國媒體發起攻擊潮,讓在德華人很憤怒。2013年,當MERICS成立時,她和許多華人一樣,渴望該中心成為「客觀的代言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失望一天天增加。

MERICS一向強調自身是一家獨立的研究機構,但他們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並不多。記者注意到,該機構很少舉辦自家專家的專場記者答疑會,倒是經常邀請美國智庫如布魯金斯學會的學者來做講座。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王義桅曾訪問過MERICS,與MERICS的總裁韓博天及其他專家有過交流。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MERICS曾發布過關於「一帶一路」的地圖,這些地圖明顯有突出地緣政治擴張、稱霸的意思,比如要在西非建軍民兩用港口,按照自身工業化的進展、規模和「一帶一路」設想修築鐵路、橋樑等。

實際上,在了解MERICS關於的負面文章后,多名學者感到吃驚。一名學者說,MERICS近兩年與研究機構有不少互動,在,包括一些德國的論壇,MERICS的專家言論比較正面。然而,接受德國媒體採訪、向德國機構發布研究成果時,它的「觀」就變了。

「這種內外有別會造成中德兩國的誤解」,柏林問題學者萊希貝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一些智庫和對外機構仍不能適應新的,主要原因是德國國內對仍缺乏新的認知。不管怎樣,學術機構應該客觀論述,這樣才能真正帶動中德兩國的相互理解。

德國《每日鏡報》此前稱,一些德國傳統智庫擔心MERICS壟斷「專業知識」,並認為其缺少從歷史角度看待的立場。漢堡的德國全球及地區研究所專家舒勒說,MERICS沒有與德國的問題專家們組成一個更大的研究網路。據知情人士說,MERICS的主要資助方墨卡托基金會本身是提倡對華友好的,如今基金會內部對MERICS也有一定程度的質疑。

王義桅說,德國本來是想引領歐洲的對華研究,以前英法這方面實力比較強,現在德國是歐洲一體化的旗手,想加強對的研究。但MERICS的資金來源不僅有德國的基金會,也有美國方面的,美國經常通過資助歐洲智庫來影響歐洲政策和對華輿論。另一方面,儘管德中經濟關係和政治往來很密切,德國輿論中的卻一直是比較負面的形象。

「墨卡托把『研究』政治化,對這門學科是有害處的。」裴德思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德國也有其他「研究」中心,比如圖賓根和埃朗根。西方的「研究」中心在美國,而不是德國,也不是歐盟。

您若認同本文觀點,就請賞個「點贊」吧!(點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