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可以畫,何必寫

「插圖」,《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插在文字中間幫助說明內容的圖畫,包括科學性的和藝術性的」;「插畫」的解釋則為「藝術性的插圖」。若以這種標準衡量,本書中前五位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插畫師」,他們的主要作品並不是為了幫助說明文字內容的圖畫,而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繪本」,是以圖畫為中心的。

我想,喜歡書的人,都會喜歡插圖吧!在愛書人的心目中,插圖的作用絕不止於「說明文字內容」,它有獨立的藝術價值,這本《英國插畫師》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罷《英國插畫師》,在將心沉潛到文中那「精緻而美麗」的插畫世界過程中,彷彿是乘著熟悉而陌生的英倫海島之風,穿越時空,作了一趟獨特的思想文化之旅。

作者選取19世紀期間和20世紀初英國最重要的十位插畫師,娓娓道來其藝術人生軌跡,為讀者捧拾起一個充滿異域感和創造性的插畫藝術審美領域,令人不禁隨著插畫師們那種「藝術的自我」而沉醉,也為他們孤寂絕美、命運多舛的人生而唏噓。

那個「cat person」路易斯·韋恩,一生沉迷於畫貓。他筆下的貓,有個性、有脾氣、有稜角:穿著蘇格蘭裙打高爾夫球的貓夥計,站在中心廣場慷慨激昂向貓公民演講的貓教授,翹著二郎腿叼著煙捲不耐煩的小貓咪,帶著單片眼鏡講著黃段子在酒吧和鄰家女貓調情的男貓……

他努力畫畫,畫了千百上萬隻貓,既為麵包和生計,也為那與貓「同類相動」的易感氣質和命運:他天生兔唇,父親早逝,脾氣古怪,又患上精神病,飽嘗人間冷暖。只有到了晚年,一位出版商在精神病院的偶然探訪與救助呼籲,才使韋恩的病情和生活困境大為改善,於是,他畫上了欣喜若狂望著聖誕布丁的小貓們。誰說韋恩的畫筆不是他的創造才華與坎坷命運共情互生的依憑?!

同樣遭受病魔苦痛,在自己殘缺的生命里努力張揚藝術火花、展現飽滿世界的是奧伯利·比亞茲萊。他家境貧寒,小時患上肺結核,一直生活在對病情可能加重的恐懼之中,「像是脆弱的瓷器」。敏感體弱、有著藝術天賦的他在繪畫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託,並以此作為營生。在追夢路上,他既直接接觸拉斐爾前派畫家伯恩·瓊斯,受到其浪漫主義情調的重要影響,又從傳世畫作中盡情吸取美國印象派畫師、義大利畫家和古希臘瓶畫等多源藝術養分,最終隨心所欲,盡情揮灑,落筆成他所創造的一個新的世界:充斥著色慾、怪誕、狂放、魅惑的「幽靈世界」。

崔瑩說,這是被他自己的記憶、渴望加工凝練過的世界,是在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同撒旦對話、抗爭,其實所渴求的,不過是繼續活下去。他獨具個性化的插畫創作在其病入膏肓之際達到登峰造極。這種短暫綻放的璀璨,不正是生命與藝術一同燃燒的生動寫照嗎?

對那位為畫而生、孤寂而終的插畫師愛德華.李爾,崔瑩也寫出了他同樣悲情的藝術人生:從小體弱多病,孤獨憂慮,不甘生活被病魔控制,他選擇了旅行,漂泊於遙遠陌生的異國他鄉,專心作畫,用製造出來的滑稽和快樂來對抗癲癇病和抑鬱症,在不息的流浪、創造中找到了自我。

愛德華.李爾

同奧伯利·比亞茲萊一樣,在煙火般短暫生命中盛放偉大藝術光芒的,是另一位黑白藝術大師——菲爾·曼。窮困的現實生活沒能扼殺其藝術天才之用,反而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捕獲美麗姑娘的芳心,攜妻遠赴溫暖的澳大利亞為報刊畫漫畫,獲贊助前往藝術之都羅馬、巴黎進修繪畫……得到閱歷和藝術上的豐富滋養。與比亞茲萊「想象的藝術」不同,菲爾的創作來源於生活,是幽默的藝術。他是維多利亞晚期的記錄者,愛畫街頭的小人物,以獨有的幽默筆法再現生活的辛苦和悲嗆,卻並不哀鳴,而是在冷峻筆調中透著人性的溫暖和善良,一如他那慷慨樂施的好心。

愛德華.李爾畫作

海德格爾說,藝術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一種表達,它更是存在者的生命本身。在崔瑩的筆下,插畫師們以永不枯竭的生命意志,用線條、色彩、創意、作品的方式來燭照生命,觀照人生,言說存在。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其生存的——工業革命盛期的大不列顛帝國時代作出一種獨特的歷史敘事。

凱特·格林納威

以童書《在窗下》一舉成名、奠定自己在英國插畫史上地位的凱特·格林納威,畫著優美、神奇、充滿魔力的童年,畫中帶著滿滿的英國元素:維多利亞裙裝,優雅的下午茶,恬美的鄉村風光,一切那麼寧靜、美好而又略帶憂傷。

崔瑩帶著讀者透過凱特「完美而不真實」的作品,反觀到了背後那個工業革命在英國蔓延的歷史語境:煤礦開採、機器生產、失地農民、昔日美好家園被工業灰塵吞噬……她說,凱特的畫作將孩子們從恐怖的煤礦、轟鳴的機器聲中拯救了出來。帶著這個線索,我們從凱特的反觀照創作中,看到了藝術家對歷史現實的獨有敘事方式。

與凱特晚二十年出生的另一位女插畫師畢翠克絲·波特,也是以其「完美而不真實」的童話式創作而打動讀者,垂名英國插畫史。畢翠克絲也眷戀寧靜的鄉村生活,童年隨家人在澄凈的蘇格蘭高地度過了一個個夏天,父親常常邀其好友——主張從自然中獲得藝術靈感的拉斐爾前派畫師約翰·米萊斯同往。可想而知,畢翠克絲在這遠離近代工業文明塵囂的蒼鬱高地,在耳濡目染和身臨其境中,產生了怎樣的藝術萌動。後來,她放棄倫敦的繁華與名利場,到湖區經營農場,跟她喜愛的動物們在一起。從此她的藝術人生與湖區結下不解之緣。她鍾愛畫動物,畫老鼠,畫兔子,畫青蛙,畫刺蝟,畫小貓,畢翠克絲筆下的它們有著與人一樣的精靈氣。《小兔彼得的故事》是她最深入人心的童書,淘氣的小兔彼得系列和小貓湯姆是她最「萌」動人心的傑出創作。與其說是寧靜的鄉村生活給了她創作靈感,不如說是粗布衣服、原生態、大自然、小動物成就了她抗拒城市化入侵、尋求心靈自由的精神家園。

被崔瑩稱為「喜歡畫花的社會主義者」沃爾特·克萊恩,也以其鮮明的插畫風格,更以其反資本主義的政治姿態,因應這個急劇轉型的時代。

沃爾特·克萊恩畫了《花之宴》,又畫了《莎士比亞花園裡的花》,還有《花的婚禮》和《老式英國花園中的花卉幻想》等書,用他豐富的想象力打造了一場華美的花之宴,鋪陳季候流轉、花事變遷。

與那個時代的眾多插畫師一樣,他的插畫與內容文本緊密結合,重視細節,既生動與豐富了內容,本身又自成內容和文本,大受歐洲讀者喜愛。除了畫畫,沃爾特還在英國設計師威廉·莫里斯的影響下,成為一名積極的社會主義者,後者發起了一場旨在反對工業化大生產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此後,沃爾特既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同時也以直接參与政治運動的方式,反對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發出帝國稀聲。這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沃爾特(們)的藝術意識形態基礎。

而直接以鮮明藝術哲學影響到一代年輕畫家的,是拉斐爾前派畫師們,對他們,比如拉斐爾前派創始人、繪畫天才約翰·米萊斯,崔瑩自然不吝筆墨。她寫出了「溫暖內斂又幽默的英國紳士」米萊斯率領一群年輕藝術家,狂熱追求自然主義與真實主義的理想情懷和「美好時光」。他與但丁·羅塞蒂、威廉·亨特等人結成的拉斐爾前派,常常聚在一起創作,倡導自由又浪漫的藝術表現,創作了一幅幅瑰麗的經典之作(如《奧菲利亞》等),颳起一股與學院派迥異的畫風;他們對細節和色彩的精深追求,又顯示了英國插畫研究者戴維·伍頓在本書序中所言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國彩色繪畫方面創新的先聲。這與前述奧伯利·比亞茲萊和菲爾·曼所代表的黑白插畫主流相互輝映,彰顯了彩色印刷術和圖書出版業的技術進步、書報刊印刷媒介的興盛,以及當時英國濃郁的藝術創新氣候。

在崔瑩的書里,我們很容易讀出「時代與藝術」的隱性母題,也可以盡情領略到不同時空基軸上基於不同藝術主體性的精彩各異。就像希斯·羅賓遜,其名字被載入《牛津英語詞典》,喻為「複雜精密、異想天開、華而不實裝置(Heath Robinson Contraption)」。

他筆下那些紙上談兵的「異想天開玩意兒」,成為「一戰」期間英國士兵和民眾對付戰爭恐怖的解藥:德軍自詡的先進武器,其實是吸英軍大衣紐扣的磁鐵;德軍的風箏飛到英軍基地,風箏上掛著用蠟燭加熱的水壺……希斯天馬行空,將複雜的裝置和不動聲色的幽默睿智帶進戰爭題材和日常生活的漫畫創作,令人捧腹大笑而又心生慰藉。戰爭年代成就了他的另類藝術。

而與希斯同樣出身維多利亞中產家庭,同樣經歷「一戰」,卻以另一種獨門畫意而聞達的,是亞瑟·拉克姆。崔瑩說,亞瑟的畫面給人一種從枯樹叢中吹來微風的美感,其名作《愛麗絲夢遊仙境》、《仲夏夜之夢》、《柳林風聲》等,充滿著人、獸、樹、精靈的多界元素,以暗褐色、灰色、少許紅色為主色調,唯美與猙獰相輔相成,獨具風格。

插畫風格無論是黑白還是瑰麗,幽默還是憂傷,沉靜還是繁複,冷峻還是譏誚,藝術人生無論是「平淡無奇」還是命途多舛,崔瑩總是以其清新筆調而又不由共鳴激蕩的敘述,拂去歷史塵埃,展卷這十位插畫師「邊走邊畫」的藝術孤旅,展現一百多年前大不列顛帝國盛期的藝術發展景象。無疑,崔瑩穿越歷史時空所捧拾起的這個異域插畫世界,對中文讀者而言,既具有鮮明的藝術審美鑒賞價值,又具有豐富的藝術史學參考價值。而對於她本人來說,則是她放棄平淡生活,選擇自由人生、尋求自由生命意志,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又一次驚艷式答卷。

《英國插畫師》

崔瑩 /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年11月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轉載聯繫後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可識別關注paper-city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