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銀行資管終將回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本源

由證券時報主辦的「2017財富管理高峰論壇」7月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同時舉辦的還有2017財富管理機構君鼎獎頒獎盛典。來自銀行、保險、信託、證券行業的500多位資管行業菁英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共話大資管時代的熱門話題,共同見證了君鼎獎的頒獎盛典。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分享了她在利率市場化與銀行資產管理的心得與體會。我們先摘取部分精彩觀點分享:

1、截至2016年底,資管規模約116萬億,剔除重複計算后,約60-70萬億,接近2016年GDP總量。其中,銀行理財體量最大,達到29萬億。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年複合增長率達49%,成為金融體系內最具活力的板塊。

2、銀行資管業務終將回歸 「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在客戶端向財富管理業務深化,在投資端向資產管理業務轉變:在客戶端逐步減少預期收益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型,使資產價格的公允變化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風險,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是銀行資管業務回歸本源的刻不容緩之舉。

3、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銀行資管業務轉型已經進入窗口期,抓住「兩端五化」將是銀行資管業務轉型的核心,兩端是指客戶端和投資端,五化是指策略差異化、產品客戶化、渠道豐富化、技術智能化和管理專業化。

4、銀行可對普通、高凈值、私人銀行以及超高凈值客戶等進行分層,並進行差異化精準營銷,實施定製化方案,不斷滿足各類型客戶「創富、守富、傳富」等全方位需求。

尊敬的主辦方、各位同業朋友、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伴隨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以及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資產管理行業作為「多層次、多元化、功能齊全」的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近十年的蓬勃發展。

十年間,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年複合增長率達49%,成為金融體系內最具活力的板塊。截至2016年底,資管規模約116萬億,剔除重複計算后,約60-70萬億,接近2016年GDP總量。

其中,銀行理財體量最大,達到29萬億。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不僅幫助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實現了財富保值增值,而且為銀行服務實體企業構建了新的投融資平台,促進了傳統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轉型提升。

今天我將跟大家分享,伴隨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並探討下一步轉型之路。

銀行資管業務發展歷程

回顧銀行資管業務發展的十五年曆程,它既是金融改革十五年的縮影,更是利率市場化進程推進的寫照。

資管業務始於利率市場化。2000年9月央行發布《關於改革外幣存款利率管理體制的通知》,規定「金融機構300萬美元以上存款可以協定利率」,為商業銀行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提供了前提條件。2002年,民生銀行緊跟政策走勢,成立「非凡理財工作室」,對機構客戶開展外匯理財業務,同年推出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

之後,伴隨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加速理財產品創新,各類理財產品在順應各階段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中悄然興起。

2004年,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民生銀行首批在全國範圍推出「保得理財」,投向央票、國債以及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債,這與當時利率市場化進程緊密相關。

2006年,央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投資於債券和貨幣市場的人民幣理財一度低迷,民生銀行首單投資於信託計劃的理財產品-非凡人民幣理財T1計劃,打破人民幣理財的疲弱態勢,開啟銀信合作模式。

2010-2015年之間,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資管業務亦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理財產品投資標的呈現跨界跨境跨市場的特點,投資領域涵蓋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用市場、資本市場、股權市場等。

2010年,民生銀行首家推出自主管理型黃金理財系列產品和首單定向增發理財產品,2012年又推出自主管理型白銀投資理財產品。銀行資管業務在利率市場化大潮中快速健康發展。

資管業務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僅以民生銀行一家看,近四年累計發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161隻,發行金額582.9億元,為100餘家實體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近三年來,理財產品年均發行規模超過4萬億,服務個人客戶超過170萬戶,機構客戶逾5000戶,累計為投資者實現收益超過1000億元。

銀行理財產品以其定價市場化和資金運用報酬率市場化的特性對金融市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同時,對金融產品綜合定價體系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銀行資管業務面臨的挑戰和轉型

2016年以來,伴隨著宏觀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去槓桿、抑泡沫、防風險」宏觀經濟政策基調的確定,金融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導向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資管業務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存在一些問題。行業同質化發展傾向有增無減,產品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問題、理財產品法律主體地位不完善等制約資管業務可持續發展。

可以看出,「一行三會」已經出台或即將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和規範文件,旨在引導資管業務轉型,推動金融行業切實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央行今年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並於近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2017)》指出銀行資管業務需關注資金池操作、產品多層嵌套、影子銀行、剛性兌付等四方面問題和風險,並提出分類統一標準規制、回歸本源打破剛兌、管控流動性風險、控制槓桿水平、管住「非標」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建立綜合統計進行穿透監管六大對策,促進銀行資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

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銀行資管業務轉型已經進入窗口期,未來國內銀行資產管理行業將逐步分化,專業分工與同業競合更加明顯,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成為趨勢。我認為,抓住「兩端五化」將是銀行資管業務轉型的核心,兩端是指客戶端和投資端,五化是指策略差異化、產品客戶化、渠道豐富化、技術智能化和管理專業化。

(一) 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終將回歸本源,客戶端和投資端則是轉型關鍵。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傳統存款型理財的優勢不斷喪失,現有的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在未來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銀行資管業務終將回歸 「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在客戶端向財富管理業務深化,在投資端向資產管理業務轉變。這種轉變在當前表現為,在客戶端逐步減少預期收益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型,使資產價格的公允變化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風險,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是銀行資管業務回歸本源的刻不容緩之舉。

(二)五化是轉型的基礎,根深方可枝繁葉茂。

一是策略差異化。

從全球來看,黑岩、KKR、橡樹等世界著名資管公司均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特色化發展之路,黑岩是全能巨頭—權益、固收、另類全面開花、KKR擅長私募股權投資、橡樹資本是逆向投資高手。國內各銀行資管也應當根據自身戰略和資源特徵,找准自身的定位,加強核心能力建設,揚長補短,真正開啟轉型步伐。

二是產品客戶化。

銀行將更加關注主流客戶生活方式的變化、需求的轉變。伴隨財富管理業務客戶數量的增長,財富等級的大量擴容,客戶需求逐漸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性。一個層面,超高凈值客戶財富傳承和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較大。另一個層面,未來十年家庭養老模式將會有非常大的變化,主流人群的養老投資需求巨大。同時普惠金融具有較大的挖掘空間。銀行可對普通、高凈值、私人銀行以及超高凈值客戶等進行分層,並進行差異化精準營銷,實施定製化方案,不斷滿足各類型客戶「創富、守富、傳富」等全方位需求。

三是渠道豐富化。

首先,在銀行內部,應整合優勢資源,實現資產管理、投資銀行、與營銷渠道的融合。其次,在同業之間,應實現與保險、信託、券商、基金等跨界合作。另外,應積極跨界布局互聯網,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營銷體系,將產品標準化、批量化與個性化、專業化相結合,增強線上移動渠道及線下代理渠道的銷售能力,同時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積累業務場景和客戶行為的動態數據,加強互聯網直銷網路布局,開發更加適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四是技術智能化。

將「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的新技術引入資管業務,提升客戶需求挖掘能力和風險管理效率。強化數據系統和IT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從銷售、投資、運營及風險管理一體化的端到端資產管理平台,建立強大的投資決策,和高效的風險控制及運營處理平台。

五是管理專業化。

在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日益規範的過程中,銀行資管業務機制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治理模式、組織架構、人才體系建設、激勵機制向市場化轉變;引進和培養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投研人才隊伍;積極轉變風險管理理念,由傳統的信貸風險、持有風險向交易風險、提供風險諮詢和管理服務轉變。

乘風破浪十五載,砥礪前行再出發!過去十五年,銀行資管業務乘借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東風,在投資交易、產品創新及運營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未來資管行業將回歸本源,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服務能力,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為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謝謝大家!

券商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