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元節!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以下均為我家鄉的風俗,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田村鎮!歡迎指導!

七月半,除了給先人燒紙,田村人還要喊「野鬼嘞領錢」!附田村喪俗細節大全!

田村七月半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田村人稱七月十五、七月半,這是陰人的節日,也是田村人紀念先人、感恩先人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田村的農事活動告一段落,從七月初一開始,街頭節日祭祀用品琳琅滿目,呈現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

田村人在七月半最流行的活動是燒紙——打紙錢、買祭祀用品,下午在指定的地方燒給先人。燒紙的地方一般為祠堂、家門口或馬路邊。公用祠堂的人家,通常是同一個祖宗繁衍的後代,在家門口、馬路邊燒紙只要朝著墳墓方向燒紙即可(田村人七月半一般是不上墳燒紙的)。

1

從七月初一開始,負責管理祠堂的人,會在一大早打開祠堂大門。因為這一天,傳說「陰朝地府」的鬼門關開了,已故先人的靈魂會在這一天,通過鬼門關回到人間(又稱「返鄉」),來到祠堂等候後人的供奉,接受香火和祭祀。

從七月初一開始,人們不再早出晚歸,吃完晚飯後盡量減少夜間活動,或在口袋裝些米用來辟邪,認為晚上在村子里活動容易遇上髒東西,不利於身體健康和家庭運勢。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人們開始準備七月半的祭祀用品。以前,人們用得最多的是用草紙「打造」而成的紙錢(田村人稱神錢)。「打紙」的工具很簡單,一個鐵器(底部有錢幣印)、一個木錘,一些草紙,一個裝有少許菜油的飯碗。

打紙錢有著嚴格的規定,時間要求在七月初一至十五之間的中午十二點鐘以前,田村人認為中午十二點是一天陰陽的分界點,十二點以前為陽,反之為陰。陽人在干陰人活的時間裡,必須避開陰的時間,否則陽人將會遭遇不測,且打出來的紙錢陰人收不到。

打紙錢時,先將紙裁成約A4紙張大小,用釘子釘住草紙的一角,固定在木板上,從左至右,橫豎共打11行,每排打11塊「錢幣」。打紙時鐵器時不時在飯碗里沾些油,以便將底端的錢幣印記清楚地打在草紙上。人們根據黃道「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黑道的「生老病死苦,神靈鬼哭哀」等思想,規範打紙時間、格式、以及注意事項。

2

七月半的上午,是村裡最忙碌的時候。這天一大早,打紙錢敲敲打打的聲音在村裡四處響起,有的打得快,有的打得慢,有的聲音洪亮,有的極富節奏感,人們根據需要祭拜的先人數量,來確定打紙錢的多少。

田村人做事一向積極主動,考慮事情也比較周全,在打完紙錢、分包紙錢的時候,還要確保為列祖列宗、無名氏(田村人稱「野鬼嘞」)準備一定分量的紙錢。

打好了紙錢,人們開始忙著用打紙錢剩餘的草紙寫「郵簽」,「郵簽」必須具備幾個基本元素——某個姓氏的祠堂名、誰收紙錢(陰人姓名)、誰奉上的紙錢(陽上的後人)、哪些東西等,寫完「郵簽」再將它們平鋪在地,沾上新鮮的鴨血,鴨血不能滴在陽人名字上,待血跡幹了,再將「郵簽」依次放在不同的紙錢上。

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七月半,田村挨家挨戶會從集市買來鴨子過節,而不是公雞呢?為什麼在給「郵簽」沾血的時候,用的是鴨血而不是雞血呢?

下午,人們帶著「三牲」去祭祀,其中就有鴨腿(田村話稱「大腳臂」)。田村人認為雞爪會將燒去的紙錢全部刨掉。另外,陰人領了燒來的紙錢返程時要經過奈何橋,七月半這一天鬼門關要關了,奈何橋十分擁擠,鴨子熟知水性可以游過奈何橋,確保陰人在鬼門關關閉之前返回,而雞卻難勝此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年來,人們燒紙錢的花樣也多了起來,打紙錢的現象似乎變得罕見。大家從街上買來印刷的冥幣,面額有5元到1個億不等,模擬度極高,讓人不得不感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陰人的日子也跟著好過了。

以前的七月半,村民提著籃子去燒紙,現在大家改成挑谷簍擔、推單輪車,甚至有的開車去燒紙。以前給陰人只燒打的紙錢,條件好的會燒「金耳環」「金戒子」「金銀錠」「衣服鞋子」,如今發展到了「冥幣」「洋房」「賓士寶馬」「美女」「蘋果手機」「平板電腦」等。由此可見,現在燒紙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3

七月半當日下午,午飯過後,時辰已到,人們提著籃子、挑著擔子,來到指定的地方燒紙。燒紙時,再將準備好的紙錢包裹有序的攤開,長輩還會向晚輩介紹說「這是列祖列宗的」「這是你太公太婆的」「這是你太公兄弟的」等。與此同時,有人開始燒香作揖,待準備工作結束后,便開始舉行燒紙錢儀式。

燒紙錢時,除了向晚輩逐一介紹先人,長輩還會念念有詞說「某某,來領錢喲」,說些祈福的話。年輕人則站在一旁看熱鬧,或用棍子撩動正在燃燒的紙錢,試圖讓火苗更加旺盛。如果看到煙塵在祠堂騰空而起,村民就會激動地說「你太公太婆,來了領錢了」。這時,人們都虔誠地對著祠堂的神台作揖祈福,像是在和先人相望對話。

到了燒紙高峰期,住在同一片的村民,陸續來到祠堂。雖然來的人多了,但村民恪守先來後到,待前一戶人家燒完之後才會前去燒紙。村民之間一個說一個「蠻有心」,相互交流和讚揚。

在祠堂或家門口給先人燒完紙后,人們回家了還要燒香打爆竹,在家周圍再燒些紙錢,專門燒給無名氏(野鬼嘞),燒紙的同時,人們還喊著「野鬼嘞,來領錢喲!」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田村的七月半還流行這樣一個玩法,晚飯過後,孩子們成群結隊跑到「東司」,將東司角落裡的掃把點燃(中國小生請勿模仿,謹記消防安全),舉著掃把,沿著大馬路喊「野鬼嘞領錢喲!」這時,人們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這一天是鬼節,場面十分熱鬧。

4

過了七月半,田村人認為陰間鬼門關關上了,人間的孤魂野鬼沒有了。人們可以恢復以往的正常活動。但田村人認祖歸宗的情結依然很重,他們祈求先人能以一種超自然的能力,保佑家庭幸福安康,祝願家庭運勢向好。

所以在七月半之前,有人會選擇封建迷信去「問仙」,了解先人缺些什麼就在七月半燒什麼,以此獲得心理安慰。七月半以後,如果家庭稍遇不順的事情也會考慮「問仙」。其實,這是人們認識自然、探索世界局限性的表現,也是農村典型的封建迷信活動。因為人死之後猶如一灘爛泥,已經失去了生命的真實意義,更不存在庇佑保護的可能。

如果真要獲得心理慰藉,我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過好當下,做一個善良的人。長輩健在的時候,多一些關懷,多盡孝道,勿要在陰陽相隔時留下遺憾,更勿裝神弄鬼、自欺欺人,一心向上、用心生活才是正道。

田村喪俗細節大全

死亡是一個人生命的終結,生與死就在於一口氣,然而,未知死,又焉知生?

死亡帶著濃重的封建主義色彩,給人帶來生離死別與悲傷。世人講究死者為大,認為因果輪迴,人死了其靈魂將去往另一個世界,換另一種方式存在。對於死者的後事,後人嚴肅認真,不敢有半點馬虎,遵循傳統和繁雜禮儀。

在贛縣田村,一個人死後,從入殮到進廳,從出殯到上山,每個程序的禮儀都極其講究。一個葬禮下來,歷經數天,各種鄉土禮儀相互滲透,盡顯田村千年古鎮文化。

「買水」

有的人「走時」毫無徵兆,但大部分人走還是有跡可循。當一個老人躺在床上不會說話了(田村人稱「啞掉了」),這時他的生理機能到了極限,只要一口氣沒接上來,這個人就要走了。

走之前,親朋友好友會提前守在床邊,陪伴著走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人一走,家人煎好荷包蛋放在逝者的嘴裡,代表亡靈在「陰間」有「吃路」。與此同時,悲痛的哭聲響起,家人在房間里生起爐子,親屬一邊哭泣一邊燒紙錢。

這時,家中的主要男人便會前去請地理先生、族人前來幫忙。地理先生叮囑兒子前去「買水」,為逝者擦洗身子穿壽衣。

所謂買水,是指兒子提著罐子帶上香燭,到河流下游順水方向打些河水回來。香燭插在河裡,或往河裡扔幾塊銅錢,代表向河神「買水」。

水買回來后,再參和些熱水,用逝者的毛巾蘸上水,在死者的七心(雙手心、雙腳心、前心、背心、頭頂心)給予抹擦,擦后再穿壽衣。

壽衣一般講究五件上衣,三件裙褲。如亡者為男性,則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如是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婦來料理。壽衣多用棉衣,表示對逝者的緬懷。

報喪

人走後,子女還要發喪,將長輩死亡的消息傳達給族人和外氏(這裡女方的家人)。如今,在田村,向族人發喪相對簡單,沒有很複雜的流程,一般打個電話說明情況即可。族人住得相對較近,一般只要村裡有人亡故,消息很快就會傳開,族人便聞訊而來,提供幫助。

向外氏報喪則相對複雜,處於對外氏的尊重。死者的兒子一般會與一位德高望重的族人,一起前往外氏報喪。

舅舅為大,一般向舅舅報喪。在指定的地方跪著向舅舅報喪后,兒子與族人一起到外氏家裡小坐,介紹死者去世的時間,具體原因,進廳、出殯的時間等。

在交流的同時,外氏的家庭主婦會煮好滿碗,用以招待前來報喪的親人。

奔喪

報喪后,外氏會準備奠儀、米豆(現在大都是折幣)、草紙、香燭等前來死者家中。

死者的兒子、兒媳會提前帶上子女,頭戴白帽子、身穿白衣服到外面跪迎外氏。這時,由禮房指定鳴爆人員鳴爆,並在嗩吶的樂奏中迎接。

跪迎分三次進行,每次跪的地點,雙方事先商定,最後一次應定在家門口為好。

外氏到了死者家中以後,由死者的兒子及族中較有聲望的人接待小坐,說說客套話。隨後外氏會提出要見死者的屍體。要是外氏是死者的晚輩,便會跪著雙手合掌,朝死者拜上三拜,以示對死者的沉痛掉念。

接下來,禮房先生就得在廳堂擺好凳子,讓外氏端坐凳上,並叫上一位孝男(死者的兒子)穿戴好白帽白衣,手端已放好白布的托盤(舊時用木製成端菜用的長方形盤子),跪在廳堂中央,由禮房先生拿出托盤中的白布,向每位外氏的肩上披掛白布,然後由外氏扶起跪著的孝男,嗩吶奏樂鳴爆完畢。

外氏受此禮儀后,會到禮房處登記自己的奠儀,這種奠儀錢,禮房可要切記不能收。這錢不但不能收,還得賠禮,就是另外用草紙或白紙包上一個裡面放著一定數量錢的包子,與外氏的奠儀的包子疊放在一起放好。

如有米豆的應按市麵價格計算退回錢,這錢也要用白紙包好與奠儀疊在一起並用小的紅紙條圈在一起,待送外氏時一併承上,其他紙燭照收不誤。

進廳

進廳,是指車夫將死者屍體從家裡移至專門陳放屍體的祠堂的過程。進廳的時間通常為下午,但也要根據地里先生算的時間為準。如果死者死後的幾天剛好日子不好,則會被要求「不敢動」,繼續停放在家中。

到了晚上,則會安排家中的男丁來守夜,這個守夜一般是守大夜,即一個通宵。守夜的目的在於看好屍首,謹防老鼠等損害屍體的完整性。如果規定一天「不敢動」,就守一個夜晚,如果規定兩天「不敢動」,就要守兩個夜晚,直到解除禁忌。

死者屍體從房間移入至棺木時,所有族戚友的人員,比死者年齡小的都得戴上或披掛在禮房處所發的白帽子或白布,並手上拿著一支或二支已點燃的香,雙膝跪著等候死者放入棺中。

屍體放入棺木擺放停當以後,打擊樂和嗩吶聲漸以停止,只聽得還有嗚嗚的哭泣聲。這時,車夫便會叫上外氏來棺木前觀看屍體的裝束,若有什麼不當,外氏就會提出一些要求,若一切停當后,外氏便會做出可以蓋棺的手勢叫車夫蓋棺。

救苦

進廳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是第二天早上就出廳(出殯)的,除非又遇上「不敢動」的情況。

出廳其實就是上山埋葬,在從祠堂到山上的過程中,送葬人員穿著白衣帶著白帽,只有關係稍微疏遠一點的親友,才會在肩上披一塊白布。送葬隊伍有吹嗩吶的、敲擊鈸的,哭泣的,沉默的,整個隊伍浩浩蕩蕩。

這個過程中,有三次救苦的規定,每一次救苦,送葬隊伍都要停下來。每一類被救苦的人都應準備好一個紅包。待救完每次苦時,被救苦的人就放一個紅包在放靈牌的桶里。

救苦的地點提前商定,救苦有三次,第一次,是死者兒子端著靈牌(道士寫好的一張紙牌)跟著道士圍著柩順、逆時鐘轉並跟著道士斷斷續續的祭拜。

第二次是女婿,第三次是外氏,其方法與動作與第一次的相同。

回靈

回靈是在救完第三個苦的後面,是整個葬禮的尾聲。

當救完第三個苦之後,外氏把靈牌送至死者的長孫手上,並在裝放靈牌這小桶中重新點燃新的香燭,把原來在桶中的香燭拋棄,端靈牌者肩上披掛事先準備好的紅布。

嗩吶奏樂,把不需到墓地上的所有親朋好友送返回家。在返回途中,不能完全按原來送葬時的路途返回,必須先選擇一條能繞開一段原來的道路返回家中。快到家時,家中要派人在廳堂或祠堂門口鳴爆接靈。

把靈牌接入家中后,放置七七四十九天。在這一時間裡,每天都得在靈位前點上香燭。期滿后,把靈牌送至門口焚化。

送外氏

吃過災飯後,外氏小坐一會兒,會向死者親人提出要回家,禮房先生就得用迎接外氏的形式向氏發紅大布,即「掛紅」。

這時,由孝男端著放好的紅布及包好回賠錢包的托盤,由禮房先生在外氏的肩上披掛紅布,及將這些奠儀包括賠的禮錢向外氏一一說清。

待全發完畢后,鳴爆,嗩吶奏樂送外氏出門。

送至一定距離時,再叫外氏倒回家中坐上一會兒,這象徵雙方還有來往。家人端出茶果陪外氏再坐一會,吃些東西。

外氏再次提出要走時,就由親屬或禮房派人送出門外。

送發糕

建墓地的工作人員,自靈柩抬至山上后,一直還在山上做事,中午之前,家屬須為做墳墓的師傅,送上用大米粉做成的發糕「過午」,象徵著逝者的後輩能步步升(糕)高。

與此同時,家人還會將發糕送給族人一起食用,感謝大家幫忙,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如意。

墓地建好后,要弄桌好茶飯,叫上幫忙的親朋好友、工人、師傅等吃上一頓,以示對所有幫忙者表示感謝,這叫「圓工飯」,象徵著整個喪事圓滿結束。

謝山神

接下還有「謝山神」、「應七」等事項。這些事項都由死者家屬獨立完成,不屬於辦喪事的範疇。

謝山神的日子,是自動用山上泥土、挖墓穴之日起到第三天。

這一天,家屬就得做好米果帶上香燭、紙錢、雄雞一隻,到山上墓地前點燃香燭殺雞燒紙,進行朝拜祭祀活動。

應七

應七就是自死者斷氣那天起至第七天為「一七」,自第八天為「二七」的第一天,直到第十四天為二七。

第十五天為三七的第一天,依此類推,到第七個「七」。

死者家屬要在每個七的最後一天,(除不做米果之外)幾乎與謝山神的活動一樣,到山墓前「應七」。

另外,田村人還會將逝者使用過的東西帶去墳前火化,或扔在墳的「龜背」上。逝者睡過的床、床板會一起扔到家附近的池塘里,等一定的時間后,再洗乾淨扳回家裡,重新使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