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預言:十三年後中國主導世界,美國第二!

據媒體報道,美國著名雜誌網站《福布斯》6月26日發布了一篇關於的文章,題為《工業到2030年將主宰世界的四條理由》,如圖:

這篇報道提到一句話:

從當前趨勢來看,工業在2030年躍居首位的能力是確定無疑的。

13年後,僅僅是工業能力主導世界嗎?

強大的邏輯究竟是怎麼樣的?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看一下:

深入解讀:走向強大的四個必經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無「農」不穩

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歷代統治者都視農業為國家的根本,十分重視農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實現長治久安的目的。

比如歷代政府都重視引進或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改進生產技術,興修水利,編著農書,這就使得的農耕文明長期居於世界先進水平,農業文明的表現其實就是手工業,因此手工業享譽世界。不論是官營手工業還是民營手工業,都有著部門眾多,品種齊全,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高等優點。精美絕倫的絲織品,流光溢彩的瓷器,神秘漫長的絲綢古道,「絲國」、「瓷器大國」的美譽無不折射出東方古國的豐盈與富饒。

這種模式發展到康乾盛世時達到巔峰的狀態,當時農業的發達首先表現在荒地的大量開墾、耕地面積的擴大。1661年全國耕地面積為526萬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統計數字,達到851萬頃;到1725年(雍正年),全國耕地面積為526萬頃;此時農業種植方法的進步,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廣東部分地區收穫早稻以後,又插晚稻;收穫晚稻以後,再種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穫以後不能續種晚稻,就種蕎麥,等等。

此時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一直主導著社會的進步。

第二個階段叫:無「工」不強

對這個概念應該體會更深,因為只有經歷過、痛苦過,才能真正的醒悟。近代的,正是在工業起步上慢了世界一個節拍,才倍遭西方列強的欺凌。

所謂:盛極而衰,樂極生悲。就是在農業的巔峰時期才開始走了下坡路,當時處於盛世太平下的康熙開始閉關鎖國,對清初已經萌發的工場手工業不是扶持而是嚴加限制。例如對絲織業機戶的織機數量、工匠人數、工資定額,冶鐵業場主的採礦地點、爐數、產量、價格、運銷地點等等都有嚴格規定;並課以高額稅金。采銅業的產品一度只許以成本價賣給官府,再由官府售賣。還在傭工中另外實行一種保甲制,他們「日則做工,夜則關閉在坊。

而此時的西方社會已經開始迭代發展,通過工業革命把人類引入了大工業時代。

西方列強包括日本,皆因工業而走向強大,英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霸主,是因為它領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蒸汽機的發明到運用開始,不到100年的時間裡,英國工業總產值已經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

德國工業化比英國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國的工業人口佔比僅為不足3%,但是德國家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鋼鐵工業蓬勃而起,湧現出魯爾工業區、薩爾工業區等工業重鎮。至1870年,德國蒸汽機動力達248萬馬力,煤產量達3400萬噸,生鐵產量達139萬噸,鋼產量達17萬噸,鐵路線長度18876公里。至一戰前夕,德國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5.7%,鋼產量是英國的2.26倍,發電量是英國的3.2倍,鐵路里程達60521公里,成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

1850年之前的美國一直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南方則是種植園經濟,農場蓄奴,種植棉花、茶葉、糧食。北方則是輕工業,以食品加工手工紡織為主,同時也出產木材、礦產等原材料。

美國也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上美國擁有比德國更好的發展潛力——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龐大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使美國工業得到爆炸式增長——從1868年到1880年,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至一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首位,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2%。至二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8.7%。這使美國在二戰期間平均每兩個月建成一艘艦隊航母,每年產4萬架飛機,2萬輛坦克的根源所在。

1900年的日本還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當時工業總量只佔世界的2.4%,但是日本分別在1905年搶了沙俄庫頁島的南半部;在1910年進行了擴張,在1919年侵佔了的青島,這個島國通過戰爭搶奪他國資源,以獲得工業發展的原始資本。到了1937年,日本工業產值已經佔世界的4%,居第六位。二戰之後,日本在美國的扶植下工業迅速發展,1969年美國進口的鋼鐵42%來自日本,於是日本GDP在1966年超過英國、在1967年超過法國、在1968年日超過了聯邦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而這一年正是明治維新100周年。

蘇聯的強大也完全得益於工業,一戰前夕俄國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8.2%,雖然貌似工業實力不俗,但工業產值中很大一部來自外國投資的輕工業,本國重工業只佔全部工業的1/5,也正是因此,俄國被稱為「泥足巨人」。

蘇聯建立后通過第一、二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由農業國家變成強大的工業國,至二戰前夕蘇聯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7.6%,而且工業結構以軍工、重工為主體。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4萬架飛機,並最終打贏了衛國戰爭,為日後的美蘇爭霸打下了基礎。

而二戰期間,工業僅佔世界工業生產的0.3%,日本侵華前已經可以每個月造2000架戰鬥機,而一架也造不出來,所以日軍在戰鬥機的掩護之下,數次順利突破的防線!

但是現如今工業水平已經突飛猛進,建國后毛澤東為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改革開放之後這些基礎終於有了用武之地,2007年的時候工業產值是美國工業產值的65%。而到了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已經反超美國,是美國的1.0倍,是德國的3.46倍,是日本的2.35倍!

如今從工業前景上而言,世界上再也沒有國家能像這樣,擁有龐大的人口、廣闊的國土、發達的教育、完備的工業體系、以及深厚的文明等特點於一身!

第三個階段叫:無「網」不達

人類最近的300年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大工業時代,大工業時代的使命是為人類搭建各種基本設施,包括硬體、資源、設備、產品等等,通俗的說就是為人類搭建舞台,它讓世界硬朗又開闊。

如今舞台已經搭建完畢,而我們也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人類正在進入無網不達的信息時代。水木然認為未來是一個高度協作、跨界互聯、且鏈接無處不在的世界,每一個人、每一份信息、每一件商品,都是價值鏈上的一個重要的節點,無數條價值鏈細而不脆、繁而不亂,正在支撐一個全新的世界。

世界正在由堅硬變的靈動:價值多元化、財富流動化、分工細緻化、產品定製化、組織扁平化。

數據和信息開始反作用於物質現實,並逐漸掌控世界運作,顯然這是一場新的疆界開拓運動。

最令人興奮的是,和美國開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引領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由互聯網進程和完善程度決定的!

人、信息、商品三者鏈接起來可以發揮1+1大於2的綜合效應。因為人與信息、人與商品、信息與商品是可以互相作用的,一旦鏈接起來,就可以發生裂變和聚變的效應,瞬間聚合、張力無限。

互聯網發展了20年,現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BAT分別掌握著的信息型數據、交易型數據、關係型數據,然後利用跟大眾的通道不斷兼并後起的創新企業。

未來一定會打造出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將BAT收入囊中,通過高效協作和行業細分,來優化配置社會的各種資源,包括各種大大小小的、邊邊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費一個螺絲、不放棄一個靈魂,將整個社會帶入價值創造和吸收的大循環。實現了萬物互聯、價值共享。

第四個階段叫:無「文」不興

這才是強大的真正階段,那就是精神的復甦,我們先來看一下西方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

15世紀的歐洲還處於被教會統治時期,基督教禁錮人性,讓人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後來歐洲先後發生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通過「復活」古希臘和羅馬的精神文化,創造出一種主動、創新、積極的氣氛,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在歐洲發展起來。

所以工業革命之所以在歐洲發生,跟文化思想解放是分不開的,文藝復興引發的「人文主義」思潮,肯定了人的力量,讓人類堅信人可以改變一切,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里有句著名的話,他說人是「萬物的精華、宇宙的靈長。」這句話就出自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鼓勵人們用不斷用發明和創造去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

經過文藝復興300年的醞釀和準備,歐洲的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領域全面取得優勢地位,只等著啟蒙運動的一聲號角,歐洲的封建體制就開始忽喇喇大廈傾。緊接著就是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藉助資產階級及其實力,歐洲各封建君主國開始在全球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擴張,到處建立殖民地、劃分勢力範圍,同時強力推行文化輸出。其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和美洲相繼取得勝利,到19世紀末,歐洲文明一躍而為全球文明。肇始於文藝復興時期,后經過啟蒙運動理論化和資產階級實踐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也在這個過程中通行全世界。一直到現在。

如今對世界經濟、外交和安全正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但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自從近代以來一直被強勢的西方文化的所輻射,不僅,全世界都在遵循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而我們也發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領的工業化大道上,人類越走越快,但是也越走越膽寒,放眼四望,我們已經被各種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戰爭衝突,和恐怖襲擊所包圍……

世界該走向哪裡?糾結那種思想文化才能帶領人類走向未來?

先看西方,為了將世界帶入到一個統一的經濟市場,西方文明在過去幾百年對世界的不斷征討,藉助經濟上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促進了全世界各個文明學習西方文明而自強。因此從經濟上講,西方世界在經濟和科技上影響了世界,但從政治上講,西方無法為世界建立一個統一有序、且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世界國家」。因為他們無法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更何況西方本身內部都無法統一。

再看東方,雖然連續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已在五四運動后遭到全面否定,各種西方各種思想潮水般湧入中華大地。但是當前傳統文化已經逐步復興,正在跟西方文明強烈的碰撞,這是一個激蕩的大時代!

西方崛起的曾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人類文明創造過巨大貢獻的,比如公平自由的市場、民主的選舉,憲政的體制、公民的權利等等,西方的成就對世界影響是深遠的。而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體現在善於不斷吸取先進思想,在容納的過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終將外來的先進思想轉化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文明憑什麼可梅開二度?

首先,儘管也多次經歷過混亂和解體,但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人完整地守護了一個超級文明,長時間生活在一個文明帝國的穩定秩序中。其次,人保持著可貴的天下主義的精神,恰恰文化是距離狹隘的民族主義最遠的。而同時儒家、道家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使得文明符合了新時代人類社會整合的需求,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

古人就開始追求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中華文明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改革精神,有「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論,有「天人合一」中的人與自然、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精神,以及中華文明和平世界主義的天下世界觀,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

崛起的第一步,一定是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這是一定的!崛起將人類文明跨入新時代,也註定將照亮整個21世紀。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還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未來十年,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依然是。只所以擔此重任是因為他還有很多改進空間,最主要的是不斷前進的決心!

崛起將人類文明跨入新時代,也註定將照亮整個21世紀。

溫馨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