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物館教育研究將何去•何從?

本文以統計數據為依據,對近三十年博物館教育研究領域的主題演化進行分析,揭示各階段研究主題的分佈與特點,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整體演化規律與趨勢,為博物館教育領域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背景分析

博物館教育是博物館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一種實踐方式,伴隨社會發展和博物館觀念變遷,其表現出鮮明的動態化特徵。作為舶來品引入,博物館更多地被早期先進知識分子認為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推動社會變革、促進國家進步的重要工具,博物館教育功能因而備受重視和推崇。

有學者從博物館教育實踐出發將其發展劃分為:初始(1905-1949年)、曲折發展(1949年至改革開放)、大發展(改革開放至新世紀)三個階段,與博物館教育實踐相應,博物館教育理論研究也在展開。

數據分析結果

1.數據統計

以《學術文獻總庫(網路版)》(CNKI)為數據源,以「博物館教育」為檢索詞,獲有效文獻計1257篇。

2.階段性分析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1985年後的三十年中整體呈遞增趨勢。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2001)

博物館教育研究的起步階段,發文量各年略有起伏;

第二階段(2002-2010)

年發文量均在20篇以上,比上一階段有較大提升,且呈現較為顯著的增長,這一階段可稱為博物館教育研究的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2011至今)

年發文量均在100篇以上,表明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博物館教育成為研究熱點。

各階段核心作者分佈

1257篇有效文獻共由1242名作者貢獻。第一階段以高校教師為主;第二階段研究人員主要來自自然科學博物館和科技館;第三階段核心作者背景構成則較為多元

各階段主要研究機構分佈

從研究機構類型分佈來看,博物館略多於高校。從階段分佈情況看,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機構在博物館教育研究方面起步較早;而復旦大學、湖南省博物館、華東師範大學等在第二三階段表現上佳,攀升幅度較快,居於發文總量前列。

研究主題階段性分佈及特點分析

1.第一階段(1985-2001)研究主題分佈及特徵

由於該階段文獻數量較少,共遴選出36個關鍵詞,以博物館工作、博物館學、博物館事業、陳列展覽為中心,以教育工作、教育內容、藏品研究等為次中心。

這一階段主題內容可歸納為4個方面:

(1)博物館教育定位研究,即在博物館工作、博物館學中尋找博物館教育所處位置;

(2)博物館教育資源研究,該階段將陳列展覽與藏品視為核心教育資源;

(3)博物館教育性質研究,主要將其定位於愛國主義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及終身教育;

(4)不同類型博物館的教育研究,這一時期對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的教育問題探討較多。

此階段是博物館教育研究起步時期,研究主題內容體現出鮮明的基礎性和宏觀性。

2.第二階段(2002-2010)研究主題分佈及特徵

該階段共遴選出67個關鍵詞,以博物館事業、博物館工作、博物館學、博物館建設為中心,以愛國主義教育、陳列展覽、館藏文物等為次中心。

這一階段研究主題內容可歸納為6個方面:

(1)博物館教育定位研究;

(2)博物館教育資源研究;

(3)博物館教育性質研究;

(4)博物館教育理念及方式研究,關鍵詞包含多媒體技術、教育方式、講解過程、講解內容等;

(5)不同類型博物館的教育研究,關鍵詞涉及數字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大學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等;

(6)博物館教育對象研究,關鍵詞涉及公眾服務、觀眾、青少年教育、教育對象等。

博物館教育對象研究、博物館教育理念及方式研究,這兩個新出現的方面表明研究逐漸由寬泛宏觀的基礎性思考趨於微觀層面,並貼近博物館教育實踐需求。

3.第三階段(2011-2016)研究主題分佈及特徵

該階段共遴選出74個關鍵詞,以教育功能、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館校合作為中心,以博物館建設、陳列展覽、博物館學為次中心。

這一階段主題內容可歸納為7個方面。與上一階段相比,館校合作研究逐漸進入視線。

主題演化規律與發展趨勢

從整體看,首先,主題類目數量呈增長趨勢,第二階段是博物館教育研究框架趨於形成的重要時期;其次, 主題類目平均規模變大, 各主題類目涵蓋關鍵詞平均數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說明研究逐步向內涵化與縱深化發展。

1.博物館教育定位研究

從各主題類目具體演化來看,「博物館教育定位研究」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后讓位於博物館教育性質研究。

2.博物館教育性質研究

出現在第一階段,在第二階段保持穩定發展,屬於中頻主題類目,至第三階段發展為熱點。博物館教育性質具有多維性,在不同視域下呈現出迥異的性質側面,其傳統性質定位為社會教育、公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終身教育等。一方面與博物館在社會當中的作用與功能相吻合,另一方面也受宏觀政策影響。在「館校合作」背景下與學校教育相比較,出現新的關鍵詞,如非正式學習、第二課堂等。

3.免費開放

從第二階段起成為該主題類目的一個新討論點,這與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4.博物館教育資源研究

教育資源的挖掘是博物館教育實施的前提,對其認識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從傳統觀念中的陳列展覽、藏品拓展為有形和無形兩種資源,前者包括博物館的建築、環境、藏品和展覽等,後者則是指有形教育資源所負載的各種知識和信息。

5.不同類型博物館的教育研究

其規模無顯著變化,屬於低頻主題類目。博物館教育及其實施特點與博物館類型間存在一定對應關係。隨著博物館實踐的發展,新興博物館類型得到一定關注,如生態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等。以這種研究重點的變化體現出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6.博物館教育理念及方式研究

為第二階段新增主題類目,與博物館教育實踐聯繫最為密切的便是博物館教育理念與方式的研究。除了博物館原有的講解、陳列設計及多媒體技術教育的教育手段,又新增教育模式、互動、新媒體、信息技術、數字化等當代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因素,使原有領域擴容,拓展了研究範圍。

7.博物館教育對象研究

為第二階段新增主題類目,在第三階段呈擴展性發展。教育對象研究是「因材施教」理念的體現。多集中在觀眾、教育對象、青少年對象的研究上。

8.館校合作研究

作為第三階段新增主題。在「將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及2015年初頒布的《博物館條例》的背景推動下,館校合作研究成為當前最為活躍的研究主題。結合主題突變性及演化狀態,可以預測館校合作、博物館教育理念與方式、博物館教育對象等是博物館教育領域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博物館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有轉嚮應用研究的趨勢。博物館學作為一門實用之學,其根本出路在於從博物館的實際工作出發,研究現實中的具體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這也是博物館教育領域應秉承的發展方向。

結 語

任何一個學科領域研究主題的演化均為動態過程,具有產生、消亡、分裂、合併、擴張、收縮等運動形式。博物館教育作為博物館一項重要而穩定的職能,其實踐與研究仍將繼續。本研究立足當下,回顧該主題近三十年的演化發展,其內部階段性可通過文獻計量方法加以分析,而判定這三十年在該領域整個研究所命周期中所處位置則需借鑒他理論。

庫恩(Thomas Samuel Kuhn)的科學發展模式理論為當前博物館教育研究在該領域總體研究發展中進行定位提供可能。庫恩將某一學科的知識發展過程分為「前科學」「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三個階段。其中「前科學」是知識發展的早期階段,研究多就本學科基本觀點進行討論,並提出未達成共識的各種理論;「常規科學」則以範式形成為標誌,並根據已成為範式的理論進行理論深化和應用方法的研究;而在「科學革命」階段,隨著研究的成熟,科學活動中會出現與現有範式不一致的新現象,打破舊範式,使學科呈螺旋狀開始新一輪的「前科學」階段。將近三十年博物館教育主題研究的演化表現與此理論相對照,會發現其仍處於由「前科學」向「常規科學」過渡的階段中。博物館教育領域仍有廣闊空間尚待深入探索。

本文已獲得《博物院》雜誌授權,改編自《近三十年博物館教育研究主題演化分析》,原文刊載於《博物院》雜誌2017年第2期(總第2期)。作者:劉迪、劉君傑、周沫、張發亮。

《博物院》雜誌2017年第2期

《博物院》雜誌

《博物院》雜誌是由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共同協辦的國家級博物館行業期刊。該刊主要欄目有:專題探索、理論研究、博物館實踐,涵蓋與博物館相關的以下學術研究成果:博物館學理論與博物館史;藏品徵集與保管;藏品修復與保護;藏品研究;展覽與展評;博物館教育;宣傳與文創;博物館管理;開放與安保;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數字化與信息化;專著與論文述評;與博物館相關的歷史與考古研究、古建築和古遺址的保護與研究及其他相關研究成果。

《博物院》雜誌為雙月刊,國際標準大16開本,136面,全彩印刷,面向國內外發行。

訂閱方式:

1. 讀者可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碼80-603。

2. 讀者也可在中科期刊淘寶店網購或與本刊發行部聯繫。

傳真:010-64030141

地址:北京市東黃城根北街16號 100717

相關鏈接:

寓教於「館」:如何將博物館打造成為青少年教育和美育的校外課堂?

博物館教育的價值: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臨展、教育、文創、傳播,博物館亟待解決的4大問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