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國維逝世90年:他的死標誌一個時代的終結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90年前的今天(1927年6月2日),著名學者王國維自沉於昆明湖,年僅51歲。

王國維先生像( 1877.12.3—1927.6.2)

王國維是新史學的開山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字學上均有成就。法國著名學者伯希和曾說:「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

對於王國維棄世的原因,有殉清說、殉文化說、羅振玉逼債說、悲觀厭世說、性格陰鬱說、家庭原因說、受叔本華哲學影響說、梁啟超陷害說、綜合原因說等。

王國維死後,溥儀下旨,發給王家治喪費兩千元,謚以「忠愨」(音如「雀」)。按謚法,「行見中外曰愨」,「忠愨」意為忠貞樸實,表裡如一。

據吳其昌(著名學者,曾就學於王國維)稱:王國維去世后,梁啟超曾請求北洋政府褒揚王,為此找到當時的國務總理顧維鈞,顧允提出閣議,結果多數閣僚不知王國維是誰,閣議未被通過。

學霸也偏科

1877年12月3日,王國維生於浙江海寧。

海寧王國維故居

王家先世為北宋名將王稟(即《水滸傳》中誣陷阮小七謀反者),金將完顏宗翰攻太原時,王稟堅守250餘日,城破而死。

元代以後,王家以農商為業,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古文化功底頗深,卻「名不出於鄉里」,以游幕所得,中年後投資茶漆、生絲等貿易,並有田租、房租收入,尚稱溫飽。

王乃譽喜收藏,「遍游吳越間,得盡窺江南北諸大家之收藏」,且好新學,曾想在家鄉設置炮台,以保護鄰里。王乃譽的女婿(即王國維的大姐夫)陳汝康是翰林院庶吉士,參加過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巍然列名於強學會」,后因戊戌變法遭禍,回鄉避難,35歲便病逝了。

據王乃譽記,1891年元宵節,他攜14歲的王國維去友人家猜燈謎,「餘思不得,竟無一中。靜兒(即王國維)中一《詩經》語」。未幾,王乃譽又約朋友猜謎,「小立燈下。靜得二中……諸人皆無所中」。

王國維天性聰穎,卻不擅考試,兩度科場遇挫,僅得秀才出身。王國維后在上海東文學社學習,半年後因考試成績「不及格」,差點被開除。

1902年2月,羅振玉資助王國維赴日,王就讀於東京物理學校,但王國維不喜歡幾何等課,且患腳氣病,半途而廢,故王國維日語口語不佳。

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曾說:「王(國維)先生會一點日語,有時當羅(振玉)先生的翻譯,可是不太流暢而且口吃,不太好懂的。羅福萇當翻譯的話就非常好懂。」

幾句話創造出一位國學大師

1898年2月,在《時務報》中當書記(即校對)的徐家腥辭職,推薦正在鄉間靠教書糊口的同鄉王國維替代,王因此到了上海。

工作之餘,王國維每日午後到東文學社學習3小時,該學社由羅振玉投資,羅偶然在一學生扇面上看到王國維的題詞,有「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西頭望大秦」句,遂「大異之……拔之儔類之中,為贍其家,俾力學無內顧憂」。

王國維與羅振玉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稱羅振玉是「書商+騙子」。遜清「小朝廷」內部派別林立,鄭孝胥為排擠羅,散布了大量謊言。羅振玉曾全力支持溥儀復辟,充任過偽職,被時人視為漢奸,但作為著名學者,羅振玉在保存明清大內檔案、整理敦煌文卷等方面有突出貢獻,郭沫若曾說:「欲清算的古代社會,我們是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其出發點了。」

《時務報》倒閉后,羅振玉安排王國維到《農學報》工作,還任王為東文學社庶務,月薪30大洋。

羅振玉是近代農學奠基人,他編纂的《農學叢書》「未請文襄(即湖廣總督張之洞)禮發銷行就很暢……贏餘千金」,得到張之洞的賞識。1902年1月,張之洞派羅振玉去日本考察教育,羅特意將王國維帶到日本。

王國維早年醉心於叔本華、尼採的唯意志論,羅振玉勸道:「尼采諸家學說,賤仁義,薄謙遜,非節制,欲創新文化以代舊文化,則流弊滋多。」王國維「聞而懼然」,從此轉向國學。

寫國歌卻被嚴復打敗

1905年秋,羅振玉入清廷籌備中的學部就職,仍提攜王國維,但王科名太低,又值父喪,到1907年才入學部編譯圖書局當編輯。書局總纂為嚴復,嚴復工資為200兩白銀,王國維僅30兩。

王國維私下對嚴復不以為然,因嚴復在翻譯中喜歡生造詞,如將「神經」譯成「涅伏」。

嚴復認為東西文化不同,翻譯最忌套用中文成詞,易致誤會。在翻譯《群己權界論》(今通譯為《論自由》,英國學者穆勒的名著)時,嚴復刻意創造了「自繇」一詞,而不用「自由」。他認為,原詞是政治術語,與日常生活所說的自由完全不同。

嚴復確有遠見,但「自由」最終優勝,「自繇」反被劣汰,此誤譯給後學帶來極大困擾。魯迅先生一度贊同嚴復主張,只用「涅伏」「自繇」等。

王國維則質疑道:「創造之語之難解,其與日本已定之語,相去又幾何哉?」主張直接引入日文中的成詞。雖有不滿,但王國維極少公開論人,他後來曾批評辜鴻銘說「批評頗酷,少年習氣,殊堪自哂」,但馬上又寫道:「辜君雄文卓識,世間久有定論。」

在學部期間,王國維完成了大量譯著,名聲鵲起。

清朝末年,為外交方便,清廷下令學部創作國歌,嚴復、王國維均提交了作品,據袁嘉穀說:「張文襄(張之洞)命大家擬作國歌,靜安(王國維)等人都作了。我看靜安所作太長,就將蔣伯斧作的送到張文襄去看,後來仍是中止。」

直到辛亥革命前幾天,清廷最終諭定嚴復的《鞏金甌》為歷史上第一首國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