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匠心精神傳承者,雄安工匠鄧春江!

大雄寶殿、少林寺山門、鐘樓、鼓樓、木牌坊……一堆不起眼的木頭,在雄安新區雄縣工匠老鄧的手裡,卻變成了一件件玲瓏別緻的微縮古建。

在2017年的盛夏時節,我們攝製組慕名來到老鄧的陳列室,一件件逼真的微縮古建築整齊地排列在一起,構成了一組古建築群。

「這座大雄寶殿是我的第一件作品。」老鄧指著最里側一座模型說,這件作品在2010年開始製作,原型是五台山上的一座廟。整座模型約一人高,整體保持著木料原本的樸實色調而又不失光澤,從遠處望去,頗能顯出古典中式建築的恢弘與肅穆。除了個頭小,他的模型和原建築別無二致:大殿正側門均可以自由開合,門窗都採用了鏤空手法進行雕刻,通透而精緻。屋檐下的斗拱交錯,向外挑出,每個檐角上都裝飾著神獸,檐角下面則掛著銅鈴。

老鄧,叫鄧春江,今年62歲,是雄縣雄州鎮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木工。

不過在他的心裡,卻有一個很大很大的世界,就是把全乃至全世界的古建築按比例縮小,搬到自己的創作室。

老鄧是「老三屆」,生長在所謂「既要學工,也要學農」的時代。在上學期間,他就選擇了木工班,整天倒騰的是錛、刨、斧、鋸。15歲國中畢業后,老鄧依然痴迷於木匠這個行業,他先後跟過兩位師傅做學徒,歷經幾年的時間。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謙虛好學、善於鑽研的老鄧很快成長起來,卻由於種種原因,沒能繼續從事這個行當,不過對這門手藝的熱情卻從沒隨時間流逝而減退,直到如今年過花甲,他仍能潛心研究,作品迭出。

來到老鄧的古建模型陳列室,簡直就是走進了一個微縮的古建群。

最前面的是一對兒鼓樓,通體殷紅,正是古建築中最莊重高貴的顏色,再看它戶樞瓦檐,每一處都精緻至極,無論是自由開合的殿門,規矩嚴格的窗棱,還是小到寸高的門檻,對稱工整的對鎖,甚至上揚的屋檐、威武的神獸……每一處都做足了功夫。

鼓樓後面陳列的依次是少林寺山門、牌樓和鐘樓,每一件都可稱得上是精品,每一件都讓人感受到它們所凝聚的作者的心血。

然而,最讓人驚嘆的是,所有的建築結構,大到樑柱,小到窗棱,全部採用的榫卯結構,即不用一顆釘子,完全靠榫頭和卯眼相連接。

在老鄧的工作室,地上堆著長短不一的木材,檯面上擺滿了一個個接榫部件,最基本的部件都是長不過十幾厘米,寬度、厚度不過一厘米的木條。

老鄧說,這些都是他一鋸一鋸地切割,一下一下地刨平,又一刀一刀地刻出榫頭和卯眼,再一根一根地插接起來的。他拿起木條,三下幾下,一個最簡單的部件就呈現在眼前。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卻有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靈動,讓人不難想見這功夫背後的艱辛付出。

鄧春江說,他所有的模型都是靠木製構件之間的凹凸結合組裝在一起的,也就是「榫卯技術」,「每一件作品,從柱子、門梁、斗拱到窗戶、門,一顆釘子都沒用。」

這些模型,都是用一些不過10餘厘米的細碎零件一點點拼裝而成,每個零件都是靠鄧春江手工製作。

鄧春江隨意拾起一件十幾厘米長的拼裝構件。「這一塊部件得用30多個零件拼成,做一件成品,估計得用上幾十萬片零件,一兩年的時間。」

那麼,是什麼讓老鄧幾十多年的時間,執著於此的呢?

老鄧說:「這麼大年歲了,又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這麼做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就是希望給子孫後代留下點東西。現在除了高校里開設古建系,給學生們傳授知識,民間基本很少有人學這些東西了,可以說,到了我這個歲數,下面沒人繼承我的手藝了,我兒子都不學,所以我想趁著現在還能動,給後人們留下點東西。」老鄧的述說樸實真誠,不由讓人心生敬意。

聽老鄧說,每年都會有高校學生來他這裡實習,他記住的就有河南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大學、西安漢中等高校,還有蒙古國烏蘭巴托來的,都是學習請教他的技術的。老鄧說學生們理論知識學得好,但是動手能力就差些了,曾經有一個和孔明鎖差不多結構的物件,他讓學生們拆開,只有一個在清華古建系在讀的大四女生做到了,老鄧感慨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他說:「留給後人們這些東西,都有敗筆,是希望後人們能研究,去破解,這樣才能進步,才能突破,才能傳承。」

比如這榫卯結構,可是古代工匠集體的傑作,千百年來,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其奧秘正在於此。

老鄧還感慨古人的建築智慧,他說古人們建房,都是以「人」為本的,結構完全是根據人的需求計算的,比如寺廟房檐的設計,古人是根據天氣設計的,「五級風后是中雨,不能淋濕我僧衣」,即中雨時候屋檐下晾曬的僧袍是不能被打濕的,屋檐是要能抵擋斜風細雨的。

是啊,對一個合格的木匠而言,必須做到管中窺豹,才能掌握整個建築的規模。古人們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但是他們卻能從實踐中去摸索、去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於是天干地支、五行八面、子午線等等都成了古人們的度量衡。老鄧說這一點是國外遠遠做不到的。

原來經人介紹,老鄧對古建的成就早已名揚四方,先後有日本、蒙古等國家的專業人員及愛好者前來拜訪他,意欲高價收購他的作品,但都被老鄧一一謝絕了,用老鄧自己的話說,這是中華文化中的精髓,怎能隨意讓他們竊了去!

現在,鄧春江正在製作一對需要600000片零件的「日月塔」,他在微縮古建築之路上,還有著更多的計劃。「我還有很大的熱情,想做出更多的古建築微縮景觀,留下來,讓後人去研究、去發揚。」

是啊,幾十年的歲月磨礪,並沒消磨掉鄧春江對木工的熱情,花甲之年的他再度拾起了年輕時曾痴迷的手藝,一發而不可收拾,簡直成了「木痴」。就是這樣小小的一個木工,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種堅守,他不為金錢所改變,也不會為利益所撼動。

正是這種堅守,讓老鄧的手靈巧中透著穩健,於是才有了那些巋然挺立又靈動飛揚的樓台殿塔;也正是這種堅守,老鄧的心才能平靜又坦然,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那種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嗎?

往期內容 同樣精彩

新區補償還未定,這哥仨就因分地鬧起來了!

新區三項行動8月8日前要完成這些任務

再說一遍,TA不是「蕩婦」!

19個國家級新區排名,雄安排到第幾?

雄安新區的大淀頭:節儉風吹走窮講究!

細數那些改名失敗的城市,沒文化真可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