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論動態】 孟捷: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和基本特徵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人民大學教授 孟捷

內容提要: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有兩個來源,其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即以《資本論》為代表的經濟學,它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思想來源。其二是當代西方新興政治經濟學,如演化經濟學、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斯拉法主義經濟學等等。

關鍵詞: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新興政治經濟學

一、市場經濟理論的三個版本

建設當代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涉及很多問題,如實踐基礎、理論來源及概念體系。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形成一些規律性現象,這些現象構成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基礎。市場經濟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在理論上形成了三個版本。這三個版本的差別主要體現為市場和國家(或經濟與政治)關係的差異。第一個版本是市場經濟1.0,即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構想的市場經濟。斯密認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私人企業,國家只是守夜人。凱恩斯主義出現后,市場經濟進入2.0版本。凱恩斯認識到,在一個純粹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中,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這個固有矛盾,因此他認為諸如投資這樣重要的權力不能完全交託給私人,國家必須接過一部分投資的權力,這樣國家就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另一個主體。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客觀上為形成市場經濟3.0版本打下基礎,如復旦大學史正富在《超常增長》一書里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所謂三維市場經濟,其中私人資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是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三維市場經濟的提法恰好對應於市場經濟3.0版本。三維市場經濟或市場經濟3.0與以往的市場經濟版本的區別,主要在於增加了一個競爭性地方政府體系。的改革始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權,這在新成立初期就是很重要的問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就重點提出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的論述。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依然是重要問題。改革之初,中央和地方圍繞剩餘所有進行了權利劃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舉措,相當於構造一種新的生產關係,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一個經濟主體,使其具備自身特殊的動機及相應的經濟行為。從20世紀80年代的分灶吃飯即財政包干制度,到90年代的分稅制,都達到了類似效果。

回顧過去30多年經濟學家提出的有關經濟的理論,發現許多理論都是關於地方政府的理論。這一現象表明,存在一個競爭性的地方政府體系是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特點。在這些理論中,有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所謂「財政聯邦主義」理論,也有後來出現的「錦標賽競爭」理論。這些有關地方政府經濟作用的理論,重點是解釋地方政府的行為和動機,但這兩種理論對地方政府行為的解釋,其實是不充分的。以財政聯邦主義理論為例,地方政府的經濟動機就是追求財稅,其行為就如新制度經濟學所言,包括界定產權、監督合同的實施,等等。如果只是從這個角度看待地方政府的作用,實際上是把國家僅僅看作守夜人,把市場經濟看作市場經濟1.0而已,而沒有把市場經濟3.0的特色真正把握住。從這個角度講,過去30多年對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的解釋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另一類則是新制度經濟學或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兩類解釋的關鍵區別,就看能不能真正抓住市場經濟3.0版本的核心制度特點。財政聯邦主義理論表面看也在強調地方政府,但實質上它的最終解釋與斯密的理論沒有根本區別,政府依然是「中性的」。錦標賽競爭理論也是如此。然而,如果我們放眼實際生活,會看到地方政府做的事情比市場經濟1.0甚至2.0版本所承認的要多很多。如,政府可直接充當熊彼特意義的企業家,可承擔集體生產資料和集體消費資料的供給,可作為投資銀行家以實現國有金融資產的增值等等。此外,作為事實上唯一的土地所有者,各級地方政府還憑藉土地產權及其利用方式構建了一系列制度和關係,藉以獲取與此相關的各種收益,等等。就企業家的作用而論,安徽奇瑞汽車的問世是一個典型案例。安徽省和蕪湖市政府是奇瑞的股東,扮演的就是企業家角色,在奇瑞汽車出現前,汽車市場被合資汽車把持,價格高居不下,奇瑞汽車的出現,使汽車市場價格大幅下降,推動了汽車市場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張五常的著作《的經濟制度》中提出了很好的問題:地方政府在動機上追求什麼呢?不是追求財政收入或稅收,而是追求「租」。張五常思考的實質是,如何找到某種經濟範疇,以便在理論上真正把握地方政府行為和動機的特殊之處。他的這個觀點在經濟學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值得進一步討論。只有通過這樣的討論,才能建立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範疇體系。

在筆者最近的著作中,曾試圖提出這樣的觀點,即市場經濟3.0理論,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概念重構為前提。筆者認同戈德利耶的觀點——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區別不是不同制度的區別,而是相關制度的不同功能的區別。這意味著,在特定生產方式中,政治、血緣、宗教都有可能承擔生產關係的職能,從而成為基礎的一部分。從這一觀點看,政治權力或國家的作用,就不是在基礎或市場之外,而是內在於基礎或市場之中。換言之,這種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概念重構,顛覆了基礎和上層建築、經濟和政治、市場和國家的二元論,而是將這三對範疇視為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二、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

講清這個問題涉及對當代市場經濟家和市場關係的理解。經濟學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純理論研究,這些理論涵蓋在有較大影響力的新古典經濟學範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及演化經濟學、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等影響力相對較小的範式。在西方,新古典經濟學以外的理論範式往往又被統稱為異端經濟學,對應於正統的新古典經濟學。筆者則將所謂異端經濟學統稱作新興政治經濟學,其理由後文還會談及。第二層次是歷史制度分析,包括對模式和發展道路的分析。改革以來經濟學的主要貢獻集中於此。第三層次是政策研究。一個經濟學家若在三個層次都能開展研究,就是名副其實的大家。多數人是在第二層次或第三層次開展工作。但即便從來沒有開展過純理論的研究,在從事歷史制度分析或政策研究時,經濟學家也註定會有理論範式的立場,因而會和第一層次發生公開或隱蔽的關係。如,針對經濟模式的研究可分為兩類,這兩類研究要麼在理論範式上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新興政治經濟學為基礎,要麼以新古典經濟學或新古典制度經濟學(即以諾思、科斯和阿西莫格魯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為基礎。

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明確其理論來源或範式的基礎,就必須在第一層次進行選擇,是選擇新古典經濟學還是選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否還要考慮選擇一些異端經濟學理論,等等。進行這種選擇就提出了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問題。列寧曾提出馬克思主義有三大來源和三大組成部分。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在類似的意義上面臨其理論來源問題。筆者認為其有兩個來源,其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即以《資本論》為代表的經濟學,它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思想來源。其二是其他各種新興政治經濟學。理由如下: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長處是它提供了有關市場經濟的「病理學」分析,即對它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在經濟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分析是迄今為止所有理論中最深刻的,凱恩斯也受到這一分析的影響。馬克思自然對這一理論做了主要貢獻,但後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乃至其他異端經濟學家對這一理論也有重要的補充和發展。這裡簡要概括馬克思主義的這種「病理學」分析,即將其概括為三種市場及其內在矛盾的理論。

第一是普通產品的市場。馬克思用兩大部類構成的再生產表式概括表達了這一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存在剩餘價值生產和剩餘價值實現的矛盾。這個觀點經過卡萊茨基的中介,為凱恩斯所採納,後者採用另一套話語對這個矛盾做了新的表達,即將其表達為產品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然而,與馬克思不同,凱恩斯不僅要做病理學診斷,而且要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開藥方。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最後一章,凱恩斯系統地論證,在一個完全由私人主導投資權力的市場經濟(即市場經濟1.0)中,有效需求不足不可避免,因而必須由社會接管一部分投資權力。第二是所謂「生產的條件」,或集體生產資料和集體消費資料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由於投資的結果缺乏可獨佔性,收益的不確定性較高,如果由私人資本佔主導,將會造成供給不足的矛盾。美國馬克思主義者奧康納將其稱作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第三是金融資產市場,這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與普通產品市場的矛盾相關。因為有效需求不足,資本出現過剩,所以資本會在金融資產市場上尋找投資機會。然而,投資於金融資產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如果所有人都想在這個市場牟利,那是不可能的。大資本的遊戲秘密在於,利用制度性權力,在金融資產市場創造出大衛·哈維所說的階級——壟斷租金,以吸引玩家加入這個遊戲,因此泡沫的發展,是這個市場得以繁榮的內生性條件。現代資本主義,尤其是美國資本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后尤其依賴於這一市場的發展,後者往往被稱作金融化,它的出現及由此帶來的金融危機,是市場經濟的第三重矛盾。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明斯基對第三個矛盾也有很深入的分析,他的分析可與哈維等人的馬克思主義分析相結合。

如果與新古典經濟學相比較,會發現新古典經濟學對上述這些矛盾是在不同程度上迴避的。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經濟是內在協調而穩定的。新古典經濟學完全忽略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是一個具有純粹辯護論性質的理論,不能作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來源。筆者曾總結過,理論經濟學的三種有代表性的範式對市場經濟的矛盾及這些矛盾能否被協調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與新古典經濟學相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深刻剖析了市場經濟的結構性矛盾,認為從無數人分散決策出發會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甚至導致經濟的崩潰。然而,新古典經濟學是一個純粹辯護的理論,接納這個理論會有兩個後果:第一,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有點像中世紀的神學,其觀點是不可證偽的。新古典經濟學對完全競爭市場的存在性的證明,在邏輯上也是如此:因為完全競爭市場能帶來資源配置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優,因而是存在的。遺憾的是,國內有個別新古典經濟學的忠實信奉者,始終秉持這種邏輯來理解現實經濟問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他們宣稱,是凱恩斯主義的錯誤干預才造成了這次危機,因為干預的後果是使現實的市場經濟和教科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相背離。要注意,這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其實是永遠不會錯的,只要現實中的市場經濟出了任何不符合新古典教科書的問題,他們都可以這樣來解釋。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曾指出,如果一個理論永遠不會被證偽,它就不是科學,而是神學。新古典經濟學的上述立場表明它的核心理論就是這樣的神學。第二,新古典經濟學的上述特點還意味著,一旦完全接受新古典核心理論,還會有一個作為副產品的結論:人類經濟世界的演化到此結束了,換言之,歷史終結了。人類社會的經濟組織再也不能超越完全競爭市場,因為這就是頂點。所以,美國政治學家福山依靠新古典經濟學論證他的歷史終結論,即認為我們再也不可能想象比自由市場經濟更優越的其他經濟組織形式了。然而,一個人只要受過19世紀以來的科學熏陶,受過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思想的熏陶,就可知從新古典經濟學得出的這個結論是無法接受的。因為按照達爾文的理論,有機界是進化的,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也是有起源的,並且是會不斷膨脹而消失的。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即主張人類可為其經濟組織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是與19世紀以來的主流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新古典經濟學儘管是最流行的當代經濟學理論,但它顯然不能成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想來源。

在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時,還有沒有其他經濟學範式可供借鑒呢?這裡就要談到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如演化經濟學、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斯拉法主義經濟學等等。我認為以演化經濟學、后凱恩斯經濟學等不同理論為代表的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是當代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第二大理論來源。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也可稱為當代古典經濟學。古典和庸俗之分是馬克思當年的一個分法,馬克思向古典經濟學家(配第、斯密、李嘉圖、西斯蒙第等等)學習,從他們那裡吸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理論。正是在此意義上,列寧將古典經濟學列入馬克思主義的三大來源之一馬克思認為,19世紀30年代以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喪鐘敲響了,從此以後就是庸俗經濟學當道。這個判斷對於19世紀中葉的形勢而言是正確的,但不能教條地運用到今天。其實今天和馬克思當年一樣,既面臨當代西方庸俗經濟學,也面臨當代西方古典經濟學,後者是應該學習和借鑒的。因此,籠統地將「西方」經濟理論排斥在外是不正確的。那麼,誰是當代古典經濟學家的主要代表呢?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他在《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一書中對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了不少振聾發聵的觀點。如,新古典微觀經濟學並不是一個關於經濟市場的理論,而是關於計劃經濟的理論;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模型,所謂阿羅-德布魯模型,是從根本上排斥創新的,且不可能經過任何修改引入創新。斯蒂格利茨不僅批判新古典經濟學,還經常批判華盛頓共識。這樣的經濟學家,理所當然屬於當代西方古典經濟學的行列,他們的理論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來源之一。

正如上文提到的,傳統馬克思主義的「病理學」分析只滿足於揭示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並不給市場經濟開藥方。當代西方古典經濟學或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家對這種「病理學」分析有一個重大補充。體現在,他們一方面承認馬克思所揭示的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另一方面,與馬克思不同,他們認為這些內在的、導向非均衡的趨勢有可能被協調,而不是導致整個體系立刻被炸毀。我認為,這種基本立場的轉換,是在學理上進一步解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必要條件。如果這個立場不轉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就無法通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得到解釋,換言之,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之間就存在一條鴻溝。如果要填平這條鴻溝,就必須借鑒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點,將協調這一問題納入我們的視野。在理論上,實現協調的途徑大體分為兩條:即通過創新來協調,以及通過制度來協調。強調創新的協調意義是熊彼特的貢獻,強調製度的協調意義是凱恩斯的貢獻。當代演化經濟學和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繼續推進了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除了這些研究外,還可增添兩個人,即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和社會學家波蘭尼,他們也從各自角度研究了協調問題。總之,當代西方新興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樣,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兩大理論來源。

(原載《經濟縱橫》2016年第11期)

政治經濟學智庫 長按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