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款少數民族特色美食,吃過5道以上的才算吃貨

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美食,作為一個吃貨,你吃過幾道了?

苗族:酸湯魚

苗族同胞愛吃酸食,在貴州的苗寨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羅圈"的說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湯魚這道菜最為有名。做酸湯魚的酸湯,一般用米湯、淘米水加無葉蔬菜發酵而成;也可用西紅柿、酸菜、醋製作。酸湯火鍋中放人清水江野生魚,佐以辣椒,酸辣香嫩。

傈僳族:漆油燉鴨

漆油燉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

用漆油烹制而成的菜肴,味道與其他油烹制的食品不完全相同,因為它有一種獨特的香味,吃慣的人覺得其味道特別鮮美。

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種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它是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製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覆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

壯族:寧明壯粽

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

壯家粽子起源於宋代,叫「風莫」。它是一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里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納西族:麗江火腿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有甜、咸兩種口味,甜味粑粑受到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喜愛,而鹹的卻受成年人喜愛。到麗江旅遊,麗江粑粑絕對是最不能錯過的特色小吃之一。

怒族:琵琶肉

在怒族人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鮮紅,肉味濃烈香鮮的腌肉。如果這一天剛好有貴客光臨,端上桌的也許就不僅是一塊肉,而是一頭腌全豬,從上面割下的第一刀肉會放在客人面前,請遠方到來的佳賓首先品嘗。這道菜就是怒族人製作的琵琶肉

「琵琶肉」是一種用傳統腌制方法製作而成的肉製品。具體方法是豬屠宰后將其內臟和骨頭取出,保留完整軀體。

鄂溫克族:鄂溫克優格子

一種發酵的乳製品,即「優格」。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稱之為優格子。

赫哲族:殺生魚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東北三江平原一帶的赫哲族,以魚類為日常主食。在長期生活經驗中,赫哲人總結出了許多對魚類的加工方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殺生魚」。

「殺生魚」是將備好的魚肉從魚骨上剔下兩整塊,切成連接不斷的魚絲,切成絲的土豆、豆芽、粉皮或者冬粉用開水燙過,再將以上兩類拌以油鹽醬醋辣椒油。一道風味獨特的「殺生魚」就做成了。

門巴族:蕎麥餅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在勒布地區的門巴族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其作法是:用一塊圓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後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

哈尼族:竹筒雞

竹筒雞,是雲南哈尼族招待貴客的一道名菜。製法獨特,古老樸實。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

哈薩克族:奶疙瘩

奶疙瘩是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等少數民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品。是奶子的結晶體。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優格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都充滿了奶香味,新鮮的奶疙瘩吃起來既鬆軟又油香,且營養豐富。

柯爾克孜族 : 柯爾克孜族抓飯

手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柯爾克孜別克等各族人民在逢年過節、婚嫁喜慶的日子裡招待親朋貴客的主要美食之一,抓飯與漢族八寶飯相近。從味道上分有甜咸兩種,甜抓飯多為素抓飯,主要原料為米、雞蛋、黃胡蘿蔔、葡萄乾、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飯為肉抓飯,主要原料為米、牛羊肉、胡蘿蔔和洋蔥,維吾爾等族傳統食用抓飯,是在客人們洗凈手后,圍坐在炕上,中間鋪一塊潔凈的餐布,抓飯盛盤端來后,客人用手直接抓食,故名「抓飯」。

黎族 : 竹筒飯

竹筒飯通常是黎家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的。用山蘭稻(一種旱稻)中的「香米」並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滿族:薩其瑪

薩其瑪是滿族傳統風味糕點。「薩其馬」是滿語,漢語叫金絲糕、蛋條糕。它用精粉、雞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紅絲等做成。其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

仫佬族:腌豆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腌制各種腌菜,有腌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水族:魚包韭菜

水族婦女泡製的「」「魚包韭菜」是端節酒席上必備的佳肴。相傳此菜原用於治病,如今已失去了用來治病的意義,保留了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平安的美好心愿。其做法是將鮮魚從脊部剖開,洗凈后塗抹多種調味料,再用韭菜、栗仁填充魚腹,用米草綁牢或清蒸。

塔塔爾族:古拜底埃

「古拜底埃」是用大米、奶油、杏干、葡萄乾等為原料,經過烤制而成的一種糕點,在伊犁乃至全疆都久負盛名。都說伊犁的塔塔爾族婦女烹飪手藝高超,尤以製作各種烤餅和糕點而聞名。所以經她們之手製作的「古拜底埃」外皮酥脆、內餡鬆軟、香甜可口,不僅美味獨特,而且形狀也很美觀。

土族:哈力海

「哈力海」由蕁麻拌湯和白面油餅組成。其作法是將生長至五、六寸的嫩蕁麻剪來洗凈晒乾,揉搓為碎末,放入開水鍋中,加入少量青稞面攪拌為糊狀煮熟,調入適量的食鹽、姜粉、花椒粉和油熗石蔥花。另用白面薄餅,餅的厚度如湯麵條的厚度,直徑五、六寸。

雖叫油餅,卻不能炸,而是要烙。烙鍋燒熱后塗上較多的清油,放入餅子,翻餅時再塗一次油,將餅烙得黃而不焦,韌而不脆,呈金黃油亮的色澤。將蕁麻拌湯舀在油餅上攤成筷子厚的一層,捲起來就可食用。其形如圓筒,其色綠黃相間,其味鮮美異常。

烏孜別克族:米腸子

米腸子是烏孜別克人喜愛的傳統小吃,做法精細。首先是將大肝、羊心、羊腸油切碎,和大米攪拌在一起,放入適量的胡椒、孜然、食鹽等調料,拌成餡,然後再把餡灌進羊腸子里,紮緊兩頭,即成米腸子。一般把面肺子和米腸子一起放在鍋里煮,煮熟后切成片,蘸上醬油、醋、辣椒麵食用,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口感極佳,是上等的民族風味小吃。

裕固族:燒殼子

裕固族別具風味的傳統麵食,是將面做成燒鍋大小,蓋上燒鍋蓋,埋在燒好的羊糞火中,四面加溫,直到烤到黃亮,味香而脆。凡是遇到喜慶事,都要做燒殼子待客,手藝好的還可做出花捲、百葉、石榴、桃子等花樣不同的燒殼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