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咪咪vs小咪咪 孰優孰劣?

咪咪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這個問題一問出來我們的某些男同胞已經在心中嗤之以鼻:這還是個問題?

當然大一點好啦!

但是,我們親愛的男同胞們,在咪咪這個問題上,你們知道咪咪的當事人是怎麼想的嗎?對於這個貌似顯而易見的問題,我們今天來好好說說!

首先是外觀,從視覺效果來講,男女同胞估計能達成一致意見,還是稍微大一點好!要不然整形科的隆乳手術就沒人做了,木瓜牛奶在飲料界也沒地位了(這個地位到底該不該有,我們以後再聊)。

但是但是,咪咪也不是越大越好,這個我們也是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的,對吧!如果我們只把問題局限在外觀上,那我們境界就太low了,我們有更重要的更正經的問題需要討論。那麼來了!

每一個有著大咪咪的姑娘即便平時不愛運動也逃不過上學時的體育課也得在每學期末跑完800米,這個時候的大咪咪真心是個負擔;在這個號稱「馬拉松就是中產階級的廣場舞」的年代,有著大咪咪的中產「白骨精」們在開跑之前都默默地穿上了運動內衣。除此之外,在炎炎夏日又沒有空調的環境下,小咪咪姑娘較之大咪咪姑娘的胸前自然是要更涼爽一些的,同時也少了濕疹和痱子的侵擾。如若天氣涼爽又不跑步,那麼不管大咪咪還是小咪咪,你覺得合適就好!

但是還是那句話,咪咪太大了的話當事人會比較累,畢竟是好幾斤的東西,掛在胸前也不輕鬆,要不然整形科的巨乳縮小術也就沒人做了。不過要是有男同胞們想試一試胸前有大咪咪的感覺,歡迎報名啊!

怎麼感覺 怎麼感覺說了那麼久依然不是很正經呢,咳咳!下面必須得是正經的了,接下來我們討論兩個問題。問題一:哺乳媽媽,咪咪小的奶少,咪咪大的奶多,對嗎? 問題二:咪咪大的女性是不是更容易得乳腺癌?

在闡述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的是:乳房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是脂肪和腺體。決定咪咪大小的關鍵因素是脂肪,而決定奶多奶少和發生乳腺癌的部位是腺體,不管是大咪咪還是小咪咪,腺體的量是差不太多的。

所以,在哺乳這個問題上,咪咪小的媽咪要有充分的自信,咱們雖說脂肪少,但是腺體並不少,既然腺體不少,我們有什麼理由懷疑自己的產奶能力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泌乳並不是光有腺體就萬事大吉的,這個神聖的泌乳過程還需要垂體前葉和後葉的參與,更少不了寶寶的吸吮。

說得學術一點,媽咪分娩后,腦垂體前葉分泌的催乳素等激素作用於經過整個孕期準備已然蓄勢待發的乳腺,引起乳汁分泌。而寶寶對媽咪乳頭乳暈的吸吮則通過神經通路,經丘腦下部作用於腦垂體前葉,在促進催乳素分泌的同時使後葉釋放催產素。催產素到達乳腺,使包圍產生乳汁的細胞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以促進排乳(呼~終於說完了)[Neville MC.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lactation.PediatrClin North Am. 2001 Feb;48(1):13-34. Review.]。

簡而言之,催乳素負責分泌乳汁,催產素負責排出乳汁。回頭看一看,是不是我們的身邊不乏小胸的「奶牛麻麻」?那麼咪咪大是不是奶多的問題也就很好回答了,關鍵還是看腺體的多少,有些大咪咪脂肪真心多但腺體組織確實是少,就會出現胸大而奶少的局面了。

不過不過,無論大咪咪小咪咪,就算腺體確實少的咪咪,也可以通過頻繁吸吮和寶寶親密皮膚接觸互動來實現純母乳餵養的。所以,在哺乳這件事情上,「不以大小論英雄」,大咪咪和小咪咪打個平手。

再退一萬步講,努力加努力之後奶還是少,咱們不是還有配方乳嗎?各位奶少的媽咪不必糾結和自責,就算母乳少但媽媽的愛不會少,寶寶們都懂的。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乳腺癌的,不管大咪咪還是小咪咪,此刻都坐穩扶好,我們開講了。

既然乳腺癌發生在腺體上,那麼咪咪大咪咪小是不是就沒有關係了呢?反正看腺體不看脂肪嘛!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以嚴謹著稱的協和學子不敢輕易作答,必須搬出文獻來[Jansen LA, Backstein RM, Brown MH.Breast size an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PlastReconstrAesthet Surg. 2014 Dec;67(12):1615-23.]。在這篇關於乳房大小與乳腺癌的綜述中,Brown教授綜合分析了50篇較為嚴謹的研究結果后得出結論:已有的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顯示,乳房大小似乎與乳腺癌發生呈正相關,也就是乳房越大越危險。看完這段話,大咪咪們是不是心頭一緊,小咪咪們是不是已釋懷一笑。

但是等等,如果就這樣簡簡單單把結論下了,依舊還是不夠嚴謹。我們看到Brown教授選取的研究都是回顧性研究,在乳房大小的測量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都是基於被研究者的自我描述,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證據的級別,也就是降低了研究結果的可信性。

因此要得出確切結論,還需要設計更嚴謹的前瞻性的研究。這也就是為什麼至今乳房大小都沒有被列入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中,也沒有被包含在各大乳腺癌風險評估模型中。所以,先請大咪咪們把心放下,「胸大無罪」哈~

既然乳腺癌是與腺體有關,那麼到底是怎麼個有關法。依舊靠文獻來說話[Wang AT, Vachon CM, Brandt KR, Ghosh K.Breast dens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practical review.Mayo Clin Proc. 2014 Apr;89(4):548-57.][Andreas Pettersson&Rulla M. Tamimi. Breast Dens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 and Risk. CurrEpidemiol Rep (2014) 1:120–129.],研究顯示與乳腺癌的發生相關的因素是乳房密度。

說到乳房密度,就必須提到乳腺鉬靶(乳腺X線片)。在乳腺鉬靶片上,腺體組織(緻密組織)呈現為白色,而脂肪組織(疏鬆組織)呈現為黑色。白色越多,黑色越少,密度越大。乳房密度越大,得乳腺癌的風險就越高。有一項薈萃分析顯示,乳房密度大於75%的女性較之乳房密度低於5%的女性增加了4.6倍的乳腺癌發病風險[McCormack VA, dos Santos SI. Breast density and parenchymal patterns as markers of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15(6):1159–69.]。

大家知道,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腺體是逐漸退化的,也就是說乳房密度是逐漸降低的。那是不是說越年輕的女性乳房密度越大越容易得乳腺癌呢?

醫生

答案是:No!乳房密度這一獨立危險因素是在平衡了其他因素之後得出來的,比如說兩位老太太,其他條件都一樣,乳房密度高的相對風險大。

好吧,說來說去,我們乾脆順便說說乳腺癌的風險因素到底有哪些。

在大部分已知的風險因素中,性別、年齡、月經史和家族史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單單是「性別女」這一項就是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儘管男性也有乳腺也會患乳腺癌,但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是男性的100倍。年齡也是主要的風險因素,在女性中,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是45-55歲。家族史是僅次於性別和年齡的風險因素,如果你有越多的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和女兒)患乳腺癌就有越高的乳腺癌患病風險;此外,親屬被診斷為乳腺癌時越年輕那麼你的患病風險將越高。12歲以前開始月經或者絕經晚於50歲的女性具有顯著增高的乳腺癌風險,因為月經開始早和絕經晚意味著乳腺有更長的時間暴露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其他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乳腺活檢發現小葉原位癌、兒童或青年時接受胸壁放療、絕經后肥胖、激素替代治療、較少的體育鍛煉、飲酒以及吸煙等。

言歸正傳,無論是大咪咪還是小咪咪,在乳腺癌風險因素麵前,沒有孰優孰劣。只有做到健康生活、科學自檢、定期體檢,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使乳腺癌成為一種可防可治可治癒的疾病。

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作者簡介

張燕娜醫生

張燕娜醫生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

擅長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術以及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乳腺良性腫瘤美容切除。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及手術治療。

大家可以預約張燕娜醫生的問診,感謝大家的支持!

新浪微博:@龔曉明醫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