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評展·資訊|竹子上的書法表演秀:離書法是近還是遠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此次評點的有德國柏林的「路德效應:新教——世間500年」展和深圳的「王冬齡:竹徑」展等。同時介紹近期各地值得一看的藝術展覽。

王冬齡:竹徑

地點:OCAT深圳館

展期:2017年8月12日-11月12日

點評:

書法的本質是什麼?是內心,是學養,也是人格,而非一味的流於作秀與表演,從這一角度而言,王冬齡近年來的書法作品越來越趨向於表演化,過於追求作品完成過程的形式性,而實質上,或許,離書法的核心也愈來愈遠。

印象里經常揮動掃帚般的大筆在地上進行「亂書」表演的王冬齡前不久又玩出了新花樣,據說在深圳在竹子上公開書寫自《詩經》到民國時期以來詠竹的各種詩文(所寫似乎並沒有他自己的句子),而且繼續著其一貫的「亂書」風格,現場看,圍觀者眾,王教授似乎也表演得極其投入。

不說傳統的書法理念,即以當代書法理念而言,當下書法創作當然未必要在書房及畫案上完成,從形式上也未必非得是常見的條幅、手卷或鏡片樣式等與傳統品評模式相一致的創作樣式。但是,無論改換哪種形式,都應具備書法的觀念呈現及作為核心創力的書法內在形式的創造。而不僅僅是大字化書法(草書放大)或把書寫過程公共化(當眾書寫表演),以及改換呈現媒介等。王冬齡的書法其實就是草書放大,在書法核心方面上並未有突破。換成寫在竹子上就變當代藝術了嗎?他對現當代書法的認知不僅凸顯對現當代藝術理解上的淺薄,還直接體現出荒謬。除了書寫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文句子,及延襲一以貫之的草書,幾乎沒有觀念上的深化及書法創作本質性的改變。這麼些年來,目之所見的王冬齡的書法創作幾乎都變成了表演秀,顯得矯情和淺薄,有沽名釣譽之嫌。藉以炒作進行市場營銷就算了,但是,這對於外界對現當代書法的誤導卻是太大了。(聞松,馳之)

評星:

二星
王冬齡的竹子書法表演
王冬齡的竹上亂書
路德效應:新教——世間500年
地點:馬丁-格羅皮烏斯博物館
時間:2017年4月12日 - 11月5日
票價:8歐
點評:為紀念奧古斯丁修道院修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挑戰羅馬天主教廷五百周年,展覽將古代物件、繪畫、文獻等大量物件總體呈現,利用了對程的展場結構,選取瑞典、坦尚尼亞、韓國及美國代表世界不同的板塊。而美中不足的是亞洲的文獻資料數量減少,坦尚尼亞的考察更為潦草。
評星:四星
在孤寂的夏日,當大多數人們沉浸及穿梭與歐洲三大展覽之時,柏林這座永不令人失望的馬丁-格羅皮烏斯博物館(Martin-Gropius-Bau)正在舉行大型展覽「路德效應:新教——世間500年」(The Luther Effect: Protestantism—500 Years in the World),紀念奧古斯丁修道院修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挑戰羅馬天主教廷五百周年的展覽。這次展覽由德國歷史博物館(The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推出,將古代物件、繪畫、文獻等大量物件總體呈現,利用了對程的展場結構,選取瑞典、坦尚尼亞、韓國及美國代表世界不同的板塊。
從1500開始,羅馬天主教開始向世界傳教,路德在這場對其批判的中取得了重要突破,鼓勵人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參與宗教生活,因而在德國歷史博物館設計1500年宗改革的部分,即使用標題意為教堂成為生活方式。「路德效應」力圖實現對當時新教的去中心化,在不同的地區使用更適合的傳教方式。整個展覽尤其在圖像素材中其中體現宗教改革對婦女在教會中職能的解放,並繼而觸發的實質是對精神的解放,對坦尚尼亞等非洲地區人類志考察的推動及影響藝術創作的多元化。
有意思的例子是,一位在亞洲16世紀朝鮮戰爭期間的民俗畫家kim ki chang後半生的創作被大面積展示。他將自己描繪為在不同場景傳教的基督形象。作為歷史中利用自我形象的宏大敘事,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即使用聖母瑪利亞的形象締造「童貞女王」的神話,以此推行新教並真正實現了自己的政權控制。新教日益壯大,尤其是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穆斯林地區。
然而。展覽「路德效應」呈現了研究本身在歐洲及其美洲地區素材豐富,文獻及藝術作品豐富。相對,亞洲的文獻資料數量減少,坦尚尼亞的考察更為潦草,單調的大面積照片展示帶來早期殖民目人類學考察的不良感受。好在,展覽在4月12日到11月5日在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也同時上演,在展覽素材尤其是藝術作品方面能實現更多補充閱讀。(文/巢佳幸)
周鐵海:必須
地點:余德耀美術館
展期:2017年7月11日至8月27日
票價:40元
點評:影像作品「必須」是部長達9分17秒的黑白短片,內容主要取材自藝術家對於90時代藝術圈狀態的感受和思考。但作為一個展覽,40元的票價,只有一部短片和14張「劇照」,或許是不夠的。
評星:三星
Black Cube 是國外較為常見的一種展示形式,特別是在做影像類的展覽時,漆黑的空間更能讓觀眾聚焦於作品本身。但對國內習慣在白立方里自拍的觀眾來說,可能還需要花點時間適應。《周鐵海:必須》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展出的,整個展廳內僅有的光源來自於牆上的畫,和展廳盡頭的放映室。
1997年,周鐵海拍攝了唯一一部影像作品——「必須」,該片是部長達9分17秒的黑白短片。整部短片共分為9幕,黑白的畫面加荒誕的字幕,乍看像是看卓別林的默片。9幕內容,主要取材自藝術家對於90時代藝術圈狀態的感受和思考。甚至可以說是藝術版的「吐槽大會」,內容直指了藝術家迷信外國專家、什麼展都願意上、還有藝術經紀對市場的影響等問題。甚至在結尾處,還借用了梅杜薩之筏的經典橋段,形象表現了藝術家各自掙扎的狀態。最後打上了一行幕:「再見吧!藝術!」
作為行業從業者,看完該片會對其中的一些畫面表示感同身受,尤其是20年過去了,短片針對的問題依然存在。但對大多數觀眾而言,花了40元看一部9分鐘短片和14張「劇照」,顯然是不夠的。同時,現場也不允許拍照,一般的觀眾內心吐槽的,大概只有值不值的問題吧。(文/luvyi)
更多展覽資訊:
上海:
《喜影集 Himage》視覺影像展
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展期:8月12日-9月10日
這是喜瑪拉雅美術館推出的《喜影集 Himage》版塊的第一屆,將同時舉辦5場展覽。展覽分別為瑞士攝影師 Walter Bosshard(瓦爾特·博薩特)的攝影作品《中立的觀看:瓦爾特·博薩特的視覺檔案》、香港攝影師唐景鋒的46件攝影作品和1件裝置作品的《顏姐:唐景鋒個展》、《大國志:嚴明個展》、《』滾!』在當下:朱青生作品1994 - 2004》和《移動靶:新演算法下的實體、敘事與秩序生產》。
上海書評和她的朋友們:李媛的肖像插畫藝術
地點:靜安圖書館
展期:2017年8月16日-8月31日
《東方早報》停刊了,連同那些因為印刷和投遞而過時的新聞,成為往事。《上海書評》是《東方早報》的副刊之一,關心學術進展,版面設計令人印象深刻,對修辭的特殊偏好不但表現在文字上,也表現在封面的視覺設計上。作為絕大多數《上海書評》封面的繪畫者李媛,每期一張封面手繪肖像插畫,從試刊號到終刊號,堅持八年。
風林火山:王超個人作品展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地點:2017年8月13日- 8月31日
王超善於使用濃重的墨色、以黑白色營造肅穆的氛圍,使畫作充滿張力。展覽將展出超過30件紙本水墨、裝置和動畫作品,表現自然與城市、水墨禪境與工業機器的衝突與融合。
副語言:身體與空間
地點:大壺藝術中心
展期:2017年8月13日-9月2日
身體作為一種媒介,鏈接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有效通道。展覽包含了羅威、馬少林、宋兮、三水、伍權、姚海、張輝等七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裝置、影像、圖片、繪畫、行為等多個藝術創作形式,對作為媒介的身體進行不同方式的創作。
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李山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17年8月26日-11月26日
此次展覽將展出李山生物作品的創作方案、繪畫、手稿及文獻記錄,同時還涉及活體生命的作品有兩件。
故事 · 三明治 Story Pi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館
展期:2017年8月4日-8月31日
本次Story Pi展覽項目中,每個獨立個體都是自己的Stroy Pilot(故事飛行員),擁有獨特的故事飛行航線。作品將從不同的角度,對「故事」在個體顯現、隱藏與「被看見」、孵化與湧現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呈現嘗試。
集語指繭:廖明明/李知彌水墨作品雙個展
地點:朵雲藝術館
展期:2017年8月18日—8月30日
此次展覽是雙個展,廖明明的作品筆墨構圖和明暗黑白看似簡約,卻大膽而巧妙,出人意料。而李知彌的作品耐人尋味又充滿了趣味,四兩撥千斤,值得反覆品鑒。兩位藝術家都是很早便離開了故鄉,一個在南一個在北,時常以繪畫來交流與聯繫,鄉愁與年齡的增長,潛移默化都寄托在了紙上,正是展覽「集語指繭」取名之意。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美術作品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17年8月11日-8月24日
此展展出從陸、海、空三軍和火箭軍、武警部隊等單位和個人徵集到的90幅大型繪畫作品,包括國畫33幅,油畫54幅,水粉畫3幅,以及10尊表現人民軍隊的雕塑,展示了人民軍隊苦難輝煌的90年建軍史。
北京:
相由心生——唐卡藝術精品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
展期:2017年8月9日 - 8月20日
展覽系統梳理了夏吾才郎與更登達吉父子兩代人的唐卡藝術傳承,及其繪畫風格的發展歷程,除了有傳統題材的唐卡外,還有反映漢藏文化交流的歷史題材唐卡,以及父子兩代人共同創作的三十米唐卡長卷。這些唐卡作品記錄了藏族獨特的文化傳統,生動鮮活地再現了藏族風俗。
杭州:
張書旂作品展
地點:欽哲藝術中心
展期:2017年8月19日-9月2日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庄,浙江浦江禮張村人。其花鳥,取法於任伯年,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他與徐悲鴻、柳子谷有「金陵三傑」(金陵三畫家)之稱。8月18日,正是張書旂在美去世60周年之際,杭州欽哲藝術中心將舉辦《張書旂作品展》。
無錫:
你可能會錯過的書畫——深圳博物館藏書畫精品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17年8月12日—10月10日
展覽遴選深圳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近50件套,時代縱跨明、清、近代數百年之久,即反映了這段時期書畫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也展現了其社會生活、世態風情、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
日本:
上村松園 - 美人畫的精華
地點:山種美術館
展期:2017年8月29日 - 10月22日
上村松園(Uemura Shoen)是日本近代女性畫家,她的作品是近代日本「美人畫」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展中悉數公開館藏作品18幅,包含其代表作《蛍》、《新蛍》、《砧》、《牡丹雪》等。
美國:
WE ARE HERE
地點: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17年8月19日-2018年4月1日
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為紀念其創立50周年,從收藏當中挑選大量作品,組成了三個顛覆傳統的主題展,分別是「I Am You」、「You Are Here」和「We Are Everywhere」,重點關注在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關係,通過不同的主題來探討藝術改變觀念的可能性。
瑞士
上帝的孩子,上帝的詩:Jimmie Durham 作品展
地點:米格羅斯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17年8月26日 - 11月5日
吉米·達勒姆,美國雕塑家、作家、詩人、曾活躍於美國民權運動。他早年為民權運動創作了大量戲劇和詩歌作品,后嘗試視覺藝術,創作了不少以北美印第安人為主題的雕塑。他的創作媒介涉及雕塑、裝置、繪畫、行為表演、錄像和攝影等。本次展覽除舊作外,還特設一間展示其聚焦的第二故鄉——歐洲的全新裝置藝術創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