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三月文化,尋找民謠的理想狀態

盧中強比誰都明白,資本只看行業趨勢,不談情懷。但在相對好的音樂時代,內容的價值開始顯現。

一切像是被命運推著往前走,盧中強並沒有很強烈的慾望成為一名歌手或商人。但他卻最終成為了推動民謠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創立十三月文化,和資本合作,發現音樂人。他用「誤打誤撞」來形容自己的際遇。年輕時的盧中強有一副好嗓子,作為民謠唱片公司十三月文化的創始人,他寫過也唱過不少歌,有歌迷評論他:「盧中強應該是商人中唱歌最動聽的,不唱民謠可惜了。」

盧中強4歲開始學音樂,中學時曾一度想放棄學業去當兵。決定考藝術學院時,離考試只剩幾個月的時間,沒上過高中的他,突擊後文化課考了297分,超過當年音樂學院250分的分數線,就這麼去了南京藝術學院學習低音提琴專業。大學期間,盧中強和同學組了個樂隊,風格模仿崔健,他開始嘗試寫歌。他還記得第一首成熟的作品,寫給一個參加音樂電視大賽的歌手,最終這位歌手拿了金獎。

盧中強想,也許自己適合寫詞作曲。畢業后盧中強去了南京市歌舞團,體制內的生活沒有創造力,但業餘時間,盧中強依然進行創作。

《七月》的作詞者葉風描述過當時與盧中強一同創作的日子,他們每個月有近10天時間和朋友們一起在宿舍里聊音樂,在這個簡陋的宿舍里,寫出了《與感情無關》 《七月》 《眼淚落在琴鍵上》等歌曲。盧中強和朋友將自己的作品寄到唱片公司,當時在鳳凰衛視當音樂總監的黃小茂欣賞他的才華,盧中強就此北上,入職鳳凰衛視。「來活了就寫,1999年到2000年算是我創作的高峰期,那時候鳳凰衛視的主題歌幾乎都是我寫的。後來去了華納,依然是職業寫手的狀態,那幾年我寫了超過200首的歌,但從來沒規劃過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盧中強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在華納的3年時間裡,盧中強參與了老狼、葉蓓、戴軍等歌手的唱片製作。他覺得寫得最好的是給老狼的歌—《關於現在關於未來》。但這段時期寫歌就像完成命題作文一樣,雖然幾年內寫了超過200首歌,真正有激情的不多。當時身處傳統唱片公司做音樂製作人的他,沒想過命運的新轉折是因為《老鼠愛大米》這樣一首網路歌曲。製作《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出於音樂製作人的敏感,他覺得這首歌能火。

盧中強最早想要將這首歌推薦給戴軍唱,戴軍拒絕了,他覺得這歌不好聽。結果楊臣剛火了,各個商業街的擴音器中不時傳出楊臣剛唱著「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首歌讓盧中強發現了音樂市場的新風口——彩鈴。《老鼠愛大米》是最早在國內火起來的網路歌曲,在當時創造了單月600萬次的彩鈴下載量,資本市場開始關注被傳統唱片行業忽略的網路單曲和彩鈴業務。最終,也許是看重盧中強挖掘網路歌曲的眼光,他在音樂行業每況日下的大環境中,拿到了IDG的風投,做了一家叫「網路秀」的公司,走上了研發彩鈴歌曲的道路。

他對自己的新身份沒什麼不適應。「網路秀」出品的音樂,與盧中強此前的音樂趣味幾乎背道而馳,在商人這個身份里,盧中強隱藏了自己的音樂偏好,選擇迎合市場的偏好。盧中強記得,網路秀當時賣的最好的兩首歌是《我要五百萬》和《幹了就分手》,都是直白的口水歌。此外還有郭德綱的娛樂盤點歌曲《剛剛好》。他覺得這些歌能賺到錢,他依然出現在每一首歌的錄製現場,但是心情卻是有些崩潰的。

彩鈴和相聲歌曲,為公司帶來了收入,但盧中強心裡還記掛著,在華納做唱片時聽到的山人樂隊和萬曉利的歌,聽起來令人激動,與那些痴男怨女的台灣音樂全然不同。他研發彩鈴歌曲幾近崩潰的時候,老狼帶來了蘇陽《賢良》的唱片小樣,他當即決定簽下蘇陽。盧中強在參加節目時,曾開玩笑稱呼老狼為「皮條客」,因為自蘇陽開始,老狼又給盧中強推薦了萬曉利和馬條,後來盧中強又陸續簽了山人、鍾立風、楊嘉松、王梵瑞。網路秀從一個彩鈴歌曲提供商,變成了一個旗下擁有數十位藝人的音樂運營公司,其中多數是民謠歌手,公司名字也改成了十三月文化。十三月文化是那時唯一一個給旗下歌手開工資的公司,每月3000塊,還有四險一金。盧中強與這些民謠歌手以兄弟相稱,晚上一起唱歌,喝酒吃夜宵,盧中強也常常上台彈彈貝斯唱唱歌。但當時的民謠還是很小眾的市場,小眾意味著沒有收入。

演出稀少,盜版橫行,靠著彩鈴的業務,盧中強維持著公司的運轉。「雖然彩鈴後來不那麼賺錢了,但在2010年之前,多的時候每個月還有幾十萬的收入。」盧中強說。以彩鈴業務養民謠不是長久之計。盧中強希望能夠打響旗下歌手的知名度,他帶著旗下歌手去和各個音樂排行榜接觸,對方給的位置非常劣勢,如果想要好位置就需要買榜。「我們當時一圈談下來很震驚,後來出於這種憤怒,我們就自己做了幾場音樂會,反響還不錯。」盧中強說。

2007年之後,民謠開始有抬頭的趨勢,國內出現了雪山音樂節、橘洲音樂節和黃島音樂節這樣新的演出形式,但還是賺不到什麼錢。盧中強記得,2007年簽下蘇陽和萬曉利,兩人當年的演出費一共才3000元。2009年是公司最艱難的時候,彩鈴不再賺錢,投資方停止輸血,盧中強賣了一套房子來維持公司的運轉。「在2009年以前,靠著彩鈴的收入,我是以一種做公益的心態做民謠,但後來發現漸漸不行了,民謠這一塊必須要產生收益才能繼續生存。」盧中強說。

「民謠在路上」幾乎是盧中強想出來的最後一個讓公司生存下去的方法。最開始,這是一個很烏托邦的想法:做一輛巡演車,這輛車可以開進公園流動演出,車廂打開就是舞台,演完就可以去往下一站,是一種很理想主義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度過音樂陪伴的夜晚。為了實現這個想法,他還找了車廠設計了圖紙,但2008年奧運會車廠耽擱了工期,這個計劃暫擱。直到2009年底,榕樹下CEO張恩超和總編輯王小山找到盧中強,決定開始「民謠在路上」的巡演,十三月文化出資50餘萬元,榕樹下出資40餘萬,這些錢成為巡演的啟動資金。這是一個帶著理想主義和江湖義氣的圈子,把酒言歡以歌抒情是常態。

「民謠在路上」聚集來的老狼、萬曉利、鍾立風、周雲蓬、葉蓓等歌手,幾乎沒怎麼收演出費,他們將參加巡演視為一種樂趣。即使如此,「民謠在路上」巡演前期依然是虧本進行,但影響力在微博上最早開始顯現。「『民謠在路上』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媒體,尤其是微博。微博爆發的時候,正好是在2010年、2011年,幫我們做了很好的宣傳。」盧中強說。演到第十場的時候,品牌漸漸出來了,但資金所剩無幾。「我們把民謠從酒吧和livehouse帶到音樂廳,帶進音樂節,我們有了專屬的音樂節,這時候不可能放棄。」再扛一扛的結果是,商家和票房漸漸好起來,「民謠在路上」也成為了一個知名巡演品牌。2015年,「民謠在路上」在荔枝FM、喜馬拉雅推出網路電台節目,聽眾數量超過7萬。

目前,「民謠在路上」微博冬粉數量超過13萬,巡演越來越受歡迎,2016年1月珠海站售出3000多張票。這與整個音樂環境的變化也有關。盧中強覺得,民謠的流行應該歸功於《好歌曲》。「這檔節目使得民謠音樂廣為人知,其商業前景也開始被關注。加上蝦米、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平台流行起來,細分領域的音樂開始受到關注併流行。」盧中強說。民謠的流行,從歌手的演出報價也能窺知一二。在2010年以前,民謠歌手的演出費還在千元左右,而現在,有點名氣的民謠歌手,演出價格普遍高於5萬元,人氣高的馬頔、好妹妹樂隊、李志,演出報價在15萬元到30萬元不等。

資本市場開始青睞民謠。十三月文化在2015年12月拿到了來自微影資本和英諾天使基金的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盧中強開始嘗試將民謠做成一個生態,十三月涉足了網路劇和話劇,目前還在籌備民謠電影和音樂短視頻。目前,這個生態里,又加進了兩個新項目,「新樂府」和「試音間」。盧中強的母親是黃梅戲演員,他從小在戲曲中耳濡目染,長大后依然保持著聽戲的習慣。在「民謠在路上」運轉良好之後,他尋思,怎麼將戲曲做得更有意思。他做了一些市場調查。「我們看到古風形態的歌曲突然火起來,文言文的歌詞,五聲調式的音樂旋律,開始越來越流行,包括現在穿漢服的很多。我們發現,越是年輕人,對於古代文化的興趣其實越大,現在北京一些高校還有非常專業的崑曲課。

我們覺得做戲曲和流行音樂的混搭,一定有價值,也有商業開發的可能。」盧中強說。「新樂府」從評彈和崑曲入手,將電子和搖滾融入戲曲,從音色和節奏上尋找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可能。盧中強覺得,在這個相對好的音樂時代,內容的價值開始顯現。為了發掘更多的好音樂,十三月開設了民謠音樂人發掘通道「試音間」。這是一個民謠新人的孵化計劃。盧中強選擇和資本層面合作,找到合適的團隊,投資他們。對於選擇團隊的標準,他們會從網易雲音樂和一些自媒體看數據,也會去看現場,進行全方位考量。

讓他覺得有意思的是,很多團隊自帶營銷團隊,很會運營社群和自媒體。比如這兩年火熱的民謠IP「大冰和他的朋友們」自帶運作團隊,除了唱歌外,還把一些故事轉化為視頻和文字。據盧中強介紹,依託「大冰和他的朋友們」這個項目,十三月建立起自己的自媒體品牌,2015年靠微信公眾號賣出150多萬張票。「十三月現在擁有資金、人脈、技術和平台,可以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幫助新的音樂人。」盧中強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