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區塊鏈、比特幣、ICO :一場不折不扣的驚天龐氏騙局

作者:格隆匯·雨人

泡沫的形成和破滅永遠是資本市場永恆不變的主題。小泡沫的形成和毀滅往往和商業模式自身的Bug有關,而大泡沫的形成和毀滅一定是和時代,和國家,和一個長期趨勢息息相關。

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的倒閉為開端,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並向全世界蔓延。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採取量化寬鬆等措施,救助由於自身過失而陷入危機的大型金融機構。這些措施帶來了廣泛的質疑,並一度引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大眾對傳統金融的憤怒達到了頂點。

2008年10月31日,紐約時間下午2點10分,在一個普通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幾百個成員均收到了自稱是中本聰的人的電子郵件:「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然後他將他們引向一個九頁的白皮書,其中描述了一個新的貨幣體系。同年11月16日,中本聰放出了比特幣代碼的先行版本。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首礦」獎勵——50個比特幣。

比特幣的世界由此來臨!

一、區塊鏈,是餡餅還是陷阱?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互聯網資料庫技術方案。2008年,傳說中的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發表了一個關於他研究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Bitcoin : 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從此打開了區塊鏈技術的潘多拉魔盒。利用這個技術概念與方案,他沒經任何央行背書,憑空創造了一種席捲全球的虛擬電子數字貨幣—比特幣

划重點:

比特幣並不等於區塊鏈!

比特幣並不等於區塊鏈!

比特幣並不等於區塊鏈!

比特幣只是在底層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大規模典型範例。

用筆者不成熟的眼光來看,區塊鏈原理大概如下:

在青青草原上住著一群羊,這裡沒有貨幣。大家有多少家底全記在村長的賬本上,賬本第一頁記懶羊羊家的,第二頁記肥羊羊家的...平時大家購物shopping+轉賬都是用微信掃一掃。大家日常一有進出賬,就馬上報告村長,這樣的日子過了八百年,村長翹辮子了。每隻羊都搶著當村長,因為這樣就可以在自己那頁的進賬里動動手腳了,還可以把村子里的錢,貸給隔壁狼村收好處!

有隻羊提出給每家都發一個村長那樣的賬本。為了防止大家隨意的在自己那頁的進賬里動手腳,規定所有的羊每消費一筆,必須通過村頭的大喇叭吼一聲:我消費(賺了)幾捆草。然後所有的羊都刷刷記下來。這樣的方法就是區塊鏈所謂的去中心化分散式賬本!

去中心就是給每隻羊都記賬的權力,分散式賬本解決的是壞心眼的羊隨意發行貨幣和篡改數據作假的問題。賬簿里記載每隻羊名下進出賬的那一章叫區塊,要是有很多隻羊同時跑向村口的大喇叭宣布進出賬,怎麼辦?當然是跑的最快的那隻羊搶到大喇叭,不同的羊的不同奔跑能力叫做算力。

但是說到底,區塊鏈是一種理想化的技術!

現實哪有那麼理想,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基於比特幣的江湖越來越多人 ,也越來越不一樣了。

1、內部出現分化,比特幣脫離初衷

區塊鏈技術是由一群信仰自由主義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者和IT從業者發起的,推動整個體系初期的建設推動是一些頂尖的程序員、黑客,數學天才,密碼專家以及各色奇能異士共同完成的,他們創造了一個最頂級的聯盟。同任何此類組織一樣,他們的共同點是高智商、高度自願、高度推崇自由主義。

而然這群天才也是過於理想化。他們低估了人類的慾念!

理想狀態下,區塊鏈雖然是為了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的無能(金融危機)和對大眾的盤剝(通貨膨脹稅、鑄幣稅等)。搞革命總得扛個大旗,這個「為民請命」的大旗一豎起來,立即就產生了共鳴,迅速火遍全球。再加上比特幣在短短八年間,創造了100萬倍的增長,創造了無數造富神話。

名利之下必出分化。隨著比特幣的內部小集團出現了多次火拚:內部出現了分化,以程序員為代表的「(信仰去中心化-經濟自由主義者)原教旨主義者」主張堅持「去中心化」的初衷,並保持原定的2100萬枚比特幣數量不變,通過程序的更新降低交易成本,這對廣大韭菜們是利好的。

但卻動了控制比特幣產能(資本家,礦工一族)的「修正主義者」們的蛋糕,他們主張擴容(實際上就是通脹),並最終替代全球央行,收取鑄幣稅。不幸的是,修正主義勝利了。比特幣在利益面前,原則是最不可信的了,它若還能發揮作用,只能說明利益還不夠誘人罷了。

2、人類貪念之下,比特幣性質大變

而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為了驗證自己的方案,進行的一次現實試驗。對於他來說也許只是個遊戲,或者一群天才愛好者在進行完美的技術演繹,但是事態的發展顯然超出他們的想象。

隨著比特幣的價值被投機客們一路炒高,重利之下,資本蜂擁而入!區塊鏈的底層代碼是開放式的,類似於手機移動端的安卓系統。所以以太幣,萊特幣,各種山寨幣層出不窮,現在已經有上千種類似的虛擬幣,更多的將層出不窮,政府也在搞,各財團都在搞。

很多甚至都只是打著比特幣的名義的電子盤,傳統的架構,加個新的前端就可以講個新的收「智商稅」的故事。

比特幣的原本理念是去中心化,卻演變成各式的「中心」層出不窮;基於區塊鏈底層開發的虛擬貨幣原定總數是有限的,現在卻出現數千個種類的虛擬貨幣;絕大多數人投資比特幣不是基於其價值基礎,而是其升值空間!

另一方面,當人們發現比特幣不僅在區塊鏈上有用,而且竟然可以吸引人用真實的鈔票購買時,比特幣的價值晝夕瞬變。各方都炒紅了眼,原本超前的區塊鏈技術被包裝成花式項目到處圈錢,甚至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挖礦風靡一時,各式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紛紛上線,甚至衍生出利用虛擬貨幣融資的把戲,各種龐氏騙局的載體。

各種亂象之下,比特幣早已脫離其本質!

而除了炒作之外,因為其匿名性和流動性,比特幣的作用更多是成了犯罪組織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綁架勒索的工具,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

這些衍生出來的各種版本的人性故事絕對是中本聰本人無法預料的,也早已背離了他的設計初衷。

為什麼比特幣發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中本聰作為創始人反而銷聲匿跡,而他手中可以換取巨額財富的110萬枚比特幣甚至動都不動呢,也許是技術至上的原教旨主義,也許是事態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他的控制和想象應該是重要原因。

所以綜上所述:最初,比特幣是一個只屬於頂級智商群體的測試自己理論的試驗工具;而如今卻成了群魔亂舞的兵器。如果把比特幣看作一場去中心化的貨幣試驗,比特幣生態正陷入一個加速中心化的漩渦:短期套利者成為其交易的主力,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的應用場景似乎到了盡頭,只剩下作為投機/投資品的屬性。

說到底,區塊鏈本身只是一項技術,就如同魏則西事件中,莆田系頂著免疫療法的馬甲來騙人,而背鍋的免疫療法確是人類攻克癌症的新路徑,昨日,諾華真正的免疫療法獲得FDA一致通過,人類攻克癌症進入新的階段…

技術是中立的,然而由於人性的貪念和資本的逐利,技術的應用最終墮入了深淵!

二、比特幣,到底是貨幣革命,還是驚天騙局?

那麼比特幣要是能夠走出亂象,修正自身的bug,就能成為一場貨幣革命么?很多信仰比特幣的的人就是因為堅信比特幣終究一天會取代現有的貨幣體系!

我們就從貨幣的角度捋一捋!

理論上:貨幣不是一種作為交易媒介的商品,而是由三種基本要素組成的一套社會型技術。

1)用來衡量價值的抽象價值單位;

2)信用記錄體系,可以記錄交易雙方的信用餘額或債務餘額;

3)可轉讓,即被廣泛接受,故可以用於清算。

所以理論上簡單而言,貨幣就是一種可轉讓的信用。紙幣就是對央行中心化信任的一種合約,是對央行資產的軟兌換約束的合約,整個金融世界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的。

貨幣可以由任意材料構成,它代表的是可轉讓債務。貨幣數字化的今天,未來我們會進入一個無現金的世界,貨幣只是一串數字,它作為交易的清算手段而存在。所以這個層面來講,數字貨幣是一種回歸,確實是回歸到貨幣的本源。金融危機后,比特幣橫空出世,它似乎滿足上面的三個基本特性,一度有人揚言將會取代現有的貨幣體系.。

但是:現代金融市場紛繁複雜,政治環境雲譎波詭,過於理想化的比特幣在這樣的現實環境里,充斥著各種謬論與矛盾!

從貨幣的角度來看:

1)貨幣是沒有價值的,而比特幣有

一般而言,價值來源於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如股票的價值來源於公司派發的股利的貼現,債券的價值源自息票和到期本金償付的貼現,比特幣的「價值」源自何處?是人們的理想主義,對自由觀念的崇尚,還是人們對比特幣將成為貨幣的樂觀預期?這恰恰是比特幣悖論之所在,如果人們因為比特幣的「貨幣屬性」而投資,但是當比特幣真的成為現代意義上的貨幣,其投資價值也會立刻消失。就像我們現在還有誰把紙幣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嗎?

再者,當1300萬的流通的比特幣,其中50%被950個人擁有時,便可斷定這完全是一個顯淺的、不流通的封閉市場。明眼人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多麼狹窄的交易市場。所以比特幣在這個層面上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在這裡扯個題外話,提醒一下玩虛擬貨幣幣友們。不管這種數字虛擬貨幣吹噓他們技術多先進(事實上並不先進),數量多有限(事實上是無限的),要是失去炒作和收藏價值,它本身的價值都是0,他們的價格僅僅是由交易者決定的。虛擬的就是虛擬的。甚至還不如鬱金香,鬱金香至少還有實物,而虛擬的幣什麼都沒有。一旦有一天泡沫破滅,一切虛擬的貨幣都會回歸它的價值,那就是0!

2)比特幣悖論還體現在2100萬數量上限與通縮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比特幣的支持者大多都以為,比特幣是法定貨幣時代開始的信號:他們認為由於比特幣2100萬枚是恆定的(在理想狀況下)。比特幣可被「創造」的數量由演算法控制意味著它沒有被人為濫發的危險,因而導致了它的一大優點:不會通貨膨脹。但是「創造」數量的逐年遞減以及總量有限的事實卻意味著它很有可能走到反面:通貨緊縮。

如果比特幣只在虛擬世界中流通,不與網路以外的實物發生接觸,或只用於非法交易,那總體來說影響較小,並可受到現實貨幣的調節。而目前,比特幣早就與現實世界的物品建立了聯繫—比特幣已被用於支付實物的費用,並可兌換多種貨幣,這就意味著比特幣的緊縮會導致它的擁有者坐擁真實財富的增加。即使其貨幣單位可以細分,但是在數量固定的前提下,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每一單位貨幣的價值仍然是遞增的,也就是物價下降,這恰恰是金屬本位的痼疾,也是其被拋棄的主要原因。要是作為貨幣,比特幣2100萬枚的承諾肯定是其天然的bug。

3)從國家主權的角度講:比特幣更加不可能被成為是貨幣的!

無論何種貨幣,成為法幣的充分必要條件有且只有一條——國家主權背書

即使全民都認可某種貨幣,但是主權的暴力機器分分鐘可以讓這種貨幣歇菜。王朝更新換代之際,這種事件頻頻上演。而沒有任何政府機器會容忍身邊躺著這麼一位不受控制的「自由貨幣」。經濟行為是國民的基礎行為,對基礎行為的管控,就是國家權力的切入點。來個最直觀的比喻:要是一切的交易支付行為都繞開了銀行這種機器,這個稅怎麼收?採用何種方式讓廣大瓜民心甘情願的把口袋兜里的錢掏出來?

最後,要知道國家權力的邊界,就是主權貨幣的邊界

貨幣全球去中心化之前得有個主權去邊界化的過程。貨幣演化至今,已然成了國家權力的表徵。國家通過匯率,利率等多種手段調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使用經濟制裁進行政治博弈,這一切的載體都是各自的法幣。而現實情況是,現在全球政治板塊並不是一體。比特幣即使能夠在全球範圍流通,但它是無法履行這種「政治經濟平衡」功能!「歐元區一體化」的困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比特幣的未來在哪裡?除非國家主權給比特幣背書,否則比特幣一定會在這場泡沫破裂之後消亡,沒有主權的背書,它永遠只會存在於貨幣野史中。而任何稍微有點智商的政府都不會承認比特幣為法幣。

所以筆者更傾向於認為:比特幣不過是互聯網世界里,一群高智商天才對於爭奪經濟主權的集體意淫。而炒作比特幣的投機客們,參與的無疑是一場驚天騙局:

400多年來,一個又一個金融大泡沫在破滅之前,都有各種美麗的包裝,都說「這次不一樣了」,但遺憾的是,每次的結局恰恰都一樣——破滅!

這次輪到虛擬貨幣了,真可謂到達了極致——這將很可能是一個融合了人類歷史上各種經典金融玩法和科技、最為華麗壯觀(區塊鏈+虛擬幣)的「創新」遊戲!

但,終究還是一場騙局。

三、ICO :融合區塊鏈與比特幣的局中局,騙中騙

先來看看最近的一些都市傳說:

量子鏈第一天「上市」,最高價格66.66元,漲幅達到33倍;

公信寶眾籌時「一股」幾毛,如今翻了90多倍;

小蟻幣從5毛漲到了40塊;

最誇張的Stratis,一年漲了1500倍;

而「BAT」,8天時間暴漲8倍,一天翻一倍。

以上的數據都來自於一種叫做ICO的融資模式中產生的,而這個ICO又與區塊鏈和比特幣(系列的虛擬貨幣)息息相關!

1,ICO 是什麼玩法

ICO的玩法我們直接甩出一張資金走向圖,大家看明白了錢走向,就秒懂了ICO的目的了:

所以說白了,ICO也是為了圈錢。只不過的玩法是,將股份或收益權,變成「代幣」然後公開出售,投資者可以從代幣的升值+「分紅」獲取收益!玩法和IPO類似,只不過是繞開了券商證券交易所監管機構等「機構中心」,投資者和募資者直接交易。

所以你可以理解ICO為去中心化的「地下股市」。很顯然它是複製了區塊鏈中去中心化的思想,也將比特幣這種高流通性的虛擬貨幣靈活地運用其中,逃避監管的管控。

所有資本的遊戲,我們只要搞清楚三個問題;錢從哪裡來錢用來做了什麼?錢最後去了哪?就大概能看明白它的性質!

由於大大縮短了投融資的鏈條,ICO被視為顛覆傳統VC的革命性模式。但大批「向錢看齊」而湧入的參與者,徹底稀釋了這一模式初始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理想主義色彩。

動輒數十倍的飆漲,帶來參與者百倍的瘋狂。

2、大媽進場、莊家收割

沒有監管的ICO直接陷入癲狂狀態。現在的ICO眾籌項目的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打著用區塊鏈模式改造商業生態的項目,一類就直接是股權眾籌式的項目。他們用來募資的工具僅僅就是一份寫著商業計劃的白皮書,發布在第方融資平台上。沒有專業的機構幫投資者甑選項目,把控風險,第三方平台也並不會對投資者負責。

問題的關鍵是很多投資者都知道大多項目沒有價值,或者說就是圈錢的,投資者盯著的主要還是代幣自身的幣值增值,只要這種代幣能夠到交易所交易,ICO的投資者就能通過炒作賺錢。由於新上的代幣「市值」低,可能只要幾百萬,便能成功做莊。

因此,炒幣,尤其是這類「山寨幣」,成了莊家們行騙的沃土!很多莊家與發行平台聯合行騙,莊家自持大量份額,以大量資金運作使得價格暴漲,待ICO完成、散戶資金進來之後,莊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額賺取暴利。

現階段ICO基本上就是純博傻遊戲!

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貪婪,有活躍交易的地方就有活躍的貪婪。捲入這場遊戲的大多數都是風險意識不高的85后、80后的年輕人,以及大媽。這部分投資者並沒有受到很好的投資教育!卻紛紛在暴利的誘惑下紛紛湧入這個市場,步入騙局!在這兒,有幾個月增長上百倍的神話,也有一夜傾家蕩產的悲歌。

哪怕A股在層層監管之下,還有遊資各種花式炒作,ICO圈的代幣,在毫無監管的蠻荒之境,各種坐莊炒作就不難想象了,大家玩的都是擊鼓傳花的冒險遊戲,等到潮水褪盡,被收割的一定是一批批衝進去的散戶。

「區塊鏈+虛擬幣」結合的ICO玩法,融合了眾多金融手法,看似華麗,卻擁有龐氏騙局的全部特徵:

1)騙局並不創造財富,只轉移財富;

2)它要求不斷有信徒入場推升價格;

3)基於未來會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諾,先入場者寄望於後來之人在高位接盤。

3、聞風而至的監管

面對越發瘋狂的ICO市場,美國證監會(SEC)繼7月25日宣布將ICO納入監管之後,8月29日,SEC再次發出警告ICO投資風險,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拉高出貨」等騙局。

回到國內,央行、證監會甚至網信辦均在調研ICO的相關事宜,其中證監會正在要求相關智庫提交有關ICO的調研報告。儘管監管層、中央和地方的腳步不一,但是監管態度已經比較明確。

多家財經媒體放出消息:稱由央行金融市場司組織,證監會、銀監會多個主要司局和互聯網金融協會代表參加聯席會議。在此次會議上,監管層醞釀的可行性方案。一些敏感的ICO平台甚至開始暫停業務,一旦監管的大鎚落下,便是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終結的那一天!所有的泡沫都將在半空中散去!

就如同不久前浩浩蕩蕩的P2P老闆帶著小姨子跑路一般,如若再不強監管,只怕未來跑路太多,連小姨子都不夠用了,而虛擬貨幣不可追蹤的性質,連後續的追查都展開不了。

匪夷所思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徵收「智商稅」不是越來越難了,而是越來越高效了。

結語:

1637年,歐洲荷蘭,一種叫鬱金香的花朵價格飛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所有人都投入了這場泡沫投機:王公大臣、販夫走卒,乃至政府。

當人們最後意識到這種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鬱金香的價格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潰,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蕩產。

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尤其是金融投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完全脫離常識、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在投機領域,我們聽過太多的:這次不一樣。

然而,故事的最後,每次都一樣。

比特幣也絕不會例外。

格隆匯申明:近日有組織或者個人假冒格隆匯的名義行騙,希望廣大會員和投資者提高警惕不要上當,格隆匯不會做任何形式的股票推薦!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