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還活著的人,得知道:什麼是抑鬱症

還活著的人,得知道:什麼是抑鬱症(下)

小暖:看到題目就知道文章還有個上,對不對?建議沒看到上半部的同學去看一下,日期是8月18日,懶得翻的同學那就直接看吧,看完覺得還想看可以參考前一句。

如何面對身邊得了抑鬱症的人?

不管是誰,首先,對方最不需要的,就是你的「同情」

永遠不要「小心翼翼」地和一個本應和你平等的人說話,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拿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的事情來舉例吧:聯考。

當我們準備聯考時,我們知道聯考很重要,自己也很重視。但我們最受不了的,就是身邊人、特別是父母,對聯考這件事「過度重視」。

每次他們小心翼翼地開門關門,努力剋制地對我們噓寒問暖時,我們都會遭受多重心靈暴擊,甚至會煩躁、反感、痛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刻想著這一點,不要「同情」對方。

事實上,不光是面對抑鬱症患者,面對任何由於不幸而遭受了痛苦的人,都不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對方。

你只是一時展露「慈悲」覺得自己「心好軟」,對方卻要帶著你們看似「善意」的過度小心,一直生活下去。

停。不要「同情」。

那怎麼辦?「共情」,也就是empathy。

「共情」和「同情」的區別非常清晰:

如果我們把得了抑鬱症的人,比作是走路是倒霉掉進了一個大坑裡,那麼你作為一個旁觀者:

  • 「同情」就是,看到對方在坑裡,表示遺憾,並且想辦法讓對方快點爬上來。

  • 「共情」就是,看到對方在坑裡,於是自己也爬下坑,和對方在一起。

表面上看,「同情」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畢竟最後的目的不是要爬出這個坑么?可是「同情」往往是有害的。

因為,只有在坑裡的人,才能知道,想爬上去有多難。而你要想理解對方,同時獲得對方的信任,真的幫到對方,你就得先自己下到坑裡去。

「共情」非常累,而且需要一定的天賦和大量的精力,我個人不建議每個人都要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進行「共情」。

「好心辦壞事」,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下面是具體的建議:

1、如何面對抑鬱症「路人」?

作為一個你生活中的路人,對方的情緒表達,顯然是找錯了傾訴對象。

你不僅不要「同情」,更不要「聖母心」泛濫,覺得自己背上了什麼義務。

因為這樣表面上是你的「愛心」體現,但其實當你面對一個自己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去解決的問題時,你很快就會因為手足無措帶來的挫敗感,而開始討厭對方,同時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還好,畢竟一個「聖母」開始討厭自己,意味著自我成長的開始。

但如果你對對方的討厭,被對方意識到,可能會惡化對方的狀況。要知道,得了抑鬱症的人,只是情緒低落,智商並沒有變低。更何況,大部分得抑鬱症的人,往往是天性敏感的人,你的厭惡,會被對方完整地接收到。

我們常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現實中,更常見的是:

本來駱駝雖然痛苦但起碼能活下去,而你跑過來先是給了駱駝一些不切實際的希望,然後又撤走了這些希望。

於是駱駝再也無法回到自己曾經堅持忍受的現實中去,然後死了。

不要做這樣的事。

正確做法是:

告訴對方,你聽到這件事很難過,但你沒有辦法給予專業幫助,讓對方去找專業的機構尋求幫助。

甩給對方一篇科普文,比如這篇,然後告訴對方,「有病就看病,無病別呻吟」。

是的,完全不要「客氣」,更不要「小心翼翼」。

你不需要,對方也不需要。

2、如何面對抑鬱症「朋友」?

如果是非常親密的朋友,見下一條。

如果是普通朋友,你自己的做法參考上一條,和「路人」差別不太大。

主要的區別在於,由於不僅是「路人」,畢竟是「朋友」,而你又不願意或者沒能力幫什麼忙,所以你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事,來防止事情惡化。

比如:通知身邊的其他朋友。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 一是如果其他朋友中,有一些有能力有意願的人,那就可以幫到對方。

  • 二是如果大家都沒有突出的能力,但一群人扛一塊石頭,比一兩個人輕鬆多了。

抑鬱症給人帶來的幾個傷害中,最大的痛苦之一是:孤獨感。

  • 如果有一群人圍在身邊,不時伸出社交觸手拉一把,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精神支持」力量。

  • 而且人多了之後,不用某個人總是若無其事地拉這個人出來,大家可以分批召喚。而召喚出來之後呢,由於人多分散了注意力,也不會讓本身就難以社交的抑鬱症個體過於不適。

但在做所有這些事之前,最重要的一點是:

徵得對方同意。

再強調一次,對方只是得了抑鬱症,不是變成了殘疾人,所以你的關於對方的行為,最好都基於尊重的前提,先徵得對方同意。

只有一種例外,就是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要自殺,這時要發動一切手段進行「自殺干預」,先把人救下來,再說別的。

關於「別人自殺時是否要勸阻」,下面會單獨說。

3、如何面對抑鬱症「親人」?

不光是親人,還有特別親密的朋友、伴侶,都屬於這一類。

路人你可以不管,朋友可以甩給別人,至親,是你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天然義務。

為了避免自己將來後悔,我個人建議你至少做到以下幾件事:

  • 第一,大量學習抑鬱症相關的資料。

抑鬱症有多出名,關於抑鬱症的誤解就有多流行。在這個場景里,學習知識再也不是「學無止境」這樣虛無縹緲的說法了,說誇張點,面對一個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親人時,你是在和死神賽跑。

大量學習,大量學習,大量學習。然後你才談得上「有用」。

  • 第二,無條件地支持和陪伴。

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前面說抑鬱症的成因,其中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就是「精神支持」的缺失。

你要理解對方、支持對方、陪伴對方。不是「同情」,而是「共情」,爬到坑裡去和對方一起看這個坑有多深,不要急著爬上來,先接受自己在坑裡的事實,再弄明白這個坑到底意味著什麼,然後等對方也願意求助了,一起向外求助。

  • 第三,向專業機構求助。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誰有病誰吃藥」,其實不是的。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身邊至親的一些心理變化,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所以要想更好地幫助至親,我們也需要做一些心理準備。

更有甚者,至親的抑鬱症已經影響了我們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至親的抑鬱症是部分由我們導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至親,都應該果斷向專業機構尋求專業幫助。

「想開點」沒用,那跑步呢?

「想開點」幾乎是沒用的,而跑步可能比「想開點」強了那麼一個「想開點」的程度吧,幾乎差不多沒用。

當然,在學術層面上,你可以查文獻看到說,有多少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時輔以專業的運動治療,效果比單純正規治療要好。但這裡面定語太多了,作為一個非專業的普通人,很難實施。

所以如果就一句話簡單粗暴地來說,「跑步沒用」。

事實上我一直說,不僅沒用,還有害。

相信「跑步能治抑鬱症」會帶來兩個非常大的危害:

  • 第一、耽誤治療。

大部分人都相信一句特別蠢的話,叫「是葯三分毒」。現代醫學一再告訴我們,「離開劑量談毒害都是耍流氓」。而毒副作用在療效確定且無其他更優替代方案時,是我們康復的必要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大部分人相信了跑步能治療抑鬱症,只會讓更多真正需要專業幫助、真正需要就醫確診的人,去跑步。

跑你妹啊。

前幾天還看一個跑步雞湯號發了一句雞湯,說「跑步就是解百憂」,真是挺沒勁的。

跑步由於刺激身體分泌內啡肽,確實會導致輕微愉悅的感受,但沒必要拿「解百憂」來蹭抑鬱症相關藥物「百憂解」的名字。

跑步替代不了正規治療,至少目前替代不了。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就算要替代,也應該是專業機構專業醫生給出的專業建議,而不是你自己覺得能替代,就替代了。

  • 第二、責備受害者。

當大部分人都相信,跑步、多運動、唱歌、積極向上的生活,這些東西就能治癒抑鬱症時,會發生什麼?

人類都是愚蠢的,大部分人類會由於愚蠢而認為,那些得了抑鬱症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生活,是他們「閑的」,是他們「無病呻吟」,是他們「作」。現在的情況不正是如此么?

甚至有的患者自己也會給自己這樣的不良暗示,覺得肯定是自己的問題,所以自己才得了這種「羞於啟齒」卻又「痛苦不堪」的病,這是一種「報應」。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無辜的女孩被強姦了,結果這女孩站出來說「被強姦就是因為女人自己賤」,我們會覺得因為她是受害者所以她說得就有道理么?不會的,我們只會覺得她是個大傻屄。

一樣地,當一個抑鬱症患者站在TED講台上一本正經地帶著抒情腔調說出「抑鬱是愛的附屬品 depression is the flaw in love」時,他就是一個大傻屄,不折不扣的。

按照評論里一位網友@Prof黃老闆開山大弟子 的說法,要按這種混帳邏輯,那「心絞痛就是思念的附屬品,腦梗是對往事放不下,菌痢是對你的思念如身體里泛濫的洪水」了。

如果簡單粗暴總結成一句話:

有病看病,跑幾把步。

抑鬱症是外部問題導致的?

解決了問題是不是就好了?

首先,「抑鬱症是外部問題導致的」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最前面關於抑鬱症的成因已經解釋了,「成因不明」。

可能和外部事件有直接關係,但也可能就沒什麼直接關係。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可能就是一件一件的小事,日積月累,突然有一天,量變導致了質變,你得了抑鬱症。這時回過頭來,問你到底是哪件事導致的,你答得上來么?

其次,問題解決了,只是解決了問題,而不是抑鬱症。

這也是抑鬱症,或者說所有疾病的一個通性:它不是一個開關。

如果你是因為長期獨居,導致抑鬱症,那麼如果你換一個人多的環境,確實可能會緩解,但抑鬱症未必就能自動康復。

又如果你是因為戀人分手導致抑鬱症,那麼戀人即便回來了,你心裡的痛苦就能馬上消失么?說不定會更加患得患失、情緒波動吧。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是「中槍」。

你大腿上中了一槍,醫生把彈頭取走了,導致你中槍的外部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可是你就康復了么?

子彈留下的傷口要不要止血包紮?如果已經感染了要不要持續消炎?甚至可能最後導致了截肢,你再也無法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了啊。

人不是機器,不是說出了故障修好就沒事了。「事情都過去多久了你怎麼還沒好啊」「不都沒事了么快走出來吧」這些片兒湯話不如不說。

這種「把人當機器」的冷漠心態,可能對其身邊的抑鬱症患者來說,比抑鬱症本身帶來的痛苦,還要大吧。

「自殺」是抑鬱症患者

唯一的解脫?

最好的歸宿?

對這種問題,一句話:放你媽的屁。

  • 首先,在生理層面上,抑鬱症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治癒的,至少是可以控制的。

「治癒」並不是說以後再也不會得,而是說現在癥狀都消失了,並且持續保持在健康的狀態。

很多人都治癒了,哪怕是曾經想過要自殺甚至實施過自殺但未成功的重度抑鬱症患者。

活過來的人,都覺得世界果然是美好的、生命果然是可貴的、為了抑鬱症自殺果然是不值得的。

為什麼人在抑鬱症發病時會想自殺?因為他們由於病變而導致的腦內的激素變化甚至大腦的器質性改變,帶來了一些不受自己控制的念頭,欺騙了他們自己。

就有點像「緊箍咒」,有點像「攝魂怪」,有點像一隻吞噬掉你腦內所有快樂然後拉出名為「無聊」的大便的寄生蟲,在某個瞬間,讓你覺得生無可戀。但恢復正常后,你又會驚訝於自己怎麼會有那樣灰暗的想法。

  • 其次,自殺是不是好的歸宿,要由當事人「自主自願」時說了算。

當然會有人說,「自殺也是人家的自由」。我也完全同意,不要去指責自殺者,說什麼「軟弱」「不負責任」之類的屁話。

但一說到「自殺」,很多人忽略了兩個重要的事實:

  • 一是很多自殺的人,自殺失敗后,都明確表示「很後悔」。說明很多實施自殺的人,並不是真的完全想清楚了一心求死,不是的。特別是抑鬱症患者,自殺很可能是在病髮狀態下,無法控制自己腦內的痛苦想法,想要解脫,所以才決定自殺。

  • 二是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可逆的,唯有「死亡」不可逆。分手了能複合,絕交了能重逢,唯有死了,就是死了。

所以在身邊朋友將要做出這種「可能後悔卻無法後悔」的自殺舉動時,一定要全力勸阻,先讓對方平靜下來,再重新考慮。

假如重新考慮之後,在平靜狀態下,在明知自己有可能治癒、且治癒後會活得很開心的前提下,當事人仍然一心想要自殺,再自殺也不遲。

  • 最後,這種看似文藝的說法,是在「消費」苦難。

這種說法的初衷或許是好的,那你完全可以表達成類似於「願逝者安息」之類更具象的話,而不是直接把所有抑鬱症患者都判了死刑。

拿別人的死來發一句自己的文藝感慨,很酷么?傻屄透了。

而且在「自殺」這件事上,是非常容易產生「模仿效應」的,特別是把「自殺」描述成一件正面的、或者不可逃避的事情后,說不定會引發「自殺潮」。

如果是你自己得了抑鬱症,你覺得自殺是你的最好歸宿,那你就說「自殺是我的最好歸宿」,不要扯抑鬱症的蛋。

補充

不論是個體層面的「抑鬱症」的好轉,還是群體層面的公眾對於「抑鬱症」的認知改善,都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現代社會的信息傳遞越來越碎片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這種改變帶來的壞處,在於越來越多的人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閱讀像本文這麼長的、10000多字的東西。

  • 但這種改變同樣可以帶來好處,那就是你既然無法制止那些不靠譜的垃圾信息傳播,不如就努力多傳播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每個人在接收外界信息時,都會面臨一個「信噪比」的問題。理想狀態下的「沒有噪音」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而在「熵天然增」的宇宙規律面前,「噪音」又會越來越多。

我們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去識別自己接收到的信息里,哪些是該屏蔽的噪音,哪些是該消化吸收幫助自己、甚至反饋擴散出去幫助別人的「信號」。

  • 如果你覺得這篇東西對你有用、而且可能幫助到其他人,不妨轉出去,讓我們一起糾正公眾對於「抑鬱症」的不當誤解。

祝健康,祝順利。

▂▂▂▂▂END▂▂▂▂▂

這回是真結束了,感謝大家的相守。

藍天白雲綠草地,抑鬱感傷滾邊去。

文∣科學家種太陽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支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